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世界从九龙夺嫡开始 第416章

作者:安心的石头

  但对面的少年,略显稚嫩的脸上露出的百死无悔的神情告诉自己,他知道他在做什么。

  而且能说出‘苟利国家生死矣,岂因福祸避趋之!’‘夫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矣!’这样千古名句的人,能不堪到那里去?

  或许太子的眼光才能和魄力,还远在自己这些臣子之上,只是碍于李世民的权威和诸皇子的嫉妒,所以才表现的平平无齐。

  想到这里,魏征心里热切了起来,有李世民这样一个雄才大略的当今天子,再有李承乾这样一个深藏不露的后世之君,大唐的天下就真的稳了,只要有两代英明天子的接力。

  再加上房玄龄、长孙无忌、高士廉、萧瑀和自己等这一批从乱世走出来的贤臣们的治理,必然能打造一个繁荣昌盛、远超前隋的江山。

第701章 魏征的提醒

  2024-07-13

  “殿下一心为民,实在是让老臣佩服!”

  魏征躬身一礼,得知李言所做的一切后,也是由衷的钦佩,随后说道:“可殿下糊涂啊!”

  “大人何出此言?”

  李言疑惑的问道:“承乾不明,还忘大人指教!”

  在李言不解的神情中,魏征神色郑重的解释道:“不论之前事情是怎么样的,可进行到这一步,飞虎军的筹建基本上已经完全,所有的钱都收到了军营中。”

  “在这个时候,一定要和陛下将事情给摊开了,否则到时候在朝中,几位王爷的势力一齐压上来,仅凭太子一系的力量根本就抵抗不住的,而此案一旦被定性为腐蚀案件。”

  “数额如此巨大,涉及人数达几千人,最后皇上也有可能抗不住其压力,选择牺牲太子殿下。”

  呃.

  李言神色一沉,之前李言并不太过操心自己的储君地位会动摇,一来现在李世民的精力还放在抵御外敌和巩固自己大唐天子的地位上;二来,大唐经过隋末的多年战乱,民生凋敝,百废待兴,接下来还要发展国内经济。

  等到贞观后期,国家的大目标都完成后,李世民也老了,身体不行了,才会考虑安全和传承的问题。

  现在的太子,不过是为了稳定人心的举措,朝庭只是需要一个太子,至于是谁,是否英明,能不能干,并不是太重要。在这种情况下,李言其实就是个摆设,就是再作,李世民也不会轻易动摇国本。

  最多就是作出一系列的惩罚措施,太子的根本地位不会动摇的。

  何况,在这个节点上,北方草原上的突厥也没闲着,颉利整兵经武,训练士卒攻城拔塞的军事素养,一统十八个部族,加强集权的脚步也在加快。而中原对草原的情况却没那么了解,这就给了李言从中做小动作的机会,可以从外围向李世民施加压力。

  东宫的锦衣卫初见成效,几个百户所的探子像蝗虫一样随着商队撒向草原各地,消息也在源源不段的传回大唐。虽然都是些鸡毛蒜皮的事情,但李言却可以根据剧情的发展,添油加醋的渲染一番。

  每过段时间,李言都会通报李世民,颉利又干掉了一个部族首领,换上自己的亲信,用以增加危急气氛,凸显锦衣卫的重要性。

  李世民也是越来越着急,现在两大势力对于近期要展开的当今天下最大力量的对决,以决定天下谁主沉浮的局势,也是越来越清楚,双方都在争取时间,加紧整合内部,积极备战。

  不然李世民也不会允许李言用这种损坏东宫名义,透支朝庭信用的方式来攫取军资。

  因为哪怕大家现在看不明白,但等到事后,众人一定会发现,这次飞虎军的贪腐案件,就是李世民父子导演出来的掠夺权贵,积蓄军费的一场闹剧。

  若是没有李世民在背后的支持和默认,一个年幼的太子根本干不了这种大事。

  所以的真正的帐还是要算在李世民身上的.

  可毕竟自己对这个时代并不是太了解,对于封建时代掌权者们在面临危机时具体该怎么取舍,背后的势力们又会展开怎样的博弈,实现怎样的政治目标,李言没有魏征这个年过半百的当朝老臣更加清楚。

  即然魏征都觉得自己是有危险的,那还是应该多听听他的意见,毕竟魏征的立场一贯是中立的,和李世民和房玄龄那一堆老狐狸们打交道的时间更久,也更了解他们。

  李言忽然发现自己的权力架构中少了一块重要的短板,就是没有一个像魏征和房玄龄这样的老辣的谋国之士来匡正自己的决策,之前的侍读群也好,锦衣卫也好,都不能算是真正的参与国政。

