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世界从九龙夺嫡开始 第424章

作者:安心的石头

  李言知道,后面雍正时期的官绅一体纳粮,摊丁入亩,整顿吏治,整理旗务,才是真正的硬骨头,更不用说西北的准葛尔叛乱,康雍乾三朝帝王,打了七十多年才平定下来。

  这些都不是当时的李言能应付的下来的,而此时大唐面临的问题,不会比大清的时候少,因为交通的不便,生产力的落后,还有几百年实力堪比王侯的大世家们的存在,问题只会更多。

  李言现在想想都感到吃惊,李世民是怎么在短短二十多年的时间,打造出那么一个幅员辽阔、多民族共生的强盛帝国的。

  各种社会矛盾都是怎么解决的?

  迫在眉捷决定大唐命运的倾国战争和朝庭内部的各种伺机待变的利益集团,这些都如同一座座大山一样,沉重的压在李世民肩膀上,李言虽然不担主要责任。

  但只要有心,就能感受到那种山雨欲来、大厦将倾的窒息感。

  远得不说,就算是眼前的大唐,统合了自身的关陇集团、前隋遗臣、薛举集团、刘武周集团、王世充集团、窦建德集团、萧铣集团等隋末的十八路反王的遗留势力。

  那些草头王们都不在了,可他们下面的人却不能都杀光。

  朝中汇聚的臣子也是来自各个势力,面对这些人心不一,出身不同的群体,如何调合他们之间的矛盾?

  当然,也未必人人都有二心,大多数人还是想过太平日子的,可世上无所谓忠诚,忠诚只是因为背叛的筹码太低。

  这些人中的多数都不算十恶不赫,只是在乱世中苦苦挣扎的普通百姓,若是天下安定,生活无忧,子孙幸福,自然会本本份份的度完一生,一辈子都是忠臣。

  可万一遭受不公平的待遇,再加上朝庭对地方掌握力度不够,这些人就会揭杆而起,重新搅乱天下。

  更何况这些人里本身就有一些迫于无奈,暂时蛰伏的野心家,无时无刻不在暗中搅风搅雨,对这一部份人的压制和管理,也是消弥隐患,稳定天下的需要,更是朝庭的责任和使命。

  在这种情况下,还要应对北方的突厥,想想都让人头大。

  在来大唐之前,李言看到过一份资料,在后世人人称道的盛世贞观一朝,期间的反叛和平乱的战争几乎从未间断过:

  贞观元年正月辛丑,燕郡王李艺反于泾州,伏诛。

  贞观元年十二月戊申,利州都督李孝常、右武卫将军刘德裕谋反,伏诛。

  贞观六年正月癸西,静州山獠反,右武卫将军李子和败之。

  贞观九年正月,党项羌叛。三月庚辰,洮州羌杀刺史孔长秀,附于吐谷浑。

  贞观十二年二月甲子,巫州獠反,夔州都督齐善行败之;十月乙未,钧州山獠反,桂州都督张宝德败之。十一月己巳,明州山獠反,交州都督李道彦败之。十二月辛巳,壁州山獠反,右武候将军上官怀仁讨之。

  贞观十三年四月甲申,中郎将阿史那结社率反,伏诛。

  贞观十四年三月,罗、窦二州獠反,广州总管党仁弘败之。

  贞观十五年正月,卫士崔卿、刁文懿谋反,伏诛。

  贞观十七年正月,代州都督刘兰谋反,伏诛。

  贞观十八年十二月戊午,李思摩部落叛。

  贞观二十二年四月丁巳,松州蛮叛,右武候将军梁建方败之。

  以上这些都是大唐的内部叛乱,还是有资格记载在史册个影响较大的,有些小的都没顾得上,这还没有包括大唐与突厥、薛延陀、高昌、吐谷浑、高句丽等国家或部落的战争。

  舍身处地的生活在风暴核心,李言经常帮李世民处理奏折朝务,接触到更多的核心机密才知道,李世民的帝位坐得并不踏实和安心,说在火炉上坐着也并不为过,所以李言一点也不羡慕九五之尊的风光。

