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风流人物 第731章

作者:瑞根

  确定必须要拿下巩华城以绝后顾之忧后,牛继宗就不在犹豫,立即凯斯组织起大军对巩华城发起进攻。

  巩华城虽然有四门,但是因为逐渐成为京西为蓟镇、宣府最重要的粮草武器等物资补给中心后,南北二门基本封闭不再使用,平常开启的就是东西二门。

  东西二门也就成为进攻重点。

  三万多大军云集在巩华城四周,照理说,以宣府精锐来攻取一座小小的巩华城应该是不在话下的,但是对于这支宣府军来说,却有些尴尬。

  因为之前他们根本就没有考虑过要攻城。

  按照最初的预设,那就是一鼓作气直接冲到京师城下,凭借着强大的军事压力,还有义忠亲王在城内加以活动,应该就能达到目的,谁曾想会在这里遭遇抵抗。

  这也是当时为什么在遭遇榆河阻拦时,半天都没有能组织起渡河,若是寻常作战,肯定会携带相关搭设浮桥的一些材料物资,哪里需要临时去寻找民船来过河。

  巩华城虽然不大,城墙也谈不上什么多么高峻雄伟,但是也还是有三丈多高,加上宣府军讲求进攻速度,根本就没有携带那等用来攻城但却十分笨重的西夷大炮,这样要想攻城,最起码也需要攻城车和云梯这类相对简单的攻城器械了。

  好在牛继宗也算是宿将了,以防万一也携带了部分材料,迅速搭建起来了部分云梯和攻城车,或许还有些简陋稀少,但是对于一座巩华城这样的城寨,却绰绰有余了。

  凶狠的进攻从宣布开始之后就进入了如火如荼的阶段,宣府军都是能征惯战的老卒精锐,虽然这么些年来攻城战不是边军的强项,守城和野战才是,但攻城这等基本技能还是并不欠缺的。

  同样对于刚刚在石桥阻击战中大获全胜的贺虎臣们也士气高昂,并不惧怕一战。

  所以从一开始,双方就展开了激烈的搏杀。

第一百一十章 僵局

  面对着全方位发起进攻的宣府军,贺虎臣很快就感觉到了巨大压力。

  四面八方蜂拥而上的攻城车与云梯,再加上不计伤亡直接压到城下的弓箭手采取压制式的射击,使得从一开始城己方就陷入了艰难境地。

  这种攻防就是一个拼消耗,和在石桥上利用石桥狭窄的桥面采取火力封杀不一样,整个巩华城四面城墙全数遭遇了宣府军排山倒海式的进攻,汹涌而上的宣府军这个时候才真正展现出了他们攻击力。

  短短一个时辰之内,贺虎臣就发现自己这一部的损失就超过了两千人,主要集中在长矛兵上。

  “贺大人,守不住了,赶紧撤吧。”赵克明已经差点儿要跪下哀求贺虎臣了,“从西面走,还来得及,宣府军在北面的攻势还不强,我们集中兵力冲锋一下,……”

  “老赵,这个时候你还想要突围?围三厥一的战术你都不明白?宣府军三四万人,难道还缺围北城门那点儿人?那是就等着咱们从北城一出去,他们的骑兵就趁势掩杀,咱们一个都别想落下。”贺虎臣神色坚定地注视着城外依然攻势不减的宣府军,很坦然地道。

  赵克明好歹也是打过仗的武将,哪里会不明白这么简单的道理,脸色一垮,苦着脸道:“那我们怎么办?最多还能坚持三个时辰,咱们就得崩了,我们根本就顶不住,……”

  “三个时辰?呵呵,还能坚持两个时辰都阿弥陀佛了。”贺虎臣却是十分清楚,如此高烈度的冲击下,自己加上赵克明部这八千人怎么可能坚持得下三个时辰?

