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 第43章

作者:不吃小南瓜

  栾海平瞪着眼用力点头,“放心吧,朱主任,我肯定不会和别人说。”

  与此同时。

  李明正在科技处办公室处理工作。

  周清源敲门走了进来,他想申请个国家自然基金旗下的数学项目,问了一下需要提交的资料,还想咨询一下相关材料的建议,也就是有关材料怎么写,递交什么样的成果证明,才更有可能获得审批。

  李明耐心的和周清源解释了很多,意思差不多就是,提交相关领域更大的成果,多写一些相关研究的想法、方向,评审的时候肯定是加分项。

  如果有相关领域数学顶刊的论文,评审的时候肯定能加很多分。

  他说着就想起了王浩的论文,朝着门口扫了一眼,还是忍不住凑近小声道,“周教授,说起顶刊论文,我忽然想起一个事,跟你说了,你可不能和别人说啊,这件事,现在就只有我和朱主任知道。”

  “放心吧,我从来不多话。”周清源很认真的表态。

  “那我就说了。”

  李明犹豫了一下,小声道,“就是王浩的,那篇投稿论文通过了。”

  “那篇投稿论文?”周清源听得稍稍有些懵。

  “《数学学报》啊,不然我这么认真说干什么。”李明理所当然的说道,再朝着门开看了一眼,确定一下没有人偷听,才继续道,“他提交结题申请了,挂上了那篇安培方程的论文,标注发表期刊《数学学报》。”

  周清源顿时反应过来,瞪大眼睛震惊道,“真的?通过了?”

  “我还能骗你!”

  李明说完赶紧提醒道,“小点声!这事不能让其他人知道,毕竟还没发表。”

  “知道,知道。”

  周清源连续点头,也朝着门外看了一眼,小声道,“放心吧,肯定不让其他人知道,我从来不多话,而且牵扯到王浩,我更不能传了。”

  “那就好。”

  李明满意的点头。

  ……

  十一点钟。

  栾海平拿着一份提升王浩为副教授的申请文件,在上面签上了自己的名字,随后又找到周清源,还有两个教授签上名字。

  他们会一起对王浩进行推荐。

  陈庆华找上了门。

  小老头背着手走进办公室,开口就说道,“栾海平,我仔细想了想,还是应该让王浩来计算机学院,哪怕是不进实验室,当个副教授也行,我们也能推荐!”

  栾海平烦躁的回道,“都已经说好的事情,陈老头,你还纠缠什么?人家王浩自己决定在理学院,都签了教研员的岗位协议。”

  “一个教研员而已,只是个岗位,不当也就不当了。”陈庆华不在意的道,“你自己看看,王浩的大成果都是算法啊,傅里叶算法构建数学模型,影响多大,数学成果有什么?有什么?你说一个!”

  “谁说没有的!”

  如果是之前,栾海平还真是无话可说,但现在就不一样了,他的底气十足,马上回了一句,“投稿《数学学报》的成果,你不知道啊?”

  “投稿是投稿,不是还没通过吗?”

  “谁说没通过!”

  栾海平满是气愤的喊了一句,又马上捂住了嘴,随后到门口左右看了一眼,回来小声道,“陈老头,本来是不能说的,但是,既然你这么说,我就告诉你一个大消息,但是,你可别传出去啊?”

  “那篇论文通过了?”陈庆华瞪大了眼问道。

  栾海平用力的点了点头,继续强调,“但是,还没真正发表,可别说出去!”

  “放心吧!我不会随便说的。”

  ……

  一点钟。

  王浩拿着厚厚一叠的结题相关材料,去了科技处把材料交了上去。

  朱建荣和李明都在。

  李明翻了翻材料,就忍不住问道,“王浩啊,我看你提交的信息里,那篇安培方程的论文,发表在《数学学报》上,是已经确定发表日期了吗?”

