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风流人物 第1075章

作者:瑞根

  此次南下,因为沈薛林三人均已怀孕,而且宝钗在冯紫英南下时已经进入临产期了,所以三人都未能跟随他南下。

  在徐州时,冯紫英就接到了消息,七月二十,薛宝钗顺利产下一子。

  这算是冯家第一个嫡子,二房的嫡长子。

  在冯紫英离京前,宝琴和尤二姐也几乎是同时怀孕了。

  冯紫英都有些惊讶,怎么今年自己如此威猛,无往不利?

  除开宝钗是去年怀上的,今年沈宜修、黛玉,再加上宝琴和尤二姐,都有四个女人怀孕了,张师传授的妙方妙术相结合果然不同凡响。

  宝琴的怀孕也是让二房这边双喜临门,宝钗即将生产,宝琴又怀上了,这种好事让冯家薛家都是喜不自胜。

  薛姨妈甚至准备在冯紫英离京之后就住在冯家,来好好照顾宝钗和宝琴。

  尤二姐的怀孕让她自己也是喜极而泣。

  论日子她是跟随冯紫英最早的,得的恩宠也不少,但是就是不见动静,甚至府里都隐约有些传言说她是胡女血统怕是不好怀孕。

  但现在总算是打破了流言,无论男女,她总算是有了一个依靠。

  长房此番南下就只有惜春了,李玟李琦留下,要照顾怀孕的沈宜修,这让惜春自己都感觉到肩头上的担子沉甸甸的。

  二房这边原本是只想让史湘云跟着南下的,但冯紫英提出想要带一个孩子在身边,也好在闲暇时有绕膝之乐,所以迎春也就带着孩子一道了。

  鉴于黛玉怀孕,妙玉和岫烟的孩子都还小,此番南下,三房就是探春为首。

  丫鬟这边,鸳鸯和金钏儿、玉钏儿跟着南下,鸳鸯和金钏儿负责后宅日常事务,玉钏儿贴身伺候,而留下平儿在京中坐镇。

  跟随在冯紫英一行人船后大约二三里地,还有一条船。

  船上秦可卿和其他几个女人的身影时隐时现。

  只不过冯紫英这边船上人都没有注意到,只有心有所感的冯紫英头疼难解。

  ……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明儿个就是端午节,这一晃就快一年了,感觉好像就像是在昨日一般。”

  冯紫英撑起身来,欲待披衣起床。

  依偎在身旁探春腻声道:“今儿个不是休沐么?相公不多睡一会儿?”

  看着这张英气十足的面庞,比起去年新妇时已经多了几分柔媚和娇润,目光顺着雪白的颈项延伸下去,两团粉丘挤出一道幽深的沟壑来,在薄衾遮掩下,若隐若现,惑人心神。

  忍不住探手下去揉弄了一把,弄得探春娇嗔不断,但是却没有反对,反而挺胸昂首,任由爱郎恣意把玩。

  这一下子就把冯紫英火气给弄了起来,虎臂一翻,便把探春身子翻了个个儿,探春感受到男人的昂扬之气,这才赶紧求饶却已经来不及了。

  免不了又是一番翻云覆雨,胡天胡地。

  云收雨歇,冯紫英才懒散地靠在床头,“这江南巡抚日子倒是过得舒坦,但是总感觉容易让人颓废沉湎,不思进取,只想这么一直过下去,我若是四十岁,那也罢了,可我才二十五岁啊。”

  “爷还惦记着北边的战局?”这南下几个女人里,最能理解冯紫英的就是探春了。

  江南巡抚在可能任何一个人心目中都是无上的美差,地位尊崇,手握重权,整个南直隶十四府四州,大小事务,皆可一言而决,但对于丈夫来说,这等日常事务没有太大挑战性的事务,却非丈夫所愿。

  从去年七月抵达徐州,八月到金陵,一晃就是十个月过去了,眼见得端午节将至,这南直隶被丈夫梳理的井井有条。

  连遍及整个北地的战火也只是在徐州和凤阳境内有所波及,其他地方都是没有多少影响,今年江南又是一个丰收年成,户部都来了巡抚衙门查看,田赋不差,商税关税暴涨,户部那边喜出望外,直言吏部对江南的考核肯定是优上等。