  巩华城城墙低矮、又没有什么马面、瓮城之内的抵御体系,初来乍到各种守城设施也欠缺,原来驻军大概根本就没有考虑到在这里还需要守城,这种情形下,全靠人去顶上,遇上宣府军不顾伤亡的进攻,他估计顶多再能坚持一个时辰,要么投降,要么就崩盘。

  当然己方的抵抗也并非没有战果,火铳队的杀伤力在这个时候对于这种密集冲锋攻城的一样体现出来,城墙下的尸体和伤兵足以证明这一切。

  但是这却无济于事,汹涌而至的宣府军士卒前赴后继,战事已经进入白热化阶段。

  如果在没有外援的情况下,贺虎臣判断顶多能坚持一个时辰。

  “那我们怎么办?”赵克明一听更是觉得绝望,“那我们是不是……”

  赵克明已经完全把贺虎臣当成了主心骨,哪怕贺虎臣比他还小十来岁,但是对方表现出来的气度已经让他下意识的听从对方的命令。

  “再坚持一下吧。”贺虎臣沉吟着道:“说来说去咱们都是大周的军队,但日后我们五军营也还要在大周军中立足,就这么一下子被宣府军打垮了,我们怎么向忠惠王交待?日后我们又怎么在京营,在大周军队中立足?”

  赵克明是忠惠王的心腹,立即反应过来,也许这一位也早就预料到这种情形下是不可能打赢数倍于己方的宣府军的,但却坚持要打,就是要为日后五军营在大周军队在京营中的地位奠定基础。

  前面在石桥阻击战中打得很好,但现在守城却被一举而下,那先前所作的一切就毫无意义了。

  “明白了。”赵克明一咬牙,“那我们再怎么也要再坚持一个时辰,也算是对王爷对朝廷有一个交待了。”

  “唔,别只看到我们难过,宣府军一样不好过,得让他们明白,不是我们战斗力不行,而是他们人太多。”贺虎臣猛地一挥手,“万一这一个时辰里还有什么变化呢?尤世功的大军如果能提前赶到呢?那咱们就值了。”

  贺虎臣还真的猜对了,在他们和宣府军为城墙争夺战展开殊死搏杀时,尤世禄和赵建功率领的两部骑兵已经快速通过榆河,沿着榆河向着巩华城猛扑而来。

  斥候已经报告回来,巩华城正遭遇宣府军的猛烈攻击,看样子恐怕坚持不了太久,这让尤世禄和赵建功都是格外着急。

  一旦巩华城失守,清河店根本无险可守,宣府军就可以横推到京师城下了,而自己兄长率领的大军还在榆河以东,根本来不及阻敌,如果京师城内再有什么风向变化,或者有守城的京营投敌,那一切就无可挽回了。

  尤世功是给尤世禄交代过这里边的利害关系的,断断不能让宣府大军抵达城下造成大军压境地态势,这会改变京师城中官民的心态,带来太多不测和变数。

  “建功,本来想要休息一下再发起进攻的,但是现在恐怕来不及了。”在距离巩华城战场之后五六里地的时候尤世禄已经下定了决心,“我怕城里的守军等不到咱们赶上来的时候就投降了,所以我们得马上动手。”

  赵建功也是尤世功麾下一员悍将,都是从榆林一道过来的老人了,也是毫不犹豫地道:“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咱们这帮老伙计都是从榆林跟着大人过来的老人了,别的本事没有,吃苦耐劳的本事还是有的,你说咋办?”

  “丢开其他一切东西,轻装突袭,务求扩大声势,让城中的守军知道援军已到,我们不求杀伤多少宣府军,但是要让宣府军感受到蓟镇大军已到,让他们无法全力再攻巩华城,保住巩华城,我们就算是成功了,我大哥那边顶多再要两个时辰就能赶来,到时候宣府军就别想再往东一步!”

  尤世禄下了决心,赵建功也明白轻重。

  “那我们怎么做?”

