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 第22章

作者:不吃小南瓜

  张志强顿时羞怯的推让着,研究肯定是王浩自己的,就算没有他帮忙,也能慢慢的做出来,他只是提供了几个想法,挂上二作感觉占便宜了。

  “反正作者,好几个位置。”王浩不在意的说道,张志强确实帮了很大的忙,提供了不错的想法和建议。

  另外,多一个二作也根本不影响。

  “也行吧,我占便宜了,晚上请你吃饭。”张志强还是答应了,决定用请客弥补一下。

  朱萍端了杯咖啡过来,旁边大声笑着说了一句,“心里乐的不行,还推……”

  张志强尴尬的笑笑。

  然后就见朱萍把咖啡放在王浩的桌上,满脸微笑的说道,“王浩啊,以后有什么计算机类的研究想法,也和姐说说,我也能帮点忙,我不要二作,缀个末尾、来个四作也行啊。”

  “论文有我名,别管有用没用,说出去也好听……”

  “额~~”

  ……

  王浩确实不在意‘几作、几作’,一篇论文能挂好多作者,最重要的只有一作和通讯作者。

  其他,还真只是挂个名,没什么实际意义。

  当然了。

  如果在很多论文上挂名,对个人还是有意义的,可以对外说‘参与了多少的研究项目’之类,履历就会变得很好看,但针对论文本身来说,就没有任何影响了。

  王浩又完成了一篇研究论文,他倒是不用发愁投稿了。

  张志强拿了个二作,顿时变得非常爽快,“我帮你选期刊,先找个核心的试试,审稿费和版费,我包了!”

  他很大方的拍着胸脯。

  王浩顿时觉得‘二作’没白付出,他就在发愁‘审稿费’和‘版费’问题。

  上千美元、几千美元,可不是一笔小钱。

  张志强不知道命中了王浩的软肋,他觉得是占了大便宜,一篇够资格投核心期刊的研究论文,挂个二作也是重要的个人履历了。

  他忽然想到了个问题。

  王浩发表在《计算机数学与信息工程》的三篇论文,以及刚刚完成的研究,都可以归类为信息学、算法论文,而他本人则是归属理学院的教师。

  “是不是应该和院长说一下?”

  “王浩就是计算机算法天才,短时间就完成了四篇核心论文,他应该在计算机学院,而不是理学院啊……”

  ……

  论文,不止是论文。

  更重要的是,它代表了科研成果,有价值的科研成果往往会产生巨大的影响。

  芬兰,赫尔辛基,亚玛逊研发中心。

  这座研发中心是亚玛逊科技公司在欧洲建立的第二座研发中心,拥有超过三千名科研人员,专注于大数据收集与数据分析,并探索量子计算服务技术。

  尼尔斯-阿尔文,是技术部的一名高级雇员。

  上午时间,他已经连续喝了三杯咖啡,再看向电脑屏幕还是有些困倦,就干脆放下手头上的工作,找一点其他东西看看,手边就有一份《计算机数学与信息工程》。

  这是最新的一期。

  阿尔文有看计算机论文的习惯,上面一些好的算法、想法,都能给他带来工作灵感,他打开了期刊目录,扫了一眼顿时注意到连续的三篇论文。

  倒不是因为论文的标题,而是因为三篇论文是同一作者。

  “王浩?”

  “三篇论文同时发表,好厉害!”

  “傅里叶变换辅助构建数学模型应用于数据分析……是个不错的想法。”

  当涉及到专业性的问题,阿尔文顿时来了兴趣,他兴致勃勃的看了下去。

  先是第一篇,随意的扫了几眼。

  然后是第二篇……

  只是看了个简单的介绍,阿尔文就停了下来,他把视线放在了审稿人评价上,“傅里叶变换全新的应用方式,对于超大规模数据分析非常有价值,在未来,它甚至可能会改变高端数据分析的框架模式。”

  “布雷恩-德韦克教授?”

  阿尔文知道德韦克。

  德韦克是一名很优秀的教授,早年在量子计算机运行机制的研究上,做出了很多很重要的成果。

  “德韦克,竟然说,会改变高端数据分析的框架,评价这么高,看来,它很有价值啊!”

  阿尔文继续耐心的看下去,持续了一个小时都没有停下来,直到手边的电话响了。

  是技术部经理西格巴恩。

  西格巴恩质问道,“尼尔斯,你在干什么?是在偷懒对吧,我在通讯上喊了你好几次……”

  “抱歉,看东西太专注了。”

  阿尔文歉意的说了句,随后道,“不过,西格巴恩,我觉得你必须要看个东西,就是现在。”

  “你在说什么?”

  “一篇论文,算法论文,很重要,我认为,它也许能帮助我们提升提取、分析数据的效率。”

  西格巴恩知道阿尔文不会乱说,他马上道,“好吧!我这就去找你!”

第二十四章 笨学生、笨学生!