  无限荣耀的背后,是打断了牙齿往肚里咽的艰难苦涩,龙椅是一把皇金锁,让人失去了自由和快乐,将一辈子的时光都消耗在永远也处理不完的事务之中。

  李世民五十一岁就挂了,不光光是死命嗑药原因,更多的是和打天下时长期征战沙场,遗留下不少暗伤,还有治理天下整天心力憔悴,点灯熬油,耗尽了心血也是分不开的。

  还是做一个二代好,安享荣华富贵的同时,又不用承担一代的那种责任和使命。

  可无论李言愿意与否,只要李言不愿做一个只享受皇权和尊荣,哪管死后洪水滔天的昏君,但凡有一些责任心,李世民面对的这些问题,早晚都会落到自己头上来的。

  面对像苏定方、梁建方这样的土著军头儿,又有反王的背景,这些人在朝庭上占了相当大的一个数量,若是李言,最后无奈之下,也只能选择老朱的做法,简单粗暴。

  但李世民就不同了,明显眼界思维比李言的层次要高,处理的方式也让李言打开了格局,深受教诲。

  此时大唐的对突厥一战明显朝庭有更多的考量,担心对突厥战事不利,这些人又会重新做乱,成为大唐不安定的因素。

  将这些人尽数抽调到前线,一来可以将内部隐患抽空,减少内部的危机。

  二来也显得重视,免得这些人在地方个郁郁不得志,觉得被冷落了,时间长了对大唐心里有怨。这下好了,这么一场关乎国运的大战,都让你参与立功,你总不能说大唐不重视你了吧?

  三来充斥前方的军事力量,这些人虽然出身不好,但打仗那是没得说。有了这么多骁勇善战,能打敢拼的将领充斥其中,大唐的军力就会得到空前的膨胀,打败突厥也就有了更多的可能。

  其四,兵凶战危,一场大战下来,不知道多少人要为国捐躯,若是这些人就义了,那他们对大唐的隐患自然而然的就消弥掉了,腾出来的权力空白可以用更多忠心大唐,身家清白的人。

  最后,若是从这样一场国战中冲破重重危机,从尸山血海中杀出来的幸存者。那也好办,伱为大唐立下了赫赫战功,这种功劳足以将自己以前不干净的历史给覆盖掉。

  你的信用等级重亲得到提升,在资历上和那些大唐的开国功臣们也没多大分别了,有了这份功绩,这些将领也可以心安理得的享受国朝的高官厚禄,不用担心秋后算帐了。

  而不像之前,他们这些人对大唐并无功劳,只是朝庭为了安抚其不作乱而给出一些爵位和职禄,这些人在享受这些待遇的时候,无时不刻的不在忧心自己前途和命运。

  毕竟自己是招安过来的,并不是大唐的功臣,万一朝庭秋后算帐怎么办?

  打完国战之后,也等于从根本上消除了隐患,无论是战死的,还是活下来的,都可以安心了,这场对外战争为这些逆臣出身的将领们重塑金身了。

  是以,此举无论结果如何,都是解决武将隐患的一剂良方,就算李言也不得不为大唐高层的智慧所折服,真是历害啊!

  相对于老朱的简单粗暴,留下苛待功臣的不良名声,大规模的损失国防力量,最后导致前脚自己离去,后脚自己指定的继续人就没有足够的战将使用,被四叔给篡夺了江山,不是强得多吗?

  比起简单的杀掉,或者弃之不用,李唐虽然也是解决骄兵悍将之害,但用的却是堂堂正正之道,即打击了敌人,保护了国家,又消除了内部隐患,还没有将路封死。

  杀中隐含着一个救字,制约中多了一份慈悲,给了这些将领一条重塑金身,改头换面,堂堂正正入主精英中心的机会。

  就算战死的人,也是功臣,可以入忠烈祠享受香火供奏,受到万民的敬仰,家人子孙还可以顶着这份荣光,正大光明的做大唐的荣属,无论是渎书还是种田,都受到各种优待。

  相比于老朱的功臣杀掉,全家杀掉,统统杀掉的做法,高明了不至一筹啊

  所以说,刘邦和李世民这样的枭雄没有诛戮吗?

  当然不是,即然后世老朱的大明都有这个需求,同样的封建王朝,大汉和大唐就没有这个需求了吗?

  一样的王朝,一样的模式,问题和隐患肯定都是一样的,需要解决的麻烦肯定也是异曲同工、殊途同归的。

  只是李世民是贵族出身,长期在权力核心打转,权力智慧深厚,政治手腕高超,他有着更英明更隐晦的方式,潜移默化不动声色解决问题的能力,即解决了这些麻烦又不留下屠戮功臣的臭名声。

  而刘邦出身低微,尽管天资非凡,依然是留下了很多的痕迹,而老朱同样年轻有更多的时间处理这些问题。

  可老朱出身实在是太低了,小时候也没念过什么书,处理这些问题的时候就显得蛮力十足,没有李世民的智慧,也没有刘帮的巧妙,落下了刻薄寡恩的名声。

  高下立判,李言自然要学习李世民了!

