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风流人物 第500章

作者:瑞根

第八十章 运筹帷幄

  冯紫英回到卢龙时,内喀尔喀人已经开始撤军了。

  但让冯紫英感到惊讶的是科尔沁人居然还在榛子镇一带肆虐,虽然主力已经北返至三屯营,但是仍然有小股游骑在丰润和迁安、卢龙这一带区域里四处觅食掳掠。

  这也让一直期待着想要早日复工的山陕商团们极其恼火。

  只要蒙古人一天不撤兵,卢龙和迁安的矿场、炭场、冶铁工场以及制铁场和军械厂便无法复工,还有那水泥场,如此廉价的原料生产出来的材料竟然比那用来在特殊地段建造城墙的米浆效果更好,而米浆价格有多么昂贵,可想而知。

  想到那一炉一炉冶炼出来生铁、精钢,那一桶一桶生产出来的水泥,山陕商团中每一个商人心里都窝着火,这都是白花花的银子啊。

  在面对来自江南的茶叶、瓷器、丝绸、布匹、南货、药材等不断在北地攻城略地,山陕商团的商人们也不得不委曲求全的去经营已经被江南商贾们占据了优势的这些货物时,好不容易发掘出了这样的优势产品,尤其是在榆关港开港规模日益扩大,来自域外的商船越来越多靠岸时,还不赶紧利用现在的有利时机出击南下抢占市场,还在等什么?

  看看卢龙和迁安这两家冶铁工场和制铁场生产出来生铁、精钢以及各类铁制品产量,再算一算其成本和利润,想到还可以继续扩大的生产规模,无论是谁都忍不住了。

  “大人,您若是在不回来,我们就要上京来找您了。”

  一进屋就忙不迭地打躬作揖的王绍全嘴角都起泡了,很显然这段时间让他也是急得不轻,尤其是来自商团背后的巨大压力。

  好不容易王家才能抢得这样一个机会在永平府这边的事务上占据头筹先机,无论是王家内部易人,还是王家被别家给挤下来,那都是他无法接受的。

  他很清楚自己之所以能够坐上这个山陕商团“首席代表”的位置,既不是王家在山陕商帮中实力最强,也不是他王绍全在王家这个大家族中根基最深势力最大,而是因缘巧合自己恰巧在临清民变时给眼前这一位行过方便,有了这么几分交情。

  而这一位小冯修撰在江南处置开海之略事务时又表现出了极其强势的脾性,寻常人都很难入他法眼,稍不留意还要适得其反,所以这个“首席代表”身份才能落到自己头上。

  当然王绍全自认为自己能力也足够,人脉也还凑合,加上自己也十分努力尽心,足以坐得稳这个位置。

  只不过太多虎视眈眈的人看着这个位置,之前还好说一些,但是现在,永平府这一块表现出来的巨大利益越来越引人瞩目,即便是原来晋商几家和陕西商人中的两位代表还有些观望的意思,但是现在却是谁都不肯再让半分,在谈及扩大规模和股份调整的问题上,几乎就要彻底吵翻了。

  “至于这么紧急么?不是说了顶多就是十天半个月就能回来么?”冯紫英一边抬手示意王绍全和跟在王绍全身后几人落座,一边随口道:“内喀尔喀人正在撤兵,估计十天之内就要撤离,怎么,十天都等不及了?来日方长,我们有的是时间和机会,……”

  “大人,这耽搁一日都是银子啊。”王绍全迫不及待地叫起苦来,“咱们投入这么大,而且好不容易才把各方市场打开,正是好生扩张的时候,被这帮该死的蒙古人一耽搁就是一两个月,这不是存心害人么?”

  冯紫英有些好笑,这帮山陕商人最初的时候还是将信将疑,若非自己再三保证,再加上庄立民的热切态度,这帮山陕商人还不肯加入进来。

  也是考虑到这北地市场山陕商人有着相当根基,如果要把铁料、铁制品和水泥这些产品向整个北地渗透,还得要靠他们来,否则这帮人要给你设置障碍制造麻烦的能力却不低,所以他也才要把这帮人带着。

  当然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这帮山陕商人也算得上是北地士人的支持者,于情于理,于公于私,他也必须要把他们带着,这也算是自家的基本盘。

  冯紫英并没有打算要在这上边挣多少银子,在他看来,随着铁料和铁制品生产成本的大幅度降低,加上水泥使用的普及,必将对整个北地的经济发展带来一波巨大的推动作用,这才是他力图早日见到的。

  “这会子急了?当初我和你们说的时候,你们可不是这个态度。”冯紫英乐呵呵地道。

  “大人,您就别挤兑我们了,我们都知错了,现在需要考虑的是如何尽快复工扩产,另外大家伙儿也商量了一下,对大人建议的修建卢龙——抚宁——榆关的‘硬化路面’还是很感兴趣,大家伙儿想要好好算一算成本投入,……”

  这也是冯紫英给山陕商人的建议,但是在之前却是遭到了商人们的婉拒,商人们还从没有想过居然连修路这等事都要由自家来出银子了,这不是该是朝廷官府的事儿么?驿道也好,官道也好,自古以来都是朝廷的事儿,怎么这位小冯修撰却如此别出心裁?

