拜师青城山,师兄余沧海 第320章

作者:握拳

  如同一个铁塔一样,立在旁边,充当著楚源的守护者。

  “诸位!”

  楚源一开口,顿时让原本嘈杂的上清观门口,立即安静下来。

  “首先声明,我不是仙人!”

  “我只是聪慧一些,心中有感,自创了一些武功,练出了一些本事来。”

  “若是你们愿意学的话,我会将其传授给你们。”

  “你们所求的事情,我也已经知晓,我帮不了你们,这要靠你们自己。”

  楚源目光环视周人,声音徐徐道。

  奇怪的是,他的声音虽不洪亮,但是就算站在最后面的人,也能清晰听到楚源说话的声音。

  “观主的意思是,让我们学了武功,自己去对付那些匪盗?”

  山下那些百姓一阵面面相觑后,其中一个身穿布衣的老人,在人群中道。

  楚源道:“不错,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些武功我不会藏私,但是能学多少就看你们自己了。”

  说起来,前世他看过了琅嬛玉洞中的武功秘籍。

  而琅嬛玉洞中,几乎搜集了天下所有的武功秘籍,所以说他脑海中,有一个世界的武道底蕴也不为过。

  人群中一个年龄二十岁左右的少年道士问:“我们也能学?”

  楚源看他的装扮,估计也是清城山那个道观的道士,当即笑道:“天下道士是一家,更别说大家同处一山了,当然可以学。”

  既然是布武,自然毫无限制。

  所有人一时间,都用难以置信的目光看著楚源,他们没想到天下竟还有这种好事!

  而且现在这种世道,稍微只要有些见识的人,就能够看得出来,天下大乱将至,学了一门武功防身,就能让自己和家人,有了在乱世活下去的资本。

  楚源也不再多说,将他脑海中的不少武功,挑选一些,一一讲了出来。

  包括但不限于,他自己之前自创或者用其他武功修改的《嫁阳神功》、《天遁剑法》、《四绝飞仙剑阵》、《九霄罡气》的弱化版《玄门罡气》。

  还有一些之前在所穿越的世界中,自己收集的一些武功:

  《紫霞神功》、《天山六阳掌》、《天罡地煞掌》、《凌波微步》、《太极拳》等等!

  这些武功中,大多数武功都是道门武功,没有一门佛门武功。

  总不能说身为上清观道士的他,拿出一些佛门武功来传给其他人吧?

  虽然少林寺的七十二绝技,还有《易筋经》,全都在他脑海中保存著。

  不过楚源也知道,太厉害的武功,普通百姓学不会,也无法大规模地传播开来。

  他立即当场创出了三门,招式简单,容易上手,一听名字就是道家武功,类似于少林《太祖长拳》的拳脚武功来。

  分别是:《百步神拳》、《纯阳伏虎拳》、《三重裂空掌》!

  依照楚源如今的武学境界和见识,创出这样的武功,十分容易。

  甚至他连入梦的能力不用,一边教授众人武功,一边自创武功,一心二用,就将这三门武功自创了出来。

  至于为何都是拳掌……

  对于百姓来说,最方便习练的便是拳掌武功,不用购置兵器就能习练。

  楚源在上清观门前,两天传授一门武功,连续传授一个月。

  从一开始的只有几百人来看,发展到最后上清观门前,聚集了近四千人。

  由于上清观门前的空间过于狭小,很多人实在没地方站立,就趴在上清观门前陡峭的岩壁上。

  幸好上清观门前并不是悬崖,只是斜坡,勉强能够站得住人。

  而在清城山的诸多道士中,一开始来听楚源传授武功的,年轻道士居多,后来很多上了年龄的老道,也开始出现在这里。

  并且老道的数量,越来越多。

  眨眼间。

  一个月时间过去了。

  “诸位,这是我传授武功的第三十天,也是最后一天,之前我所传授讲述的武功,其中有一部分是我自创,有一部分是我从别处得来,能不能练出本事来,就看你们自己了。”

  楚源坐在青石上,对周围来听他传授武功的清城山道士,以及山脚下的百姓道。

  “这就结束了,楚观主,我还没学会,求你再教我们一阵吧?”

  “是啊!”

  “这里面的武功,大部分都好难,唯有《三重裂空掌》眼看马上就能学会,楚观主却不讲了!”

  一听这就要结束,众人纷纷不舍道。

  楚源闻言道:“每个人习武的天资和悟性不同,我所传授的十几门武功,你们能学会几门,要看自己的悟性,若是没学会,只要记住了我所说的招式和口诀,你们回去自己练,也总能学会。我所传授的这些武功,不禁止你们向其他人传授,只需要在传授时向他人说明,这些武功是从清城山上清观习得便可。”

  人和人之间的差距,有时候比狗还大。

  普通武功努力一下还能学会,像这里面比较厉害一点的武功,学不会就是学不会,再努力也没用。

  “我们可否拜入上清观门下?”

  人群中又有人问。

  他们觉得身为上清观观主的楚源如此厉害,若是拜入上清观门下,就有了护身符,无论是官府还是山匪,看谁敢欺负他们。

  “你们之中,若是有天资悟性极佳者,经过我师兄考验,就能加入上清观,成为上清观一员,习得更加厉害的武功,若是自己不行,日后诸位可带家中子女,到上清观来一试。”

  楚源目光平静道。

  上清观终究要壮大,不如趁此机会立下规矩。

  站在楚源身旁的昆阳,闻言一脸问号。

  昆阳:???

