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不吃小南瓜
遗憾啊!
罗纳德-诺兰确实是为项目组考虑的,他已经感受到了非常大的压力。
整整一上午时间,他都在忙着接电话,也忙着给自己和项目组找借口,给打来电话的官员们做解释。
反重力性态研究中心发布的成果信息,对于格鲁姆湖计划项目组的影响太大了。
他们分析认为,王浩团队制造的湮灭力场强度,很可能已经超过了17倍率,而他们的新设备制造的强度只是一个零头而已。
格鲁姆湖计划投入了550亿美元。
罗纳德-诺兰上任以后,花费也超过了百亿美元,还不算和科技部门交换技术的代价。
这么庞大的资金花出去,就只依靠对方的技术制造出了不到七倍率的湮灭力场强度,制造出了‘鸡肋’的磁化铁材料。
之前还觉得成果非常的不错。
现在则是发现根本没有什么意义,他们制造的磁化铁材料中一阶铁的含量极为稀少,好消息是他们能确定自己走在了王浩团队‘经过’的路上,因为他们制造的磁化铁材料和从科技部门买到的是一样的。
但是,这无助于诺兰和项目组的处境。
上层的决策人要的是结果,格鲁姆湖计划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做强湮灭力场相关的研究,而直接目标是技术上超越反重力性态研究中心。
后者,非常关键。
科技可以研发速度慢,但却不能落后于人。
任何领域都是如此。
只要能够达到世界最先进的水平,即便是研发速度慢一些,也是完全能够接受的事情。
这主要是因为没有对比。
格鲁姆湖计划的大目标就是超越反重力性态研究中心,从最新的成果信息来看,他们落后的却越来越多,制造的场力强度只是对方一个零头,还是在交易到对方的技术的情况下。
有能源部的官员就直接质问道,“他们给的技术能制造七倍率的湮灭力场,你们到现在制造出的场力强度还不到七倍率,难道你们就没有任何属于自己的技术突破吗?”
“如果是这样,我们干脆从他们手里买落后技术就可以了,为什么还要投入资金做研发呢?”
这句问话让罗纳德诺兰无法回答。
一号决策人的参谋团也有人打电话询问,他们希望能知道17倍率的概念,比如格鲁姆湖计划项目组需要多长时间才能达到。
罗纳德-诺兰编造了个谎言,“从技术角度分析,当场力强度超过十倍率以后,增长速度就会很快。”
“所以他们才能制造如此高的场力。”
之后又有财政和商务方面的决策人打来电话,他们并没有谈到反重力性态研究中心的成果信息,而是问了另一个问题,“你们已经制造出了一阶铁,那么什么时候能实现大规模生产?”
“……我们正准备研究相关技术。”
诺兰扯着嘴角说出了这句话,他知道自己说的完全是谎言,因为他们想要研究大规模生产的技术,都根本不知道方向。
研究?
怎么研究?
任何技术研究都要需要理论基础支持。
他们没有理论基础。
现在项目组的设备是通过外装磁场干涉装置,才制造出了含有一阶铁的磁化材料,外装磁场装置让设备上方变得极为复杂,制造出的磁化材料都非常稀少。
这种设备肯定无法应用于大批量的材料生产。
即便是不外装磁场干涉装置,因为外层只是一个湮灭力场薄层,也根本不可能实现大批量的生产。
首先,材料磁化比例会非常低。
其次,一阶铁的含量很低,反重力性态研究中心公开的数据,8倍率湮灭力场环境,一阶铁含量只有2%多一点。
这样生产出来的磁化铁材料还需要进行提取操作,而提取的花费甚至要比湮灭科技公司对一阶铁的定价还要高,大批量制造这样的磁化材料,根本是没有意义的事情。
“湮灭科技公司到底是怎么大批量制造的一些铁?”
“这完全违背了科学!”
“难道他们用的是其他技术?又或者有什么特定的成果没有发布……”
罗纳德-诺兰放下电话以后,仔细想了好半天也没有结果。
一股绝望从心底油然而生。
现在项目组遇到了很多问题,每一个问题连研究方向都没有,即便是对于王浩团队发布的十几倍率的湮灭力场,他们都没有明确的概念。
接下来,怎么办?
罗纳德-诺兰忽然想起了恩波利-库博。
库博电话里和詹姆斯说自己很幸运,说他则用了‘倒霉鬼’来形容,詹姆斯也称呼库博是‘幸运儿’。
现在看来,确实如此啊!
第四百七十八章 诺贝尔颁奖,血统论?常温超导的期待!
