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肥鸟先行
“大卿,满朝公卿都不可信。”
李峘继位多年,早就知道自己手下是一堆什么虫豸了。
事到如今,他们又舍不得汉城的富贵,还幻想李舜臣和其他权臣作乱一样,只要不站队依然能够保住家族的地位。
李峘就不一样了,李舜臣的檄文上直接针对的就是君主制度本身,李峘知道自己无论如何都不可能有好的结果。
如今李舜臣的经历也被人扒出来,朝鲜落魄官员之后,去东南留学后,因为觉得学习儒学不能拯救朝鲜而毅然入军。
在东南屡立军功,还曾经带领部队在山东和李成梁大战!
李成梁是什么人?
李成梁在辽西的时候,威压整个东北亚地区,将朝鲜最害怕的女真的打的和狗一样,对朝鲜君臣也非常蛮横霸道。
李舜臣有这样的战绩,又有东南的支持,更别说自己手上没有可战之兵了。
李峘看向李梁道:“大卿,如今之计是要去哪里?”
李梁也思考起来。
他抬头说道:“大王,如今之计,只有北上和南下两条路了。”
“南下就是去追上前往釜山的大军,有大军在手还能夺回汉城。”
李峘立刻摇头说道:“且不说打不打得过,大军中将领都是两班子弟,如何能信。”
李峘实在是太了解自己手下这帮虫豸的尿性了,只要保住自己的家族富贵,他们人肯定会将自己绑到汉城的。
李梁说道:“那就北上,去柳京!”
柳京,就是高句丽王朝的西京平城,也就是现在的平壤,如今朝鲜平安道的治所平壤府。
一直以来都是朝鲜第二大城市,也被当做是副都,因为种植了大量的柳树,所以被朝鲜人称呼为柳京。
李梁说道:“平城距离大明很近,大王可以请求明廷支援,实在不行还可以退过鸭江,转进大明主持平叛。”
李峘立刻说道:“大卿和寡人的想法不谋而合。”
李梁和李峘是一个整体,他立刻说道:“那就请大王立刻出城,和满朝这些虫豸也讨论不出什么有用的结果来!”
第488章 驳速胜论
朝鲜国主李峘也是非常的果断,他从小生活在朝鲜王庭的激烈政治斗争中,又被母亲和母族外戚操纵了多年,对于自己朝廷里这些大臣非常了解。
如果说是内斗,这些家伙是一等一的内行。
但是要对付外敌,指望他们齐心协力,还是算了吧。
李峘也知道他们舍不得放弃汉城中的利益,根本不可能追随自己前往平壤。
李峘很清楚,如今能够保住自己的性命,并且愿意帮助朝鲜的,那就只有大明了。
所以他也不犹豫,直接宣布散朝,然后让李梁迅速去组织人手,当日就带着朝鲜王朝的金银和一系列珍宝,从汉城直接出城北上,前往平壤。
等到群臣发现国主已经跑路的时候,整个汉城更是乱作一团。
国主跑路了,首领大臣也跑路了,剩余的两班贵族们开始日夜争吵,可是依然吵不出任何结果。
甚至连选出一个人出城谈判都做不到。
而李舜臣这边的情况其实也没好到哪里去。
仁川虽然距离汉城很近,但是周围的路并不好走,李舜臣的地图也并不精确。
而李舜臣连夜行军,甚至还有一部分济州岛军走散了。
等到李舜臣抵达汉城城下的时候,已经是第二天的夜里了。
夜里自然没办法攻城,李舜臣只能命令士兵在城外安营扎寨,然后派人向汉城内劝降。
木下藤吉郎自告奋勇,李舜臣担心他不会说朝鲜语,让一名进步会的成员进城劝降。
可没想到这个劝降的使者进入汉城,等他出城带来的消息让李舜臣大为震撼。
朝鲜国主李峘已经北逃,这个结果倒是在东南来的那帮参谋的计算之中。
东南的作战参谋们早就做了预测,在仁川登陆后朝鲜国主最有利的选择就是北上了。
现在的结果是,朝鲜国主北逃,汉城群龙无首,劝降的使者进入城内转了一圈,楞是找不到一个能够站出来代表汉城投降的人!
