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年代:从国营饭店开始 第134章

作者:笋丁豆腐包

  直到一碗大拉皮吃完了,众人才回过神来,愣愣地看着比狗舔过的还要干净的碗,难得涌起一些不好意思的感受。

  关键隔壁小孩桌,还有小子苦恼起来,“菜吃完了,呜呜呜呜,你们怎么都吃得那么快,我都没吃几口!”

  苏清风听到这声音,都麻了。

  啥情况哦?

  他头一回碰上吃的速度,比他做的速度还要快的情况。

  不说别的,就说那一碗大拉皮,说是凉菜,但是大拉皮,首先就是一个“大”字,在桌子上的碗口直径有的甚至超过40公分,分量十足。

  在一般情况下,即使是凉盘,但也能压桌,充沛的分量让它能坚持到酒宴结束。

  更别说,现在不仅仅是干完了一盘大拉皮,还有另外三盘凉菜呢。

  苏清风不得不感慨,这场景,还真得让后世的干饭人过来瞧瞧。

  同时,他心中再一次开始庆幸,还好有两个大厨打下手,不然他今天说不定真的忙不过来了。

  眼看那边大人都要开始揍喊饿的小孩了,苏清风连忙喊了一句,“上菜了,上菜了!”

  顿时,嚎声顿歇,苏清风看着这一幕,不禁有些好笑。

  那些男人更是气得不行,准备回到家里,就用七匹狼好好教训一下这群皮孩子。

  有奶就是娘是吧?

  美食当前,他们这些亲爹说得话,都不如苏清风一句“菜来了”好使。

  一时之间,他们心中又气又笑,还有些酸涩。

  说到底,还不是穷闹得。

  苏清风端上卤菜的时候,又炒了几个小炒,就开始准备大菜了。

  小鸡炖蘑菇和鲶鱼炖茄子,是提前就炖好的,不然时间上来不及。

  所以到最后,反而是两样炖菜先上。

  小鸡炖蘑菇,苏清风做了不止一次了,所以上手的时候,有一种驾轻就熟的感觉。

  倒是鲶鱼炖茄子,虽然是第一次做,但是由于苏清风强大的调味基本功,以及方继东在一旁的提点,还是能够显露出了这一道炖菜的霸道之处。

  虽然苏清风也听说过“鲶鱼炖茄子,撑死老爷子”这样的玩笑话,但是他还真没想到,这道菜居然真有那么好吃。

  鲶鱼和茄子,在食材上,堪称绝配。

  因为鲶鱼是油多的鱼类,而茄子又属于吸油的蔬菜,两者搭配下,鲶鱼肥而不腻,茄子鲜嫩多汁。

  这道菜在一上桌的时候,就受到了村里人的疯抢和一致好评。

  他们实在没想到,居然有鱼可以做得比肉还好吃。

  好像在苏清风手里,就没有无法变成美味的食材。

  一些小孩更是没有大人那么拘束,吃得摇头晃脑,心底再一次羡慕起了苏家。

  要是他们也有个像苏清风一样的哥哥就好了。

  工作好,脾气也好,做饭的手艺更好。

  有这样的哥,他们简直可以少奋斗十年!

  一时之间,小孩桌上的小孩,对于苏清风的好感,简直在以不可思议的速度上升。

  现场的气氛和谐到了极致。

  现在,只差最后一道菜,就完成了今日的温锅宴了。

  苏清风擦了把汗,虽然觉得有些疲累,但是看着大家高度的赞扬和好评,只觉得这些累意都显得不那么明显了。

  而就在这时,冯素芬的心情却压抑到极点。

  因为,她娘家来了。

  “谁让你们来了?当初害得我那样,你们居然还有脸来?是当初被揍得还不够狠吗?信不信我叫一声,苏家就有人跑出来?”