第717章 李恪要钉钉子了

  2024-07-13

  第二日在朝会的时候,魏征当着满朝文武的面,汇报了调查飞虎军一案的详情。

  “启奏皇上,据老臣查实,因之前筹练飞虎军的时候,国库没能拨出出够的军响,是以太子殿下禀承皇上的意思,私下募捐所需军资。”

  “因此,一些明显不合规定的人打着捐献的名义,混入了飞虎军中,比如岑大人的内侄胡礼贤,杜大人的外甥周延德,还有齐王的小舅子梁思进,薛国公长孙顺德的女婿罗恩胜等人,都是这样的情况。”

  魏征清朗的声音在殿内回响着:“正因为他们踊跃捐献,所以太子殿下以飞虎将军的名义,暂时任命他们为检校中朗将军职,一来用以挑选飞虎军军卒;二来也看看他们的能力是否胜任。”

  “后来的事实证明,他们虽然对飞虎军筹建有所贡献,但却无法胜利其所领职务,在臣领旨进驻飞虎军之前,太子殿下已经打算将他们都撤下来了。”

  “当然,因为他们的不合格,确实有一些京中纨绔子弟混入了飞虎军,经过筛查,现已全部清除出去。”

  “一些朝臣和百姓并不知道其中详情,将捐献军资的行为当成了腐蚀现象,产生了极大的误会,而且他们并不知道,飞虎军并未成军,军中将校乃至普通军卒都未被朝庭予以承认。”

  “所以,就算其内部有些不良的现象,也不在大唐律管辖范围,不够成犯罪。”

  此时站在文臣前方的李格和李泰脸色阴沉,十分不忿的看着魏征,明显一幅置疑的神情。不过,高坐龙椅之上的李世民却是十分满意,眼神不时扫过两人,使得两人不敢横生事端。

  而其他的臣子们知道此事已被皇帝接手后,也不敢再起衅,虽然大家心里都知道怎么回事,却不敢将事情挑破。

  李世民满意的点了点头:“魏征啊,那经你查实,飞虎军在这半月之内,共筹集了多少经费呢?”

  “禀皇上,经老臣查实,共筹集军资一百九十余万贯。”

  此话一出口,除了站在首位的李言脸色如常外,李格和李泰都是脸色涨红,怎么可能?仅两家所出就达到了两百万贯,而魏征才查出一百九十万贯,明显是有人从中在捣鬼。

  两人立马转头看向李世民,似乎想向李世民告发。

  谁知迎来的却是极为凌厉的警告目光,两人神情一窒,一种让人心慌的想法跃上心头,确实有人搞鬼,不过不是魏征,也不太子,而是坐在龙椅上的李世民。

  一想到这里,两人急忙低下头,再也不敢置疑了。

  魏征却是面色如常的说道:“皇上,事实证明,这种筹集军资的事情不利于监管,容易慈生腐蚀现象。老臣及御吏台上下一致认为,此风不可涨,此例不可开,还请皇上下旨,以后无论是谁,皆禁止打着捐献名义擅自筹集军资。”

  “嗯,爱卿言之有理。”

  得了一笔横财的李世民心情十分舒爽:“此事朕之前确实想的简单了,没想到这其中还有这么大的隐患,这也是之前没有经验,即然这样,那这种事情以后就不可以再施行。”

  “太子,魏征所说,你都听清楚了吗?”李世民对着李言说道。

  李言站出来老老实实应道:“是父皇,都是儿臣莽撞了,不但差点害了自己,还险些连累了三弟四弟五弟,还请父皇治罪.”

  “算了,你还年轻,年轻人犯些错,走些弯路是正常的,朕也是这么过来的。”

  李世民大度的包容了少年太子:“不过,这次的事情也证明了,在军伍之事上,伱的经验还是太浅了,做为一个泱泱大国的储君,不知兵可不成,飞虎军还是继续交给你。”

  “你要兢兢业业,勤勤恳恳的,将飞虎军练成一支强军,其战力至少要不输于武德九年的时候。”

  “是,父皇,儿臣尊旨!”

  李恪和李泰看着李世民和李言两人当着满朝文武的面演戏,心里即是恨的牙痒痒又心痛自家的银子,这次两位王爷损失都达一百万贯以上,由其是齐王,更是将在外面多年搜刮的银子耗了个干净。

  还好齐王不在朝上,不然恐怕马上就要造反了.

  魏征报了不足二百万贯,可两人虽然没有亲自参与其中,却都知道,恐怕李世民这次所获,还要再翻上十倍。

  但却没人敢捅穿,谁会知道李世民竟然真的出面替太子扛过了这趟子事儿,有了皇帝的背书,谁敢不怕死的往上冲,而那些普通的臣子们都不敢生事了,做为儿子的李恪和李泰哪敢节外生枝?