对于这样的结果,就连木下藤吉郎都觉得不可思议。
在不可思议之后,木下藤吉郎又深深的羡慕起来。
朝鲜这么垃圾,都能安享平安两百年,这都是靠着中原的功劳啊!
而这一次李舜臣在朝鲜起义,又能在这个时候加入到东南的体系中,那岂不是又能安享几百年的和平?
木下藤吉郎再一次想到了自己的家乡,倭国正是因为距离中原太远了,始终得不到中原光芒的庇护,一直都处于动乱之中,至今依然得不到平息。
而眼看着东南正在飞快的开疆拓土,等到中原统一以后,倭国那时候再臣服,还能得到朝鲜的待遇吗?
木下藤吉郎第一次开始为自己国家的未来思考起来。
在地缘上,朝鲜在陆地上和中原接壤,在海洋上正好是中原北部的屏障和贸易中转。
所以朝鲜本身并不需要做什么,靠着中转贸易就能够吃饱饭了。
而紧挨着中原的独特地理位置,又让它可以处于中原王朝的保护中,只要表示恭顺,甚至连防务都可以免了。
实际上,朝鲜的战斗力如此拉胯,就是这样的原因。
朝鲜北方的游牧民族,一般都是大明的辽西镇帮着阻挡的,明军甚至出兵帮着朝鲜扫荡过边境的游牧民。
而在苏泽穿越前的历史时间线上,万历三大征之一的抗倭援朝,明廷可以说是将全国大部分精锐都送到了朝鲜,帮着朝鲜抵抗倭国进攻。
甚至这种惯性都持续到了清末,一直到倭国在明治维新后再次崛起,又一次和历史重演一样进攻朝鲜,只是这一次中原政权已经衰落,自身都已经难保了,朝鲜这才进入到近百年的殖民时代。
事事都独立自主,就等于事事都要亲力亲为。
追求完全的独立自主,那是强国的特权。
朝鲜和倭国这样的小国,其实并不是那么在意所谓的“独立性”。
而大明的宗藩体系下,倭国甚至还羡慕朝鲜经常可以去给大明朝贡,甚至发生过争贡的事件。
对于木下藤吉郎来说,倭国和朝鲜这样的小国臣服于大国,在大国的庇护下可以省去很多弯路,也可以节约很多成本。
而东南崛起下制定的新的秩序下,倭国和朝鲜也绝对会是重要的一环,也能够得到大量的好处。
眼看着朝鲜已经快要融入到东南秩序中,而自己的祖国还在乱战,木下藤吉郎没由来的焦急起来。
李舜臣不知道同伴的焦虑,他还要着手处理汉城的问题。
眼看着高大的汉城城墙,李舜臣突然明白了苏大都督的那篇文章的意义了。
《驳速胜论》。
这是苏泽最近亲笔攥写的文章,刊登在东南的内部刊物上,也随着东海贸易公司的援助物资送到了李舜臣手上。
苏泽驳斥的如今东南内部的速胜论调,认为东南只要尽起大军,就能犁庭扫穴的将明廷推翻,彻底完成中原统一。
苏泽写文章就是驳斥这种思想。
苏泽在文章中指出,攻占大明控制的城池,甚至从大沽登陆,再攻打一次大明的京师,都不是一件难事。
但是战争不仅仅是攻打下城市这么简单。
控制城市,收拢人心,建立组织,这些都是需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的。
而一下子占领明廷这么大的地区,东南上下是否准备好了,这就是一个问题。
如果没有准备好,接手了明廷的烂摊子,东南如果做的还不如明廷,那反而会加剧丢失北方人心,甚至会让后面的仗更难打。
同时在军事上,任何一次灭国级别的战争,都不是通过简单的一场战役胜利来决定的。
所谓战争的转折点,不过是时候对战争总结的时候,历史学家总结出来的罢了。