  “你从北面沿着榆河发起进攻,我从东面和南面发起进攻,务求声势浩大,迫使宣府军无法全力进攻巩华城,然后绕行袭扰,尽可能突破然后撤离,采取何种战术根据情况而定,但一定不能让宣府军围住,……”

  和赵建功交换了战术考虑,尤世禄和赵建功便开始按照各自确定方向展开突击。

  六千铁骑分成两路从北面和东面展开行动,尤世禄甚至在从东面分出一路绕行至南面袭扰。

  赵建功则是击中力量从北面发起突击,本来北面就是宣府军有意放开,希望将城中守军撵出来,以便用骑兵跟进追杀,没想到赵建功的骑兵队会从北面一下子窜出来,打了北面进攻军队一个措手不及。

  虽然不至于一下子就局面打破,但是这一个突袭的确还是让巩华城中的守军顿时士气大振,尤其是看到三千铁骑在城下席卷而过,狼狈败退的宣府军只能就地结阵应对,根本在没有精力来攻城,城上压力顿减。

  这个消息也迅速传到了其他几城上,也让贺虎臣和赵克明二人都是大喜过望。

  很快尤世禄又在南面发动袭扰,宣府军迅速觉察到了蓟镇军已经开始介入战局,而且是三路都出现了蓟镇军的踪影。

  虽然只是骑兵出现,这同样意味着蓟镇主力大军距离战场已经不远了,而守城的京营也觉察到了这一点,士气大涨,抵抗越发激烈。

  尤世禄的战术的确很成功,利用骑兵的机动优势在周边不断袭扰,而且甚至在时机合适时敢于突入其中对攻城的宣府军部队后方发动冲锋,这相当冒险,一旦被围堵住,极有可能就是被全歼,但尤世禄同样清楚,如果不采取这样的战术,就无法动摇攻城宣府军各部的信心,让其能心无旁骛地攻城。

  来上这么一两次,就能让攻城军队始终担心背后被插上一刀,其攻城力度也会削减不少。

  这种乱战局面一直持续,宣府军两度扑上巩华城头,都被贺虎臣亲自率领预备队冲锋给顶了下去,最激烈的时候,贺虎臣本人都手刃了两名宣府军士卒,而自己肩头和头盔上都各挨了一箭。

  当尤世功蓟镇主力步兵前锋终于开始出现在地平线上时,而且也已经截断了从巩华城通往清河店一线时,牛继宗知道自己已经失去了最好的机会。

  现在他将面临着如何应对的尴尬局面。

  继续屯兵巩华城下,拔不掉巩华城这颗钉子,那么就会如鲠在喉,进退两难,前进的话就只能是和蓟镇大军展开大战,但巩华城内的数千军队随时可能在背后一击,这是任何主帅都无法承受的。

  退一步的话,那就只能退回到榆河以西去,或者可以控制住榆河石桥,甚至再在榆河两岸架设起几座浮桥来,但是即便这样,双方就只能在榆河一线形成对峙局面。

  不能突破推进到京师城,那就失去了意义,而且还将宣府军置于一个不利局面当中,这里是蓟镇地界,虽然自己提前控制住了两翼的昌平州和白羊口、镇边城,但是几万大军驻扎在这一线,又没有能拿下巩华城,每日人吃马嚼的消耗就是一个大问题。

  而且更为关键的是现在这支军队东进的名义是什么?清君侧,诛奸邪?

  义忠亲王不能取得大义的话,哪怕自己对宣府军控制力度再强,也很容易造成人心浮动,恐怕就不得不考虑下一步甚至另外一个方案了。

第一百一十一章 明波初伏,暗流渐起

  两军对垒,当然不可能就此停火僵持,随着蓟镇军主力的陆续到位,双方接触性的战斗自然就开始多起来了。

  沿着巩华城到榆河这一线,双方的骑兵展开了规模不大但是却异常激烈的交锋,那种数十骑到一两百骑的接触战、遭遇战、突击战和绞杀战陡然增多,每一场对战都是血淋淋的,虽然说不上伤筋动骨,但是却也让人感觉到战争的残酷。

  宣府军如果是边军精锐中的精锐,但是蓟镇军也不弱,尤其是在尤世功担任蓟镇总兵这两年,也是着力裁汰老弱,打造一支隶属于自己的精干力量,而此番他带领的主力前来,几乎都是他能拿得出手的嫡系精锐。

  虽然在兵力上只有宣府军那边儿一半强一点儿,但是这是蓟镇主场,背靠京师城让他毫无后顾之忧,巩华城更成为一颗扎在宣府军面前的钉子,所以蓟镇军在和宣府军的对抗中丝毫不落下风,反倒是宣府军因为榆河这条河流和巩华城的原因弄得有些难受,难以全面展开,以让自己优势得以凸显。

