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风流人物 第159章

作者:瑞根

  冯紫英笑了起来,“柴大人其实知道为什么,只要守住庄浪卫,就像是在叛军腰腹下顶着一把尖刀,无论他们怎么往西打,都不敢尽力,都得要防着被断后路,……”

  柴恪不动声色的微微点头,几乎看不到他的头动。

  “那还有么?”

  “还有就是要解决土默特人,不能让土默特人卷进来,或者说只要不让土默特人全方位的介入,我们就可以立于不败之地了。”冯紫英很肯定地道。

  “那如何做到?”柴恪再问。

  “柴大人,敌情不明,学生也不敢妄言。”冯紫英摊摊手。

  柴恪点点头,够了,虽然是一些纸上谈兵,但是也能看出这个家伙起码是能看到关键点了。

  “很好,庶吉士冯铿!”声音陡然扬起,柴恪眼睛也眯缝起来。

  “学生在。”冯紫英一愣,赶紧起身。

  “兵部观政、三甲同进士郑崇俭!”

  “学生在。”

  “从即日起,你二人便随本督一道出征,随军赞画!翰林院那边,本督会与黄大人交涉。”柴恪语气不容置辩,“你二人即刻回去准备,三日后便要出发。”

  冯紫英和郑崇俭几乎是昏昏沉沉从兵部出来的,他们俩谁也未曾想到这一番介绍之后,居然就要随军出征了。

  还以为只是找自己二人了解一下情况,顺带刷一下好感,增加一下这位兵部右侍郎兼三边总督的印象,没想到却要随军出征了。

  完全没有思想准备,两个人都还是属于学习见习阶段,竟然变成随军赞画,这就是一个参谋的职务了,而且跟随主帅,有些近乎于幕僚的感觉。

  这不能算是擢拔或者授官,但是毫无疑问这样一份经历会让两人的履历都要变得光鲜许多。

  尤其是郑崇俭,按照惯例三甲同进士观政后外放可能性更大,但现在有这样一遭经历,基本上可以铁定要留在六部或者院寺司中了。

  “大章,怎么想?”冯紫英都还有些没回过味来,但是这样一个安排,的确对他来说影响也有些巨大,很多事情也需要安排好,比如《内参》的编撰发行。

  “什么怎么想?”郑崇俭也只比冯紫英大一岁,才还未满十七,比起冯紫英来更为单纯,“我现在都是稀里糊涂的,不知道该如何是好,但紫英,这算是好事吧?柴大人看上咱们俩了,这要出征这一趟回来,咱们能不能算是这一科里最风光的?”

  郑崇俭兴奋得脸泛红光,甚至连身体都微微颤抖,一双手几乎要手舞足蹈起来。

  冯紫英看着也觉得有趣,这家伙可是素来沉稳持重,连陈奇瑜和孙传庭都相当佩服他,就说他少年老成,但是今日的这一遭还是让他暴露了,还是太年轻啊。

  “呵呵,是不是最风光那得看这一战最终结局如何了,不过柴大人看上咱们俩肯定不是坏事,最起码你观政时间会缩短,人家两三年,没准儿你就会半年一年就能结束,而且最不济都能留在兵部了,满意么?”

  冯紫英乐呵呵地打趣:“没准儿两三年就能授你主事,然后走上楚材兄的路子,员外郎可期啊。”

  郑崇俭压抑不住内心的兴奋:“紫英,这一回可真要谢谢你了,没有这篇文章……”

  “别,那是你自己努力得来的,别以为我不知道你花了多少心思在收集这些塘报信报上,方叔搞那个刑部大案文章时也没有你那么刻苦,我不过就是帮你指了指路而已。”冯紫英摆摆手,“大章,好好准备一下,我估计柴大人这一路上恐怕也还得要好生考较咱们俩一番的。”

  “紫英,你其实可以不去的,……”郑崇俭迟疑了一下,最终还是道:“庶吉士的主要职责还是读书修史,柴大人也无权强行要你跟他去,如果你不愿意去,你可以和黄大人说一说。”

  庶吉士和其他进士的未来去向都不一样,庶吉士大部分都能直入翰林院,只是为内阁准备的储材之地,而少部分才会去六部和府寺院,只有留在翰林院的才是最优秀的一部分,未来才更有前途。

  但冯紫英却不认为这是坏事,一来自己从未真正接触过军务,光靠嘴炮忽悠得了一时,终究是要现原形,若是能借此机会真正接触军务,日后未尝不能成为自己的一段说得上话的履历。

  而且柴恪此人明显是要接张景秋左侍郎的位置,日后也算是朝中重臣,卖这样一个好印象,日后也能结下一份香火情。

  再说了,这样一场大仗打下来,如此好的机会,自己为何就不能捞到一些什么呢?

