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世界从九龙夺嫡开始 第360章

作者:安心的石头

  这些历史上的名将,肯定自带气运在身,又有李言的支持,很快就能暂露头脚。

第589章 苏定方和梁建方

  2024-07-13

  李言觉得,自己是东宫太子,完全可以搞一帮羽翼,何必一定要自己事事亲力亲为,就算自己再能干,又能打几个钉。要想治理一个国家,靠自己一个人肯定是不行的。

  等这些名将身上打上东宫的烙印,自然就是自己以后治理天下的班底,相对于和那几个年幼的兄弟们去争一时的得失,强大自己的实力,把握未来,才是最重要的。

  只是那些年纪尚幼的,李言自己可以搞定,相信凭着太子的号召力,就算是豪门世家的子弟,也可以轻松召来。

  李言向李世民开口,自然要找两个有些经验的老将,不然自己做为太子,总不能亲自去训练锦衣卫的人员吧?

  李言也确实不会。

  “父皇,盐州郎将梁建方,匡道府折冲都尉苏定方,这两员武将阅历丰富,见多识广,又有带兵才能,儿臣比较欣赏。想请父皇将其调入锦衣卫,帮助儿臣管理这五百军士,不知父皇意下如何?”李言说完,一脸热切的看着李世民。

  李世民一愣,梁建方和苏定方以前都是窦建德手下的战将,窦建德战败后,这两人都回归乡里,以前李世民在当秦王的时候,深知这两员虎将的威名。

  窦建德平定之后,天下已大部分归唐,无论是李渊还是李建成为了制约在军中势力强大的秦王,都在不断的削弱其势力,自然不会允许李世民将这些将领招入麾下,增加他的实力。

  李世民怕这些人招入天策府,反而会引起李渊和李建成的忌惮,只好任由这两个回归乡里,也是变相的雪藏这些骁勇的武将。直到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又忙于应对突厥和各路反王,更是没有精力顾忌到他们。

  直到贞观初年,李世民缓过劲,才将一批当年王世充和窦建德等反王的属下将领们陆续招入朝中,但又怕刺激到朝中的秦王一系将领们,让他们感到威胁,毕竟以前都是敌对方,不少人之间,还有仇恨存在。

  所以只是授以普通军职,放到地方任职。

  这其中苏定方和梁建方都是窦建德手下的武将之一,一个放入地方军府任职,一个调入云中朔方一带,跟着李道宗守卫前线,目前都是五品的军职。

  李世民估计是李言在和长孙无忌聊天的时候,知道了这些人,所以才会向自己提出来。

  本来这两人在李世民的规划中,在对突厥的作战中,都是有可能用到的。这些都是骁勇之将,只是平时没有大战,需求也小,碍于原天策府一系的武将们,李世民也没有机会使用。

  可一旦发起和突厥之间的国战,那要动员的兵卒和将领就不在少数了,顺理成章的使用,谁也说不出来什么?

  两人以前跟着窦建德在河北和突厥人也打过不少交道,如今提前调入太子府,让他们帮着训练一下锦衣卫的细作们,似乎也没什么关系。

  而且太子也没有狮子大张口,没有不自量力的要一些久富盛名,执掌重权的军中重将,也没有要太多的人,只是两个过气的老将而已,也不当什么事儿。

  李言知道,这两人真正的出头是要在贞观四年的对突厥的大战中,不过也只是出头而已,苏定方因功升任左武侯中郎将,随后贞观一朝也是平平无奇,真正的大放异彩要等到熬垮现在的秦王一系的武将们才会等到他们的时代。

  由其是在高宗时期,苏定方多次大败突厥,灭百济,御吐蕃,梁建方也是在高宗一朝,贞观名将凋零后,才开始碾露头角。现在两人名声还不是那么显,属于大家都知道有这么一号人,但没什么拿得出手的战绩的老资格武将。

  而且,他们如今都是三十多近四十的老将了,和秦琼、段志玄、张公谨、尉迟敬德、程咬金是一个时期的人,相对于这些名将,梁建方和苏定方显得平平无奇。

  在这个时代众人的概念里,做为武将,这个年龄还没有混到公侯伯的高级权贵的位置上,基本上也就那样了,过了四十就会退出一线战场开始享福了。

  偶尔遇到大战,去撑撑场子,不会再亲临战场靠杀敌建功立业了。

  任谁也想不到这两人还都是长寿之相,到高宗时期大放光彩,在唐初名将调零的时期撑起了一片天地。

  而且两人在军中的地位也不是很高,还都在地方任职,区区五品武职,李世民应该不会介意的。

  果然,李世民略一思忖,缓缓点了点头:“好吧,这两人经验丰富,帮你管理训练一下锦衣卫的细作,也确实是合适的人选。”

  “多谢父皇!”