  这种小规模倒是却高烈度的战争从当日一直持续到第二日晚间,无论是牛继宗还是尤世功都意识到短时间内,双方都无奈何对方。

  宣府军兵力占优,但地利不占优,尤其是榆河让其难以展开,而且后勤保障上只会越来越困难,也让牛继宗颇为困扰,蓟镇军同样也有软肋,兵力不足,在面对这种消耗战的持续下,也让尤世功大为心痛,这可都是他的嫡系精锐,折损之后要想弥补起来就不容易了。

  在这种情形下,双方似乎都有意识地控制住了交锋的烈度,开始保持距离,降低频率。

  而牛继宗也在考虑需要如何妥善的处理后路问题,如果义忠亲王那边能在京师城中取得进展,那么这一仗就不需要再继续打下去了,但如果未能取得突破,那么自己就要考虑如何迅速南下,以确保自己的这支主力部队日后的存续问题了。

  尤世功终于进了巩华城。

  已经能够侦测到牛继宗的宣府主力大军开始后撤,退回到了榆河以西,但是榆河石桥仍然在宣府军控制中,目前双方实际上已经脱离了接触,似乎都在考虑下一步该如何。

  尤世功接到的命令就是在巩华城拦截住宣府军,不能让宣府军兵进京师,现在目的已经实现,只需要守好这一线,静候兵部乃至朝廷的命令了。

  而对面宣府军,尤世功不认为牛继宗还能继续不惜一切代价打下去,巩华城在自己手里就和在贺虎臣手里是两回事了,要想夺回巩华城,那就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了。

  铁网山这边一直关注着京师这边的消息,而京师这边一样随时随地的关注着巩华城这边的动向。

  当宣府军占领红桥,并抵达榆河一线时,叶向高内心已经有些犹疑,一旦宣府军大军兵临城下,朝中该如何应对?

  直接宣布宣府军为反叛?号召勤王?

  蓟镇军正在星夜赶赴,但是恐怕是来不及了,一旦城内的京营开城,宣府军入城,义忠亲王也许就要真的玩一出“夺门之变”了,自己又该如何?

  当于谦?叶向高没想过,但如果就此拱手称臣,从内心来说,叶向高又难以接受。

  他很清楚汤宾尹、缪昌期、朱国祯、顾天峻、贾敬这些人才是义忠亲王的嫡系,同为江南士人,那帮人做梦都想爬到自己头上,早就对自己和方从哲这些人心怀不满,现在好不容易押对了宝,从龙之功在手,岂有再让自己这帮人稳坐现在位子的?

  再加上永隆帝对自己这些人的擢拔之恩,若是就这么对义忠亲王屈膝折腰,众目睽睽之下,叶向高觉得恐怕自己还做不到,他宁肯先辞官再作计较。

  已经有了这份心思,但叶向高内心还是不希望局面走到那一步,只是他也知道有些事情由不得自己。

  先前皇上安排了宣府总兵张承荫准备反戈一击,但是从现在各方面收集起来的情报显示,张承荫及其几个心腹在宣府军有所动作之前就被悄然拿下了,至今下落不明,义忠亲王和牛继宗以这样一种方式出手,委实打了朝廷一个措手不及,否则整个局面何至于此。

  方从哲和齐永泰他们去了铁网山,现在还没有消息,那基本上就意味着恐怕皇上真的是昏迷不起,而刺客从哪里来,似乎也就不问可知了。

  但大家心里都能这么猜测,但却没有依据,一切还得要等到龙禁尉调查完毕得出结论,并拿出证据来。

  大家其实都在关注各方动向,义忠亲王依然在京师城中王府里,似乎显得很悠闲,也没有其他过多的动静,但叶向高判断对方一样是在关注着牛继宗的宣府军进展。

  之前叶向高还真的有些担心如果义忠亲王找上门来摊牌,自己该怎么办,但好在对方似乎内心也没有多少底气,所以按兵不动,大家都这么等待着。

  谁也没想到五军营两部出城抢占了巩华城,而且还在榆河一线击退了宣府军前锋的进攻。

  一直到那个时候,叶向高也不认为五军营那点儿人马就能挡得住宣府军,无论是数量还是战斗力,都不在一个层面,也许就是宣府军轻敌受挫,但很快就还是会一举攻克巩华城,进而直逼京师城下才对。