  真把山陕商人当成了可以随意折腾的冤大头?

  不过伴随着卢龙和迁安一系列的工场工坊拔地而起以及榆关开港之后迅速繁荣起来的航运,从卢龙(迁安)经抚宁到榆关港的这条商路迅速就热闹起来了。

  在这个年代,铁料,尤其是精钢和铁制品在任何地方都是供不应求且价格昂贵的,单单是草原上的需求几乎就是一个无底洞,每年草原各部通过各种渠道从大周境内收购铁料和铁制品这都是不争的事实,乃至于大量走私。

  同样像运河沿岸和长江沿岸,尤其是江南地区对铁料和铁制品的需求也相当大,加上南洋地区的需求,只要是在价格合适的情况下,铁料和铁制品几乎不愁销路。

  而卢龙和迁安的冶铁工坊在新工艺的加成和规模优势下,成本甚至连原来那些中小型炼铁炉的三分之一都不到,这种急剧下降的成本优势带来的就是巨大的利润收益。

  但谁都知道这种技术和规模优势不可能无限期的维持下去,在保密的秘密一样迟早也会被竞争对手和同行所获知,所以这也是山陕商人们为何如此急切想要扩大规模占领市场的原因。

  只有尽可能的形成规模优势,同时利用规模优势推动整个制铁产业链的扩大发展,才能更有效的占领市场,进而在未来形成优势,对那些后续进入的竞争对手进行挤压打击。

  而现在尤为重要的就是要尽可能将这些铁料和铁制品向江南销售,北方市场山陕商人们并不惧怕竞争,但是江南商贾的精明却是山陕商人们所担心的,只有在江南那边尚未完全回过神来的时候,全方位突进抢占市场,这才是现在急需的。

  但是北地冬夏两季要么是大雪,要么就是暴雨密集,都会对道路交通带来严重影响,而铁料和铁制品都属于需要重载运输的,寻常泥路甚至是驿道都难以在雨雪季节顺畅通行,这也会给未来的市场运输效率带来巨大挑战,这也是山陕商团们改变想法的主因。

  当然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冯紫英在此番对蒙古人一战中的表现以及在京中更是名气大增,这都预示着未来这位小冯修撰的仕途还会更加光明,山陕商人们自然也更看好他,那么助其一臂之力,博得他的好感,也算是一笔政治投资了。

  冯紫英笑了起来。

  他大略能了解到这帮山陕商人的想法,一是生意需要,二是押注自己这个人,这都无所谓。

  而水泥的产能扩大也能使得这条路在原来三合土的规格上有所改善,一些特殊的容易被雨雪水毁的路段不妨直接就用上水泥混凝土来解决,而这个时代实际上已经有三合土筑路的先例,只不过在成本上显得更加昂贵一些罢了。

  “想明白了?”冯紫英调笑道。

  “想明白了。”王绍全老老实地道。

  “那就好,我不想勉强谁,但是如果谁跟不上形势要掉队,我也不会去拉他。”冯紫英笑容慢慢收敛起来,“审时度势这也是一份本事,无论是在朝中为官,还是在商言商,这一点上太过欠缺的,我觉得迟早都会被淘汰,……”

  一番教育之后,冯紫英这才把这帮商人打发走。

  这帮商人目前只是可利用工具,甚至距离合作伙伴都还差一截,还需要进一步敲打,冯紫英从来不会太过于倚重他们,即便是要用他们,也要采取对冲平衡策略,让他们都不具备不可替代性。

  但商人们的焦急也在情理之中,冯紫英也不会坐视不管,无论是对宰赛,还是对商人们,甚至从辽东的长远计,不知死活的科尔沁人都应该是一个需要好好教训的目标了。

第八十一章 招揽,收服

  “昆山,虎臣,太初,来坐!”

