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不吃小南瓜
即便是穿着厚重的安全服,拥有防辐射、抗磁的功能,可安全服并不是百分百保证安全,有一点疏忽就会带来影响。
之后实验总结会议召开。
实验中有两个重要的发现,一个就是对光线的影响。
这是眼睛能看到的。
那种灰暗绝对不是色彩,而是因为大部分光被吸收了,灰暗表面的光无法直接反射到眼睛里,就会让眼睛感到不适和怪异。
另一个发现就是磁化反应大大加剧,同一种材料来说,磁化反应比之前所用的叠加力场,增强了五倍以上。
这两个发现都是非常重大的。
每一个发现都能够在结合实验和分析探究其理论原理,可以说肯定能推动强湮灭力相关理论取得很大进展。
另外,因为是真正的实验发现,而且效果是非常的明显,未来也有可能用在科技方向上。
等会议结束以后,王浩就给科技处方面做了报告,后来想想干脆用内网连线科技处的徐保功。
等电话接通了以后,王浩还没有说什么,徐保功先是期待的说道,“王院士,你们是刚测试的设备,对吧?”
“运行一切正常吗?我可是很期待去你那里看到新实验、新物理现象,见证人类科技的历史时刻啊!”
这是个打趣的说法,但徐保功也确实希望看到新物理现象。
想想……
过去见证代表人类重大物理发现的实验,不就等于是见证人类科技发展的历史时刻吗?
王浩听罢沉默了好一会儿,开口道,“要不这样,徐老师,我把设备测试的视频发给你?”
“什么意思?”
“就是说……”王浩很淡定的解释道,“那个历史时刻已经过去了,我们在测试设备的过程中就已经发现了新的物理现象。”
“……”
徐保功也沉默了。
他忽然感觉有些接受不了,本来是打算过去见证新物理现象,结果还没有处在强磁环境,只是做设备的测试,就已经发现了新的物理现象。
这是错过了最重要的时刻啊!
“早知道,我就过去了!”徐保功很郁闷的说了句,随后问道,“具体是什么现象?”
王浩道,“简单来说,就是光线被吸收。具体……我建议您还是亲自过来看看吧。”
“好!”
徐保功听罢直接说了一个字,随后挂断电话就迫不及待的摇人了。
他肯定不是一个人过去,要和一些专家、其他领导、部门负责人一起去。
第二天,反重力性态研究中心召开了实验分析会议,参加的不只是研究中心的研究员们,还包括特别邀请的保罗菲尔-琼斯,海伦以及朱广平教授。
西海大学有四个水平高的理论物理学家,就是王浩、保罗菲尔-琼斯,海伦以及朱广平。
前面两个不用多说。
海伦博士毕业以后,也决定留在西海大学工作,和保罗菲尔-琼斯一起从事量子物理和湮灭理论的研究。
朱广平则是从苏东大学,转任西海大学物理系的教授,担任了大学理学院物理系的主任。
他之所以来西海大学,主要目的是研究湮灭理论。
其他参会的人还有陈蒙檬,她的理论水平也很高,还担任王浩的助理工作,自然也参加了会议。
之所以让这么多人一起参会,也是因为实验发现保密性不高,因为不是技术性问题,并不怕透露出去。
即便进行了完全的保密,后续也肯定会公开,全新的物理发现,而且肯定会进行深入研究,想要完全保密也是不可能的。
其实最关键的不是实验发现,而是如此如何出真正的强湮灭力场。
那才是保密的根本。
研究中心的人员都已经知道实验发现,但朱广平、海伦、保罗菲尔-琼斯等人并不知道,他们听到消息以后,就感到非常的震惊,几个人都带着满心的惊讶,看着实验总结报告。
海伦率先抬起了头,目光灼灼的看向王浩。