  李言大喜过望,将这两员有实而无名的勇将收入囊中,再招一些未来注定出头,但现在还年轻的少年英杰们,那自己的班底就算齐活了,等到贞观时期过去后,就是属于自己和这些名将们的时代了。

  辞别李世民后,李言又到绮云宫看望了一下长孙皇后,母子二人聊了一会儿,李言就回到太子宫。

  接下来就是等待李世民将常胜,苏定方,还有梁建方,五百精锐斥侯调回长安了,现在李言身为太子,身边能用的人,实在是太少了,只有恒连一个。

  而且恒连的主要工作还是负责东宫的护卫,暂时兼管着东宫内率的八百号护卫,平时也是很忙的,李言要是上街逛逛,还找不到几个随身听用的人。

  东宫的属官配置其实和一个小号的朝庭差不多,朝中有的主要部门在东宫中都有缩小版本的,也算是从制度和配置上,让太子练习了解和习惯掌握整个朝堂。

  太子太师太傅太保少师少傅少保等教导皇太子的,都是朝中正式的一品二品的大员,一般也由朝中威望高学识广的年老重臣担当,不少都在中书门下尚书三省担任职务,或者在军中掌重兵的将领兼任,多数都是一种地位和待遇的像征。

  詹事府掌管皇太子府事务,相当于朝庭尚书省,左右春坊相当于朝庭的中书门下两省。

  剩下的崇文馆、司经局、典膳局、药藏局、内直局、典设局、宫门局、家令寺、食官署、典仓署、司藏署、率更寺、仆寺、厩牧署等繁多的部门在朝中都各有对应。

  从一品到九品的职位都有,都是属于文官的范筹。

  东宫十率则是属于武将的区域,其中的太子左右卫率、左右司御率、左右清道率六率,类似于朝中的十六卫军,各领3~5个外府不等。

  折冲府分上、中、下三等,上等1200人,中等1000人,下等 800人。

  府兵的主要任务是轮流到京师长安宿卫,其次是出征作战或戍守边防。府兵上番,按距长安远近确定番期,如500里内的府兵五番,就是将离长安500公里范围以内的各州府道的所有地方兵士,分成5组,轮流到京师宿卫,每番一个月,期满后返回军府。

  1000里七番,1500里八番等,以此类推。

  都按最少3府,每府800人来算,这六率也应该有一万五千人。

  但实际上,每次六率统领在京中的力量也只有三千到五千人,而且这些人和十六卫军的番上兵士一样,是属于地方的国家兵卒,管理权和银粮奉禄的发放都在朝廷手中。

  归兵部管辖,只是名义上属于东宫,没有朝廷的公文,李言也调动不了一兵一卒。

  说白了,就是让太子闲得没事的时侯,多看看,可以问一问,了解一下,通过这个小朝庭的配置和功能,了解到大唐那个大朝庭的配置和功能,培养太子的全局视野。

  至于兵马调动的权力,不好意思,你要这玩意儿干嘛?

  这些人也并非都聚集在太子府附近,而是按照不同归属和职责,按照朝庭划分的区域,驻扎在京畿之地的不同地方镇守,只有极少量负责附近区域防务的轮值力量才驻扎在附近。

  东宫十率府中,其中排在第一层级的左右卫率府最为重要,对应十六卫的左右卫。除统领五个折冲外府之外,还各统领有亲府、勋府、翊府等内府各一个;

  左右卫率府辖下的亲府、勋府、翊府各置有中郎将一人,从四品上;左右郎将各一人,正五品下,其它各级军职若干。

  中郎将与郎将各率本府之校尉、旅帅等军官宿卫东宫。如果有大朝会及太子出入,则率其将士侍卫太子。

  每一个内府从四品上的中郎将职位,比之之前常胜和程怀亮争夺的左屯卫翊府中郎将,还要略高一个等级,所以李言不怕没有相应的职位给常胜。

  只是在实际统领的兵权上,远不如朝庭的北衙禁军了,含金量也差得远了。

  第二层级的左右司御率府与左右清道率府各领有外府三个,不领内府。

  而剩下的第三层级的左右监门率府、左右内率府不统外府兵,是太子直属的亲兵,由李言直接掌握,可以调动的力量。

第590章 艰难的系统任务

  2024-07-13

  但左右监门率府平时的职责就是守卫东宫的内外各道门禁,而太子宫也是宫城的一部门,需要严格按照宫城整体的戍守制度,有固定的职守范围和职责,实际上也是归皇帝安排的禁卫军大将军负责管理。

  是东宫各个门禁的保安,合在一块儿,人数不少,但分散开来,再分几班倒,这些人能统一起来,调出去做为武装力量吗?

