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风流人物 第950章

作者:瑞根

  “大人可是说蒲州?”袁化中在这一点上也很佩服冯紫英,当陕西巡抚却把手伸到了山西,就敢命令潼关卫军渡河占领蒲州,让乱军意图抢掠河东陕西都转运盐使司的盐课银子的想法落空,而且还牢牢控制住了蒲州这个关键要点,威胁乱军后路,让乱军无法全力以赴攻略晋中晋北。

  要知道当时西安东部也是乱军云集,潼关一失,就算是冯紫英贵为巡抚,也很难向朝廷交待的。

  “恐怕不仅仅是蒲州,大人把大章、伯雅以及玉铉他们拉到山西,大肆整编陕西都司卫军,在陕西乱局逐渐平息之后都还组建了突锋营、越山营和摧城营三支身份不明的军队,还有西安卫军,这样庞大的几支军队,恐怕不仅仅只是要稳住陕西形势吧?这是早就在为山西做准备了吧?”

  杨嗣昌一句“大人”喊得很是生硬别扭,平素都是紫英文弱喊来喊去的,现在却要改成大人,委实有些不舒服。

  冯紫英笑了起来,“还是文弱了解我啊,陕西局面好转之时,我就在考虑山西了,那么多乱军,其中也颇有战斗力不俗之辈,那为何不能留下?反正山西那边也需要一战,另外固原军现在粮饷困难,不得已出防区来关中平原就食,好生调理一番,亦可堪当大用,我还以为朝廷会让我从陕西巡抚转任山西巡抚,没想到却让礼卿兄去了,也罢,我就替他当一回嫁衣裳吧,离开之时,我就让突锋营、摧城营、越山营到潼关一线了,加上本来就在那里的固原军,我琢磨着这额外的两万多大军,也算是能替礼卿兄解决一些问题了吧?”

  听得冯紫英这么一说,袁化中和杨嗣昌都是心中一松,袁化中甚至忍不住眉飞色舞起来了,“岂止是解决一些问题,那晋南之乱就可以得以解决了,礼卿只需要安心应对晋北的土默特人和丰州白莲了,这可是让礼卿免了腹背受敌的威胁了。”

  “民楷兄,也别想得那么乐观,这两万多人战斗力参差不齐,毕竟相当部分都是乱军整编而来,另外就是粮草补给还得要山西自个儿来想办法解决,这也够礼卿兄喝一壶的了。”

  冯紫英话音未落,袁化中已经慨然接话:“若是礼卿连这点儿事情都解决不了,他这个山西巡抚未免就太窝囊了,照我说,他还得要立一立威,若是晋南诸府州地方官员打仗不行也就罢了,连粮草补给都无法保障,那拿这些地方官员何用?该行军法那就得要行军法!”

  杨嗣昌也是满口赞同:“民楷兄说得对,非常时期便须行非常之事,一府一州一县之官员,上不能报效朝廷,下不能庇护民众,对外无法筹集粮草,那要他何用?可斩而以儆效尤!”

  冯紫英都被这两位给弄得要揉一揉太阳穴来缓解一下自己的情绪了。

  怎么兵部这些官员一个个都是杀气腾腾,对地方官员这么大的怨气不满呢?

  袁化中他不太熟,但是杨嗣昌怎么也变成这样了,这才到兵部三年呢,就如此气盛噬杀了?

  “民楷兄,文弱,山西之事还是交给礼卿兄去操心吧,我们能做的就是把陕西那边这几只军队迅速调到晋南,以解礼卿兄的后顾之忧。”

  冯紫英暂时还没有提及邱子雄的事儿,目前邱子雄还在平遥府北部一带徘徊,因为紫金梁这边的动作太猛,倒是把他这边显得有些波澜不惊了,不过冯紫英还是给他去信提醒他暂时稳住阵脚,不宜再有大动作,别真的做过了头,那就耽误大局了。

  邱子雄这支军队的目标就是要把紫金梁这一部乱军给解决掉,在没有合适机会,而紫金梁又极其警觉的情况下,不宜操之过急。

  “这是当务之急,确需尽快安排部署到位。”袁化中磨拳搽掌,“此间一了,我便立即去信给礼卿,让其派人到蒲州接洽,这边兵部立即行令给陕西那边,让几部急速渡河北上,尽早收复临汾,只要临汾一复,夹在中间的乱军就失了方向,成为无根之木,纵然土默特人打进来,我们也不惧了。”