王浩感受着海伦看过来的目光,都感到有些头疼。
那可能是出于对新物理的热情,也可能是对他本人……
咳咳。
反正海伦也不知道怎么想的,几年时间已经过去了,还是没有放弃那个奇特的,索求基因的想法,尤其知道他已经准备结婚,每次看过来的目光更奇怪了。
那似乎是带有一点欲求不……咳咳,应该说是求之不得的压抑。
好在王浩已经逐渐适应了。
他很淡定的看过去,朝着海伦微微点头,随后就和大家一起对实验发现进行分析。
其他人各自提出自己的想法,其实真正能参与到理论研究的,也只有保罗菲尔-琼斯、海伦以及朱广平等人。
他们是真正的理论物理学家。
反重力形态研究中心中,参与实验的研究员们,都可以算作是实验物理学家,能针对实验说出很多东西,牵扯到湮灭理论,尤其是复杂的数学内容,也看看就只能表面说说了。
保罗菲尔-琼斯就提出个很有深度的问题,“吸收光线的表述是不准确的,从理论角度上来讲应该是能量粒子被湮灭。”
“那么,又会分为两种情况。”
“一种是大大缩减能量粒子的寿命,使得能量粒子自然解体;另一种是像是质量单位一样直接湮灭。”
海伦则是说道,“我认为前者的可能性更大,如果是直接掩灭,也就是说,强湮灭力区域内,能量粒子无法存在,那么就不可能是一部分,而是全部。”
其他人也听着点头。
确实如此。
理论角度上来讲,所有的粒子都是一样的,不会存在什么差别,也不会存在所处位置的差别。
这不像是温度传导,比如说,一个固体材料,处在中心的部分第一时间无法接触到热量。
针对整个空间来说,进入其中的能量粒子不存在位置的区别。
所以有能量粒子直接被湮灭,那么所有的能量粒子都会被湮灭,就不可能是‘一部分’了。
当然。
这些还只是分析,要确定结论还是要进行更多的实验。
朱广平则是对更强烈的磁化效应很感兴趣,他说道,“我认为这个方向的研究前景很高。”
“现在只是增大了磁化反效果,但也只是进行第一次实验,而且据我所知,叠加力场强度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他说着看向王浩。
王浩轻轻点头,他已经知道朱广平要说什么。
朱广平继续道,“如果再继续增加强度呢,增加两倍、增加三倍、增加更多倍,或者以其他方式,比如,引入高磁场环境,等等。”
“物质在强湮灭力环境下,激发磁化反应是内部电子变动所导致的,那么当量变不断的积累,也就是磁化反应数值不断提升,会不会引起质变呢?”
这个问题提出来以后,很多人都思考着点头。
王浩也觉得很有道理。
强湮灭力场中物质的磁化反应,其根本原理就在于电子跳转,强空间挤压力使得电子朝着原子跳转,再回到常规环境下,电子又会跳转回来,就会激发产生巨大的磁场。
那么会不会存在一种情况,湮灭力强度足够高的时候,让电子跳转到一定程度,使得物质性态发生彻底改变,回到原来的环境中,电子也不会再跳转回来呢?
“物质处在反重力空间,也就是弱湮灭力空间中也不会有变化。”
“如果湮灭力场增大到一定程度,让物质性态发生改变,再回到原来的环境,也同样不会再有变化。”
朱广平继续解释道。
这时候,其他人都明白过来,也不由得讨论起来。
如果能实现上某种物质形态彻底发生改变,他们就等于研发出了一种新物质的制造手段,所制造出的很可能是地球中不存在的‘高挤压’物质。
王浩也听的眼前一亮。
朱广平还只是理论推断,但他已经能确定下来。
这条路是行得通的。
第三百二十九章 可控核聚变?公开成果,《灰暗空间》!