  明显是不可能的,东宫那么多道大门不要人守了吗?

  杨岌的左千牛卫大将卫,最开始的时候,就是负责一部份宫城的宫禁守卫,最近才被调到宫城内给李世民做巡逻值守护卫的。

  而最后的左右内率府才是归李言能直接指挥调动的机动护卫力量。每个内率府才四百人,总共八百人。

  平时李言不出门的时候,都在太子宫北门外的西内宛,也就是朝庭北衙禁军驻扎地,划了一小块地方,做为军营,在此驻守。

  李言做为太子要是出门需要这些人仪仗护卫,或者吩咐抓个人,办个事儿什么的,需要动用武力,就可以凭太子令谕调动合适的数量,就比如上次去三原县祭祀,不用经过皇帝和朝庭,八百人内,随意动用。

  左右内率府就类似于李世民的小型版北衙禁军,只是李世民有三万禁军,轮到李言这个太子了,就只有八百的小型禁军了。

  这也是为什么李世民在玄武门之变的时候,只凭着八百悍卒就扭转了乾坤,李建成的东宫十率,没起到什么做用了?

  那些番上的军士无法调动,而且也来不及,而自己能调用的就只有左右内率的机动力量,那些左右监门率府的人分散在各门,而且人数也不多,一时间也集中不起来,战斗力也无法保障。

  而翊卫车骑将军冯立当时也是当即立断,调动了西内苑驻守的太子左右内率府,和齐王府护军薛万彻带领的齐王府侍卫,合集两千军队,急攻玄武门。

  无奈守玄武门的禁军守将常倒向李世民,阻止其入内营救李建成和李元吉,最后直到李世民带领的八百悍卒将事情办完,杀了李建成和李元吉,控制了李渊,掌握大局后。

  以朝庭和皇帝的名义调集禁军剿灭了冯立和和薛万彻的军队,最后冯立被抓,薛万彻逃走,余众尽散。

  李言也是来到大唐,入主东宫后,切身了解到朝庭配置后,才明白为什么掌东宫十率,名义上有上万护卫力量的太子李建成无法攻破玄武门,实际上李建成那时能直接随时调动的太子宫附近的机动力量,就只有左右内率的一千两百人。

  李建成的心腹左翊卫大将军罗艺统兵五万,光骑兵就有两万,都是久经训练的强悍力量,可远在泾州驻防,两百公里的距离,决定了罗艺一点儿忙也帮不上,光知道消息就要到第二天了。

  而亲自了解到李世民在武德九年时的势力后,李言光是想想都感到后怕,当时李世民不但身为天策上将,有开衙建府之权,可代天子行事,拥征伐战事,而且一身兼十二个举足轻重的核心职务。

  超一品的天策上将,高于亲王和三公,仅次于皇帝和太子之下,为武将之首,可自己随意招募属僚;

  正一品的秦王爵位;

  正一品的太尉名义上主管全国军事,

  正一品的司徒名义上主管全国税赋;

  正二品的中书令,掌诏书、政令等国家政策的制定和起草;

  正二品的尚书令,掌具体行政管理,相当于文官之首;

  正二品陕东道大行台尚书令,掌洛阳一带,河东,河北的所有军队;

  正三品的右翊卫大将军,掌宫禁宿卫;

  正三品的右武侯大将军,掌车驾出营卫;

  正三品的左右十二卫大将军,掌保卫京师安全的十二卫府兵;

  从三品的雍州牧,掌包括长安在内的雍州军、政管理;

  从三品的凉州总管,掌凉、甘、瓜、肃四州军事。

  看着上面密密麻麻的职位所代表的权力,李建成能睡得着觉才怪,恐怕任何一个人都会觉得如芒在背。

  当然,这里面每一道官职都代表着李世民为大唐打下的一块地盘,不是李渊赏赐的,是李世民自己一刀一枪打下来的,都是功勋的体现,可以说李世民不是皇帝,却有着皇帝般的功绩和实力。

