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剑之军工系统 第16章

作者:远征士兵

“我就寻思着是不是张万和这个部长偷懒了!”

“既然首长这么说,我就明白了!”

“对不住,对不住!当我没说……”

张万和还能说什么,只能报以一脸苦笑。

一旁听着的王学新这时都张着嘴巴有些想睡觉了,然而就在这时,脑海里“叮”的一声:

“宿主已符合仿制条件,是否开启仿制模式?”

这让王学新张了一半的嘴停在半空。

“仿制?居然是仿制?”

第28章 五零小炮

王学新没有多想,马上选择了“开启”。

然后发现军工装备里仅有的两个东西,也就是“八九式掷弹筒”和“九一式手榴弹”就由灰色变成了彩色。下方各有一个“仿制”选项,前者需要十万军工币,后者需要二十万军工币。

搞什么鬼?

仿制掷弹筒只要十万,而炮弹却要二十万?

同时王学新心下暗道原来是这样,这军工系统似乎并不是直接给宿主装备,而是用来仿制装备的。

王学新犹豫了一下,咬咬牙就花了三十万军工币选择仿制。

反正这军工币留着也没用,不花也就是留在系统里的一个数字。

只不过这一下就把这么多天的“积蓄”用完了。

然后……八九式掷弹筒特么的就变成了五零小炮,九一式手榴弹就变成了五零小炮的炮弹。

这一来王学新就有点明白这是怎么回事了。

王学新知道这五零小炮也叫五零式小钢炮,其实就是八路军仿制鬼子八九式掷弹筒的装备,只不过是八路军利用现有的条件和设备能做出的最优选择,而且还是经历了多次失败及反复研究试验之后,在一年后才勉强仿制成功。

也就是说……

这军工系统不只是教王学新怎么仿制,它还能根据八路军的现有状况选择一个最优仿制方案。

想到这王学新的眼睛不由亮了起来,这的确是他需要的东西。

接着王学新就知道该怎么做。

他起身对张万和说道:“张部长,你要说这‘国军的还好说’,那咱就按国军的做呗!就是,不用膛线的那种!”

张万和原本不想说话了。

因为他知道在座的不只是李云龙对装备一窍不通,其它干部也好不到哪去。

黄义宾是黄埔军校毕业的还算有点见识,其它的大多抱着李云龙那样的想法,以为掷弹筒不过就是抓在手上的一个小筒筒。

他们虽然不像首长讽刺的那样,以为撒泡尿堆上泥捏吧捏吧就出来了,但绝对是以为拿块铁皮卷吧卷吧就成了。

这也是后勤部一直受人垢病的地方。

这一个个的,要装备时就都来他这磨,用完后还要抱怨这不好那不好。

嫌装备不好您就别来死磨硬赖的要啊!

你要觉得你行,你来造个试试哪!

当这后勤部长容易吗我?

一想到这,张万和就黑着脸自顾自的坐在那打算不吭声了。

他们爱说啥说啥,反正我张万和问心无愧,谁怕谁啊?

不过瞄了一眼发现问话的是那个外号叫“小东北”的战士,张万和心里就有些过不去了。

要不是这小战士,兵工厂只怕都要被鬼子给端了,甚至他张万和一条小命或许都要落在鬼子手里,这还能不接上一句话?

于是张万和就勉为其难的回答道:

“唉!王学新同志。”

“这话是这么说,可是咱们就算是照国军那滑膛炮样子仿制出来,顶多也就是像民国27年式那样的小筒筒啊!”

“能顶啥用呢?”

张万和说到“小筒筒”时有意加重了语气,还顺带瞄了正“叭叭”捡着瓜子嗑得欢的李云龙一眼。

心道,你小子,以后再向我要装备,我再多给你一发子弹就不叫张万和。

“老张说的对!”黄义宾接嘴道:“拥有民国27年式掷弹筒的国军与鬼子对阵时一样会被鬼子压制,何况我们的条件连国军都比不上。生产出来的东西……只怕也就比徒手甩手榴弹好上一些!”

这话是说到张万和的心里去了。

这不是张万和他不想仿制,但以八路军现有条件和技术,用什么来仿制?