  可对丈夫来说,这却显得十分乏味,没有一点儿挑战性,那丈夫话来说,只有在女人身上折腾来发泄精力了。

  迎春和惜春都怀孕了。

  迎春的身子真是一块肥田沃土,才来南京不到三个月,又怀孕了,而惜春也不差,紧随迎春怀孕之后不到一个月便有了身孕,更让探春和湘云酸涩无比的是,连鸳鸯也都怀孕了。

  探春是知晓的,虽然鸳鸯早早就被收了房,但是平素侍寝的时候并不多。

  这夜里三房都是安排停当,还是只有逢十休息那一夜才能轮到丫头们,要不就是午间兴之所至了。

  可就这样,也得要鸳鸯、金钏儿平分。

  这般情形下,鸳鸯居然都能抢在自己和湘云之前怀孕,不得不说老天爷不公。

  好在这些人纷纷怀孕,却也给了自己和湘云更多的机会,像长房那边惜春怀孕了,基本上就退出了,夜间相公基本上不是自己这边,就是湘云那边了,机会也多了很多。

  现在探春就是盼着能在回京之前怀上最好能生下一男半女,若是先生下女儿,还可以抓紧时间再怀上一次,毕竟按照一任三年,相公也还有一两年时间呆这边。

  “嗯,能不惦记么?”冯紫英捧着那对饱满揉弄了一阵,这才恋恋不舍地松开,“该起床了,今儿个徐州那边要来消息,我也想听听,……”

  这十个月风云突变,但是冯紫英却只能以一个旁观者的身份站在一旁看着。

  曹文诏和贺人龙的登莱军在济南肥城和兖州东平大显神威,一战破敌,阵斩白莲乱军二万余人,这是去年十一月的事情。

  后贺人龙更是疯狂,率军狂飙突进,一直将白莲乱军撵到郓城,十二月初二,贺人龙一举击溃白莲乱军,在濮州水保寨活捉山东白莲乱军三匪首之一的高应臣。

  山东白莲首领徐鸿儒率领白莲主力狼狈退到济宁才算是稳住阵脚,但是南线这边的刘白川从徐州一路势如破竹,又在济宁大破徐鸿儒部,迫使徐鸿儒逃往巨野,后徐鸿儒与高应臣残部会和之后逃往濮州,最后逃入了大名府境,与北直白莲乱军会和,才避免了被全歼的命运。

  虽然山东局势一片大好,但是北直隶的局面却是一波三折,先乐后苦,局面混沌不清,甚至有恶化的迹象。

  袁应泰的不知兵在北直隶一战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第六百章 挑战性,坐等

  蓟镇和宣府两军都对袁应泰的指挥怨气冲天,认为袁应泰面对烽火燎原的乱军缺乏应对,只知道一味拦截围堵,却不知道分进合击,集中优势兵力打硬仗,导致局面始终难以扭转,甚至导致了北直南北诸府乱军逐渐合流。

  尤其是顺德府的乱军北上与真定府白莲乱军汇合,使得白莲乱军气势暴涨,高邑、临城、柏乡、赞皇、元氏几个紧邻太行山的县份全数沦陷,成为白莲乱军最有力的根据地。

  十个月过去了,袁应泰手中掌握着超过五万宣府和蓟镇边军,但是却迟迟未能剿灭横行于北直隶的这些白莲乱军。

  而这十个月中,孙承宗已经指挥着山西镇和大同镇彻底扑灭了晋南乱局,也彻底将丰州白莲逐出了边墙,恢复了山西镇在边地上控制权。

  同样十个月中熊廷弼也基本剿灭了鲁南地区的白莲乱军,其余山东白莲乱军也基本上被逐出而逃往了西面的北直地区。

  从这个角度来说,袁应泰未能解决北直白莲之乱也并非无因,毕竟从山东逃过来的白莲乱军就多达十余万人,对本来就如火如荼的真定、广平、大名、顺德几府的乱局更是增添了几分烈焰。

  不过虽然山东和山西局面已经扭转,但是并不意味着整个山西山东就太平了。

  兵灾加上旱灾带来的巨大创伤使得山东山西两省小规模的民乱此起彼伏,白莲教的余孽依然在很多偏远山区十分猖獗,稍不留意就又会死灰复燃。

  所以无论是孙承宗还是熊廷弼都不敢掉以轻心,都仍然战战兢兢地在对两省进行清剿,力求渡过万统三年这一关键的一年。

  不过这一切都和冯紫英没太大关系,他要做的就是按照朝廷的要求,如数如期的将赋税和漕粮运往山东和京师,这一点对于冯紫英来说不过是小事一桩,信手拈来。

  这一年里,冯紫英也没有闲着,既然朝廷把自己放在了江南巡抚的位置上,而江南这一年没有兵灾战乱,天时也不错,那么风调雨顺之下,冯紫英自然就要按照自己的意图来推进一些事情。

  像以巡抚衙门的名义鼓励工商和海贸,并支持移民东番和吕宋、旧港,尤其是要求江南报纸有针对性的介绍东番、南洋、虾夷等地的地理气候和物产路线,并号召商人们组建了一个探索拓垦协会和基金,扶持和支持有志于海外开拓的商人向外拓垦。

