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叫我歌神 第1399章

作者:君不见

  作为巴达卡的主题,他的专属BGM。

  此时,这首本来在《拾星》中略显凄厉悲凉,足以刺痛所有人的童谣,此时却真的充满了童趣,正如巴达卡面上的表情,欣喜而纯真,却令人刺痛。

  但还没有回到家,巴达卡就听到了里面惊慌失措的声音。

  巴达卡低头,就看到地上有一滴滴的鲜血,他心里咯噔一声,狂奔进了家门。

  然后就看到一个男子躺在血污里,奄奄一息。

  那是一个半大的少年,大概还不到20岁,身材矮小,皮肤黝黑,此时面色苍白,可见伤势非常严重。

  “巴达卡,快来看看你的哥哥吧……”他的父亲站在一旁,神色有些黯然。

  “琉马哥哥!你怎么了,琉马哥哥!”巴达卡惊慌失措。

  “巴达卡,你哥哥受伤了,明天你跟我去干活吧。”父亲道。

  巴达卡猛然抬起头,看向了父亲。

  然后他又低下头去,低声道:“我……我不想当海盗,克鲁亚斯老师说,海盗是坏人……”

  “嘘……”半大少年慌忙对巴达卡嘘了一声。

  只是他的身体实在是太虚弱了,所以又剧烈的咳嗽了起来,鲜血顺着口唇流下,触目惊心的红。

  “我没事,明天还是我去,咳咳咳,我明天一定会好起来的……”琉马道。

  在这部《巴达卡》里,最大的不同是,并没有极端渲染海盗的恶。

  虽然现实中,他们真的是恶贯满盈,但是在电影里,却并非是只有克鲁亚斯·陈一个人是善良的。

  不论是警告克鲁亚斯的船老大,还是劝他离开的老人,甚至是这位琉马哥哥,都是巴达卡世界中的光。

  和真实的情况相比,电影的世界,其实反而显得没那么黑暗。

  因为,这是一部要在全世界公映的电影,而现实,已经太过黑暗了。

  现实中,他们已经不再视恶为恶,已经扭曲到了极点。

  电影里,他们却还在为此而抗争。

  这一刻,代表巴达卡的牵星副歌部分,和代表海盗的念诵部分,在背景乐上响了起来,以激烈到极点的形式,紧张地交织在一起。

  争斗!

  这是善良和邪恶的争斗!

  紧张到让人喘不过气来的争斗。

  而托卡夫斯基却发现,这配乐的风格,在变。

  从之前谷小白以唢呐代替了萨尔内,随后,中国的笛子代替了印尼横笛类的乐器苏利姆;中国大鼓和鼍鼓,代替了“贡当”和“格尔当”……

  争斗之中,一间间的乐器褪去,换上了新的乐器。

  这种感觉,就像是“新陈代谢”,整个电影的配乐,开始逐步从印尼的风格,向中国古典乐的风格过度。

  这,也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变化。

  一方面,更先进,音色更饱满更丰富的乐器,代表了情绪的递进。

  也以更强的力量,强化了冲突。

  但同时,也将中国古典乐的审美,牢牢钉入了观众们的脑海里。

  “我去找老师来帮忙琉马哥哥!”画面上,巴达卡转身就跑。

  过了一会儿,他带着一些药物回来了。

  “琉马哥哥,你一定会好起来的。”

  看着琉马的痛苦得到缓解慢慢平静下来,巴达卡露出了笑容。

  可他身后,他的父亲的面容,却阴沉到了极点。

  太阳落山了,夕阳的光线照射了过来,从低矮的围墙投射过来,将整个画面分成了对角线的明暗两极。

  巴达卡和琉马在光明之下,而父亲却淹没在了黑暗之中。

  在音乐的烘托和渲染之下,电影在不断向前推进。

  而观众们,大多已经沉浸在了电影的世界里。

  虽然比现实中多了一些铺垫,但是电影世界里,事情终于来到了那一幕。

  海岛渔村里,火光冲天而起,当巴达卡冲到了克鲁亚斯的房间前时,只看到了一片尚未熄灭的灰烬。

  就在此时,凄厉的唢呐声响起,在梨园乐团的伴奏之下,一首唢呐协奏曲淹没了整个电影,淹没了整个影院,淹没了全世界。

  《栖青山》!

  曹宝东和谷小白,寻找青山老爷子时,胸有感悟所写的那段唢呐曲!

  此时此刻,《巴达卡》的配乐风格,已经完全蜕变。

  它脱去了印尼风格的伪装,变成了真正的,中式古典乐!

  而它也变得大气磅礴,振聋发聩!

  一个学生,失去了恩师。

  一个刚刚踏上旅途的旅人,失去了向导。

  一个世界,失去了光芒。

  克鲁亚斯死了,牺牲了他的生命,却没能换回一个孩子的未来。

  巴达卡的眼前,只剩下一片黑暗。

第1792章 精神永不死

  克鲁亚斯的死,算是这部电影的第二幕高潮。

  而这一幕,也让电影院里泪水如雨而下。

  尽管早就知道这个故事中,克鲁亚斯·陈的结果,但是真正看到这里的时候,大家还是控制不住情绪。

  实在是不论是电影,还是配乐,都做得太好了。

  特别是那配乐的渲染,甚至比画面还更能调动人的情绪。

  谷小白直接开了大杀器,凄厉的唢呐声一响,真的是铁人也绷不住。

  在东城,一家电影院里,蒋朵朵的眼泪已经把静心准备的眼妆哭花了。

  她明明打算在电影结束之后,还要拍照打卡发在网络上的,可现在泪水怎么止也止不住。

  她其实还算是好的,只是为了电影的情节而感动,在东城的另外一家电影院里,奔老师的女儿刘灵寒和自己的小姐妹们早就已经泣不成声,差点就要嚎啕大哭了。

  不哭,那能怎么办呢?