  “嗯,此事民楷兄你都多操心了。”冯紫英见袁化中如此上心,也知道这一段时间各地警讯不断,噩耗连连,让袁化中也是焦头烂额,现在总算是听到了一个好消息,所以要在最短时间里落实下来。

  “南京这边……”杨嗣昌迟疑了一下,“南直隶僵局……”

  冯紫英笑了起来,“文弱,是不是觉得涉及到家父有些不好说?其实也没什么,公了公,私了私,西北军在南直隶那边打得不如山东那边顺手,一是气候原因,夏秋湿热,西北军那边习惯了北地干冷气候,所以有些水土不服了,另外可能还是有陈继先的缘故,我倒是想问一问,这陈继先究竟是个什么状况,似乎朝廷对其也是态度暧昧,对了,朝廷和南京那边谈判之事,你们两位是否清楚?”

  袁化中和杨嗣昌交换了一下眼色,“有所耳闻,但是尚书大人从未提及,内阁诸公究竟如何想,也不得而知,但我们以为可能还是和户部缺口太大有关,只是陈继先这厮两面三刀,阳奉阴违,却也让人齿冷,可这班人却往往是获得最滋润的。”

  “朝廷和南京谈,能谈什么条件呢?”冯紫英悠然问道:“他们这一谈,却把我们给弄得有些进退两难了,又不给一个明确说法,比如说让我们部署狠狠打,打得越狠,是不是朝廷和南京谈判的条件就更划算?王子腾的登莱军进了安庆,看样子也是准备以打促和,可他们想以打促和,咱们就不能这么让他们遂愿才是。”

  还是杨嗣昌忍不住,“大人,此事我建议兵部应当去和内阁讨要一个准确说法,否则我们被蒙在鼓里,这制定作战部署都不好做,没准儿做好刚开始启动,又被叫停,岂不是白白浪费粮帑,也会挫伤军队士气。”

  袁化中也是点头赞同,冯紫英达到目的,他就是要借袁化中和杨嗣昌的态度来和张怀昌与内阁谈一谈。

  不能绕开兵部,不能绕开自己去和南京谈,自己得掺和进去,好好掂量掂量南京方面的意图想法,甚至搅乱这场和谈。

第三百二十六章 世易时移,古今一也

  冯紫英感觉自己进入状态比想象中的快,这得益于袁化中和杨嗣昌都是新来不久,而且都存着要迅速改变职方司现状的心思。

  在辽东战局安排上基本达成一致,在山西战局上冯紫英天外飞仙的神来之笔,让袁化中和杨嗣昌都很满意,也对冯紫英的先手准备多了几分钦佩。

  不是随便什么人都能有如此卓越的先见之明和魄力雄心的,潼关卫军地位重要,便是陕西都司都不敢轻动,冯紫英一去就敢让潼关卫出动,而且是跨省渡河占领另外一个城市,这要冒相当大的风险。

  对朝廷与南京和谈,袁化中和杨嗣昌都很隐晦地表达了不满,不是说这件事情表示不满,而是对兵部对具体和谈情况内容和进度的不了解表示不满,三人利益和观点一致,也就能代表兵部中一部分人的想法了。

  和郎中、员外郎沟通了,研究了最重要的事宜,冯紫英也就要提一些现在看似并不是最紧迫,但是日后可能要发挥作用的一些事宜了。

  比如皮岛和济州岛以及对朝鲜的问题,比如通过晋商对蒙古诸部的制约以及情报收集问题,再比如西域叶尔羌、乌斯藏那边的情报网络重建问题,还有对日本、南洋的情报收集体系建设问题。

  这些理论上都是职方司两大功能中的一方面,参谋策划和情报分析,参谋策划也需要建立在完善的情报支撑之下,缺了情报,如何参谋策划?