  尤其是老爹所在的榆林镇明显是要充当平叛的主力,柴恪把自己招入其幕僚参谋团队,未尝没有要借重自己这份身份的意思。

  文官为帅固然是惯例,但是若没有得力武将的支持,这一仗未必就能打得顺手,特别是在局面如此艰险的情况下。

  柴恪不是等闲之辈,显然也已经考虑到了这一层。

第五十六章 平安,心意

  看见几个丫头都是恋恋不舍的模样,云裳和香菱更是眼圈儿都红了,冯紫英也有些感慨。

  几个月相处下来,便是玉钏儿也有了几分感情,自然也就有些不舍了。

  这人就是这样,原来不认识,过眼就忘,但一旦熟悉起来,尤其是这种成天住在一块儿,耳鬓厮磨,衣食住行都在一块儿,自然就有了几分亲近了解,只要不是那种脾气特别古怪的,都能慢慢适应接受下来,进而产生感情。

  “爷这一趟连瑞祥宝祥都不带,那咋过啊?”云裳还有些不舍。

  “爷这一趟是公干,而且也算是小跟班角色,还能带着仆僮丫鬟不成?我也想把你带着啊,可连总督大人都只带了幕僚长随,我这种跟着随军打杂的,还能比总督大人还更摆排场?”冯紫英好笑,“再说了,以前我在书院还不是一个人过?过了几个月舒坦日子,难道还活不下去了?”

  金钏儿和香菱又把要带的随身衣物和其他物件都检查了一遍,看有无遗漏,玉钏儿则在替冯紫英小心的整理身上的衣衫。

  “爷这一趟要去多久?”金钏儿也有些舍不得。

  这几个月应该算是她这一辈子最舒心的时光了,大爷自然不必说,极好的脾性,云裳香菱都是好相处的,也没有多少心机,玉钏儿就不说了,慢慢的,自己手里的活儿都熟悉了,对大爷的生活习惯也都适应了,甚至还不断的改良,让太太、姨太太都表扬过他几回了,而爷也很满意。

  只不过没想到爷却要出远门了。

  “我估摸着顺利的话则也许就是半年,慢就不好说了,一年两年都说不清楚。”冯紫英心中也有些沉重。

  这两日准备其间,传回来的消息大部分都不尽人意,但是也有个别好消息。

  那就是榆林镇在冯唐的高度警惕下的确做了一些准备工作,也发挥了作用。

  叛军意图控制三山堡,被榆林镇驻守西路的副总兵贺世贤率部打了一个漂亮的反击败退而出,三山堡和三山口都被榆林镇成功控制住了,这是榆林镇进入宁夏镇的关键咽喉要道。

  榆林镇大军进而在响石沟堡和甜水堡一线摆出了攻击阵型,直接对宁夏后卫和固原镇已经被叛军攻占了的平虏所腹结合部亮出了锋刃。

  但好消息也仅止于此了,北面土默特素囊台吉的一部逼近新兴堡和永济堡一线,压住了尤世功部不敢轻易再向西移动,毕竟冯唐只是榆林镇总兵,首要职责还是要守住自己的地盘,那才是本份儿。

  尤世贤部的兵力也只能虚晃一枪摆出这样一个架势而已,在没有得到朝廷指令和援助之前,他既没有胆魄,也没有动力,更没有义务突入宁夏镇攻击叛军。

  现在叛军势大,传回来的消息,灵州在经历了七日苦战之后,最终还是被攻破,叛军血洗了灵州,参将谢文贵战死,兴武营也被叛军控制。

  另外还获得的消息是一直游荡在河套的阿赤兔部已经卷土重来,在刘东旸的支持下,占领了松山堡和黄羊川,刘东旸部甚至突袭了镇羌堡,使得庄浪卫也岌岌可危。

  固原镇基本上没有能组织起有效的防御,下马关、靖虏卫皆被叛军攻占,固原镇驻军是一触即溃。

  形势比想象的还要糟糕,而且甘肃镇那边这几日一直没有消息传来,冯紫英估计这应该是叛军已经封锁了甘肃镇向京师传递的通道,使得甘肃镇消息如果要传回消息,不得不绕道从临洮、巩昌、汉中这边传递塘报,那样速度就要慢多了。

  听得冯紫英说最少都是半年,甚至可能是一两年,几女都是一惊,那玉钏儿甚至都差点儿把衣襟给扯开。

  云裳惶然问道:“爷,怎么会去那么久?不是说一帮叛贼手到擒来么?”