  侍读群体还孱弱,而锦衣卫又是暗中的力量,飞虎军才算是自己第一个插手的武装力量了,李世民让自己练成废物军,但外界并不知晓,所以废物军必然会影响到自己的声誉和形象。

  这里面真正损失的东西和所冒的风险,或许自己也无法客观的去衡量,但魏征老臣谋国,他一定看得比自己要更清楚。

  李言下定了决心,以后一定要给自己寻找一个像大清时代乌思道一样的国士来参谋自己的事情。

  虽然东宫有那么多德高望重的老臣,但都打着各自的主意,像张玄素名义上是自己的太傅,实际上更多的,他还是把东宫做为一个跳板,对于是否能教导出来一个优秀的太子,他的兴趣并不是太大。

  此公名利之心颇重,旁征百家,尤好申韩法家之说,志在辅助君王治理天下,伸展自己的抱负和才华。何况他年纪不小了,而李世民才三十多岁,比他足足小了一大轮。

  他根本就不可能将希望寄托到自己身上,等着几十年后自己上位,太子太傅也只是他重新踏入官场上的一个阶梯。

  由其是经过隐太子一事后,张玄素更是小心谨慎。

  自一个月前永通渠事毕后,他走通了长孙无忌的路子,进入东宫为太傅。之后更是打着东宫的招牌广结朝中臣子,拓展人脉,对于教导太子成才,也不甚上心。

  从剧中张玄素的经历也可以看出来,张玄素不是那种惊才绝艳的谋士,论计谋策略不如房玄龄长孙无忌,论正直敢言又不如萧禹魏征,心思有些活泛,一会在东宫做太傅,一会儿又跑到云中去统兵。

  文不成武不就的,最后也没有混出个什么名堂。

  几次李承乾犯大错,做为李世民专门为李承乾配备的谋臣,都见不到他的影子,使得侯君集主持了大局。

  李承乾最后走到造反的地步,做为太子太傅,张玄素是难辞其疚的。

  但魏征李言却是信得过的,不是信魏征会怎么对待自己,而是信任魏征的操守和人品,一个人很难忠于另外一个人,但他的所做所为却是会忠于自己的思想和作风。

  听到魏征的提醒,李言虚心求教道:“此事发殿到这一步,下一步就是收尾了,后面会怎么发展,孤也是心中没底,所以今晚才斗胆来拜访大人。”

  “还请大人不吝赐教,助承乾安然度过此关。”

  魏征这才找回了一个老臣的面子,点了点头:“殿下一番赤子之心,为国为民不计得失,这是值得钦佩的。但就算是为皇上做事,也要留个心眼儿,不要把自己给陷进去了。”

  “此事进行这一步,老臣建议太子殿下一定要去面见皇上,把事情挑明,然后老臣再去拜见皇上,为殿下保架护航,就算是舍掉老臣的一身紫袍,老夫也要在皇上为殿下请命。”

  “接下来,也只有皇上亲自出马,才能平息即将到来的诺大风波。”

  “其实现在朝堂上哪有什么秘密,皇上和殿下的谋划,也未必就没有人看出来。只是那些人怀着各种各样的目的,不过是打得顺水推舟的主意,只要到时候皇上不出面。”

  “他们就可以把飞虎军的事情做成泼天大案,扣到太子头上。”

  “到时候,这么大的案子,总要找一个重量级的大人物出来背黑锅,而太子即力弱,身份又尊崇,无论怎么看都是十分合适的,最后若是皇上一担抵挡不住,就会选择暂时牺牲太子。”

  “就算不皇上不废太子,他们也会抓住此案大做文章,穷追不舍,将太子的名誉摸黑,从根本上动摇储君的地位,那时候或许殿下也承受不住天下人的指责,主动退位让贤。”

  “所以,这里面还是有诺大的风险的,无论如何,此事一定要拉皇上出来,也只有皇上亲自出面,才能震慑群臣,让那些暗中有着各种盘算的人收起心思。”

  魏征在心中下了决心,无论如何,这次自己就算是和群臣们做对,也要在李世民那里,保太子安全过关。

  李言听到魏征的分析后,顿时心里一沉,果然大生意就有大风险,自己之前想的还是太简单了一些,权力场上的事情,原本就不能完全按照事情的本身去发展。

  哪怕再简单的事情,经过各方派系的纷纷插手,最后也会变的面目全非,或许就连李世民也没办法完全预测其中的风险。

  自己也不能太高看他了,将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他身上,毕竟他是皇帝,更多的是扮演一个超然其上的裁判角色,很少会亲自下场参与博弈,各方势力的角逐,还是要靠自己的力量。

  李言真心的给魏征揖手行了一礼:“大人见识非凡,不是承乾一个懵懂少年所能及的,接下来的事情,大人有什么不知的,尽可以发问,承乾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还望大人助我一臂之力。”

  “嗯,好说,老臣必尽力而为!”