  但再次出乎他的意料,一直到早间宣府军都没能成功拿下巩华城,而仅仅是渡过了榆河,然后在巩华城展开激烈攻防战。

  五军营一帮新兵怎么会如此能打了,战斗力也变得超乎寻常的强悍,叶向高看不懂了,但是他却明白局面恐怕没有自己最担心的那么糟糕了,不出所料,蓟镇军终于在最后关头赶到,一下子堵住了最大的威胁逼近。

  宣府军和蓟镇军在巩华城、榆河一线形成对峙的僵局这一局面,终于让叶向高放了心,这个时候即便是义忠亲王登门,他也可以底气十足的淡然应对了。

  当然,后续的问题还很多,皇上一直昏迷不醒,朝局如何应对?

  如果皇上一直不醒,那朝中是否需要立储或者设立监国?

  还有就是对宣府军东进的定性,总不能掩耳盗铃不闻不问吧?

  另外义忠亲王这边如何处置,还是不闻不问,装聋作哑?如果要采取行动,但又该如何处理?在没有其他证据的情况下,是否可以先行将其软禁幽居起来,以防不测?

  这些都需要好生斟酌,仔细计议。

  “相爷,李大人和张大人来了。”长随悄声道。

  叶向高点点头,示意:“请他们两位到花厅里吧。”

  李三才和张怀昌是前脚赶后脚到的,西面战局情况他们已经知晓,心里也都踏实了许多,同时也就意味着有更多的事情该考虑应对了。

  “道甫,怀昌,坐吧。”叶向高摆了摆手,“这两日我都没睡好,今晚可以睡个安稳觉了。”

  “进卿兄,只怕未必能睡个好觉呢。”李三才淡淡地道。

  “哦?”叶向高眉头一皱,“又怎么了?”

  “安福胡同那一位可就不安分了。”李三才瞥了一眼张怀昌道:“怀昌怕也听闻了吧?”

  义忠亲王府在安福胡同,所以这他们几位都用安福胡同那一位来代指义忠亲王。

  张怀昌扬了扬眉,“知道是知道,不过他是不会来找我的,要找也就是找他觉得能有戏的人吧。”

  叶向高这段时间精力都放在了西边战局上了,这方面都委托给李三才在过问,所以还有些不清楚,“有戏的人?找上谁了?存之(高攀龙字)还是明起(黄汝良字)?”

  “都不是,是湖广那几位,伯孝公被他们盯上了,还有东鲜和子舒,……”李三才是北人,但素来和江南士人交好,恰恰和湖广士人关系很淡。

  叶向高皱起眉头,“伯孝兄不会管这等事情的,但东鲜和子舒不会如此不智吧?”

  “理论上是该如此,但是湖广士人内部据说怨气不小,飞白(熊廷弼字)、美命(郭正域字)等不少人都觉得皇上用人不公,有所偏袒,……”李三才没再说下去。

  这就是一个无解的结了。

  僧多粥少,朝廷内阁七部加上一个都察院,就这么多位置,江南、北地、湖广外加其他地区的士人,都想要多争一份,可你多一分就意味着别人会少一分,所以任何时候都不可能有皆大欢喜的时候,总会有人不满意。

  义忠亲王若是要利用这个来搅浑水,倒选了一个好入手的契机。

  本届内阁五人,江南三人,北地二人,湖广士人一直耿耿于怀,他们一直主张应当是江南、北地各二人,湖广士人应该有一人入阁,可这内阁重臣不能只从地域上来划分,这一点官应震他们也清楚,但是湖广士人们的群情激愤他们作为湖广士人领袖却又不能顾及。

第一百一十二章 难题

  叶向高摇摇头,“伯孝(郑继之字)不会参与这等事情,至于东鲜(官应震字)、子舒(柴恪字),就算是他们有些怨气,但也不会在这个时候来拱火,更不会和安福胡同这位搅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