实验分析会议中有两个问题最重要,一个是强湮灭力环境对物质性态的作用,第二则是湮灭能量粒子的方式。
前者是朱广平提出,若是湮灭力强度达到一定高度,就能够直接改变物质的性态。
这一点被王浩确定下来。
虽然确定物质性态会被强湮灭力影响,但暂时只是一个理论方向的问题,想要制造出能够改变物质形态的强湮灭力,显然是非常困难的,也还没有相关的判定标准,去研究湮灭力强度有高,才能够改变物质性态。
这个方向不管是技术还是理论,两个方向都存在很大的缺失。
另一个,则是针对显而易见的实验发现,也就是强湮灭力场区域会湮灭光子,才形成了一片灰暗的区域,以此可以简单推断,很多能量粒子会被湮灭。
当然,以上的表述是不准确的。
正因为如此,才会出现保罗菲尔-琼斯提出的问题,也就是能量粒子直接被湮灭,还是粒子存在的寿命大大缩短,极端的时间就解体消散,又或者是直接被湮灭。
王浩已经得到了确定的结论,湮灭加强效果可以大大缩短粒子的寿命,让大部分能量粒子瞬间衰变消散。
以普通的思维来说,针对结论是很难理解的,提到‘寿命’似乎就觉得很长,最少不是‘瞬间’能形容的,实际上,好多粒子的寿命极为短暂。
比如,有一类叫做共振态粒子,存在时间有10乘以e的负28次方秒。
共振态粒子帅的速度之快,即便是用最先进的实验手段,也根本无法进行测量,就只能以附带的数据去预估。
相对来说,常规光子的寿命是很长的,相对于人类的视角来说,光子可以理解为‘一直存在’。
但是,有物理学家对此做过研究。
因为达到光速会产生‘时间拓扑效应’,可以理解为相对于常规参考系‘时间无限的延长’,光子就像是‘一直存在’。
实际上,以光子本身做参考,存在寿命在三年左右。
当然研究是否准确也很难说,但重要的是强湮灭力效应,会让粒子变活跃的同时,也大大降低常规粒子的寿命。
其中不带质量的纯能量粒子,受到影响是最大的。
那也许是‘远远超越指数级’的影响,也就导致巨大部分光子会在察觉不到的时间内衰变消解。
想要再继续更深入的研究,有更为准确的结论,就必须要做更精细的实验了。
……
两天后,徐保功率领领导组来到了反重力性态研究中心。
来的是一个领导组,实际上,大部分都是科技部的官员以及一些学者,核心主要就只有三个人。
一个是负责超导反重力方向研究事务的副部长徐保功。
其他两个则是邓建和赵讳然,他们分别是凝聚态物理研究中心、科学院超导实验室的反重力实验团队负责人。
这两个反重力实验团队是后来组建起来的,组建后也归科技部直接管辖,还得到了一部分技术共享,上级部门的想法是多组建几个团队,针对反重力进行研究,就能有更多的成果。
结果……
一直到现在,两个团队也只是做一些简单的研究。
邓建和赵讳然都是优秀的物理学家,两人的履历都是非常耀眼的。
比如,邓健出身科学院高能物理所,直接参与过许多次正负粒子对撞实验,带队完成过很多高能物理相关的研究。
以邓建的成果资历,都有资格评选科学院的数学物理学部院士。
赵讳然也同样很优秀。
两人都有很优秀的履历,都拥有丰富的实验研究经验,担任反重力团队的负责人,也都带上了一颗全新投入科研事业、励志要取得辉煌成果的决心。
但是,有的领域是不一样的。
当他们真正进行反重力研究的时候就发现,相关领域的基础理论要理解起来都不容易,而每一次实验都会牵扯到高额经费,而设计新实验想要有成果是很困难的。
在连续几次实验无果后,他们也只能接受现实,知道想要在反重力研究领域取得成果,是非常困难、压力非常大的工作。
其实就像是国际上很多反重力团队一样,大多数只能从事一些简单的研究,比如去研究反重力场的性态,而不是针对技术进行研究改进。
上一篇:猎命人
下一篇:我被骗到缅北的那些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