  甚至害怕李世民会追究自己为什么会拿那么多钱替亲信买官,他们可是知道魏征把飞虎军内的事情查了个底朝天,现在没有问他们的责,估计已经是看在他们为北伐做出贡献的份上了。

  谁能想到太子真的一文钱都没贪呢?

  这次的哑巴亏是吃定了,若是继续不依不饶,恐怕最后还是自己倒霉!

  而李世民能这么容易压下百官,不仅仅是凭着皇帝之威,主要还是大势所趋。

  有了军费,一场大唐立国以来最大的对外战争马上就可以打响了。

  军方诸将摩拳擦掌,心情激动,知道困扰皇上最大的障碍已经不存在了,包括李靖、李绩、柴绍和李道宗等在内的军方重将,并不愿诸皇子之间的权斗影响到自家的功绩。

  这是一场将领们的盛宴,此战过后,升职,封爵,赐邑,缴获,甚至提携后辈,打击政敌等诸多意图都可实现。

  谁还有精力去管皇帝家的小孩子们打架的破事儿.

  于是纷纷出面施压,在军中诸将们一块使力之下,一场涉及数百名官员,包括太子太内的好几位王爷参与其中,涉案达近两千万贯巨额财富的案子,就这样平息了。

  一般朝中争斗都是文官系统的事情,军方并不参与其中。

  但只要军中诸将意见一致,基本上也不用争论了,就连皇帝也不敢轻捋其锋。很明显,这笔钱,军方惦记上了,对于筹钱的太子,大家心是心存感激。

  当然了,做出贡献的皇子们,也不会再责怪,就这样了了吧!反正大家都没受到惩罚,更没有动到文官系统的核心利益,只是破点财而已,大理寺刑部没关一个人,还说什么?

  赶紧回家洗洗睡吧,别耽误俺们分蛋糕了。

  接下来,不差钱的李世民将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了定襄会战的筹划中,数日间,在北方和突厥沿线的几千公里边境线上,沿边疆重镇,接连设置行军道。

  一连五天,李世民每天都要接见一名军方重将,下达一道诏命。

  其中并州都督李绩任通漠道行军总管,左武卫大将军柴绍任金河道行军总管,灵州大都督任城王李道宗任大同道行军总管,幽州都督卫孝节任恒安道行军总管,营州都督薛万淑任畅武道行军总管。

  再加上之前的定襄道行军大总管程知节,一共六名重将从西北到东方一字排开,为接下来的定襄会战做好了组织准备。

  房玄龄和长孙无忌岑文本等宰府之臣每天不是待在承庆殿,就是和李世民一道在弘文殿安排着各项筹备事谊,天天忙的脚不粘地。

  而在这种情况下,李世民依然不忘李言婚事,着令太子太傅张玄素到侯君集府中提了亲。

  李言知道,李世民这是在用行动向朝庭表示,太子的地位牢不可破,无论是蜀王还是魏王都没有取而代之的可能,所有臣子都当收起不该有的心思,一心一意的将精力放到接下来关于大唐命运的决战中来。

  但李世民却没想到,在这种情况下,最不可能出事的候君集却生了妖蛾子。

  不知张玄素和侯君集聊了什么,在张玄素代表皇室提亲后不久,跟着侯君集二十多年的亲信迟德立却突然间背叛了侯君集,投向了蜀王李恪的怀抱。

  向蜀王告发了侯君集贪渎一百万贯的事情,而李恪忍不住再次出手,故技重演,借刀杀人,将此事捅到了魏征哪里。

  魏征眼里不容沙子,在李恪的撺掇之下,带兵围了侯君集的府邸。

  最后虽然搜出了一张百万贯的银票,却也惊动了李世民。

  李世民站出来亲自为侯君集做了证明,训斥了魏征,并且将李恪的亲王爵位褫夺了。

  在侯君集设计阴李恪的时候,李言一直都待在东宫里冷眼旁观,并没有干涉。

  一来权力核心的日常政治生态本就是斗争,做事是基层的事情,高层的本职工作就是争权夺利。在极其残酷的层层竟争中,挑选出综合实力最强的选手,然后带领团队向外拓展民族生存空间。

  因此在各个阶层的圈子中,勾心斗角无所不在,尔虞我诈更是生活常态。每个人都可以下棋,也可以是棋子,都在为自己的权力更大化而出手,李言也不能事事插手,更无权干涉;

  二来,李言穿越者最大的优势就在于能提前知道剧情,若是自己事事都管,最后剧情被弄的面目全非,那自己就开了不挂了,只能全靠自己的政治智慧去应对,难免会失了先手。

  不过,在王玄策向李言汇报侯海棠去城外会昌寺上香,而蜀王也尾随其后进入会昌寺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