王学新却不依不挠的说道:

“张部长,我提一个方案你看看是否可行。”

“咱们虽然像国军那样生产滑膛炮,但却要把射程定在500米的距离上。”

“这样在实战中才有意义。”

张万和笑了笑没说话。

想得挺美的啊,一上来就要把射程定在500米上,你咋不说1000米呢?

又是一个只会动嘴皮子的愣头青!

但王学新接下来的话就让他的笑容僵在了脸上。

“当然。”王学新接着说道:“为了达到这射程,我们必须牺牲一些优点。比如身管小、质量轻、弹药用的还是手榴弹,这些优点对鬼子来说很重要,对我们八路军而言就是可有可无嘛!”

张万和一愣,问了声:“怎么说?”

其它干部看到张万和的样子,就都停止了讨论好奇的望向王学新。

李云龙则不以为然的继续嗑瓜子,心想以老子跟张万和的交情都说服不了他,你小子算哪根葱,还能把张万和这铁公鸡给说动喽?

王学新回答:

“张部长,您想哪……”

“那鬼子人少装备多,身上动不动就带着百来发子弹,还有罐头、工兵锹、行军被等等,全副武装的,怎么着也有几十公斤吧!”

“再要装备上掷弹筒,当然要求这掷弹筒越小越好,越轻越好,还能打得远打得准。”

“尤其那弹药用的还是手榴弹……鬼子每个兵身上都带着手榴弹,全都可以当炮弹。那没说的,肯定方便哪!”

王学新这么一说,其它干部也都愣了。

这些话不只是张万和能听得懂,就连对装备知道不多的干部们也听得懂,只是他们往常从没有像王学新这样站在鬼子的角度上去思考问题。

李云龙一看大家伙那反应就乐了,他用手指敲着木桌说道:“你们可别小看这家伙诶,他从小在鬼子兵工厂做苦工,见过的装备比你们吃过的饭还多!”

首长没理会李云龙,他被王学新吊起了兴趣,他朝王学新扬了扬头,说道:“继续说,这些优点对我们为什么就可有可无?”

王学新回答:

“首长,咱们人多装备少哪,许多人还拿着梭镖上战场呢!”

“咱们整出一个大一些的炮又能有啥?”

“整出大一点重一点的炮弹又能算啥?”

“那么多战士连枪都没有,每人身上不过十发子弹,多扛一发炮弹就会被压死还是咋的?”

众人不由愣住了。

这说的是啊,这要是都有人拿着梭镖上战场了,还在乎多扛几发炮弹或是大一点、重一点的炮吗?

那为什么又要把这炮局限在跟鬼子一样大小、重量还要求同样的射程呢?

这不是自个给自个找麻烦吗?

张万和一拍桌子,说道:“这话在理!国军就是掉这坑里了,所以才有27年式掷弹筒。咱怎么也跟着掉进这坑里去了?”

首长一听张万和这么说就来劲了:“这么说,这方案可行?”

第29章 兵工厂

也难怪首长会这么激动。

张万和是这方面的专家……他当初可是在阎锡山手下为其打理过“太原军械制造所”的,一个能造大炮和炮弹的地方,当然有几把刷子。张万和要是说能行,那这东西就八九不离十了。

张万和想了想,就点了点头说道:

“首长,虽然我不敢保证,但听王学新同志这么一说,造这炮的难度就成级数下降了。”

“因为对体积不要求,又是小口径,就还真是一个铁管。”

“只是,这炮弹或许有些难度,可能会有些细节上的问题……”

听了这话王学新才明白为什么仿制掷弹筒只需要十万,而炮弹却需要二十万了,原来是炮弹的难度更大。

首长一拍桌,对张万和说道:“有你这句话就行了,克服一切困难也要研发这种炮,必须搞出来!”

“是!”张万和挺声应着。

顿了下,张万和又瞄了王学新一眼,说道:“首长,我有个请求!”

“有什么请求尽管说!”首长大手一挥,说道:“只要你能把这炮弄出来,让我给你洗脚我也愿意!”

