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风流人物 第1178章

作者:瑞根

  “哦?什么项目?”王致丰知道自己这个同父异母弟对生意不感兴趣,只喜欢搞格物研究,其同母异父的兄长贾兰更是走了仕途,而且与他关系也不算太亲近,所以有什么好事,自然就是自己这边来先接着了。

  “玻璃。”李致通道。

  “玻璃?”王致丰大失所望,“这不是早就有了么?”

  “不一样,是可以大规模生产,而且十分透明,可以做到像水一样清晰透明,生产出来的每一块都可以很大,……”李致通随手比划了一下,“还可以任意地裁剪,……”

  王致丰和王熙凤都忍不住怦然心动,若是这般,这玻璃营生就不一样了。

  他们京营水泥也属于建材这一类,当然也是打过生产玻璃的主意,但是考察过后,还是放弃了。

  现在的玻璃浑浊不堪,透明度很低,而且制作程序麻烦,烧制品控很难,质量也参差不齐,难以把握,要想大规模用于普通人家,太难了。

  可按照李致通这么说的,那可以规模化生产,而且质量大幅度提升,就不仅仅是千里镜或者富贵人家那么用了,这窗户和明瓦不用窗纸而用上玻璃,那该是一个多么大的市场。

  “致通,真是他说的?”王熙凤走近一步,沉声问道。

  “婶婶,侄儿如何敢妄言?好像说是加了一种铅料,另外方法上也有些变革。”李致通苦笑,“当然,皇上也是随口说了一句,当时还有一些工艺尚未完全捋清,不过侄儿觉得可能也就是这一两个月内就差不多了,届时格物院可能也会把专利拿出来发卖,但是肯定不会只局限于一家,还是会按照地域来发卖几家。”

  王熙凤点了点头,“那好,我得再去京中走一遭,问一问。”

番外——王熙凤传(续1)

  王熙凤坐上天津卫前往京师城的船,出神地看着窗外。

  船行悠悠,浪浮摇摇,让王熙凤浮想联翩。

  这条水道这么些年里不知道走过多少回了,大观十年以前,哪一年她不去京师城七八回?

  大观十年后那几年,一年她也要去三五回。

  什么时候开始慢慢淡下来的?大观十五年后吧,到了大观二十二年后,她基本上就不去了。

  人老色衰,何必在要去找不自在呢?

  当然偶尔去一回,叙叙旧,但冯紫英和自己都不再留宿,就算是留宿也不过是同床共枕说说话罢了。

  看着旁边正在忙碌着准备茶点的巧姐儿,猛然间想起了什么,王熙凤记得大观七年自己去京里,还怀了一次孕,不过可惜的是没多久就流产了,让自己也很伤心。

  若是能生下来,也许自己还能多一个女儿?

  不过有巧姐儿也就够了,虽然名义上致丰是自己抱养的,但却瞒不过巧姐儿,王熙凤也没打算瞒。

  两姐弟关系很不错。

  巧姐儿嫁了王家板儿,也就是刘姥姥的外孙,嗯,书名王敬忠。

  这是冯紫英指的婚,当时让王熙凤很是愤怒,不知道冯紫英是出于何种心态,居然会看上王板儿这种京郊农家子弟。

  两人为此没少在床上争吵宣泄,但王熙凤最终还是没有拗过冯紫英。

  好在板儿虽然读书不成,只是个秀才身份,但是却与薛家薛蝌关系莫逆,现在成为了薛家内河船队的负责人了,而且也拥有了一部分股子,小日子也算是过得很滋润了。

  巧姐儿自己倒是挺满意。

  尤其是王板儿人老实,没有花花肠子,连妾都没娶一个,就一门心思宠着巧姐儿,单就这一点,比冯紫英就强一百倍不止。

  所以王熙凤后来也就慢慢接受了这个女婿,甚至到后来越来越觉得满意。

  甚至还打算和致丰商量一下,也把水泥工坊的股子给一些给巧姐儿一家,以致丰的大气和与巧姐儿之家密切的姐弟关系,王熙凤相信不是问题。

  她已经有几年没去京师城了,但冯紫英依然保持着书信往来,有时候红玉也会去一趟京师城带些话回来。

  李纨也老了。

  现在虽然住在京师城里,但却是独居,听说李玟李琦两姊妹倒是经常出宫去看望这位堂姐。

  也不知道李玟李纨姐妹俩是否知道致通也是冯紫英的种。

  年龄大了,有些事情就淡了,孩子们的事情在心目中就越来越重了。

  巧姐儿也有了两个孩子,一男一女,这一次没带来天津卫,就是巧姐儿自己回来看望母亲。

  对于母亲和皇上私通生下一子,巧姐其实早就知道了。

  她一直跟着母亲住在天津卫,虽然林之孝夫妇都有意无意避着她,善姐丰儿王信他们也都讳言,但是这么些年,随着自己年龄长大,天天接触之下,哪里能不知晓?