  冯素芬看着眼前几人,恶狠狠道。

  说这话的时候,她只觉得肚子隐隐发痛,整个人如坠冰窖,仿佛又回到了记忆中最无助的那个时候。

第156章 送冻梨

  对于冯素芬的威胁,苗爱花和她的宝贝儿子冯贵勇,下意识地想起脑海中深藏的回忆,下意识地就在心里打了个哆嗦。

  但是很快,苗爱花像是想到了什么,整个人又抖起来了。

  她扬起下巴,斜睨了冯素芬一眼,嘴巴右下方有一颗黑痣,有一种盛气凌人的感觉。

  就听到苗爱花开口,“素芬啊,你就是这么对待我们的?你恐怕还不知道一件事情吧,你弟弟已经考上了食品厂的岗位,现在已经是一名正式工人了。不比那个苏清风差。”

  冯素芬听到这话,有些不可思议,她几乎是脱口而出一句话,“就冯贵勇那熊样,读书都读不好,还能考上食品厂的岗位?我不信!肯定是走关系的!”

  一听到这话,冯贵勇就像是被戳到不可言说的痛处了似的。

  “你他娘的放什么狗屁?”冯贵勇平日里浑浊的眸子,爆发一股子凶性,攥起拳头,就要朝冯素芬身上打去。

  苗爱花见状不对,连忙拉住了冯贵勇。

  今天他们可是来恶心苏清风的,现在连苏清风的面都见不到,闹起来有啥意思?

  只是冯贵勇情绪上脑,连连打了好几拳,都砸在了苗爱花身上。

  苗爱花吃痛,但却不敢叫出来,面上还得安抚冯贵勇,她咬牙,把这笔账都算计在了冯素芬身上。

  她定了定神,扯了扯嘴角,连带着嘴角右下方的那颗黑痣上面的毛,也微微颤了颤。

  就听见苗爱花阴阳怪气道,“素芬啊,这是咋了,分家以后,发大财了?连带着做工人的弟弟都看不上眼了?这么着吧,你带我们进去,咱们就吃一顿饭,否则……你也不想看到这温锅宴被我搅和吧?”

  明知道苗爱花这是威胁,但是冯素芬还是有些害怕。

  自从她清醒过来以后,她对于自己这些个娘家人,有了更深的认识。

  这些人说不定真做得出来这些事情。

  到时候要是因为自己,把温锅宴给搅和了,她还怎么在家里抬头做人?

  要是真发生了这事,只怕她都没脸见四房那几人。

  她咬了咬牙,像是下定了一个决心,把娘家这两人给带进去。

  小院子里,此时弥漫着一股令人沉醉的食物香味。

  原汁原味的食材,再加上苏清风舍得用料,厨艺精湛,这大席的味道,甚至胜过了镇上的国营饭店。

  而此时,苏清风正在烹饪最后一道大菜——九转大肠。

  大席刚开始,还有人对这道大菜不以为然。

  大肠这玩意,能有多好吃?

  有红烧小排好吃吗?

  但是很快,随着一道一道的菜品上齐,无数纷呈的滋味,在味蕾中绽放盛开,组成了一道完美的味觉盛宴。

  连带着,他们也开始对所谓的压轴菜——九转大肠,升起了好奇之心。

  而就是在这个时候,冯素芬带着冯贵勇和苗爱花落座。

  他们的位置很偏,就好像生怕被别人看到一样。

  苗爱花显然也感受到了这一点,一时之间,脸色倒是有点难看。

  倒是冯贵勇,看着桌子上的菜,差点哈喇子都流下来了。

  妈呀,这群人咋吃得这么好?

