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剑之军工系统 第749章

作者:远征士兵

给它一集成成本缩小到三十分之一,那就是还不到100个晶体管,顶多就是800美元,这成本就完全可以接受了!

而且数控机床这玩意将来还可以卖的对吧?

现在全球就只有华夏有数控机床,用着用着用旧了再高价丢到市场上……别国还抢着要,这就是妥妥的是笔赚钱的生意!

所以不用想,肯定要批量生产。

不过王学新学觉得如果要卖的话还得谨慎,因为鹰酱那边有一天如果研发出晶体管的话,买了这带有集成电路的数控机床拆开一看:“上帝,原来还可以这么干!”

于是马上鹰酱就有集成电路了。

所以为了防止技术外泄,高价卖二手货的想法就不太现实了。

数控机床那边,苏欣、陈杰风与和志民三人还愁眉苦脸的对着数控机床设计图发愣。

数控机床的研发工作主要是由他们三人完成的,苏欣负责机械部份、陈杰风负责计算机、和志民则负责数据部份。

上次王学新来的时候和志民不在场,所以他就多问了一声:“苏厂长,团长他真的说咱们这数控机床按全部都使用晶体管发展?”

“是的!”苏欣点了点头,但又不自信的问身旁的陈杰风:“小陈也听到了吧?我没听错吧?”

“我……”陈杰风犹豫了下:“好像,是这么说的吧!”

然后又补充了一句:“苏礼国当时也在,要不去找他确认一下?”

也难怪几个人都不敢相信自己听到的,有就是有没有就是没有,没有那么多晶体管怎么能当作有呢?

正发愣时,苏礼国就带着几个研究员提着大包小包的来了。

“苏老,你来得正好!”苏欣迎了上去:“团长说的是不是真的?”

“什么是不是真的?”苏礼国疑惑的问。

“就是,数控机床按全部使用晶体管方向发展,并且批量生产!”

“当然是真的!”苏礼国想也不想就回答:“团长的话还能有假?”

“可是……”苏欣一脸懵:“咱们哪去找那么多晶体管啊?所有的产量都不够……”

苏礼国也不说话,从包里小心翼翼掏出一块嵌满了硅晶片的板子,说:“不就在这吗?谁说不够了?”

几个人愣愣的望向苏礼国,陈杰风似乎看出了点门道,他着急的问了声:“苏老,这是啥?”

苏礼国“呵呵”一笑,不答反问道:“小陈,你说说咱们数控机床的计算单元一共需要多少晶体管?”

“一千多个吧!”陈杰风回答。

数控机床的运算和编程会比图灵那款基础型计算机要复杂一些,它除了对数据处理外还需要对机械进行控制,所以需要的晶体管就会多一些。

苏礼国微笑的点了点头,说:“一千多个晶体管,全在这了!”

“什么?”和志民冲上来一看:“在哪呢?就这玩意?”

陈杰风看着板子上的硅晶片瞪大了眼睛:“不会是……这不可能吧!”

苏欣笑了起来:“苏老,您就别消谴我们了,这就一块板而已,怎么就是一千多个晶体管了?”

苏欣还以为苏礼国是在开玩笑,但看到苏礼国一脸的严肃,这才意识到苏礼国是认真的。

“苏老,您说的是真的?”苏欣脸色变了变:“这一块板子能抵得上一千多个晶体管?”

苏礼国点了点头,说:“能不能抵得上还不知道,因为这是咱们生产出来的第一块,图灵先生说先测试一下看看有没有问题!”

说着就转头望向苏欣:“要不咱们试试?”

“试,马上试!”苏欣将信将疑,她还是不敢相信。

由于这块集成电路就是为数控机床设计的,因此线路很快就连接好了。

其实线路连接并不复杂,因为老式的数控机床运算单元虽然用了一千多个晶体管老大的一台,但说到底就是电源给它通电,然后输入数据,运算完后再输出数据控制各个端口运作。

此时的测试,就只需要给集成电路通上电,然后接入输入输出数据线就可以了。

只不过这数据输入输出比现代的要复杂得多了……

现代计算机只需要一根数据线往接口上一插,就成了。

这时代的数据线,每一根细电线接一个位置,密密麻麻的一个都不能错。

不过陈杰风对这些已经很熟悉了,没几下就麻溜的接好,一开机测试……就发现数控机床居然可以正常运转。

居然!