  王浩说道,“就是下一期。”

  “果然是这样。”

  李明和朱建荣对视一眼顿时放心了,然后李明就小声说道,“我查了一下,下一期还有一个多月才出吧?现在还没出,这件事,你放心,我们肯定不说出去。”

  王浩点头道,“我也是这么想的,还没发表,说出去有点不太好。”

  朱建荣强调道,“放心吧,现在这事就我和李明知道。其他人都不知道,等正式发表了,学校方面才会做宣传。对了,STACS会议就是下周吧?”

  “你参加会议前,把论文交过来,我们做个记录。”

  “OK,没问题。”

  “……”

第四十九章 A级难度任务

  王浩回到综合楼办公室,就感觉气氛有些怪怪的。

  其他人倒是稍稍好一些,只是朝这边看一眼,正常打个招呼之类,只是眼神稍稍显得有点奇怪。

  朱萍则是‘憋不住’话的,有话憋着的时候,就能明显的看出来,比如,她主动帮王浩冲了咖啡,表现出一副友善好同事的模样。

  王浩忙着连说了好几声‘谢’。

  然后朱萍搬个凳子一屁股坐在了旁边,说是有一些研究的问题,看到门口的人来来往往,她就只是坐在那里,犹犹豫豫着也不说话。

  王浩问起时,又明显顾左右而言他。

  如果不是对朱萍性格有一些了解,王浩都会以为这位大姐,正准备对自己图谋不轨。

  好在过了没多久,系主任有事把朱萍叫走了。

  王浩轻呼一口气。

  朱萍离开了以后,办公室反倒变热闹了,有旁边办公室里,姓邓的女老师过来‘串门’,说起了学生考试的事情,吐槽班里有好几个五十多分。

  “这怎么办?要是考个58、59,就能往上提两分,有60就及格了。”

  “结果,好几个学生,都是53、4分。”

  这个话题说出来,顿时引起了一众吐槽。

  颜静也跟着说道,“我的课也是,好多学生根本不学,我都已经画了重点,考试就考里面的题,结果还是有好多学生做错,甚至还有个学生,考试的时候看小抄,被抓记了零分。”

  邓老师马上道,“那个看小抄被记零分的,我知道,就是实验楼的孟莉莉监考的,孟莉莉很年轻,不到三十,她真是被气死了。”

  “看小抄就看小抄吧,最少也偷着看吧?那个学生,还直接放在桌上看,孟老师从旁边过去,结果人家根本不理会,就继续看。”

  “好几年了,这么嚣张的学生,还是第一次见,估计就是看孟老师年轻。”

  “巴拉巴拉~~~”

  邓老师明显是非常的八卦,其程度一点都不比朱萍差,吐槽的过程中就事情原委交代清楚。

  看到其他人一起就事情展开讨论,她才满意的停下话头,扭过头看向了王浩,随口问道,“王浩老师,你的课怎么样?你刚教三个月吧?这是在判卷?”

  王浩指着桌子上的试卷,有些头疼的说道,“还有一半儿呢。”

  邓老师走过去翻了翻,马上惊讶道,“你教的这几个班,可以啊,大题都做上了啊。”

  王浩解释道,“我和他们说了,大题就是平时作业题,题型都一样,也就变个数字,只要复习了,应该都能做上吧。”

  “那可不是!”

  罗大勇立刻开口否定,“我的《概率论》,考试前总共给他们十个题,明确说了,试卷三个大题就在里面,三个大题就占了六十分,结果……”

  他说着摇摇头,“卷面及格的,一半儿。”说完还补充一句,“估计和那场监考严有关。”

  王浩听了罗大勇的说法,翻翻刚判过的几十份试卷,大题基本上全都作对了,顿时欣慰的点点头,“或许是,我教的几个班学生,比较爱学习吧。”

  这句话又引起了新一轮话题。

  邓老师当即指出,“王浩老师管的严,我听说了,那些学生都怕你,现在就应该管得严,学生啊,不学习,好多考试前都不学,全靠小抄,能行吗?”