  不过巧姐也看得开,父亲和母亲和离,母亲被迫从贾家出来,一个单身女人还带着自己,父亲去了扬州有了新的家庭,不管这边了,母亲和自己如何过活?

  由奢入俭难的道理巧姐还是明白的,母亲年龄也还不大,二十几岁的年轻妇人,不找一个依靠又能如何维持二人的生计?

  在巧姐看来,放眼当时四周,母亲能找谁做依靠?

  总不能再找贾家人吧?

  那冯紫英自然就是最合适的人选了,而且说实话母亲选人选得也没错。

  这么些年来,冯紫英对母亲也照顾得很好,嗯,算是有情有义。

  至于说有了致丰,那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自己迟早要嫁人,母亲后半辈子总要有个依靠,她又不可能入冯家门。

  对致丰这个弟弟,巧姐儿还真有些感情,致丰对自己也很好,可以说丝毫没有因为同母异父的因素而受到影响。

  反倒是亲身父亲贾琏,巧姐儿的印象已经日渐模糊,甚至慢慢断了联系。

  现在父亲在扬州,儿子都有了三个,女儿更是多达四个,一大家子人和和美美,和母亲从无联系,似乎大家都彻底忘了这段关系。

  但作为女儿,巧姐出嫁之后还曾经和丈夫一道去过扬州一趟,一大家子也在一起吃过一次饭,但是也仅此而已,哪怕丈夫的船队经常过往扬州,但是也没有什么往来。

  母亲慢慢老了,从经常走神想事情就能看得出来。

  也幸亏致丰还很争气,慢慢接掌了母亲的水泥产业,而且现在也有了一妻两妾,两子一女,也算让母亲有了含饴弄孙的绕膝之乐。

  “巧姐儿,你叔公现在身体如何了?”王熙凤突然想起什么问道。

  “女儿上个月还去看过,叔公身体还行,虽然都八十五了,但是还能吃肉,但家里不让他喝酒了,有时候人也晕晕乎乎说胡话,但女儿觉得也许能活过九十呢。”

  巧姐儿想了想才回答道。

  “那你叔公没说些啥?”

  “叔公一说就是旧港如何,吐鲁番如何,女儿也听不明白,反正就是说军中大事,听说每月舅爷都还要到枢密院去找人说说话,打听西北那边战事,或者就是问薛二叔在南洋那边的情况,……”

  王熙凤无奈地抚了抚额。

  自己这位叔叔还真的是想要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啊,西北战事和南洋开拓和你一八十岁老翁有啥关系?

  不过薛家船队现在已经在南洋站稳脚跟,生意倒是越做越大了。

  当了国舅就是好啊,下边地方上都心知肚明,不动声色地给予支持,不说刻意讨好皇上,起码不至于得罪人。

  不过宝琴好像在宫中并没有多得宠,她生的儿子据说也是一个纨绔,成日里在京师城惹是生非,弄得人嫌狗厌。

  皇上连郡王都不肯封,而要知道连那个云裳生的儿子都封郡王了,足见其表现有多糟糕。

  此番进京,自己还去不去宫里一趟呢?

  还是只见冯紫英一面?

  对了,还有元春和秦可卿,一时间王熙凤神思又有些恍惚起来了,昔日种种枝蔓盘缠的瓜葛又都浮现在脑海中。

番外——王熙凤传(续2)

  船终于在通州靠了岸。

  不得不承认,冯紫英当政这几十年,变化太大了。

  连自己叔叔也不得不承认冯紫英天生就是当皇帝的料,如臂指使,把整个朝政玩得团团转,内阁基本上只能按照他设计的路径来做事,而且事事都做得漂亮。

  运河的疏浚一直是一个大问题,而漕运也是困扰朝廷几十年的难题。

  按理说随着海运日益兴旺,漕粮渐渐转向海运,几十万靠着漕运为生的漕丁和家属没了生计,岂有不闹事的?

  但冯紫英推动的漕运改革却让漕丁们都安安分分甚至是高高兴兴地脱了籍,自谋生路去了。

  在当时连朝廷内部据说都是提心吊胆,深怕闹出事情来。

  但是在冯紫英的支持下,末任漕运总督马士英就大刀阔斧地改革了漕运。

  几十万漕丁和家属,一下子变成了地方上普通人,但是漕船却以折价、抵扣、无息贷款的方式全数交给了漕丁们。

  而朝廷召集山陕商人和江南商人加上朝廷自身军务需求也提出了给予漕丁们五年扶持期和三年脱钩期。

  这样一桩换了在其他朝代只怕就要生出一场天大变乱来的事儿就这么不阴不阳地给办下来了。

  王熙凤一次听冯紫英酒酣耳热之际就说过,无他,南北经济发展,使得北煤南运和北铁南运以及南粮北运、南货北运的需求每年递增,运力需求极大,若非如此,他又怎敢推行此改革?