张万和赶忙回答道:“首长,我哪敢提这样的要求。我的要求很简单,刚才听老李说,这个王学新同志在鬼子兵工厂干过几年,刚才又提出这个很有建设性的想法,我想……借他用几天!”

“什么?”刚才还笑嘻嘻的李云龙一听这话就像被针扎似的跳了起来:“张万和,你这不是打劫吗?我李云龙可不是地主老财,手下难得有一两个这样的兵,你三言两语就想要了去,没门……”

“李云龙!”首长怒目一瞪,手指在虚空中乱点:“都什么时候了,还只顾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这可是为全军造炮!这炮要是造不出来,你独立团又能好到哪儿去?”

李云龙顿时就软了,但嘴里还是不服:“首长,你这今天要一个,明天要一个,你让我这团长怎么干哪?”

“你!”首长被气得无话可说。

“老李!”张万和与李云龙是老乡,了解李云龙的脾气,当下放缓语气道:“我这不是说好的借吗?有借有还,过个三、五天就还你了。大不了,到时炮造出来了,先给独立团装备,你看怎样?”

一听到装备,李云龙那眼睛马上就亮了起来:“这可是你说的啊,老张。咱一口唾沫一个钉,谁也不许赖帐!”

“能赖得了别人,还能赖得了你李云龙吗?”张万和有些无奈,这李云龙从来就是包赢不包输的主。

李云龙盯着张万和看了一会儿,刚才还乌黑的脸瞬间就堆满了笑容:“这就对啦!借,当然借!咱们那是什么交情哪,又是老乡又是老战友的。我这要是不借,那就太不够意思啦!”

转头就拍了拍王学新的肩膀,小声交待道:“你小子放聪明点,多要些东西回来,明白吗?”

王学新还能说啥,只能应了声:“是!”

……

“咱们兵工厂分为四个分厂。”张万和一边走一边给王学新介绍道:“机械制造和装配分为一分厂,其实就是简单的为步枪进行维修或是搞点自需要的器械什么的。翻砂铸造部份为二分厂,大多数东西都是在那成形的。三分厂负责复装子弹的手榴弹制造,四分厂负责生产火药。”

张万和带王学新走进三分厂也就是生产子弹和手榴弹的地方,工人服装千奇百怪,设备也简陋得可以,基本都是用手工制作,铁锤、钳子、锉刀,还有些不认得的稀器古怪的东西,估计是一分厂自己弄出来的设备。

似乎是看出王学新眼神中的异样,张万和就感概道:“现在还算好了,想当年哪,我们这兵工厂只有21名工人,2把虎钳、4把锉刀和1个风箱。所有东西都是我们自个想办法一点点的收集和制作出来的。”

接着张万和又忍不住吐槽了李云龙几句:“造装备要都像你团长说的那么简单,那小鬼子早也被咱们赶出去了。”

王学新只能应着“是”,心下却暗想,你们这是神仙打架凡人遭殃哪!

这时张万和冲着一群工人中叫了声:“苏主任!”

一名干练的短发女生抬起头来,她见是张万和就交待了旁边的工人一声,起身迎了上来。

王学新这时才发现她身着学生装,一种源于“文明新装”的新式校服:蓝色上衣黑色裙子,再加一双白袜和黑色平底布鞋。

张万和介绍道:“苏欣苏主任,别看她二十不到,人家可是从重庆来的大学生,读的是机械制造,人才哪!更难得还是为抗日事业主动放弃学业到前线来,好像是什么……私立什么大学来着?”

说着张万和就将目光转向已经走近的苏欣。

“你好!”苏欣上前,用与她年龄极不相称的老成伸出手自我介绍道:“苏欣,私立复旦大学三年级学生。”

“复旦大学?”王学新疑惑的问:“那不是在上海吗?”

“是的!”苏欣有些意外的望了王学新一眼,回答:“它原本在上海,上海沦陷后就搬到重庆了,现在在北碚。同志也是大学生吗?”

也难怪苏欣会这么问,这时代如果不是大学生,识字的都不多,更别提知道哪所学校在哪里了。

“啊?我……我是……”王学新在考虑是否要说出自己考上的那所三本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