  冯紫英苦笑。

  京师城内的局面当然不能慌乱,朝廷对外的宣布也是宁夏镇的边兵闹饷哗变,根本就没提叛乱这桩事儿,但这也能只能瞒住短暂时间,真正战事迁延不断,朝廷内部那些人能保守得了秘密,还不得谣言满天飞,到时候你就是想要封锁消息也不敢,没准儿还会让京师百姓更加惊恐。

  好在这是宁夏镇,毕竟还远,就算是京师百姓不安,倒也不至于影响多大,倒是让冯紫英担心的是别让辽东建州女真也趁火打劫,这一点冯紫英也专门提醒了柴恪。

  看见几女都眼巴巴地望着自己,冯紫英沉吟了一下,“爷估计要不了一两年,但是半年恐怕差不多,……”

  “那爷有危险么?”香菱也紧跟着问一句,美眸中也满是担心。

  “那倒不至于,也不过是随军赞画,跟着几位主帅走,若是连爷都危险了,那真的就不可收拾了。”冯紫英也不认为自己会有什么危险,不提这未来平叛主力是老爹的榆林镇,就凭跟着柴恪和杨鹤走,也不可能让自己落入险境啊。

  “那就好。”几女都是松了一口气,时间长点儿都没关系,但千万别有什么危险。

  这两日里在得知冯紫英要公干出远门,大小段氏都是轮番打听,深怕有什么意外,好在得知是跟随朝廷重臣们一道,心里才稍微放宽一些。

  “爷,这是林姑娘求的平安符,紫鹃姐姐昨儿个送过来的。”玉钏儿为冯紫英挂上,“这一个是三姑娘今早送来的,也是大护国寺求的平安符,……”

  香菱眨巴眨巴眼睛,有些惊讶,怎么林姑娘和三姑娘都送了平安符来?那自己这个姑娘送来的怎么办?

  看见香菱欲言又止的模样,冯紫英问道:“怎么了?”

  “爷,这是宝姑娘让莺儿昨下午送过来的。”莺儿小心翼翼的拿出来。

  一样的平安符。

  三枚平安符,模样不尽一致,但是心意却是一般。

  看见几个丫头的目光都望过来,冯紫英也有些尴尬,打了个哈哈,“倒是几位妹妹有心了,你们的呢?”

  四个丫头这才把各自的平安符都拿了出来,脸色却都有些羞涩红润。

  “唔,金钏儿,给我准备一个符袋吧,一个一个轮着带,这样平安大运便会永久笼罩在爷身上。”冯紫英笑了起来,倒是把几个丫头的心情都逗得好了起来,冲淡了一些离别的情绪。

  ……

  “你说冯大哥是不是已经走了?”黛玉站在窗前眺望着远方。

  “应该走了,婢子问过玉钏儿了,今儿个一大早他们就要出城,这会儿怕都出城几十里了吧。”紫鹃小心的把白狐裘披在黛玉身上。

  “也不知道冯大哥这一去要多久?会不会有啥事儿?”黛玉心情有些低落,虽然平安符已经送到了,但是她心中还是有些隐隐的不安,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

  外边儿传来的消息也是纷纷扰扰,只说是西边儿的宁夏镇兵士闹饷变成了兵变。

  照说士卒没饷闹事儿,只要朝廷把银子发下去便能安抚下去才对,但现在这情形却有些不一样,京师城里都是闹哄哄的,据府里边那些个负责采买的管家说,连市面上的粮食、布匹价格都涨了不少。

  也不知道这远在几千里之外的宁夏镇军士闹饷,影响怎么会这么大?

  “姑娘莫要乱想,都知道冯大爷是跟着一帮大帅们走的,朝廷派去安抚的,哪儿能有啥事儿?”紫鹃扶着黛玉的胳膊,“估摸着就是两三个月就能回来吧?听说去一趟西边儿还是一个月才能走到呢,不过若是骑马赶得快,十来天也就能到了。”

  紫鹃其实知道自家姑娘担心什么。

  从年边儿上就有传言,说府里边有和冯家联姻的意思,但是各种传言都纷扰不定。

  今日太太屋里说是宝姑娘给冯大爷做了香囊了,明日里老祖宗屋里有人说云姑娘怕是该议亲了,后日便是说三姑娘去庙里求了姻缘签说好姻缘将到了,总之让人不得安宁。

  但传来传去,就没有人说自家姑娘,弄得姑娘心里一直梗着,心情也恹恹的,连紫鹃都想让雪雁去透点儿风声了。

  让姑娘写信给南边儿的老爷,可是姑娘却又觉得不好启齿,这就难了。

  府里边儿老爷太太怕是不能想到姑娘这里来,而南边儿老爷若是没操这份心,眼见得姑娘都吃着十三岁的饭了,这怕是再耽搁下去,这冯家那边却未必就能一直等下去了。

  “那信你送到了么?”良久,才听得姑娘小声道。

  “送到了,姑娘放心,我专门和玉钏儿说了,那信要等到大爷出门儿的时候才交给大爷,让大爷路上一直带着。”紫鹃嘴抿了起来,似乎多了几分笑意,让黛玉脸顿时红了起来,“死丫头,你笑什么?”