  “巴拉巴拉~~~”

  有个老师在旁边不断的说,倒是让王浩感觉挺不错,一边给学生判卷一边听评书……

  挺好!

  三百多份试卷依次判过去,记下学生的分数录入电脑,也不是个轻松的工作。

  王浩忙了两个多小时。

  邓老师早就已经走了,其他人忙完手头上的事情,看看时间也准备走了。

  张志强首先站了起来,朝外面走着到门口,顺手拍了下王浩的肩膀,低声说了句,“恭喜啊,那事我听说了。放心,没其他人知道。”

  罗大勇跟在后面朝着王浩竖起了大拇指,“《数学学报》,这次是真行了!”

  颜静是最后站起来的,她挪到王浩的旁边,问道,“忙完了吗?”

  “还差一点。”

  “嗯……就是……”她犹豫了一下,还是说了出来,“你的论文,那事,等发表了,一起给你庆祝一下。”

  “……额,好。”

  王浩都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了,他终于知道为什么进办公室时,其他人的表情都怪怪的了。

  这时候,朱萍从外面回来,看看王浩、再看看颜静,站在门口憋了半天,还是开口道,“王浩,你的论文……反正颜静也不是其他人,那我……”

  王浩用力了的翻了个白眼,哭笑不得的道,“朱姐,你就别憋着了,有谁都没关系。这个事,我们办公室的人,除了你以外,其他人都知道所有人都知道了。”

  “——?”

  朱萍脸上差点写上一个‘懵’字,她反复琢磨了好半天,还是没明白其中的逻辑。

  颜静则是忍不住‘噗嗤’一声笑了。

  ……

  《数学学报》发表论文的事情,就只是在学校教职工群体里传传,因为没有真正发表出来,其他人也就只是知道消息,也不会有什么影响。

  期末判卷工作结束,时间也就进入了假期。

  大学教师也和学生一起放暑假。

  有的科研压力大的年轻教职工,还是会经常来学校、去实验室,但因为不需要进行教学工作,自然就变得轻松太多了。

  王浩则是轻松不下来,马上要去参加STACS,提交申请的签证下来,他还是要准备各种材料,找学校出具报告等等。

  机票、酒店倒是不用费心了。

  计算机学院的陈庆华院长找了过来,说起参加STACS会议的事情,帮他介绍了个一起参加会议的学者,联系了以后,约定一起从首都出发,对方就直接定了机票和酒店。

  会议的前两天,王浩乘坐飞机去了首都,到机场大厅里见到了一起去的人。

  阮海龙,三十六岁,西京交通大学信息工程学院的教授,他的身材偏瘦,穿着牛仔裤、灰衬衫,略卷的头发看起来有些凌乱。

  王浩看过阮海龙的照片,一眼就认了出来,挥手高声喊了一句,“阮教授,这里!”

  阮海龙拽着行李箱,走过来上下打量王浩,表情有些惊异,“我看过你的照片,还以为是几年前拍的,没想到,真是这么年轻!”

  王浩笑笑,“你也很年轻。”

  “比不了啊!”阮海龙苦笑的摇头,他三十六岁的年纪,走到哪里都能称得上是‘年轻学者’,可是和王浩走在一起,就只能说‘年纪大’了。

  两人一起去取了机票、托运了行李,随后忙碌着进了国际航班通道。

  等到了里面找了小餐馆坐下,才有时间安静的聊上几句,阮海龙谈到了前一段时间的新闻,说起王浩的十篇论文。

  然后话题就转到了新内容,“我听陈教授说,你是去做报告,对吧?什么内容?”

  王浩点头道,“大数相乘算法。”

  阮海龙惊讶了一下,马上反应过来,“是进行改善,还是用个新的计算方式?”

  前者是少量增加计算速度,后者则可能会让算法迎来质的飞跃。

  两者的成果不是同一级别。

  王浩想了想,解释道,“应该是改善加创新吧。我依旧用的傅里叶变换辅助计算,但算法的里面有一些创新计算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