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大明肝生活技能 第452章

作者:肥鸟先行

第501章 弄不完的权

  张居正下野的消息,很快从京师传到了各地。

  李成梁也在京师设置了情报点,在张居正罢相的当天,就有快马冲出京师,将消息送到了山东。

  李如松接到消息,立刻冲进了李成梁的府邸。

  此时李成梁正在听着戏。

  此时李成梁听的,正是苏泽所写的《黄粱梦》。

  “摆不完的阔气,弄不完的权;吃不完的珍馐,花不完的钱;听不完的颂歌,收不完的礼;享不完的富贵,过不完的年。”

  只看到戏台上的人摇头晃脑,李成梁不由的发出笑声。

  周围的人看到李成梁笑了,也纷纷打出赏钱。

  戏台上气氛更热烈了。

  这段时间,随着京师的文官朝廷失德,这个苏泽早期的作品,又在北方流行了起来。

  《黄粱梦》是苏泽三梦作品中的一部,讲的是书生做梦来到一个国家,一步步成为这个国家宰相,最后又被处斩的故事。

  这其中几句讽刺这位“相爷”的唱词,也在有心人的推动下广为传播,成为讽刺张居正的戏剧。

  主要还是大明百姓对于张居正太失望了。

  战事上连战连败,湖广几乎在一个月内就被东南攻占。

  偏偏张居正的家人被安稳的送到了京师,民间对于张居正和苏泽有勾结的说法开始流传。

  王恭厂大爆炸,让各地火药供应也成了问题,引起了地方军头的不满。

  再加上朝鲜这个重要市场的丢失,让大明的新阶层也对张居正不满。

  李成梁在府内的戏台经常排练这部剧,也是为了削弱文官政府的权威性。

  这首曲子在山东流传更广,李成梁也是功不可没的。

  看到儿子的表情,李成梁就知道有大事发生。

  他悄悄离开戏台,和李如松来到书房。

  李如松立刻说道:“父帅!张居正下野了!”

  听到这个消息,李成梁并不如自己想象中那么激动。

  张居正下野了,这似乎是意料之中的事情。

  从湖广新军覆灭之后,张居正下野就只是时间问题了。

  但是真的到了这一天,李成梁还有些不真实的感觉。

  在如今的大明朝廷,实力和手腕能够压制住李成梁一头的,也就剩下张居正了。

  以往那些在李成梁头上的人,基本上都已经退出了大明的政治舞台。

  至于李春芳、陈以勤这些人,都是什么虫豸,根本不是李成梁看得上的对手。

  而李成梁一直都很恭顺,主要是张居正的功劳。

  现在张居正终于下野了,李成梁被压制的野心终于膨胀起来。

  “父帅,要回京师吗?”

  李如松激动的问道。

  山东虽然好,但是和京师比可是要差远了。

  听到张居正下台的消息,李如松的第一反应就是返回京师,争夺张居正辞职后的权利。

  但是李成梁却摇头说道:“现在可不能进京。“

  “父帅,那中书副丞相李春芳可是和陈以勤走的很近,那老匹夫三番五次为难我们,要是让李春芳接任中书丞相,我们可就被动了!”

  陈以勤是河南巡抚,和山东相邻,共同承担对南直隶的防务。

  山东和河南之间就有很多冲突,李成梁和陈以勤还有旧怨,自然是势同水火。

  如今李春芳和陈以勤结盟,在李如松看来是个糟糕的消息,李春芳呼声很高,如果他能成为新的中书丞相,那山东新军肯定要被朝廷打压。

  所以李如松才想要父亲尽快进京,在张居正辞职的时候争夺一些利益。

  但是李成梁却说道:“现在京师可是一个火坑,为父可不能去。”

  李成梁继续说道:“你对朝局的看法还是太稚嫩了,我让你做的事情怎么样了?”

  李如松立刻说道:“河南那边的几个镇的新军统领,也都不满陈以勤那个腐儒,他们对父帅还是很尊重的。”

  “但是粮草和后勤,陈以勤卡着他们的脖子,所以。”

  李成梁立刻大手一挥说道:“这个没问题,我们山东的兵工坊不少,支援一下也没问题,另外你让人多送点银子给他们,不要吝啬!”

  山东有出海口,靠着之前的对朝鲜对倭寇贸易,李成梁也是狠赚了一笔。

  如今虽然对朝鲜贸易断了,但是之前也积攒了不少银子,在大明的一众军头中,李成梁是最富的。

  李如松还是不放心的说道:“父帅,现在真的不派人进京吗?”

  李成梁摇头说道:“京师?京师有什么好的,现在时代已经变了!”

  “张居正在京师,都控制不住朝局,就现在京师的那帮书生,还能控制得住局面?”

  “与其去京师,不如留在山东,好好经营这一亩三分地。”

  “另外派人回辽西,和九边新军接触一下,我们山东愿意承担一部分军需,只要他们打进朝鲜就行。”

  李如松还想要提醒父亲,但是看到李成梁的样子,只能说道:“遵命。”

  京师中,张居正吃了方子,身体稍微好转了一些。

  朝廷批准了他的辞表之后,张居正立刻让儿子带着他前往天津。

  和八匹骏马拉着进京不同,张居正离开京师非常仓促。

  他没有通知任何人,只是带上了家眷和能带走的家产,甚至连宅子都没有变卖。

  张敬修也有些疑惑,父亲下野在家养病就可以了,为什么要离开京师前往天津?

  他们家又没有亲戚在天津。

  但是张居正吩咐,张敬修自然只能照做,一家老小连夜出了京师,等到京师的官员反应过来,张居正一家都已经到了天津安顿下来。

  张敬修才发现,张居正不知道什么时候已经在天津买好了宅子,这让张敬修怀疑,自己父亲是不是在天津保养了外室?

