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道酬勤:我的武道没有瓶颈 第179章

作者:鸽无常

  不得不说,他看得很远。

  更重要的一点是,他作为一个封王的门客,竟然在图谋整个赵国。

  看来其想当相国的志向不是说说而已了。

  “殿下,这个机会稍纵即逝,还望殿下允我出使赵国,并让吴起与岑修两位将军尽可能配合我。”

  赵弘明思索了一会儿,果断道:“好,本王即刻赐予张舍人使者的身份,出使赵国,并让前线配合张舍人。”

  见赵弘明并没有阻拦,支持他的策略,张义脸色一喜道:“多谢武王殿下。”

  赵弘明能看得出,张义年岁不大向上攀爬的欲望却是尤为强烈,善于抓住展示自己能力的机会。

  这对许多魏国王爷来讲可不是好事,毕竟太强势的手下会功高盖主,形成威胁。

  不过他却是没有丝毫的担心,这些人就算翻出花来,他也有能力镇压。

  他还巴不得手下多出来一些人才,壮大自己的势力。

  因此,对张义的事他并没有任何迟疑。

  赵弘明接着说道:“张舍人说的两件事,本王已经处理了一件,那么剩余的一件事,你是打算举荐李俚?”

  关于李俚此人,他的印象并不深。

  只是隐约知道他作为晋阴城的上地守,在位期间有些口碑。

  达成了一个目的,张义的脸上不由多了几分笑意,说道:“殿下从城外归来时,有何感受?”

  赵弘明细细思索,只觉得城外一片祥和,仿佛并没有受到此次大战的影响。

  他沉吟着说道:“城外本王曾看到有妇孺在田中拾稻穗,倒是给本王宁静安心之意。”

  “这就是上地守李俚的功劳啊。”张义由衷的说道:“晋阴城城外发生了一场大战,溃兵无数,加上之前在晋阴城准备粮草后勤,都在晋阴城身上增加了不小的压力。”

  “但是在上地守的治理之下,晋阴城不仅没有受到李幕攻城的影响,反而百姓安居乐业,这都是其用功治理的缘故,其足有治理一郡的能力。”

  张义拿出一份信,双手奉上道:“实不相瞒,在殿下与李幕开战之前,不少晋阴之官都对殿下持悲观态度,甚至有许多官员举家潜逃。然而上地守李俚却是恪守本心,没有同流合污。这样的能人之士若殿下不用的话,乃是殿下的损失。”

  “哦?”

  站在一旁的高延士向前一步,拿起张义手中的信,交给了赵弘明。

  赵弘明摊开信纸一看,发现上面列举着晋阴城大大小小的官员,以及相应的修为和特长。

  有点意思。

  “这里面的人如今都在何处?”

  张义说道:“都已经关入地牢之中,等待殿下发落。”

  赵弘明转头朝高延士问道:“高公公,你执掌颖郡情报之流,知道这事吗?”

  高延士只觉得面前有一股无上的威势冲了出来,让他心神俱是一震。

  哪怕他催动了天山童子功,有天煞护体,但仍旧觉得遍体生寒。

  他噗通一声,直接跪了下来:“殿下恕罪,此事奴才也是此时方才知晓。”

  “起来吧,本王也没有怪罪你的意思。”赵弘明不咸不淡的说道。

  “谢殿下。”高延士颤颤巍巍的站了起来,心有余悸,对张义颇有些怨气。

  赵弘明将信纸交给高延士,后者小心翼翼地接下:“这些人明日午时全部斩首,剥皮冲草,以儆效尤。本王向来最不喜欢叛徒。”

  高延士心神一凛道:“奴才遵命。”

  赵弘明看了眼天色。

  屋外天光充盈,照得客厅一片亮堂。

  他见时辰还早,吩咐道:“既然张舍人如此举荐李俚,择日不如撞日,就让李俚过来一趟,本王好见一见。高公公,去宣一下上地守。”

  “是,殿下。”

  战战兢兢的高延士急忙快步冲了出去,宣召李俚。

  过了片刻之后,李俚不慌不慢的赶了过来。

  “卑职李俚,见过武王殿下。”

  赵弘明抬头仔细打量眼前这位上地守。

  他身材并不高大,但匀称结实,有着宽阔的肩膀和厚实的胸膛,眉宇之间透出一股英气,显然是长期习武的结果。

  看介绍,眼前的这个李俚好像是个通窍九品的武夫,练武天赋倒也不是太低。

  但是他面容刚毅,留下一丝络腮胡须,看上去就跟三四十岁的中年男子一般,显得有些沧桑。

  大概是知道今日要被他召见,所以在来的时候也着重了一下着装,显得与众不同。

  他的头发乌黑光亮,整齐地束在脑后,显得干净利落,身穿青蓝色的官服,衣服的前胸上用金线绣着象征权力的云纹路,腰间挂着一块精致的玉佩。

  给人一种一种高贵之意。

  赵弘明直接道:“张舍人特向我举荐,说你有治理一郡的才能啊。本王想问你,若本王把颖郡全部交给你,你会如何治理呢?”

  听到赵弘明的考校,李俚没有任何的慌乱。

  早在来之前,他就曾听张义提起过,眼前这位武王有王者之风。

  此时一见,果然一表人才。

  李俚收起心思,认真回道:“依卑职看,只需要做到一事即可。”

  “哦,哪一件事?”