  对一个人脱粉,又回粉,是什么样的感受?

  明明已经不爱了,但偏偏又爱了,而且爱的疯狂,爱得比之前还深,那是什么感觉?

  当初刘灵寒就是冯一东的死忠粉丝,为了追星,她甚至逃学跑去马场现场应援,让奔老师操碎了心。

  后来,刘灵寒脱粉冯一东成了谷小白的粉丝。

  再回头审视自己,都觉得自己又肤浅又傻。

  可就连她自己都没想到,自己会有一天,再重新成为冯一东的粉丝。

  而因为追星,她和自己的小姐妹们的恩怨情仇,更是又跌宕起伏,又足以让若干年后成年的自己,羞于提起。

  可经历了那么多,她和当初的小姐妹们,终于又一起来到电影院里,看这部冯一东洗去了所有铅华,重新出发,用尽心血演绎的电影。

  正因为了解冯一东太多了,知道他的努力和付出,所以她们更喜欢冯一东了。

  而此时,看到他的作品上映之后,那种完全没有失望,反而惊喜连连的感觉,和电影的剧情叠加在一起。

  更让她们难以绷住。

  电影院里,她们的表现甚至不是最夸张的,后面,甚至有一个小姐姐趴在自己男友的怀里嚎啕大哭。

  电影大概也知道,大家的情绪到了这里,会绷不住,所以在高潮之后,略微放慢了节奏,让大家喘息了一下,发泄一下情绪。

  当然了,也并不是所有人,都对这剧情有太深的感触。

  在印尼的一家电影院里,王义达转过头,问自己的侄儿王玉新道:“我们之前难道那么招人恨吗?”

  “呜呜呜呜,你别跟我说话,先让我哭会儿,呜呜呜呜……”王玉新正抹眼泪呢。

  “哭!你个没出息的孩子!还哭!”王义达都无语了。

  我们是海盗唉!

  就算现在不是海盗了,但是海盗的精神不能死!

  等等,海盗有什么精神吗?我们是不是走错片场了?这不是少年漫画!

  “所以说,这种没有组织的海盗,太愚蠢了,这么好的老师,怎么能杀了呢?那不是自己找死吗?你们啊,对这个世界的力量,一无所知!”

  王玉新一想到,如果巴达卡的父亲没有杀死克鲁亚斯,恐怕现在其他的海盗们都还在马六甲海峡附近逍遥呢,就忍不住叹口气。

  我的海盗黄金时代啊……

  这个一手建立了世界上最大海盗帝国的男人(而且是两次),坐在电影院VIP厅舒适的沙发上深深地叹了一口气。

  电影留给了大家一点点时间处理情绪,但对电影来说,时长实在是太重要了,凄厉的《栖青山》的乐声还没有完全结束,剧情就继续发展了。

  这部电影,只是一个简单的三幕剧。

  没有像其他的电影那样,搞各种稀奇古怪的叙事方式,搞各种花活。

  因为身为制片人的王达文,本身就是求稳,求成功的人。

  他需要的不是标新立异,而就是一个票房稳稳的故事片。

  而且,现在的电影导演,非要在电影里面塞入什么乱七八糟的意识形态,个人诉求,把一部好好的电影整的人不人鬼不鬼的。

  他启用的导演,基本上都是急需一个机会证明自己,还没被各种稀奇古怪的表现欲和意识形态污染的。

  事实证明,他的这个要求是对的,毕竟,《巴达卡》这个故事,本身就已经足够强力,足够有冲击力了。

  再不需要再在里面加什么。

  没有导演私自喂屎,这部电影依然在按照本身的轨迹,继续发展着。

  克鲁亚斯的死,并没有让巴达卡变得幸福。

  老师死了,学校没了,不再有人上课了,孩子们却陷入了彷徨之中,每天宛若行尸走肉一般,游荡到了学校里,却又失望的离开。

  但日子还要继续,村民们依然在操持着自己的“生意”。

  每天早上,船离开简陋的小港口,每天晚上,船只又会回来。

  但有时候会少一艘船,有时候会少一个人。

  有一天,巴达卡的父亲,也没有回来。

  还在养伤的琉马,为了家里的母亲和弟弟,不得不跟着出海。

  但这一去,他也再也没有回来。

  第二天,巴达卡拿起了枪,两眼茫然地跟在了同村人的身后,登上了渔船。

  他不得不做。

  他必须养家。

  此时此刻,属于巴达卡的那个主题,那段《拾星》的副歌,已经变得越来越凄厉,完全失去了之前的童稚。

  在巴达卡拿起了枪的一刹那,海盗那阴郁、压抑、邪恶的音乐响起,但《巴达卡》消失了。

  《巴达卡》已经被《海盗》吞噬。

  这个世界上,再也没有那个纯真善良的孩子,在他的世界里,只剩下黑暗。

  谁来拯救他?

  谁来拯救这个可怜的孩子?

  到了这里,电影给了现场一个宏大的视角,这种通常只用来展现“英雄”的视角和大场面,给了几艘渔船,以及站在船头的海盗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