  可是这宅子非常干净,只是有人定期打扫,根本没有人居住的痕迹。

  看来这里是张居正早就准备好的退路?

  只是为什么是天津?

  张敬修百思不得其解,在他看来,虽然父亲因病辞职,但是依然有复起的机会。

  朝中的众臣,李春芳能力不行,其余的人根本没有资历和威望出任丞相。

  而小皇帝年幼,两宫太后,陈太后清静无为,根本不理朝政。

  李太后虽然想要垂帘听政,但是她是小门小户出来的,根本就没有多少政治能力,更没有政治资本,根本无法有效的行使皇权。

  父亲却一定要在这个时候离开京师,这不等于彻底放弃返回朝堂的机会吗?

  张居正也看出了儿子的疑问,他的身体稍微好了一些,现在已经能自己坐起来。

  坐在床榻上,张居正说道:

  “大明已经没救了。”

  “啊?”

  张居正说道:“为父执政的每一天,都在羡慕苏汝霖。”

  “不是羡慕他地盘大,也不是羡慕他军队能打,而是羡慕他抛开了大明朝廷这个累赘,另起炉灶推动改革。”

  “为父在大明执政的时候,只觉得处处掣肘,什么政策都推行不下去。”

  张居正又冷哼了一声说道:“高肃卿和我都做不好的事情,其余的人能做好吗?要不是这些人整日都想着内斗,时局又怎么能到这样的地步?”

  “且看他们表演吧。”

  张敬修突然明白了过来,为什么张居正在辞职之后要来天津,怕是因为这里距离大沽最近了。

  父亲难道真的和传闻的那样,和苏汝霖有联系?

  “从今日开始,全家都不要随意出门,为父要学习高肃卿,在家中修书。”

  张居正离开京师后,果然和所有人预料的那样,围绕张居正留下的权利真空,明廷展开了激烈的争斗。

  其中最惶恐的,自然是当年追随张居正的门生弟子了。

  那些有职位的人还好说,这些人只要带着自己的官职投奔新的当权者就行了。

  国子监中,鼓吹张居正最厉害的就是邹元标和赵南星,这两个学习会的新领袖了。

  在确认张居正已经去职后,邹元标立刻在报纸上攥写文章,历数张居正执政的过失,特别攻击张居正的考成法。

  如果说邹元标还只是抨击张居正的政策,还算是就事论事的话,赵南星就是直接攻击张居正的人品,认为他做人有问题。

  国子监的风潮也发生了变化,对张居正执政过于严苛的批评也多了起来。

  但是张居正对于明廷机构的改革,包括恢复中书省这一点,却被作为是张居正执政的优点保留下来,在报纸上大加赞扬。

  “可恶!这帮读书人欺人太甚!”

  刚刚恢复爵位的清远伯李炜一拍报纸,走了一个张丞相,现在文臣又想要再推出来一个李春芳李丞相!

  明明先帝的遗诏中已经说了,要让两宫太后垂帘听政的,但是这些文官依然要把持朝政,架空皇室。

  作为外戚,李家的荣华富贵来自于皇室,李炜自然是愤怒了。

第502章 政治的妥协

  李炜等人看来,张居正下台这件事,他们父子也出力良多。

  自从红丸仙丹案件之后,李炜父子虽然没有被朝廷惩罚,但是名声也已经臭了。

  张居正理所当然的抄没了父子二人的产业,正好用给他们的产业充公来推动新政。

  李炜父子二人自然是深恨张居正。

  在红丸仙丹案之后,李炜父子也意识到了,政治力量的重要性,他们很快发现,在京师之中,反对张居正的人也是很多的。

  那些因为在新政中利益受损的群体,对于张居正可以说是恨之入骨。

  李炜父子团结了一部分人,并且出钱控制了一家报纸,没事的时候就在报纸上骂一骂张居正。

  在王恭厂大爆炸之后,就是李炜父子控制的这家报纸骂张居正骂的最狠。

  父子二人不仅仅骂张居正,还联络了一部分言官弹劾张居正,这才有了后来的倒张风暴。

  张居正倒台之后,到了分赃的时候了,李炜父子反而一点好处都没有分到。

  这当然让父子二人愤怒。

  李长风说道:“父亲!这些文官欺人太甚了!他们就是针对我们这些外戚勋贵!”

  李炜也说道:“我也是看出来了,这些文官就是害怕你妹妹垂帘听政,这才如此打压我们李家,无论换成谁上台,这些文官都不会让我们父子好过!”

  李炜也想明白了,对于任何一个大明士大夫来说,打压勋贵外戚都是政治正确。

  在台下的时候自然可以合作,但是一旦上台就必须要立刻撇清关系,要不然就会被其他同僚骂的。

  外戚、勋贵、宦官,这三方势力都是皇权的附庸,明廷的文官们用了两百年向皇权争夺权利,到张居正是文官政治的高峰,他们是绝对不会松手的。

  就在各方势力都在争夺明廷最高控制权的时候,一股新的力量也要登上历史舞台。

  颜钧正在王恭厂的废墟上,继续给官办工坊的工人们讲学。

  京师城中也有很多贫民,他们不少人也听到了颜钧的名声,齐聚在颜钧身边听他讲学。

  颜钧所讲的,还是王学泰州的百姓日用之道,不过在这个基础上,颜钧又加入了他的“争”学。

  在王恭厂大爆炸之后,明廷在客观上发还了一部分工坊克扣的工资,有几个军工有关的工坊还提高了待遇。

  而王恭厂大爆炸后,为了重建火药工坊,工部又将之前裁撤的工人重新招募起来,并且给他们涨了薪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