  镇上的食品厂食堂都没那么好的菜。

  唯一让冯贵勇不开心的是,这些人吃饭也忒快了,还不待多夹两筷子,饭碗就已经空了七七八八。

  他刚想要发脾气,结果一回头,冯素芬的人就已经不见了。

  那边。

  冯素芬紧赶慢赶地,跑到苏清风身边。

  正巧,这时候苏四卫也在旁边端详九转大肠的制作过程。

  冯素芬见到这一幕,心中一喜。

  她知道,自己不聪明,不然也不可能被娘家把持这么多年。

  如今冯贵勇和苗爱花上门来,傻子都知道是来者不善,偏偏冯素芬没那能耐对付他们。

  这不,她就来求助聪明人了。

  她心里美滋滋的,还有些乐呵。

  任你冯贵勇和苗爱花想要怎么拿捏她,她可以找救兵啊。

  苏清风听到动静,看了眼冯素芬,擦了把汗,“二伯娘,你离远点,这儿热得慌。我都热出一身汗来了。”

  冯素芬朝左右看了看,这才小心翼翼地开口,“清风,我……我娘家来人了。”

  苏清风听到这话,锅铲一顿,眯了眯眼,随后笑容灿烂,“没事,来就来呗。横竖也缺不了他们一口饭吃。”

  至于吃完饭以后,再偷偷套个麻袋,狠命揍一顿,让他们把吃进去的再吐出来,这种想法,苏清风是半句也没提。

  只是他不说,不代表苏四卫不知道他的这种想法。

  倒是冯素芬,她一听这话就着急了,“难道就让他们这么白占便宜?”

  话说到这里的时候,苏清风手上的九转大肠,已经到了收尾的阶段。

  汤汁粘稠浓郁,将大肠仔细煨透,咕噜咕噜地冒着泡,苏清风夹了一筷子,放到嘴边,细细咀嚼,确认调味已经到了完美的地步,这才小火收汁,一盘盘九转大肠就此出锅。

  苏清风直到这个时候,才慢悠悠地说了一句话,“二婶,你娘家来,就没带点东西?”

  哪有白吃白喝的道理?

  冯素芬一拍脑门。

  刚才真是急晕了脑袋,连这种事情都忘得一干二净。

  有了这个借口,冯素芬顿时喜滋滋地往回走。

  看她那架势,恨不得把冯贵勇和苗爱花,都一股脑儿地赶回青山村。

  当九转大肠端上桌子的时候,众人怀着最后一丝疑虑,夹起来,放入嘴中。

  入口的一刹那,甚至都不需要咀嚼,他们就已经放下了最后的疑虑。

  这种感觉……很复杂……

  村里人说不上来什么,只是觉得这九转大肠好吃,甚至比拿到鲶鱼茄子、小鸡炖蘑菇还要好吃。

  但是在场也不乏有识货的人。

  比如谢宝禄,比如方继东,比如……宗报国。

  他们敏锐地发现了,在这道菜中,已经包含了苏清风的独有特色,已经有了作为大师傅真正的个人风格,以及蕴含在这道菜中的情感。

  宗报国吃着,吃着,就忍不住回忆起亡妻,要不是今天是好日子,只怕他的眼眶已经红了。

  他的老妻不喜欢大肠,可偏偏这道菜,让他再度打开尘封的记忆,想起了记忆中,已经逐渐模糊的老妻的容貌。

  如果硬要说这道菜有什么……

  他们的评价是,这道菜就像是那道红烧肉一样,有了人间烟火气,不再是跟着菜谱,精确到克数一样的机器人饭菜。

  那样的饭菜,好吃是好吃,但总觉得还是少了点什么。

  一口九转大肠下去,方继东沉默了很久。

  他突然转过头,看向谢宝禄,认真地提出了一个问题,“你说……我收他做弟子咋样?”

  谢宝禄正悄咪咪地准备多夹几块九转大肠,听到这话,筷子一抖,大肠掉在了桌面上。

  随后,谢宝禄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快速夹起了九转大肠,迅速塞入自己口中,这架势,就像是生怕谁来抢一样。

  咀嚼完大肠,谢宝禄才用莫名的眼神,看着方继东,“你确定?”

  方继东似乎感受到了谢宝禄的未尽之语,他叹了口气,拍了拍谢宝禄的肩膀,“老谢啊,我知道你的意思。但是有句话说得好,英雄不问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