苏欣难以置信的望着这一切,接着又尝试着换了几个指令,全都没有问题。

“这……苏老!”苏欣又惊又喜的望了望那块板子,又激动的望向苏礼国,问:“这是,怎么回事啊?它真的可以……就这么一块板子?这不是在做梦吧?”

“这不是做梦!”苏礼国笑着回答:“这是王团长和图灵先生的功劳,他们管这个叫集成电路!”

“集成电路!”陈杰风看着板子两眼放光,就差没有流下口水了。

和志民又是欣慰又是无奈:

他已经完全不理解这些神奇的东西了,这样下去还有他们这些老家伙什么事啊?

唉,长江后浪推前浪喔!

苏欣脸上挂着自豪的微笑,又是那个小王同学……

第一千零六十七章 发光二级管

集成电路研发成功带来的另一个好处,就是小型化、轻量化。

炮侦雷达最明显,原本它的体积是比汽车后车厢稍大用汽车拖着还有些吃力的,在公路上得减速行驶的,这么一改就只有半截车厢大了。

受益最大的那就是坦克部队。

之前就有许多坦克兵说:“激光测距仪是好用,咱们这算那算的都算不准,速度还慢,这在战场上是要命的!但激光测距仪只要这么一开,那就是又准又快,总能比敌人快一步!”

如果是坦克与坦克的对决,能比敌人快一步那就是生与死的区别了。

比如说上一回,八路军坦克与鬼子“虎式”在新民大战。

八路军的坦克手不能说是新兵,他们在运城打过仗也受过训练。

但鬼子驾驶“虎式”的坦克兵那可是举一国之力从万千坦克兵中挑选出最优秀的乘员再进行系统性的训练,其素质肯定不是八路军坦克兵能比得上的。

但敌我开火几乎同步,最后八路军又大胜,这都有激光测距仪的功劳。

然而,它的缺点也同样明显。

坦克兵们抱怨:“可这玩意,很多时候都没法用,老大的一个箱子捆在后头,坦克在路上颠几下就有可能故障,或者几发子弹打过来几个弹片命中……就不管用了!”

所以,很多时候坦克兵甚至都不带激光测距仪。

坦克团团长孙泽明是这样向王学新报告的:“激光测距仪有太多的不确定性,许多乘员不希望自己对它产生心理上的依赖从而影响到自己对敌时的心态!”

这说法也没错。

如果激光测距仪能靠得住的话,那依赖就依赖没什么大问题。

但如果激光测距仪只能用一两次……然后突然间就故障了,这时又要靠炮手自己算距离,炮手自然而然的就会有种失落感,会患得患失甚至手忙脚乱,一紧张其表现可能会比原来更差。

于是,王学新就同意孙泽明这个请求:想带的就带,不想带的可以不带。

但有了集成电路后这就完全不是问题了。

冰箱大小的一个箱子马上就整成了一个手提箱大小的玩意,而且还有进一步减少体积的空间。

这体积这重量装在坦克内部就完全不是问题,于是安全性可靠性就得到了保障,将来坦克兵就再也没有不带的理由了。

然而,不久王学新就发现即便如此,激光测距仪还是不完善。

这是王学新无意间发现的,有天他走出指挥部在外面的操场上散心的时候,看到几个警卫员正背着一个“黑箱子”在操场上跑来跑去。

一问才知道那是研究所刚研发的激光测距仪,他们先发了两部给警卫员帮忙测试,警卫员图新鲜也就没拒绝。

王学新拿过那激光测距仪一看,对着那后头密密麻麻的小灯泡发呆。

“这是做什么的?”王学新问。

“报告团长!”警卫员回答:“这是读数的,第一行是百位,第二行、第三行分别是十位和个位!”