  李俚说道:“食有劳而禄有功,使有能而赏必行,罚必当。无功而食禄者为淫民,夺淫民之禄以来四方之士。”

  赵弘明眼神一凛,眼前这位上地守说的,根本不是治理一郡的策略,而是一国改革之法。

  眼前这位上地守果然很不一般。

  他表情不由的端正起来:“愿闻其详。”

  李俚主张道:“在卑职看来,之前颖郡不能发展是因为王家、陈家庄等诸多武学势力存在的缘故。他们对颖郡并没有太大的贡献,可是仰仗着武力就可以不劳而获。而颖郡当中有很多出身一般却有才能的人,在这样的环境下根本没有机会发挥自己的才能。”

  “如今这些武学势力都被武王殿下所铲除,所以殿下只要做到【食有劳而禄有功,使有能而赏必行,罚必当】即能治理一郡,【夺淫民之禄以来四方之士】,即能让武王封地的实力强大起来。”

  李俚恭敬的说道:“如今殿下携大胜之威,正是四方来投的时候,此时贯彻更能事半功倍。”

  赵弘明只觉得李俚的话如雷贯耳,听出其中的关键:“听上地守的意思,你觉得颖郡之所不能发展全是那些武学势力?”

  这话要是说出去,无异于大逆不道啊。

  李俚仍旧斩钉截铁道:“是!”

  赵弘明眯着眼睛说道:“你可知道,这样的话要是传出去,那些武道势力怕是会视你为敌寇,非杀了你不可!”

  “要想治理好一郡乃至一国,这是唯一的办法。那些于官家无用且有害的武学势力本就该铲除干净。只有让文强者从文,武强者从武,选贤任能,地方才能兴盛。”李俚直面武王,毫不畏惧的说道:“再说颖郡已在殿下的掌控之中,又有哪个武学势力敢杀我?”

  此言一出,就连一旁的张义都不禁面色骇然,替李俚捏了一把汗。

  场面瞬间安静下来,变得落针可闻。

  李俚却是仍旧面不改色。

  他说这番话并非是一时兴起,而是经过来认真的思考。

  以前颖郡小小的边郡之地就塞满了上百家武学势力,有着各种妖魔鬼怪。

  而在武王来了之后,短短半年时间,只剩下了一家武学势力。

  就这仅剩下的武学势力还是魏武卒的壳。

  这说明眼前这位殿下,某种程度上也是贴合他的政治主张。

  王族受制于武学势力太久了……

  片刻之后,赵弘明突然哈哈大笑道:“说得好。依本王看,那些武学势力的确没有存在的必要了。”

  他站起身来,盯着李俚的锐利的目光道:“仅凭上地守提出的革新之策,本王觉得你的确有治理一郡的才能了。”

  赵弘明吩咐道:“高公公。”

  “奴才在。”

  “从今日起,本王正式任命李俚为颖郡郡守,即日任职。”

  李俚眼神中闪过一丝喜色道:“谢殿下。”

第199章 朕的儿竟然如此生猛

  魏国大梁,乾清宫。

  “陛下。”

  掌印太监冯大宝从殿外快步走了进来,小跑到了建安皇帝赵佣煦的身侧。

  正埋头处理政务的建安皇帝,一边批阅奏章,一边随口的说道:“什么事?”

  冯大宝上前凑近说道:“陛下,奴才刚打听到的消息,浩然宗主受伤了。”

  “哦?”建安皇帝赵佣煦手上的动作一顿,旋即又很快恢复了正常,说道:“朕记得现在朝堂中的孙廷尉就是正一门的弟子吧,你觉得安排他做吏部尚书如何?”

  过了一会儿,建安皇帝赵佣煦并没有得到冯大宝的回答。

  他放下手上的事物,抬头看向冯大宝,发现他欲言又止的样子。

  “怎么,是有什么不妥么?”

  冯大宝急忙躬身一拜道:“陛下英名,依奴婢看来,若给正一门吏部尚书的位置,孙廷尉显然是合适。只是……”

  建安皇帝露出几分不满的神色:“只是什么?你今天怎么吞吞吐吐?”

  冯大宝拱了拱手说道:“只是陛下不需要了。”

  “嗯?”建安皇帝脸上的不解之色更重。

  冯大宝紧接着说道:“击败浩然宗主不是毕道首。是明教教主魏无忌!”

  建安皇帝赵佣煦的脸色霍然大变,猛得从位置上站了起来:“你是说……”

  冯大宝低头沉默,不再言语。

  建安皇帝瞬间领会。

  他走到长案之前,双手负背,激动得来回踱着步子。

  “消息你确认没有,是不是弄错了?”

  “陛下,老奴从多方确认了,没有错。”

  建安皇帝的两手都忍不住握紧,隐隐都有些颤抖。

  他从登基以来,在众多臣子面前向来喜怒不形于色,就是身边亲近之人,他也能很好的克制住自己的情绪。

  但是知道了这个消息之后,他却是再也不能保持镇定。

  明教教主魏无忌来历不明,凭空出现在赵弘明的身边,其行事风格,很多武学都是他皇家藏武楼中收藏的武学。

  不用想他也只能知道,魏无忌是他那老五赵弘明在外借用的身份。

  原来他以为自己的这个五皇子是个难得的武学天才,在有国运压制的情况下突破成为先天武夫,已经足以让他惊艳。

  没想到,他还是保守了。

  现在看来赵弘明不仅突破武胆境,还一不留神已经到了能打败浩然宗主的程度。

  那可是天下的顶级武夫之一啊。

  建安皇帝早已经震惊的无以复加。

  要知道,浩然宗主成名已久,在六国各大势力的掌门当中已经不算弱,最起码跟正一门的毕道首相差不大,乃是天下首屈一指的武夫。

  就是这样的一人物,居然败在了他十六岁的五儿子身上。

  经此一事之后,就意味着他魏国有了两位战力可达武胆九品的武夫。

  并且其中一位还是他的王族之人。

  这让建安皇帝怎么能够不激动?

  ‘我没想到,朕的儿竟然如此生猛!他现在不仅是魏国之柱石,更是让我魏国王族几百年来,首次有了掌握自己命运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