  “没什么,就是觉得姑娘太多心了,其实不必如此,单单看冯大爷这么在乎姑娘身子骨儿,还专门送来这习练法子让姑娘一直练着,养好身子,姑娘就该明白冯大爷心意才对。”紫鹃眼里闪动着天知地知你知我知的光芒。

第五十七章 出征

  黛玉脸“唰”的一下子变得通红,身子一扭,探手就要来撕紫鹃的小嘴。

  紫鹃格格娇笑躲过,然后抱着黛玉的胳膊,轻声道:“姑娘莫要不好意思,大爷的心意姑娘也当理解也是,冯家一门三房就他一个,怕是家里都希望能开枝散叶的,大爷肯定也是念及此,才会这般提前安排,……”

  黛玉咬了咬嘴唇,没有再去试图撕紫鹃的嘴,只是转过身来,看着窗外,幽幽地道:“我何尝不知道冯大哥的心意?只是我这身子……”

  “姑娘切莫这样说,冯大哥其实也和婢子说过,姑娘现在年龄还小,只要一直坚持,三五年后便能渐渐见得效果,只是要求姑娘务必要坚持,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还要注意日常饮食,不能挑食儿,晚间早些睡……”

  听得紫鹃嘟嘟囔囔的说这些,都是冯大哥专门叮嘱的,黛玉宛如秋水般的美眸又荡漾起来,似乎是回忆着和冯大哥见面时的每一刻,尤其是在临清和在大护国寺,以及冯大哥来自己屋里时的情形。

  想到这里,她又忍不住去把那两幅画拿了出来。

  “还有,冯大爷也说姑娘心思不要太重了,许多事情莫要多想,那样心情也会轻松许多,免得心情郁结影响身子,……”

  “知道了,知道了。”见紫鹃还在喋喋不休,黛玉终于忍不住了,“冯大哥也让我告诉你,紫鹃这丫头啥都好,就是嘴巴太碎,……”

  “哪有?”紫鹃娇媚的一耸鼻子,撇了撇嘴,“奴婢才不信,冯大爷平素里都是叮嘱奴婢怎么把姑娘侍候好,关照好,让姑娘别劳心劳神,何曾说过奴婢话多?”

  同一时刻。

  宝钗也早已经起身,安静的坐在春凳上看着书,只是目光虽然在书上,心思却早已经不知道飞到哪里去了。

  心乱如麻。

  原本以为到年后就该有一些大概的消息了,但未曾想到突如其来的宁夏兵变却引发了如此大的风波,不但榆林镇,也就是担任榆林镇镇守总兵官的冯家老爷首当其冲要卷入战火中去,甚至连冯紫英也被兵部右侍郎兼三边总督点名随军赞画去了。

  虽说这一去不知道多久,但是宝钗却也知道能被兵部右侍郎兼三边总督的大人物亲自点将,那意味着冯大哥已经开始进入朝廷重臣们的视线中了。

  要知道这可是不输于自己舅舅,甚至比舅舅更牛的人物,那是文官。

  来了京师城之后,宝钗就知道薛家恐怕是很难在回到以前的情形了,既不可能,也回不去了。

  薛家现在在金陵的根基人脉正在慢慢但不可逆转的消退,照现在的情形下去,或许几年后薛家在金陵那边的影响力就可以忽略不计了。

  在贾府寄居两年,宝钗比任何人都深刻感受到了薛家在京师城里的微不足道。

  在金陵城还算风光的薛家在京师城里连落毛凤凰都不如,因为武勋皇商在文官和皇室宗亲遍地的京师城里也就是一只毛色鲜艳一点儿的锦鸡罢了,根本就算不上凤凰。

  冯紫英的出现无疑极大的触动了她的心境,一个十四五岁的怀春少女,无论是从哪个方面来说,冯紫英都是最完美的人选,家世,形象,性格,还有他自身展示出来的才华,可以说没有人能够抵挡得住这种诱惑。

  所以即便是知晓自己的条件很难和对方匹配上,但是宝钗还是愿意勇敢的一试,她希望用自己的智慧来为自己赢得一份机会。

  她赌对了。

  如果不是自己给对方留下了深刻印象,如果不是知道对方是一个在家中能做主的,宝钗很清楚自己可能会在这场“婚姻竞争”中尚未出场就败出,哪怕有舅舅出面作伐。

  她没有林丫头那样和冯紫英算是“患难之交”且还有一个文臣老爹的底蕴,也没有史家现在那种虎死不倒威的架子还在,但是她敢于表现自己,哪怕只有一个机会,她也能抓住。

  事实证明自己的努力没有白费,虽然对方没有给出一个明确的答复,但是宝钗相信对方的话语绝对要比从姨妈那里获得的含糊其辞回答更可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