  招呼着进来的三人入座,冯紫英也在观察着这三人。

  三人中左良玉年龄最小,但是气势却最盛,晒得发黑的面膛油光发亮,眉目间颇多桀骜不驯的味道,走起路来也颇为张扬,这家伙自己教训了几回,还是有些收敛不住,还得要敲打,或者吃两回亏就知道了。

  杨肇基年龄最长,大概在三十岁上下,但在军中依然属于年轻一代将领,虎目生辉,精悍之气溢于言表,不过比起左良玉来说要内敛不少。

  贺虎臣大概要比杨肇基小一二岁,略显白皙的面孔显得有些内秀,不过做为武将,崚嶒的颧骨高耸,让他多了几分冷冽杀气。

  “训练的怎样?”冯紫英招三人来,也就是要看看他们的训练情况。

  随着战事日趋进入尾声,三人都同样十分着急,但是却又知道自己现在手里握着的力量十分单薄,只能眼睁睁的看着战机的丧失。

  无论是左良玉,还是贺虎臣与杨肇基,都是心情十分急迫。

  左良玉是眼看着黄得功立下大功,下一步极有可能就是连升几级,而自己原本起了个大早,现在似乎连晚集都有点儿赶不上的架势了,这如何让他能够接受。

  贺虎臣和杨肇基就不用说了,京营三屯营一败,让整个京营都沦为天下笑柄,五万大军和数百将佐被俘,居然沦为要用赎金才能把人赎回去,可以想象得到,士卒还好一些,但是将佐们的结果绝对会十分凄凉。

  便是他们这些侥幸逃脱的情况也不会好,朝廷对京营的清洗改组势在必行,便是他们这些算是中低级将佐也很清楚,如果就这样下去,恐怕他们被打落尘埃的可能性极大。

  所以他们也迫切希望能够有一个机会来扳回一局,起码能让自己回京之后结局不要太糟糕。

  所以他们也在这一段时间里也是夜以继日的苦训这帮被新招募和重新整肃筛选出来的永平民壮和京营逃卒。

  不过这些士卒的战斗力三人也都很清楚,要想正面和蒙古骑兵对抗那都只能是死路一条。

  永平新军的主要精锐都被黄得功带走了,左良玉手中这一部也要么就是余留下来的非精锐,要么就是新招募进来的新丁。

  而杨肇基和贺虎臣手中这几千人虽然是从一万多逃卒中选出来的哀兵,但是要说哀兵必胜那也就有点儿夸张了,顶多也就是算是这几万京营中略好一点儿的那一部分罢了,又或者他们在面临自家命运抉择时,可能勇气更足一些罢了。

  总而言之,这就是一帮比乌合之众好不了多少的部队。

  听得冯紫英直截了当的询问,杨肇基和贺虎臣都有些踌躇,一时间没有作答。

  但是左良玉很坦然,径直回答:“时间太短了,只能说刚刚学会使用火铳,比起虎山带走那一部分就差远了,不过虎臣兄和太初兄麾下两部情况略好,但士气上又软了点儿。”

  杨肇基和贺虎臣都点点头。

  左良玉说得很中肯,永平新军这一部分是士气可用,但是火铳军就算是训练时间要求较短了,但也不是一个月里就能成军的,左良玉说只能算是学会了使用火铳算是很客观了,很多甚至操作都相当粗糙缓慢,这帮人真要上战场只怕就是送死的份儿。

  而京营这帮人呢毕竟都有底子,无论是原来属于神机营的还是五军营的,基本操练水准都勉强凑合,但是军心士气在左良玉眼中看来和辽东精锐相比提鞋都不配。

  左良玉的回答在冯紫英的预料之中,再说迁安一战打出了威风士气,但是那是守城战,而且也有点儿哀兵的架势,一旦被蒙古人攻破城,其结果如何大家都知道,另外前期的精心准备也是一大有利因素,所以才能取得这样的战果。

  但现在还想打一仗,这就意味着要去野地浪战,对于这几部来说,实在太难为了。

  不过冯紫英还是准备打一仗,哪怕是没有左良玉和贺虎臣、杨肇基他们的竭力求战心态,他也要想办法打这一仗,因为这关系到将来的布局。

  黄得功已经成功了,这冒险出塞,兵行险着,拯救了李如樟部,现在还一举在潮河所那边打出了漂亮一仗,迫使察哈尔人和外喀尔喀人加快了撤军速度,已经足以让黄得功日后连升几级,甚至混个游击都不在话下了。

  但是左良玉和贺虎臣、杨肇基还不行,左良玉以现在的功绩顶多能坐上守备一职,在之前也许冯紫英和左良玉都很满意,但是在黄得功立下大功之后,冯紫英也希望左良玉能有所突破。