  魏征惬意的捋了捋须,太子能做成这样的大事已经很不容易了,虽然略显粗糙,比朝中那些老狐狸们是差了一些,可比起之前自己所了解的情况,又给了自己巨大的惊喜。

  不怕太子做错事,只怕太子天资太差,只要不是死不开窍的榆木疙瘩,魏征觉得都是可以教导的,随后魏征开始心无旁骛的商讨接下来如何在朝堂上操作这件事情。

第702章 朝会争锋

  2024-07-13

  几日后,太极殿朔日大朝会!

  众臣从太极殿前的广场上,迎着初生的红日,三五成群的往殿内走去,李恪和岑文本一边聊天,一边和各位熟悉的臣子们打招呼,另一边的魏王李泰也是如此,身边聚集了好几个绯袍臣子。

  “原来是三哥啊!”

  两人走到殿前,李泰连忙弃了身边的官员,上前一步,脸带笑容,如沐春风的打着招道:“小弟见过三哥,听说三哥最近在西市转悠,是不是又掏到了千里良驹,有时间可要让小弟见识见识?”

  “是四弟啊!”

  见到李泰揖手行礼,李恪随意的点点头,语带揶揄的说道:“四弟整目埋首府中,以诗词经典为伍,小小年纪,满腹经纶,连父皇都常常夸赞你学识渊博,才华远在众皇子之上。”

  “愚兄没有你的天资,这书怎么都读不进去,只有寄情于行武,也是无奈之举啊.”

  两人都不将愚鲁柔弱的太子长兄放在眼里,在他们心里,太子早晚是要易位的,两人都在以不同的方式在争夺嫡位。

  李恪认为内忧外患繁多,大唐外有突厥、吐蕃、吐谷浑、西域高昌诸敌国,内有五姓七望那样实力比肩皇族的大世家待机而动。国家远未安定,需要的是强势天子,走的是李世民的路子,以武立志。

  而李泰则认为打天下要靠强弓硬弩,治天下却要靠笔杆子,再加上自己从小养尊处优,身材肥胖,舞不得枪,上不得马,是以果断的弃武从文,学习汉之文帝景帝。

  赌的就是李世民现在还年轻,下半辈子必然会将国家该打的仗都打了,能收服的敌人都给收服了,一定会给自己留下一个统一而强盛的王朝,到时候自己只需将国家重心从战争与兼并转移到和平与发展上来,安心治国就是。

  两人都找到了适合自己自身特别的发展道路,在朝中也都得到了一部份臣子的拥护。平时表面上一片和谐,实际上在暗中,两人也是争锋相对的竞争者,冰炭不同炉,平时见面也是明嘲暗讽,相互看不顺眼。

  这几天,两人通过亲信,频频接触,已然定下了联合齐王,一块利用飞虎军的事情,将太子掀翻的共同目标。

  只是长久的敌对,让两人不自觉的还是相互含沙射影的讽刺着。两人都知道,一旦东宫的位置空出来,两方马上就会展开新一轮的争夺,注定了你死我活。

  不过,看在今天有共同的敌人的份人,两人都人都在克制着。

  见两人皮里阳秋,附近的大臣们也是见怪不怪,微笑点头,不顾站在门口说话的两位王爷,越过大殿的门槛,进入了殿内。

  看到李格沉不住气,李泰越发的高兴了,心中鄙视李恪粗俗,表面上却更加彬彬有礼,表现出一个儒雅高士的应有的风范,身子略一弯,做了一个请的手势:“三哥先请.”

  “哼!”李恪也看不惯李泰一幅道貌岸人的伪君子的作派,鼻子里哼了一声,转头踏入了太极殿。

  随后李泰也在众人的礼让下,进入了殿中。

  没过一会儿,钟鼓声乐齐声大作,众臣连忙找到自己的位置,几百名官员在殿内密密麻麻的排了六个长长的队列,有一半绯袍官员和所有身穿绿袍的低级臣子们都在殿外面站着。

  大朝会在京各级官员都可以参加,是以京畿地区数量庞大的基层官员们都到场了。太极殿虽大,也容不下这么多人,是以不少人都站到了殿外,甚至于太极殿外的广场上,都密密麻麻的站满了各部官员。

  这也是王朝威仪的一种体现,实际上大部份的官员参与大朝会只是为了突显朝庭的权威和统治力,要知道连太极殿都进不来,皇上都看不到,能议个毛线的政?