  冯紫英提出的这一系列设想,都让袁化中杨嗣昌有些震动,没想到冯紫英初来乍到第一天,就已经在考虑这些问题了,而且考虑如此深远,更谈到了一些切实可行的具体举措,不能不让他们这两个职方司的主官感到压力。

  这一位上司可不是好糊弄的主儿,今日提出来,十日之后就要有一整套具体的意见拿出来,这都逼得袁化中和杨嗣昌都要立即行动起来,还要把几个主事都要召集起来研究,如何来针对性的拿出对策来。

  把职方司这两位的事情商讨告一段落,冯紫英这才把房可壮叫来。

  武库司的事务相较于职方司要单纯一些,但是武库司也是最需要革新的部门。

  从冷兵器向热兵器的进化,已经成为众所周知的方向,但是武库司如何来迎接这个变革,怎么来引领新的武器装备发展方向,并如何与军械甲胄制造工坊,或者说制造商们形成协调共荣的机制,这也是一个新课题。

  “阳初兄,咱们这也算是有缘吧,兜兜转转,还得要在这兵部里边汇合了,现在咱们该好好携手,干一番事业了吧?”冯紫英乐呵呵地看着还有些拘谨的房可壮。

  房可壮原本是要调任广平府同知的,但是在最后关头,却进了兵部。

  冯紫英不清楚这里边究竟是何原因,但是脱不了房可壮的恩主——王永光的努力,但冯紫英还是有些遗憾。

  要知道当时他和房可壮是说好了的,房可壮自己也愿意去,但是不得不说和兵部武库司郎中比,广平府同知又显得逊色了一些了,尤其是日后的发展前景,肯定是在兵部里边更光明。

  房可壮舒了一口气,说实话他没去广平,而来了兵部,对冯紫英还是觉得有些歉疚的,但面对王永光的提携,他又不能拒绝,更何况本身兵部也的确要比去广平更前程远大,他没有理由回绝。

  不过他还是很感谢冯紫英对其的器重,而且两人在顺天府的合作还是相当圆满的。

  冯紫英倒是对房可壮没多少意见,处于那种情形下,换了自己可能也会选择兵部,人往高处走,这很正常,何况自己和房可壮之间的关系还没有密切到如练国事、郑崇俭他们的状态,也就是和潘汝桢、许俊阳、夏之令他们差不多。

  “能与大人再度共事,也是下官的荣幸,武库司的情况恐怕比大人想象的还要艰难一些,下官来之后也是才了解到武库司现状的困难,而且之前下官也对兵部这边的事务不算熟悉,也才是摸着石头过河,有大人来指导,那下官心里也踏实许多了。”

  听得房可壮这一番话,冯紫英心中也是感喟,在通州当知州的房可壮可不是这样的,意气飞扬,斗志高昂,但到了兵部,感觉一下子就收敛了许多,说话行事的风格都变化很大。

  冯紫英宁肯用原来的那个房可壮,而非现在谨小慎微的房可壮。

  “阳初,我印象中你可不是这样的风格啊,怎么一下子就这么内敛谨慎了?武库司的情形我虽然没有你知晓多,但也略知一二,肯定有难处,有挑战,但是既然来了,那就得要做事,我觉得你要在武库司郎中这个位置上做好,恐怕还得要有在通州当知州的气势,若是方才那般,我觉得你恐怕够呛。”

  冯紫英毫不客气的训斥让房可壮也是背心出汗。

  来了兵部才知道这里边水太深,一个武库司郎中,上边有尚书、侍郎,周围有员外郎和主事,还得要随时和户部那边打交道,哪一个都得罪不起,谁都可以给你找麻烦。

  才来那一段时间房可壮还没太在意,几次做事受挫,让他都是有苦说不出,尤其是侍郎缺位的时候,需要直接面对尚书。

  张怀昌不可能管得到那么细致,只问结果,拿不出成绩来,那就是你这个郎中无能,所以让房可壮压力极大,人都苍老了不少。

  见房可壮面带苦笑,欲言又止的模样,冯紫英摆摆手:“我不管你这段时间里遭遇了什么,但我来了,就得要按照我的风格节奏来,我欣赏你原来的做事风格,不喜欢你现在这种唯唯诺诺前瞻后顾的风格,立即给我改过来,有什么问题,有什么难处,拿出来,我们共同探讨,一起商量,一桩一桩,一件一件,按照轻重缓急列出来,你提意见,我来拍板,你提不出合理的意见,是你的责任,我无法拍板,会找尚书大人,拍板之后落实不了,就是我的问题,……”

  冯紫英言辞铿锵,没有半点拖泥带水。

  一番话的敲打之后,再步入正题,房可壮的精气神都一下子变得不一样了。

  “武库司这边还是按部就班的情形比较多,大人提及的火铳和火炮,以及专门用于火炮的铸造技术,包括相关车床、模具技术的总结推广,也包括保密这一类的概念,在武库司还显得很陌生,说实话,包括我在内,都还有些一知半解,……”