  至于贺虎臣和杨肇基这二人,虽然论亲密程度远不及左良玉,但是在冯紫英表露出亲善之意之后,二人也都很知趣地积极向冯紫英靠拢。

  两人都是年近三十的悍将,只不过生在京营中时运不好,但是并不代表对时局变化一无所知。

  京营面临极大的清洗和改组,何去何从,没人知道,但是这位小冯修撰老爹是蓟辽总督兼辽东总兵,自家又是正五品文官,老师还是当朝阁老,更有兵部左侍郎柴恪与其交好,无论是从哪方面来说,都绝对是一个值得紧紧抱住的大腿。

  这一回能不能渡劫过关,就要看这一位的帮忙,而且人家也不像有些文官那样倨傲不群看不起武官,待人诚心,态度友善,而且这一回立下大功,连皇上都亲自召见,这等情形,他们如何不明白自己该如何表明态度。

  “我找你们来,也就是要说这桩事儿。科尔沁人有些欺人太甚了,我和宰赛早就说好,银子不会短他们的,但是他们不能再南下,看来内喀尔喀人做到了,科尔沁人却有些故意唱反调,我会在和宰赛见面的时候去质问宰赛,和他们交涉,但是我们都明白,这种苍白的质问没有太大意义,或许是宰赛有意放纵,或许是洪果尔对宰赛的独断专行不太满意而独走,总之要解决问题,还得要靠刀枪!”

  冯紫英说话时,三人都是肃然倾听,完全没有意识到像冯紫英这样一个永平府的五品同知并没有权力直接指挥他们。

  尤其是贺虎臣和杨肇基二人,他们执掌的是京营,论理他们该向他们的上司报告,戚建耀也好,韩尚瑜也好,都还在卢龙呆着,帮着收罗溃兵。

  但是现在那两位完全没有了心思来过问军队的事情,而贺虎臣和杨肇基二部的重组虽然也得到了他们的支持,但他们也很清楚自己未来的命运已经不取决于这二部的存亡,所以也只能表示口头支持,却难以有更多实质性的动作了。

  “你们三位都在这里,昆山是我兄弟,虎臣和太初与我一见如故,我希望你们能有一个更好的前程。”

  冯紫英话语一出,左良玉还好一点儿,贺虎臣和杨肇基都是呼吸急促,起身躬身一礼,弄得左良玉也只有赶紧起身效仿。

  冯紫英摆摆手,示意他们不必多礼。

  “虎山现在一举成名,未来我以为一个游击将军应该不是问题,就看是留在蓟镇还是回辽东了,昆山在迁安一战打得不错,但还欠点儿火候,至于虎臣和太初,你们在三屯营一战中受了拖累,我也不瞒你们,三屯营一战让朝廷、百姓和皇上都大失所望,京营整肃改组势在必行,我回京中,兵部召见,我也介绍了情况,皇上召见我时,我专门提到了虎臣和太初你们俩的名字,我觉得皇上应该是记住了你们两人的名字了。”

  杨肇基和贺虎臣如果还不明白,那就真的是蠢到家,不值得提携了,两人呼吸急促,满脸潮红,相顾之后,起身便单膝跪地,“大人恩德,我等没齿难忘!”

  这一次冯紫英却没有再多拘泥了,点点头,这才起身扶起二人,“我说了,既然我们都是兄弟,我若是有机会当然要扶持提携,京营整肃改组,并不意味着京营就不存在了,相反朝廷和兵部都有意要加强京营,当然这种加强恐怕就不会像之前那样只做表面文章了。”

  待到二人重新入座,冯紫英才沉声道:“让皇上记住你们俩名字容易,但是要让皇上认可你们却不容易,你们两人在三屯营一战中表现在京营中固然表现不差,但是那是矮子里边充高个,算不得什么,如果要想在日后京营重组中,就必须要有更耀眼的表现,所以,科尔沁人,我们必须要和他们打一仗,要给他们一个教训,同时也要让你们三人在皇上和兵部那里有更深的印象。”

  富贵险中求,三人目中都是异彩爆绽,心情激动,等待着冯紫英的安排。

  当前三部都不适合野战硬仗,真要和科尔沁游骑兵硬碰,只怕胜少负多,甚至可能一败涂地,他们也很想知晓如何来打这一仗。

第八十二章 黑手

  “我知道你们的顾虑,也清楚和科尔沁人交锋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不过若是放任科尔沁人在永平府境内肆虐,甚至还在丰润和玉田一带袭扰,我觉得京营这驻留在永平府的一万多人,还有昆山的数千民壮,难辞其咎。”