  他要怎么考验!

  不过现在还有这么多人在场,他也不好询问楚源。

  “更加厉害的武功?”

  “能像楚观主之前那样不眠不食,寒暑不侵吗?”

  “之前我有一次来上清观时,正好在下雨,看到在雨中练功的楚观主身体周围,有一道无形的屏障,将雨水分开,让一滴雨水都落不到楚观主身上,这已经与神仙无异了吧?”

  周围的道士和山下的百姓们,议论纷纷道。

  楚源点头:“可以,之前我教给你们的《玄门罡气》这门武功,是我自创武功《九霄罡气》的弱化版,《九霄罡气》直指先天,是《九霄真经》中的其中一门武功,完整版的《九霄真经》,练成后有长生不老,容颜永驻的功效,但此功修练难度极大,你们连弱化版的《玄门罡气》都练不成,若是想修练《九霄真经》资质不够。”

  说完这番话后,这场为期一个月的布武传功就结束了。

  但楚源的这句话,就像是往一个平静的水潭里扔了一块石头。

  哗!

  上清观门前的那些道士和普通百姓,听完楚源的话,一时间哗然了。

  道士们觉得清城山,出了一个天才!

  百姓们则觉得,楚源就是仙人!

  创出了练成后能让人长生不老,容颜永驻的武功,不是仙人是什么?

  不过他们自己这一个月,天天往上清观门前赶,学会一门武功都费劲,自己是没什么希望了。

  就看他们的子女,有没有这个福气,能拜在上清观门下了。

  众人渐渐散去后,楚源和昆阳却发现,清城山上的那一群道士,却并没有离去。

  尤其是领头的那些老道士们,一脸踌躇之色。

  “几位前辈,你们还有事情吗?”

  楚源神情好奇疑惑道。

  他看这些老道士中,甚至还有几位他们师父赤须老道的好友,之前在安葬赤须老道时都现身祭拜过的。

  最终一个和楚源师父赤须老道最熟悉的老道走出,来到楚源身前:“青阳观主,可有开宗立派的想法?”

  道士上山修道,无论是静坐行气,还是练习养生拳脚功夫,就是为了修得长生,得道成仙。

  但是楚源小小年纪,便已经创出诸多武功,楚源所说的《九霄真经》,如果是真的话,他们觉得楚源已经有了开宗立派的资格。

第231章 佛道之争

  “开宗立派?”

  楚源不解。

  “不错。”

  为首的那个老道,一副理所应当的表情。

  “青阳观主,我们和你师父是旧识,有什么话我们就直说了,你能自创出诸多武功,还在清城山布武传功,尤其你所说的《九霄真经》,若真是能直指先天的武学,那你定是练武资质极好的武学奇才,说不定有望宗师之境,若是你开宗立派的话,我们会联络整个南方道门一起支持你。”

  那个老道士继续道。

  “前辈的意思是?”

  楚源问。

  “我清城山如今有道观近七十座,大观有道士有三五十人,小观就如你们这上清观,在你们师父还在世时,只有师徒三人,但是我们都是各自修行各的,没有什么凝聚力,依照老道和清城山同道的想法,希望青阳观主创立一个门派,一下子就能将我们清城山上的道门力量凝聚起来。”

  那老道士道。

  “不错,我们也是同样的想法。”

  “我们也是。”

  其余老道士纷纷附和那老道士。

  “可是我今年才刚满十四岁,实在太过年幼……”

  楚源神情有些踌躇。

  “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长百岁,以你的武功和本领,在江湖上已经算得上是一位高手,足够开宗立派了。”

  那老道士道。

  “没错,若是青阳观主忧虑上清观人少,管理不过来的话,我们这些老道愿意帮助楚观主。”

  “成立宗派后,楚观主有事尽管吩咐。”

  “我们这些老骨头,有的是时间。”

  其余老道士纷纷道。

  楚源看著周围这些老道士,一时间没有说话,也没有立即做出决定,而是在心中衡量著利害得失。

  楚源并不认为自己是什么天命之子,刚刚苏醒记忆,就能将一众老道折服。

  这些老道支持他开宗立派,一定有他不知道的原因。

  楚源沉吟片刻,心中有了想法,他目光看著众人道:“诸位前辈,青阳虽是晚辈,但上清观也是青城山的一分子,还请诸位前辈对青阳不要隐瞒,开诚布公。”

  一开始说话的那老道士,闻言叹气道:“其实也没什么不能说的……”

  然后老道士就将他们,支持楚源开宗立派的原因娓娓道来。

  原来自从西汉末年张道陵开创道教开始,晋隋时期,道教在天下兴起。

  当今天下,道家除了一些刚诞生不久的新教派外,规模最大的便是南北道宗。

  而清城山的道士们,便属于南道宗。

  这些老道们,之所以支持楚源开宗立派,不仅仅是因为他们也看出,如今天下乱象丛生,已经有了王朝末年的迹象,想让楚源开宗立派,大家一起抱团取暖外,还因为另外一个人!

  宁道奇!

  天下三大宗师之一!

  同时也是中原道宗的第一高手。

  而宁道奇出身于北派道宗。

  还和佛门门派慈航静斋走得很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