  太极殿内,东文西武,李言一身淡黄色太子礼服站在左边文臣之首。

  黄色是皇家专用的颜色,整个朝堂只有皇帝和太子有资格穿,皇帝是深黄色,太子是明黄色。但李言觉得满朝堂的人,只有自己穿着明黄色,未免太过乍眼,李世民看久了也会不顺眼。

  而且明黄色在太阳光的照射下,竟然比深黄色更加璀璨夺目,看起来比李世民更加出风头。

  李言只试过一次,就觉得这样不行,于是就挑了这黄色比较稀薄的淡黄色。

  说是淡黄色,但黄色已经非常不明显了,打眼一瞧,更像是米白色,李言为了避免刺激李世民,将自己的太子礼服换成这种颜色,其他的金丝滚边,飞龙刺绣都合乎礼制。

  即体现了太子和其他兄弟臣子的不同,又锋芒内敛,体现了自己的谦虚之德,李世民不知道有没有注意过,反正从来也没有说过。

  自此之后,李言都是这种礼服上朝。

  在李言身边的,依次是蜀王李恪和李王李泰,李佑在山东就藩,并未在京,不然就是再往下续了,其他年龄更小的皇子们则是还没到上朝的年龄段儿。

  “皇上驾到!”

  殿前一个身材高大的侍卫郎声大吼道,声音威武雄壮,如同震雷般经过四周建筑的回音在太极殿内众臣的上空滚滚回荡,将帝王的威仪传递到每一个臣子的心目中。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李世民在众臣山呼海啸的叩拜中,穿着一身深黄色龙袍,缓缓走向丹,随后站在龙椅前,没有果断下坐,而是挺直腰板,在冕旒冠下垂的珠帘后方,用一道威严的视线缓缓扫视了一下整个大殿。

  此时群臣皆伏跪于地上,殿内外的侍卫,还有因为殿内站不下,而在殿外排队的低级臣子们都是如此。

  最后李世民的视线落于殿外一眼看不到边的广场上,从龙椅的高度往下看,正好能看到外面台阶下面的广场,密密麻麻的跪着几百名官员,仿佛置身为凌霄九重,威凌天下的感觉油然而生。

  只有龙椅后方雕龙髹金屏风边上的侍女和丹下的太监们没有跪伏,大殿四周的侍卫们目不斜视的守着岗位,只是低头不敢直视。不是他们地位高到可以免跪。

  而是在这种场合,在上位者眼中,他们根本就不是人,只是一个道具,连跪的资格都没有。

  李言则是用神识肆无忌惮的打量着李世民,只见李世民站在台上,看着密密麻麻跪伏于地的‘天下万民’,再听到如山崩地裂般的呼吼声,仿佛真的有一种君临天下的感觉。

  李世民嘴角悄然浮上一丝志得意满的笑容,眼神微眯,沉浸在其中感受着此刻的那种凌驾于众生,至高无上的迷醉。

  李言偷偷的撇了撇嘴,这种感觉,李言在大清最后的几天也感受过,确实令人陶醉,仿佛腾云驾雾,超脱凡尘的舒坦,是以李言在大清最后的十天,几乎天天大朝。

  李言相信,后世即便是做了大国总统,也不会有这种至尊的享受。

  所谓咸阳日丽月轮高,千古圣雄凌紫霄;万里长城功盖世,九州春色竟折腰。

  那种芸芸众生,只贵一人的感觉,是再多的物质享受也无法达到的,难怪李世民会短暂的沉迷其中,李言很能理解老李现在的心情,那是一种想再活五百年的感觉。

  仅仅只有几秒钟,李世民回过神来,脸色断然一肃,大袖一挥,从嘴里威严的吐出几个字:“众卿平身!”

  “谢皇上”

  等到诸王公群臣起身的时候,李世民已经恢复成原样,缓缓落坐于龙椅之上。

  王德将手中的拂尘缓缓一挥,从丹一侧上前一步,肃穆的说道:“皇上临朝,众臣有事且奏。”

  这是升朝前的最后一道程序,一般这个时候,左仆射房玄龄会首先启奏一些在弘文殿或者承庆殿和几位宰府之臣议好的事情,都是定下来的,说是启奏,不如说是让下面那些大大小小的官员们知道朝庭最近的工作重心和动向。

  今日照例是如此,等到房玄龄和各部尚书奏过之后,大约过了一个时辰,一般这个时候,朝会也差不多了,李世民这才说道:“兵部尚书兼右仆射杜如晦病情越发严重,很多事情都耽误了,由其是兵部的事情又是都是急务。”

  “前段时间,杜如晦已经递交了辞逞,朕也批了,伱们商量一下,看看朝中有谁能担任此职,推举个名单上来。”

  “是,皇上。”房玄龄上前应了一声。

  这一下空出两个重量级位置,又够搅动群臣之心了,李世民微微一笑:“若是没有其的事情,就退朝吧”

  “皇上,臣有事启奏。”

  正在这时,一道突兀的声音从文臣们中间传出,顿时昏昏欲睡的群臣们神情一震,知道今天的重头戏要来了,李恪和李泰更是条件反射边的相互转头看了一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