就算是长平之战,秦国也休养生息了很久,而且最后在灭楚的战争中也磕磕碰碰。
所谓秦出函谷关横扫六合,这不过是文学家的浪漫写法而已。
实际上的战争,都是通过一场场胜利和失败的积累,最后此消彼长,达成力量上的巨大差距。
在那个时候,其实最后一场战役已经不是决定性战役了。
苏泽拿出来的是魏晋灭蜀的战争,其实在蜀国灭亡之前,双方的实力已经拉开了巨大的差距。
蜀国以赢很多次,但是只要输一次就彻底灭国。
而魏晋只要赢一次,那就可以灭蜀了。
如今东南和明廷就是这样的一种状态。
苏泽同时还在文章中驳斥了东南军方盛行的“唯武器论”。
这种想法认为东南的武器先进,就一定可以战无不胜,而船坚炮利正是之前东南新军战无不胜的原因。
苏泽在文章中反驳,认为武器在战争中的作用巨大,武器进步诞生了新的作战方法,也产生了新的战术。
但是战场上拼命的是人,指挥作战的也是人,控制占领地区,剿灭叛乱的也是人。
而恰恰在东南才起兵的时候,就是因为得到了南直隶浙江和福建的人心支持,才能战胜人数远胜于东南的明军。
如果迷信武器装备,却不重视民心,那结果就是和明廷一个下场。
李舜臣开始读这个文章的时候还不觉得,如今站在汉城城下的时候,他才觉得苏泽所写的都是真知灼见。
汉城已经唾手可得了,攻占汉城几乎没有任何难度。
可是进城了又要如何呢?
汉城是朝鲜最大的城市,放在整个东北亚,甚至于整个世界,汉城的人口都绝对能排进世界前二十的行列。
如此庞大的一座城市,进城之后要如何治理?
朝鲜国主已经跑了,总不能还用两班贵族来管理汉城吧?
那李舜臣这檄文发了有什么意义?
可如果不用两班贵族来治理汉城,李舜臣难道指望这帮从梁山带来的兄弟,还是逃难到济州岛上的朝鲜难民?
李舜臣第一次为了自己进军太快而苦恼起来。
憋了一个上午,李舜臣终于想出了办法。
他再次派人进城,宣布了自己要废除朝鲜王室,并且要废除两班贵族的一切特权,进城后要没收两班贵族的产业。
这道命令发布之后,整个汉城内立刻人心惶惶。
李舜臣围困了汉城,却装作兵力不足的样子,故意在城北减少了兵力。
果不其然,在发现李舜臣并不准备诏安两班贵族的时候,这帮虫豸终于放弃了侥幸心理。
但是他们也没有能力和勇气继续守城,于是最后从北城门冲出了汉城。
李舜臣命令军队象征性的追赶了一下,逼迫这些逃难的贵族留下了一部分财宝,就算是默许放他们离开了。
这下子汉城那些人立刻开始有默契的逃离,甚至有的家族会故意留下一些珠宝在车队后面,当做买路钱。
而李舜臣第二步的举措,是召集汉城附近的进步会成员,以及各大书院的代表,在汉城外开会,商讨如何接管汉城。
就在这个时候,王恭厂大爆炸的消息已经传到了东南。
首席大臣徐渭拿着情报冲进大都督府,却看到苏泽正在院子里摆弄一颗树苗。
第489章 橡胶树
“大都督,明廷王恭厂大爆炸!”
徐渭拿着手里的情报,冲到苏泽的面前。
在接到这份情报的时候,徐渭都是不敢相信的。
在这个钢铁和火药的时代,火药无疑是最重要的物资。
东南也有火药工坊,这些火药工坊都在严格的戒备中,生怕会被人破坏。
东南的火药工坊,甚至可以说是谨慎到让人觉得制度有些变态的地步了。
上一篇:我就是神!
下一篇:英雄无敌之隐藏建筑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