反重力性态研究中心发布的成果太过于高端,力场强度已经达到了十几倍率,还发布了一大堆的升阶元素成果,已经让其他的机构完全看不懂了。
格鲁姆湖计划项目组是这样。
国际湮灭理论组织也是这样。
当面对和反重力性态研究中心的竞争时,罗纳德-诺兰只感到非常的绝望,比尔-布莱恩干脆就放弃了竞争,他们只想着能提升自己的技术,能拉到经费继续做研究就可以了。
这就是因为差距太大了。
当差距不是很大,还能看到对手背影的时候,就会有斗志去做认真做研究,希望能实现赶超。
差距太大,就会让人绝望。
问题就在于,格鲁姆湖计划项目组的直接竞争对手就是反重力性态研究中心,他们想放弃竞争都不可能。
面对媒体的表述,也证明了格鲁姆湖计划项目组的尴尬。
在格鲁姆湖计划刚刚确立的时候,他们面对媒体的表述都是‘赶超’反重力形态研究中心。
后来就变成了‘追赶’。
在后来一直到现在,他们根本不会谈反重力性态研究中心,就只是谈自己的研究了。
因为对手,已经看不懂了。
罗纳德-诺兰召集了项目组的其他负责人,一起针对‘十几倍率、五种升阶元素’的成果讨论上,他们甚至无法想象王浩团队在做什么研究。
“那可能不只是提升湮灭力场。”
“他们能做的研究方向太多了,有了那么多的新发现,简直不可想象。”
“我相信他们的设备肯定和我们不一样,基础技术上都已经不同,否则不可能有这么大的差距。”
“单单是大批量的制造磁化材料,就不可能是现在的技术……”
“……”
他们的判断是正确的。
现在王浩关注的研究,即便是公开的说出来,他们也没有办法去模仿,因为他们没有基础材料。
王浩最关注的是沈会明团队的研究。
在提供了很多种升阶材料后,沈会明正带领团队研究主动制造各种频率一阶波的技术,而研究的基础就是各类的升级材料,未来元素材料,以及对应制造出来的合金、化合材料等等。
这些材料是其他机构得不到的。
沈会明团队的研究目标,是希望能以简单的方法制造出各类一阶波。
他们之前制造一阶波的方法是以激发辐射一阶材料的方式进行的,而目前最简单的是利用‘棕金’反射一阶波特性,但反射来制作一阶波有其局限性,依旧不是常规的制造方法。
正常来说,电磁波的制造再容易不过。
电磁波之所以叫电磁波,因为常规就是利用电磁特性制造出来的,但同样的方法根本无法制造出一阶波。
沈会明团队的研究还是非常重要的。
如果能靠简单方法制造各类一阶波,就可以把一阶波技术大量进行应用,而不仅限于实验室以及高端领域。
在关注沈会明团队研究的过程中,王浩倒是听到了和一阶波有关的消息,是核物理工程团队带来的。
他们进行了一阶氘氘聚变的爆破实验。
在进行现场的数据验算统计之后,工程组发现一阶氘氘聚变的亮度和能量释放强度不成比例。
这个项目的负责人是钱晋。
他提交的报告上写道,“我们发现爆破的亮度远低于能量释放强度,疑似有大量其他能量被释放,却没有统计到。”
王浩仔细看了报告以后,就找钱晋要了更详细的数据,随后确定了一阶氘氘聚变释放出了大量的一阶波。
“你们所检测到的亮度,就只是一阶波释放伴随的常规光波。”
“沈会明团队的研究表明,一阶波传导过程中,会逸散出常规波,而逸散的常规波能量总和,比一阶波的能量级数弱很多。”
“现在还没有具体研究数据,但结论是不会错的。”
钱晋的核工程团队的研究不止如此,他们还在实验室环境下得出了两个非常重要的数据。
一个是一阶氘氘聚变过程中,反应释放的能量强度——30MeV,误差范围在2MeV区间内。
这个数据是相当惊人的。
在几种核聚变反应中,氘氚聚变是最常归的反应方式,释放出的能量是17.6MeV。
氘氘聚变,被称为最完美的聚变反应,因为反应没有任何的污染,是真正的清洁能源,但相对于氘氚聚变来说,氘氘聚变需求的环境苛刻,释放的能量相对较小,大约在14MeV左右。
一阶氘氘聚变比常规释放的能量增加了一倍还要多,就会更适合作为核聚变的原材料。
一阶氘氘聚变是否‘清洁’,还要继续研究论证,毕竟一阶氘元素以及反应生产的一阶氦元素,是否对环境有危害还是个未知数。
第二个重要数据就是反应截面了。
他们通过实验证明一阶氘氘聚变的反应截面,和常规氘氘聚变是一样的,依旧只有100毫巴。
这是个好消息。
氘氘之所很难发生聚变反应,就是因为截面远低于氘氚聚变,后者的反应截面高达5巴,而氘氘反应只有100毫巴,相差高达五十倍之巨。
但是,有F射线技术进行点火,反应设备内部也能保持高温,就能让氘氘聚变持续下去,反应截面小反倒是优势了,截面小也就意味着反应可控性高,反应持续时间就会非常长,而不是快速爆发结束。
……
在持续性跟进研究一段时间后,王浩再次回到了梅森树科学实验室。
这次回来是参加诺贝尔颁奖典礼。
和去年的情况一样,王浩、海伦以及陈蒙檬都决定不参加颁奖典礼。
诺贝尔委员会只能再次使用高端的影像技术,把王浩、海伦以及陈蒙檬,投射到诺贝尔颁奖的舞台。
在颁奖前的一个星期,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已经公开出来,王浩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终身成就奖。
海伦和陈蒙檬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他们已经收到了电话通知,官方网站都已经公布出来,也引起了国内外舆论的热议。
国内舆论自然是非常振奋的。
近年来,科技研究都关注超导技术、湮灭物理,种花家才是高端研究的领跑者,但也不能否认诺贝尔奖的影响力。
诺贝尔奖依旧受到大量关注。
去年物理学奖获得者是王浩,何毅以及保罗菲尔-琼斯,他们是凭借湮灭物理的研究获奖的。
很多人都觉得今年不太可能评给湮灭物理,毕竟诺贝尔物理学奖不是为王浩团队开设的,而在湮灭物理的领域,也只有王浩团队才有资格获奖。
他们没有想到的是,评选的依旧是湮灭物理研究,获得的则变成了海伦、陈蒙檬两个学生。
“王浩获得了终身成就奖……”
“这大概也是他的两个女学生能获奖的原因!”
“诺贝尔委员会已经没有办法了,他们只能颁给王浩一个终身奖项,否则接下来的几年都会是王浩。”
“王浩拿了终身成就,候选第二名才能够获奖。”
“海伦和陈蒙檬……她们也是王浩的学生?太厉害了吧,两个女性物理学家,我只听说过一个叫丁志强的天才。”
上一篇:猎命人
下一篇:我被骗到缅北的那些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