  房可壮的自曝其丑倒是让冯紫英对其印象改观不少,之前的有些萎靡沉寂,被自己一番训斥开导之后,总算是有了一点儿状态,真要像方才那样,那就真的要换人了。

  “阳初兄,思路要开阔一些,武库司的职责就是武器盔甲,火铳火炮正在取代长矛刀盾,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但是看看我们军中的火铳,三眼火铳这种劣质货色依然充斥,如火绳枪和鹰嘴铳这类在西夷人那里已经是常规性的武器在我们这边尚未普及,而自生火铳正在西夷那边普及,我们这边还是奢侈品,目前能够量产的京畿军工联合体的产量低得吓人,良品率更是堪忧,……”

  “武库司如何与这些愿意与朝廷合作的工坊联合来开发、优化、创新新式武器,我觉得你们要考虑一些思路出来,不能只是要他们去引入西夷匠师,当然引入西夷匠师在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会是必然的,但是我们也要培养我们的专业匠师,另外西夷匠师基本上都能够懂一些格物知识,但我们的匠师却几乎是文盲,这一点恐怕也需要考虑从小培养,……”

  说实话,房可壮并不是一个合适的武库司郎中,在冯紫英心目中,徐光启应该才是,但是徐光启显然不可能来武库司当郎中,若是让其当工部尚书应该才是最合适的。

  不过矮子里边拔高个,房可壮愿意接受自己的观点,愿意去尝试,去做事,这就足够了。

  要彻底改变这些观念,不是一年两年,也不是单靠武库司或者兵部能做到的,这涉及到整个朝廷教育制度的革新。

  冯紫英自认为自己现在也做不到,能够在不动声色地做一些细微的改变,潜移默化地来实现变革,那都需要花费极大的精力了。

  和房可壮的谈话效果还算不错,比不上与杨嗣昌和袁化中的对话,但是也差强人意了,下一步还得要不断给房可壮灌输这方面的理念,持之以恒的来改变这帮人的观念。

  这一天下来,可谓无比充实,但这还只是第一步,粗略地做了一个了解和沟通,涉及到更具体更复杂的事务,冯紫英清楚那才会面临更多的挑战。

  不过他早已经有了思想准备,事一件一件的做,他也不怕谁会在里边阻挠和拖延,不换思想就换人,前世自己当区长,当书记,当市委常委时做这种事情做得太多了,现在一样要如此,古今一也。

第三百二十七章 渐入佳境,驾驭有度

  连续几日的忙碌,让冯紫英觉得自己就像一个被抽得团团转的陀螺,几乎每天一到兵部公廨便要投入到繁杂的事务中去,而且每一样都是迫在眉睫亟待处理的,容不得他有喘息之机。

  这个时候他才意识到这兵部侍郎还真不好干,尤其是在缺乏户部财力支持的情况下,很多事情都只能想得美好,但是落到实处就捉襟见肘,甚至就只能搁置等待了。

  不过冯紫英还是很享受这种充实和忙碌,因为能够感受得到自己的努力做事实现自己的想法和目标,哪怕是一点一滴的积累,那也是有一种成就感。

  这是每日晚饭基本上都只能在公廨吃,一般都是要快亥时了才能回到家中。

  薛蝌做事还是让人放心的,在规定时间里就帮着车驾司那边筹集到了足够的船只,同时制定出来的运输计划也让车驾司赞不绝口。

  冯紫英也专门审查了薛蝌制定出来的方案,从大沽、榆关分别起运北线军团和相关的粮草物资去牛庄,其中榆关以运人为主,而大沽则是以运粮草物资为主,少部分士卒也要从大沽起运。

  方案中还附了从牛庄到沈阳的陆路行进方案,能做到这一步,也难怪尤世禄对薛蝌极为推崇,直说薛蝌的方案至少为调动节省了五到十日时间。

  孙承宗也对薛蝌的表现极为欣赏,直言这种人才哪怕不是科举出身,也完全可以到车驾司来,如果薛蝌愿意的话,可以从不入流的捐官开始,日后慢慢积累也完全可以做到主事这一级别,当然,再高肯定就不现实了。