  像进一步推进港口建设、疏浚河道、修建堤岸等交通水利基础设施,利用巡抚衙门的一些权力,尽可能地克扣上缴朝廷的赋税,用于本地,这里边其实一样也有许多可供操作的余地。

  另外在教育上,冯紫英知道要触动士人的利益风险太大,但是他以兴办赈济学堂为名,先后在徐州、凤阳、宁国、松江四地兴办了四座商人出资,以救济那些流民或者孤儿为主的学堂,主要以习字和学习算术、建筑、测绘、农学、船务、机械、木工、探矿和冶炼等实务杂学为主,先后接纳了超过两千儿童少年,对外宣称也就是让他们能够在学习几年之后能够有一技之长,能够迅速找到一碗饭吃,不至于被饿死。

  即便是这样一个举动,也还是引起了很大轰动,因为开办学舍居然不是学习经义诗文,而是学习那些士人不屑一顾的杂学,甚至就是谋生技能,这未免太有失身份了。

  不过冯紫英也专门把学政和江南有些著名士人大儒招来,在原来南京国子监开了一个座谈会,介绍了一下自己的初衷。

  言外之意也就是毕竟不是每个人都能坚持从童生到秀才,从秀才到举人进士这么多十多二十年苦读坚持下来的,而学这些杂学和谋生技能,也能为那些无土无地的穷苦人家孩子寻找到一个最短时间谋生的机会,这也是从仁义救人的角度来考虑的,勉强平息了这些非议。

  冯紫英觉得这一年里自己做的事情不算少了,尤其是在“杂学教育”这一块开了一个自己认为很完美的头,尤其是在江南这种地方能够突破,殊为不易。

  当然这里边有士人们并没有将此打上眼,在他们心目中诗书经义和时政为科举核心,这才是亘古不变的真理,至于杂学,那都是微末小道,不值一提,拿来谋生可以,但要说做官却不可能。

  总的来说,冯紫英自认为自己一年时间来巩固了原来的商界盟友,进一步促进了一些开明士绅向工商业主转化,同时也开始在教育上为工商产业培养人才开了一个头。

  当然一些惠及地方的基础设施建设也是必不可少的,这是捞取民心民意的必要手段,他当然不会吝啬。

  但这样继续下去,似乎也还能取得更好的效果,可让冯紫英觉得好像乏味了一些,他更渴望一些变革性的事情来挑战自己。

  刘东旸在山西那边打得很出色。

  当然这得益于邱子雄的突然反叛归顺,立即打了乱军一个措手不及。

  尤其是刘东旸和邱子雄选择了一个最佳的决战时机才出手,可以说直接导致了整个晋南战局的陡然逆转。

  这一战之后,刘东旸率领西北军趁势猛攻,从解州一路打到平阳府城,乱军再也无法组织起像样的抵抗。

  而后刘东旸借势从从乌岭山北面插入潞安府,将晋南乱军分割成两块,逐一歼灭,晋南战局便由此告一段落。

  在晋南局面打开之后,孙承宗指挥大同军开始对偏居偏头关到老营堡一线的丰州白莲发起猛攻,最终在万统三年的三月将丰州白莲逐出边墙,重新稳固了山西镇的边境防线。

  整个山西局面就此稳定下来,孙承宗也再一次证明了他在文臣知军上的地位。

  现在文臣知军中号称三杰,冯铿、孙承宗、熊廷弼,冯紫英居首,孙承宗次之,熊廷弼居尾。

  但就算是这样,不少人都认为熊廷弼要和这二人并列,还略有不如,其在播州之战乃至后来的奢安之乱中打得并不算好,纯粹是靠兵力和后勤活生生耗死了杨应龙和奢安两家,也让朝廷耗费了超出最初预计几倍的粮帑。

  在床上的浮想联翩,身旁探春也把脸贴在冯紫英肩头,“相公还是想去打这一仗么?”

  冯紫英哑然失笑,摇了摇头:“现在去接手没太大意思了吧,除非局面真的不可控制,只是江南这边显得太过按部就班,有些想做的事情,在江南做不了,回京师也没法做,所以空有一腔报国志,却只能嗟叹唏嘘啊。”

  探春能感受到丈夫心中的感慨,只是丈夫年龄太年轻,入仕资历也就这么几年,走到现在这一步已经殊为不易了,再上一步进正二品的尚书或者都御史,乃至更进一步入阁,那都不是短时间内能做到的。

  “相公,我以为您还是留在江南踏踏实实做一些你觉得还可以做的事情的好,而且这一年里你在江南做的很多事情不也收到了士绅民众的极大欢迎么?对了,山陕商会的人好像这两天也要来拜会您吧?”