王学新看着每一行灯泡下都有标号就明白了:这时代读取数据没有显示屏,更没有什么操作系统,读数据就是看灯泡,比如第一行9的那个位置亮了,就是900,之后以此类推。

王学新迟疑了下,就拿着激光测距仪往研究所走。

不久王学新就知道自己找错地方了,陈杰风在对面的兵工厂……研究所更多的是解决研究方面的问题,批量生产最终还得兵工厂来,这会儿陈杰风就在兵工厂忙激光测距仪以及激光近炸引信的事。

王学新找到陈杰风,第一句话问的就是:“激光测距仪还没有批量投产吧?”

“报告团长,还没有!”陈杰风回答:“不过我们测试得差不多了,没什么问题,打算这几天就投产!”

陈杰风还以为王学新是来催进度的。

“先缓一缓!”王学新说。

陈杰风一愣,再看看王学新手中的激光测距仪就明白了:“团长,是测距仪有什么问题吗?”

王学新把测距仪往桌上一放,指了指后方的几排灯泡,问:“我们一直都是这么读取数据的吗?”

“是啊!”陈杰风不解的回答:“就算是图灵先生的计算机……也是这么读的!”

然后陈杰风又小心翼翼的问了声:“团长,这没什么问题吧?”

王学新只是“嗯”了一声没回答。

图灵的计算机这么读数据没什么问题,因为他们都是专家,是在搞研究,他们甚至有助手帮忙读数据不需要自己动手动脑。

但在战场上就不一样了,炮手如果还这么读数据一是不可靠,二是速度慢。

不可靠是因为灯泡容易烧,只要烧了一个就有可能读不准,比如百位的烧了而目标恰好就是在这位置上呢?这误差就大了!

速度慢不只是灯泡反应慢……白炽灯发光是需要一定时间,只是不容易察觉到。

更影响速度的,还是炮手读取这数据有一个看三位数并将其相加的过程,还要确定它是否超过一千米。

(超过一千米有一个单独的红灯提示,不过这个红灯可有可无,因为炮手一读数据再看目标距离很容易就能分辩出是否超过一千米)

考虑了一会儿,王学新就对陈杰风说:“叫苏礼国同志来一下!”

“是!”

不一会儿苏礼国就风风火火的赶来了,他还以为自己在测距仪上犯了错误,王学新这是找他算帐的。

苏礼国小心翼翼的说了声:“团长,是……有什么问题吗?”

“没什么问题!”王学新目光依旧看着测距仪,随口问:“苏老跟了图灵那么久,二级管应该会做了吧?”

苏礼国不由暗松一口气,原来是为了这事。

“会!”苏礼国很有信心的点了点头:“每个步骤都详细记录,而且我还亲手制作了一段时间!”

王学新满意的点了点头,他对老一辈科学家的兢业精神还是很放心的。

“那么!”王学新说:“是时候生产发光二级管了!”

第一千零六十八章 数据显示

发光二级管就是现代的LED灯,它是1962年研发的,现代大量使用于数码显示。

比如交通显示用的红绿灯、电子表上的数字、电梯上的数字等等。

这东西其实并不复杂,就是用镓这种半导体的化合物作为原料制成二级管就能释放出特定颜色的光线:砷化镓发出红光、氮化镓发出绿光、铟氮化镓发出蓝光等等。

它相比普通白炽灯有很多优点:寿命长、耗电少、散热少、响应速度快、可以频繁开光等优点(传统白炽灯频繁开光很容易烧坏)。

尤其这东西发出的光线还不像白炽灯那样刺眼,所以很适合用来数据输出。

这算不上什么高科技,之所以这么迟才研发仅仅是因为在此之前没人发现镓的化合物还有这特性。

王学新知道这些,当然不会轻易放过。

他当即把任务分配了下去:苏礼国负责用氮化镓制二级管,陈杰风则负责将数据输出转化为可以识别的数字。

苏礼国那边没什么问题,对他来说都是制作二线管,现在只是换一种材料而已,他只是不太相信用这材料制成二级管就能发光……还有这么神奇的事?

但不相信归不相信,程序和技术上没什么难度,于是点头就应了下来。

可是陈杰风就一脸懵了。

“团长!”陈杰风说:“您的意思是,我们能看到‘1’、‘2’、‘3’这些数字?就算这种二线管能发光……咱们怎么才能把数据变成这样呢?”

这不怪陈杰风,有许多在现代司空见惯的东西,放到这时就是一个了不起的创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