  这不是他本事大,而是帝国社会经济发展研究中心的调研做得好。

  这一路行来,原来还有着漕运痕迹的漕船逐渐被淘汰,但是漕丁们却已经开始自己投资换船,继续从事着这行业,而且日子得比当漕丁时更好了,从他们的吃穿用度也就能看得出来这期间的变化。

  通州码头的规模比起二十年前几乎又扩大了两倍,千帆竞秀,桅墙如林,将整个通州码头塞得满满实实。

  王熙凤原本也希望在通州港弄一个属于自家水泥专用码头,但是却未能如愿。

  山陕商人坚决拒绝了这个要求,也就是防止凤鸣集团的水泥继续向京中市场渗透,王熙凤也只能作罢。

  见母亲站在码头上似乎有些感触,巧姐儿小心地道:“母亲,上车吧,如果您嫌慢,也可以坐马拉列车的,可以包厢。”

  “不必了,我不想弄得太招摇。”王熙凤摇摇头,“通州到城中的路全数用水泥抹平,现在马车弹簧和胶皮轮一用上,也挺好了,对了,薛家据说也在南洋引种胶树,你们家投资没有?”

  巧姐儿迟疑了一下,“我听宫中说,皇上说胶皮的推广还要一些年成,工艺还不成熟,所以虽然家里也投了股,但是不多。”

  “又是他说的?”王熙凤上了马车,示意女儿挨着自己坐,“不成熟到成熟肯定有一个过程,他都专门说这个了,肯定这东西日后会用途很广,我觉得你们家该大胆一些,多投一些,如果银子不够,我让致丰借给你们家一些,而且听说朝廷也有政策支持在南洋垦拓,……”

  “嗯,是有这个政策,所以借钱倒不必劳烦母亲了,朝廷指定海通银庄等几家银庄专门负责借贷银子给南洋垦拓的产业,好像是户部贴息,……”

  母女俩一边说着话,马车便直奔京师城而去。

  王熙凤在京师城里是有豪宅的,哪怕不常来住,但是一样是专门有仆役负责打理,像红玉有时候回京来也住这里。

  林红玉也生了一个女儿,取名林致茹,另外招赘了一个女婿,这一脉也算是开枝散叶了。

  王熙凤到了南熏坊的宅邸中住下,巧姐儿自然也是陪着的,既然母亲可能要进宫,她也自然要跟随着。

  虽然母亲口口声声说不在乎宫里人那些关系,但是巧姐儿却是知道这层关系是断不得的。

  更何况再怎么看都是母亲偷了人家的男人,怎么倒成了母亲一副理直气壮的模样,还在这里嫌这嫌那了呢?

  ……

  “凤辣子又进京来了?”

  李纨保养得也很好,只是再怎么保养得好也不可能掩盖得住日渐老去的容颜,不过她也已经不太在意这一点了。

  两个儿子的前程才是她最关心的事情。

  贾兰不需要她多操心,仕途上也还算稳定,倒是这个小儿子让她一直记挂在心。

  只可惜小儿子却不喜仕途,只喜欢在格物上钻研。

  李纨甚至有些恨恨地地想着,也不知道是不是他的生父给他灌输了什么,让致通才绝断仕途,走了这条路。

  李致通皱了皱眉,“母亲在儿子面前这样称呼婶婶也就罢了,在外人面前可莫要这样,婶婶的脾气你也是知道的,……”

  李纨轻笑,摇动手中宫绢团扇,“哟,难道我还怕了她不成?好了,只有你我母子二人在,你担心什么,在外间我自然省得。”

  “兄长对玻璃之事很看重,估计这也是婶婶来京的一个原因,另外这里边还有很多不确定因素,估计婶婶进京来也许会再找一些合作者,以分摊风险,……”

  李致通话语里的兄长是指王致丰,连李纨都搞不明白怎么自己这个儿子和同母异父的贾兰关系很淡,却和没甚瓜葛的王熙凤儿子如此亲近。

  “凤姐儿可是算盘打得精,利益她占大头,风险找别人来分担,要不怎么又来京师城里呢?”李纨笑了笑,“只怕她又要去宫里边打探打探消息,这些动静一出来,人家消息灵通的就明白了,她这又是上达天听,得了准确信儿了呢,这狐假虎威的把戏她比谁都耍得顺溜。”

  李致通也不知道自己母亲平素里和王熙凤也是关系颇好,但是这只要一背面,就得要说这些没啥意义的酸话,难道再好的闺蜜也都是这般?

  或者说母亲和婶子还会因为几十年前那些陈芝麻烂谷子的事儿耿耿于怀不成?

  似乎是也感受到了自己儿子的某些怨念,李纨收回话头,若有所思:“好了,我知道了,那致丰也算是个实诚人,起码对你不差,不过,真要做这玻璃或者蒸汽机的营生,你出了这么大力气,李家也要参一股。”

番外——王熙凤传(续3)

  “王熙凤进京了?”

  元春讶然地挑起两条优美的修眉,放下一颗白子,对她来说,现在最好的娱乐方式除了打麻将就是下围棋了。

  “我记得她有几年没进京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