  探春提醒道。

  冯紫英当然不会忘。

  扬州盐商终于迈出了转型的第一步,他们和山陕商人合作,效仿京畿煤钢联合体,在徐州开始建立南直隶第一家大型钢铁煤炭联合体。

  徐州有从汉代就开始开采的利国铁矿,有南直隶地区最丰富的煤炭资源,加上地处南北要冲,运河贯穿而过,距离江南这个最大的消费市场亦不远,可以说发展煤钢产业得天独厚。

  山陕商人早就垂涎了,但是这里是南直隶地盘,没有江南商人的合作,他们不可能涉足这里。

  同样江南商人也对北地商人在北地兴起的煤铁、水泥建材等产业蓬勃发展一样无比羡慕,但是鉴于缺乏必要的新式冶铁技术和水泥制造工艺,他们也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北方的铁料、铁器、石炭和水泥经海运和运河大举南下占领江南市场。

  随着江南造船、造车等行业的发展,对铁料铁器的需求也日益加大,无论是本地还是来自广东的铁料都远远无法满足本地需求,而广东铁料铁器现在随着海运兴起,更多的开始出口南洋和日本,所以缺口更大,只能越来越依靠来自北地的铁料铁器。

  所以江南商人们也亟待发展自己本土的冶铁行业。

  现在小冯巡抚来了江南,立即促成了山陕商人和江南商人的合作,在徐州组建新的大型煤铁复合体,江南盐商率先拔得头筹,洞庭商帮亦有资本参与。

  按照规划,这样一家煤铁复合体企业的规模不会低于现在的京畿煤铁复合体,将会很大程度满足江南对铁料铁器的需求,并会供应长江上游的湖广地区。

  “哎,说自己闲,其实并不闲,也就是觉得这些事儿没有挑战性罢了,罢了,罢了,起床吧。”冯紫英伸了一个懒腰,“侍书翠墨,听床也听够了,来侍候爷穿衣吧。”

第六百零一章 子嗣,枝繁叶茂

  沈宜修、黛玉先后产子,紧接着宝琴和尤二姐都各自生下一女,使得冯紫英宅中子女骤然暴增。

  沈宜修因为是第二胎,生得很顺利,上午腹痛,下午就生了,但黛玉就有些艰难了,从头日下午一直拖到第二日晚间才生下来,险些就难产了。

  也幸亏是冯紫英要求她和紫鹃、雪雁等人怀孕之后坚持不懈的保持一定体力的运动,前期也做足了准备,否则还真的就要出事儿了。

  宝琴也生得有点儿艰难,但比黛玉也要好得多,而尤二姐虽然是头胎,但几乎和沈宜修二胎一样,十分顺利。

  现在冯家长房一子二女,二房二子一女,三房二子一女,加上王熙凤和布喜娅玛拉的二子一女,冯紫英粗略一算,自己竟然已经有七子五女了。

  不知不觉间,自己居然就有了十二个子女,就算是王熙凤和布喜娅玛拉那三个不计入,那也有九个儿女了。

  之前老爹老娘还在念叨冯家子嗣单薄,延续香火艰难,这一晃自己单单是府里就有了五个儿子,每一房都有了子嗣。

  虽说老娘还在念叨三房五个子嗣还是不稳当,起码一房得有三个才能踏实,但现在迎春肚子里又有了一个,而惜春和鸳鸯肚子里也各自装起了一个,这三个生下来,哪怕只有一个男嗣,也就意味着三房平均能有两个子嗣,就能达到基本数了。

  至于每房三个儿子,冯紫英倒也不着急,这在江南气候适宜,事务也不算繁忙,自己心情也舒畅,没事儿就只能在床笫间折腾了。

  探春、湘云,还有金钏儿、玉钏儿姐妹,甚至还有迎春的贴身丫鬟司棋、绣橘,探春的贴身丫鬟侍书、翠墨,湘云的贴身丫鬟翠缕,雨露均沾之下,没准儿那块肥田沃土就能生根发芽呢。

  冯紫英有信心在回京师之前,保管满足老娘的三房房均三个子嗣的愿望。

  “爷,珠大奶奶来了。”

  江南巡抚的衙门选择了南京守备府所在。

  这里和原来南京六部不在一处,而在所谓的皇城内,距离承天门和西安门都不算远。

  而南京六部和早已废置的南京翰林院、詹事府这些官衙则在承天门外,和京师城里情况相似。

  在皇城内,好歹治安防护也要好得多,皇城的城墙就能把不少宵小挡在外边,再加上自己的护卫,所以也要安全许多。

  李纨跟着来了南京,而且是和探春、湘云她们乘坐的一条船来的。

  这一来就是十个月了,也没有回京的意思,这让冯紫英也很无语。

  拿李纨自己的话来说,回去还不如留在南京呢,那边贾府里没有几个说得来的人了。

  这边起码迎春、探春、湘云、惜春、鸳鸯、金钏儿、玉钏儿都在,都是熟人,没事儿来后宅里坐一坐,说说话,打打牌,绣绣女红,有时候和着大家一起出去看看戏听听曲,一天时间也就打发过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