  当时的李世民虽然名义上在皇帝和太子之下,实际上的权力要远超过太子,甚至连李渊都不敢轻易动摇李世民的地位,也只是想等到天下太平后,徐徐削减之。

  事实上,直到李世民玄武门之变,隋末诸反王中的梁师都还都盘据在朔方云中一带,背靠突厥的支持,建国称制和李唐对峙,北方还有突厥连年犯边,大唐的外患并没有完全解决。

  李世民的作用还需要继续发挥,李渊更是需要李世民来稳定和震慑刚刚初步统一,人心还不安定的大唐。

  只是李世民经过多年的征战,无数的血战早就让他具备了一个铁血帝王的心志和视野,作战经验极为丰富,将李渊和李建成的打算全都算计在内。

  先下手为强,打了对方一个措手不及。

  虽然李世民在长安城之外的军事实力更加庞大,但在长安的方寸之地,大家可以随时动用的军事力量,是不如李建成的,更是远远不如李渊,纯粹是占了先出手的优势,完拿掌握了战争的主动权。

  李言相信,李建成一样有类似常何一样的宫门守将,还有大量派往秦王府的卧底可以动用,但却顾忌李渊的态度,迟迟不敢主动攻击,只想着在朝堂上进行宫斗,一点点的削弱李世民。

  却没想到李世民不讲规矩,用肉体毁灭的方式,一举解决了包括李渊在内的所有阻力,可谓是大格局大魄力。

  李世民上位后,在太子宫过渡了一下,就直接登上了皇位,而在李言当上太子后,本就不多的东宫护卫更是被削减到了稀少的八百人,可怜巴巴的

  经过了武德九年的诸王之乱,李世民上位后,包括李言在内的众多的三代皇子们,虽然名义是太子亲王之类的,但也只是地位尊崇,远没有开国期的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等亲王威风赫赫的实力和影响力。

  李言以开锦衣卫的名义,增加了五百人,李世民一点儿都不在乎,别说这些人要不了多久都会撒出去,就算给李言增加到五千人的护卫,李言一样翻不了天。

  即没有李世民和李建成的实力,更没有打下大半个天下的威望,除了慢慢熬死李世民,顺位接掌帝位,几乎没有其他的选择。

  可以说,若没有李世民掌握整个天下的实力和影响力,玄武门之变后,大唐就会四分五裂,天下大乱,这也是李建成不敢像李世民这么玩儿的原因所在。

  就算如此,李世民其实还有一个后手,就是被软禁的李渊,万一李世民掌控不了天下,那只有再次请出李渊,拨乱反正,以死谢罪,以李氏大唐天下为重,不然李世民就是李氏的罪人。

  而系统的主线任务要李言战胜这样一个人,所以说才会那么艰难。

  回到东宫,来到承恩殿的书房中,李言将自己来大唐世界前,通过电脑查到的唐初将领中,剔除那些已经成名的、在朝中掌军权的、身体不好在家养病的名将们。

  还有一些虽然会在贞观中后期,高宗,武周时期大放光辉,但现在年龄又太小,甚至还没有出生的。

  挑了一二十个和自己年岁相差不大的,将他们的家世背景,籍贯地址等仔细的标注了一下,这些后世查到的资料也不一定准确,所以李言尽可能的写的详细一些,然后吩咐东宫内率的一些护卫们。

  动用了五六十号人,三人一组,让他们拿着太子宫的征召名刺,支取了钱财,天南地北的去找人了!

  那些少年们,李言是为了从小培养,而苏定方和梁建方,是李言用来训练带领锦衣卫五百细作的,不能只依靠一个常胜,能不能将其彻底收服,李言心里还没有底,所以必须要找两个能随时替代他的。

  一但常胜无法收服,或者其身份败露,这个人都废了,死路一条,李世民也容不下他的,是以李言不能将所有希望都寄托在他身上,去赌他会放弃复仇,为自己效力。

  还好唐初名臣武将甚多,随手就是一大把,不愁没有人用。

  东宫的属官大部份也都空置着,招来的人随便安排一个官职,拿着朝庭的奉禄,就可以为自己的东厂效力了。

  实际上这些在职的属官花不了多少钱,都有朝廷养着,真正开销大的,是以后那个以五百军卒为种子,铺设到天下的庞大信息网,那才是真正的花费大的。

  李言吸取了大清世界单打独斗的教训,充份发挥自己大唐储君的影响力,名正言顺的多招一些打手,替自己干活,这样远比自己亲自下好,绞尽脑汁的去和那几个不省油的兄弟们掰腕子要好。

  做好了一切,李言松了一口气,眼看着一大帮人才即将汇入自己麾下,李言这才有了一些征战大唐的感觉,伸了伸懒腰,叫上文君,准备晚上好好的吃一顿,放松一下最近紧绷的神经。

第591章 常胜和吴庆的谋划

  2024-07-13

  这天,李言从宫中回来,见到了前来拜见的常胜。

  常胜看起来十分憔悴,眼神灰暗,胡子拉碴的,一幅无精打彩的模样拜见了李言,孙达意外死于皇家禁苑,大大的打乱了常胜的布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