  办公室里。

  西格巴恩和阿尔文一起研究着论文。

  他只是看了个介绍,马上就意识到,论文可能会对改善数据模型、改善算法有帮助。

  西格巴恩不同于阿尔文,他不会自己慢慢去研究,而是干脆喊了几个人过来,“大家放下手头的工作,先一起看看这个。”

  这一看,就是两个多小时。

  他们也得出了结论,“这种辅助构建数据模型的方式,确实是可行的。”

  “按照这种方法来做,数据越多、效率和精准度越高,而当数据少的时候,就不适用了。”

  “难点在于最初模型的构造,我们不可能推翻原本的构造,采用这种方法重新构造。”

  “方法是新的,想应用却不容易。”

  西格巴恩带领的是核心算法组,手下的几个员工可以说是研发中心的精英。

  他们仔细研究讨论了以后,对论文上说的构建方法,已经有了基本的了解,并且能推断使用后的情况。

  最后西格巴恩做了总结,“一般而言,数据分析问题,数据越多,精准度越低。”

  “这个模式也不例外,但是精准度下降的速度很慢,比如,一百个数据,我们所采用的构建模式,正确率百分之九十九点九。如果是一百亿个数据,就变成百分之八十。”

  “采用这个模式构建的算法,一百个数据,正确率只有百分之九十,而一百亿个数据,正确率也不会低于百分之八十五。”

  “这种模型构建方式,确实非常有意义,但在应用上,还是要慢慢的研究。”

  “论文上,很多只是介绍个大概,但方法是没问题的。我们或许可以试试看,如果有下个适合的项目,就能采用这种方法。”

  ……

  阿迈瑞肯,加州,旧金山,谷歌公司研发中心,数据与数据应用实验室。

  布莱克-琼斯正坐在办公室里,他已经在谷歌工作了十一年,参与过算法定制、安卓系统完善以及人工智能等项目,是个经验极为丰富、水平非常高的算法工程师。

  现在他看着订购的计算机期刊。

  上面有连续三篇论文吸引了他的注意力,他拧着眉头仔细看了好久,感觉里面说的方法非常有意思,就干脆拍了个照分享到了同事群组,“大家看看这个,新的数据模型构建方法。”

  “我看了下,很有意思。”

  很快。

  好几个没订购的同事,就让布莱克-琼斯再拍照发几张图片,最好是把论文都发过来。

  布莱克-琼斯试了下图片提取文字功能,发现牵扯到数学内容时,好多都提取的一塌糊涂,干脆苦着脸一张张的拍照。

  这件事本来是过去了。

  下午的时候,技术部经理就找到了布莱克-琼斯和其他人,认真的说道,“布莱克,我也看了你发的东西,很有意思,重要的是,也许很有价值。”

  “我们必须重视起来。”

  “伙计们,放下手头的工作,一起研究一下,这个方法也许能提升我们的效率……”

  ……

  同样的事情,发生在好几个互联网大公司的研发中心,甚至是国家级别的数据控制中心、信息中心。

  当出现一种全新的数据模型构建方式,可以应用于海量数据分析工作并提升效率和精准度时,肯定会受到互联网相关的公司、信息中心的重视。

  仅仅一天之后,国内也收到了消息。

  阿巴云集团公司的大数据研发中心,技术部总监冯友立收到了手下国外员工的汇报——

  《计算机数学与信息工程》新一期刊登的论文中,介绍了一种全新数据模型构建方法。

  “值得重视!”

  员工汇报时特别强调。

  网上订购浏览会延迟三天开放,国内暂时还没办法看到,但有很多办法能绕过延迟。

  冯友立很快拿到了论文的全部内容,他找了几个高水平的技术员工,一起仔细的进行分析。

  同时,冯友立有个想法,“论文的作者是西海大学的教职工,他能研究出一种全新的数据模型构建方式,肯定是个极为优秀的人才。”

  “最简单直接的方法,就是把他请到阿巴云来工作。”

  “他是个人才,阿巴云最需要的就是人才。”

  “如果这种方法可行,相关的应用、底层算法的修正完善,由他来主导才会是最完美的。”

  ……

  当论文的影响慢慢发酵的时候,王浩暂时并没有受到什么影响,他和张志强一起完成‘Cauchy非负矩阵分解表达’的研究,论文也交给了张志强来发表。

  然后,他就清闲了下来。

  他坐在办公室里喝咖啡,和其他人聊上几句家常,说起了学校流传的八卦消息,甚至还谈起了男男女女的问题。

  第二天是周四,上午依旧非常的清闲。

  王浩打开系统看了一眼任务二,不出意外的发现,灵感值只有‘33’点,“看来研究和研究是不同的。”

  “哪怕难度相同的研究,灵感值获取速度也不一样。”

  “傅里叶变换相关的研究,灵感值增长速度就比较快,而‘Cauchy问题’的研究,灵感值增长速度就慢一些……”

  “这大概牵扯到很多因素,教学内容、学生情况、学生的思考,等等。”

  王浩淡淡的叹了口气,索性研究起了‘偏微分方程’的研究,‘偏微分方程’研究的灵感值,已经超过了七十点,到了这个数值,差不多也可以开始研究了。

  但是,进展很慢。

  连续两个小时的全心投入,几乎可以用‘没有收获’来形容,连一个问题都没有解决。

  “难啊!”

  “灵感值不够,代表知识和想法不足以支撑完成研究。想要闷头解决问题,太难了!”

  他干脆换了个工作。

  写教案!

  其他教师都专注于做研发、写论文,而对于王浩来说,教学才是根本中的根本,他望在教学上继续提升,倒不是研究怎么让学生弄懂知识内容,而是希望能引导学生更多的去思考。

  这很关键。

  当学生能有更多的思考,才能够回馈更多的知识和灵感。

  “多引导学生思考……”

  “怎么引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