  即便如此,这也让薛蝌兴奋莫名,只是他也知道孙承宗话是这么说,但单单靠这一次行动就要想在兵部里边立足,肯定还不现实。

  从薛蝌角度来说,他也宁肯暂时继续保持现有的这种合作商身份,继续为兵部服务,要真到了某一天兵部都觉得离不开薛蝌了,那时候在顺理成章进入车驾司干几年,取得一个官身,哪怕在辞职下野,那也不一样了。

  永隆八年这一科的进士们在三年观政期满之后终于开始走上各自岗位了。

  孙传庭不出所料留在了兵部,正好可以顶上郑崇俭离开之后的缺,陈奇瑜却没有来兵部,而是去了工部,傅宗龙也来了兵部,另外马士英进了翰林院,宋师襄到了户部,薛文周去了商部,而许其勋则到了礼部。

  孙传庭、傅宗龙,再加上上一科的王应熊都到了兵部,按照惯例,进士观政三年期满都是授六品主事,对于孙传庭和傅宗龙来说,这样一个职位,也算是他们最好的锻炼机会了。

  “坐吧。”看着三人都还有点儿拘谨,冯紫英笑了起来,“首先声明,今儿个只有同学,不论上下,所以就叫我紫英,日后叫什么那是另外一回事。”

  冯紫英的主动挑明倒是让三人都舒了一口气,真要大人过来大人过去,反而别扭,尤其是在没外人的时候就更觉得难受。

  还是王应熊豪爽,“紫英,这可是你说的,那我们就恭敬不如从命了。”

  冯紫英摆摆手,示意不必在这个事情上纠结了,“行了,找你们仨来,也是要说正经事儿,非熊你现在要算前辈了,比我们几个都来得早,对兵部的情况更熟悉,也应该了解现在兵部的情形,阴暗面虽然很多,不过就不要再这里毁坏伯雅和仲伦的美好期望了。”

  见孙传庭和傅宗龙好奇的目光都望过来,显然还不明白冯紫英话里所指的是什么,王应熊赶紧举手,“紫英,你就别寒碜我了,我就一介小主事,只知道埋头把自己手里活儿做好,至于其他,我也没有精力心思去想,紫英你要想了解什么,或者要我给一个建议,我知无不言。”

  “嗯,那我就直言了,职方司是兵部最重要的部门,或者说这就是兵部的魂魄所在,归根结底,兵部就是围绕打仗而生,虽然武选司看起来位高权重,但是选官还得要看打仗能行的,所以一切焦点还得要聚集于打仗上。”

  冯紫英漫声而言。

  “但职方司现在做得很不好,或者说严重落后于形势的需要,对辽东,一知半解,流于表面,努尔哈赤都能利用李永芳在我们内部大肆搜集情报,拉拢武将,进而在战事中大显身手,金玉和是怎么一回事?居然突然倒戈一击,要不是反应得快,赵率教都得要中招,这里边还有多少人被李永芳拉过去了等待时机爆发,我们都不知道,……”

  一席话听得孙传庭和傅宗龙都毛骨悚然。

  辽东局面他们有所耳闻,但是知之不多,毕竟他们也才进兵部,孙传庭还算是在兵部观政,傅宗龙则是在五军都督府里边观政,对兵部这边情况知之更少。

  李永芳他们却都是知道的,因为这厮名气太大了。

  抚顺关突然叛变投降建州女真,直接让辽东镇背后被插一刀,要不是冯唐应对及时,那整个沈阳中卫以北以东,都得要陷落。

  但那也是几年前的事情了,没想到这个李永芳现在居然又跳了出来,再给了辽东镇拦腰一击,又把辽东镇给打蒙了。

  “紫英,李永芳又作妖了?”傅宗龙忍不住问道:“吃了一次亏还不够,曹文诏难道就没有一点防范么?”

  孙传庭比傅宗龙了解多一些,摇摇头:“哪有那么简单,李永芳在辽东镇经营几十年,当年和李如松、李如柏、赵率教、刘綎、杜松、祖氏兄弟这些人都一起在李成梁麾下为将,同一阵营,同一体系,来往甚是密切,此人心思阴柔慎密,尤擅交际,和中下层武官关系密切,所以现在你要说当年那些武将中有多少和他有瓜葛,谁能查得清楚?而且现在赵率教他们本来就和曹文诏关系不睦,怎么会轻易把把柄交给曹文诏来处置?”