  冯紫英随手拿起放在一旁的舆图展开,“这是我安排的斥候近期获得的情报,科尔沁人并不蠢,他们并没有全部南下,也许是避免宰赛的责难,又或者担心全部南下目标太大,所以实际上他们只有不到两千骑南下,其中一部大概在八百人左右,在榛子镇一带掳掠,另外一个一部在千人左右,沿着浭水两岸,也就是丰润和玉田之间抢掠,……”

  四个人的目光都落在了舆图上,舆图很粗糙,但是对于他们来说,却足以看明白。

  只有不到两千人,而且分成了两部,左良玉和贺虎臣、杨肇基三人都忍不住怦然心动。

  “别高兴太早,他们都是骑兵,你们要想和他们野战,正常情况下很容易就会被他们轻易击溃剿灭。”冯紫英给他们浇了一盆冷水。

  “那大人的意思是,我们要想和他们一战,须得要另寻他途?”杨肇基年龄最大,为虑胜先虑败,要想挣功出头固然重要,但是若是这一败就身死人灭那却就毫无意义了,这双方战斗力的差距摆在那里,大家心里有数。

  “当然,科尔沁人敢南下数百里,自然也有倚仗,……”冯紫英没等三人说话,“叶赫部不愿意和科尔沁人正面交锋,……”

  这一句话一出口,就让三人都是黯然失色。

  若是没有叶赫部骑兵的配合,这三部步兵和火铳兵根本就无法对来去如风的科尔沁游骑兵造成威胁,人家见势不对立马抽身便逃,你再人多势众也不可能撵得上人家四条腿啊。

  冯紫英也清楚要想伏击科尔沁人的确有些棘手,他和布喜娅玛拉乃至德尔格勒见过面谈过,对方明确表示现在他们还无法和科尔沁人直接交战,叶赫部和科尔沁人紧邻,如果彻底撕破脸,无疑会让叶赫部现在的处境更糟糕,也会让科尔沁人再无忌讳的对叶赫部下手,一旦科尔沁人和建州女真毫无顾忌的联起手来对付叶赫部,叶赫部的确很危险。

  在冯紫英看来这其实是一种掩耳盗铃讳疾忌医的做法。

  既然叶赫部已经打定主意要和大周站在一条战线上了,而科尔沁人现在却还肆无忌惮的进攻大周,未来只要科尔沁人要和建州女真结盟,那就是大周和叶赫部的死敌,那么将要不遗余力的消灭对方,现在却还存着某些顾忌或者侥幸而不愿对科尔沁人动手,这显然就有点儿宋襄公的做派了。

  “若是没有叶赫骑兵的配合,大人,我们很难和科尔沁人一战。”左良玉径直道。

  “叶赫部不愿与科尔沁人正面交锋,那意思是不是可以侧面配合我们作战?”杨肇基想得要远一些。

  冯紫英点点头。

  如果叶赫部连配合都不愿意,那这一仗就没法打了,除非蓟镇骑兵能来支援,但若是蓟镇骑兵一出动,估计科尔沁人会立即就北返了。

  杨肇基三人都是精神一振,如果叶赫骑兵愿意配合,那这一仗还是有机会的。

  “具体如何来打,你们可以和叶赫部那边商计一下,时间很紧,我估计得到消息之后科尔沁人就要开始逃窜了,也就是三五日之内的事情,错过这个机会,也就没有了。”冯紫英沉吟了一下,“叶赫骑兵不愿意正面冲突,但是科尔沁人未必清楚,他们做贼心虚,来这边抢掠,那么如何发挥叶赫骑兵的威慑和驱赶作用,我觉得你们不放结合榛子镇和浭水两岸地形来作一个推演设计,以逸待劳的伏击才是唯一的机会,……”

  具体战术不是冯紫英所擅长的,那该他们自己去和布喜娅玛拉与德尔格勒来商量。

  自己把话讲到这个份儿上,若是这三个家伙还是干不成,那也就只能说他们距离成熟还有相当距离,只能在日后来慢慢磨砺积累了。

  ……

  宰赛面无表情的站在木质哨楼上,眺望着南方。

  三屯营的地理位置不可谓不好,只可惜大周军居然让一帮京营来守三屯营,若是换了蓟镇军来守的话,宰赛是没有这个胆量来攻打的。

  城中的粮食草料除了运走的一部分外,大部分已经在这段时间里被消耗得差不多了,是到了必须要北返的时候了。

  科尔沁人南下掳掠他视而不见,实际上也算得上是一种变相的逼迫对方。

  宰赛宁肯回草原后多支付一些其他财货,也不可能在这个时候把粮草交给对方,这样迫使洪果尔只能命令麾下南下掳掠,缓解粮草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