  傅宗龙愤愤地道:“那岂不是置军国大事于不顾,却只顾他们这些地域团体的利益了?一旦建州女真再发难,岂不是又要损师失地?”

  王应熊摇头:“所以朝廷才会调整了曹文诏,让赵率教上任,他们辽东帮不愿意把把柄交给曹文诏,怕曹文诏借刀杀人,但是现在赵率教是自家人,那清理处置就没有那么多忌讳了,部里边肯定也给赵率教、刘綎他们去了信,龙禁尉也应该去了人,专门负责应对这一点,不过,即便是这样,也一样不好清查,有些人隐藏很深,再没有确凿证据之前,轻易动人,又会挫伤士气,所以这道题很难做。”

  一句“辽东帮”让冯紫英也有些懵,现在兵部里边居然又这种说法了?赵率教他们是辽东帮,那老爹、曹文诏、贺世贤、尤世功他们是啥帮?大同帮,还是西北帮?

  冯紫英深深地看了王应熊一眼,看来自己下来之后还得要单独和王应熊聊一聊,这兵部里边水不浅啊。

  “再难做,也得做。”定了定神的冯紫英这才接上话,“谁愿意随时面临背后插刀的危险?这一点赵率教、刘綎、杜松和祖氏兄弟他们几个当家人如果都不明白,那真的就是自寻死路了。”

  三人也都是点头,谁都明白这个道理,不怕外敌强,就怕内部出问题,而且是内应的话,那就更吓人了。

  “相较于努尔哈赤的本事,我们兵部职方司却表现平平,我也不是替家父自吹,当年家父担任蓟辽总督和辽东总兵时也还是把舒尔哈齐父子给拉过来了,这也说明建州女真内部也并非无懈可击,当然也得要承认努尔哈赤的控制力比几年前更强了,但是不是一点机会都没有了呢?努尔哈赤的长子褚英现在据说被打入冷宫闲置了,他有没有怨气,有没有想法?我们是否可以遣人接触一下?”

  王应熊迟疑了一下,这才小声道:“紫英,职方司现在内部还没有理顺,参谋和情报这两块有些交织,究竟是按照战事和地域来,还是按照参谋和情报来,原来也争论很大,袁大人和杨文弱来了之后也是意见不一,所以……”

  按照冯紫英的看法,参谋和情报是肯定要分开的,但是一旦某一处地域发生战事,那么情报这边肯定就要组成一个专门的情报组来提供支撑,但是在日常情况下,肯定还是各自分行。

  分工不分家这道理在这里也一样应该适用。

  冯紫英把自己的观点提出来,王应熊细细品悟之后也觉得冯紫英这个意见更全面,既分工了,但是也不分家,一旦需要,立即就合二为一,集中用力,像现在的辽东,土默特人那边,都需要集中发力的时候,自然就要粘合在一起。

  冯紫英今日找三人来当然不只是说这个,这一点他会和袁化中、杨嗣昌交代,一方面他是要从王应熊这里了解一些职方司内更深层次的情况,另一方面也要给孙传庭和傅宗龙授意,把自己的一些意图灌输给他们。

第三百二十八章 着手统合,步步为营

  谈话进行得很火热,冯紫英开诚布公,王应熊也知无不言,连带着孙传庭和傅宗龙两个生嫩也都被调动起来了,积极加入话题中。

  冯紫英也谈了自己的一些改革观点,比如在职方司下边要设立三个处,一是综合处,二是参谋处,三是情报处。

  综合处的职责自然就是上传下达,左联右通,这原来是一个断事在负责,但效率很低,基本上没发挥作用,都是主事们甚至员外郎来承担,这一块类似于后世办公室的工作也要加强。

  情报处就不问可知了,冯紫英也谈了自己的设想,比如设立辽东科,察哈尔科,土默特并鄂尔多斯科,叶尔羌并乌斯藏科,朝鲜日本科,西南科,南洋科,要细分化和专业化。

  参谋处不用分情报处这么细,按照大区域来进行分派,比如可分成东北、北方、西北和其他四部分,这也是针对大周现在面临的敌情而定。

  冯紫英另外还提出自己会建议撤销五军都督府,将其纳入兵部直接管辖,专设训练清吏司和后勤清吏司,而把车驾司并入后勤司中,这样兵部可以变成五个司,再后,就要考虑将职方司拆分,形成为参谋司和情报司,最终定格为六个司一个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