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风流人物 第1067章

作者:瑞根

  冯紫英也是叹气,这原始股居然都没有人感兴趣,还得要去拉人头来助威站台,但想想几百年后国人刚开始接触股票时,不也是这样么?

  “现在从南京到松江,从苏州到杭州,都有很多人对此感兴趣,毕大人把原来南京户部的一干吏员们都招了过来,朝廷暂停南京六部运行,原来的很多人就没了生计,现在毕大人招揽他们,都很热衷,毕竟是个吃官家饭的活儿,……”

  冯紫英一直没怎么说话,静静地听着甄宝琛的絮絮叨叨。

  这一别几月,甄宝琛有太多的话需要和情郎倾诉了,这个时候冯紫英就是最好的听众。

  “船厂股票交易已经基本稳定下来了,也放出过几个利好消息,有些波动,但是后来大家都有些明白了,所以就稳了下来,倒是那些个新上市的股票,还有许多操作空间,所以不少人就瞄准那些刚进来新上市的,……”

  “毕大人对于新上市产业可有什么要求?”冯紫英闭着双眼漫声问道。

  “有一些要求,所以也专门把这些户部吏员叫来就是要对新上市产业进行一个审计,对,就是审计,毕大人还说这个词儿还是爷交给他的,要求产业都必须严格按照新式记账法来记账,另外不得作假,否则将没收产业的资产,所以这一条很严格,一般人都不敢去触犯,宁肯不上市,……”

  甄宝琛现在是把这一行当做了自己立身之本了,而且乐在其中。

  越来越多的产业在用这种方式来募集资金,她就是最积极的参与者,当然选择的产业都是她经过评估认为日后上市价格会走高的。

  “那现在像你这种专门在证券市场上低买高卖的人多么?”冯紫英又问。

  “爷,妾身可不只是低买高卖,妾身也参与了两家参股发行,……”甄宝琛娇嗔,“现在交易所里这种专门来低买高卖的人也不少了,从最初不过二三十人,现在已经涨了十倍有多,每天在交易所里都有三四百人了,当然他们中有大有小,也不是成日里都在这里,来来走走,不一定,……”

  “那市场交易红火么?”

  “都是新票交易热闹,老票如果没有什么消息,那就很寡淡,……”甄宝琛慨叹,“也许等到年底,一些产业如爷所说分红了,那可能会刺激很多人对此感兴趣,现在大家都还在摸着石头过河,试着来。”

  就这样说说听听,冯紫英其实已经不太关心了。

  这种新生事物一旦出现,找准了其存在的价值,起起落落之下,也会慢慢成长。

  冯紫英不认为这些商人们就比现代的炒股者愚蠢多少,他们一样会从各个角度来考虑分析,做出交易的决定。

  甄宝琛乐在其中,甚至很有点儿打新股,不,应该是说深度介入新股发行的兴趣,冯紫英自然会大力支持对方,起码这也算是开辟一个新赛道,对新生事物的一个扶持吧。

  ……

  “你家里怎么样?”冯紫英最终还是回到这个话题上,绕不过去,若是不闻不问,反倒是显得自己薄情了。

  “都安排好了,先到京中待审,多谢爷的关照,一路都还算顺利,在京中也没受多少留难,估计很快就会有一个结果,如爷所言,在京畿周边也是发配流放,这样父亲叔父他们也能接受,不至于受太多苦,……”

  甄宝琛倒是把这桩事儿看得很通透。

  这种情形下要想直接洗白脱身肯定不可能,唐家、丁家都落得个家破人亡的结果,凭什么你甄家还能置身事外?无论你怎么配合合作也不可能。

  她很感激冯紫英出手帮忙,也不枉自己这一辈子系于对方一身了。

  “爷也莫要太过顾及甄家了,我父亲叔父他们都有心里准备,承受得起,等到三五年后,事情渐渐淡化,爷能帮一把,妾身就感激不尽了。”

  甄宝琛的话也让冯紫英心里很舒服,这个女人做事极有分寸,知晓界限,某些方面比王熙凤更强,所以冯紫英很欣赏这个女人。

  甄家在江南也还是有些人脉根基的,和老爹这一次深谈之后,冯紫英也豁然开朗,有些时候处理事情就不能再像原来那样单纯了,应该更着眼长远了,甄家这颗大树虽然被伐倒,但是其隐藏在地下的根须并没有完全断绝,如果能够小心的加以援手,未尝不能恢复一部分。

  父亲说的有一点很关键,无论谁当首辅,要想当稳,都绕不过江南士绅。

  自己在江南商人中已经有了一个比较好的印象,但是士绅群体中根基还不够深,还需要从各个层面来慢慢发展。

  叶向高也有十年的首辅了,在冯紫英看来,方从哲不是一个合适的首辅,在文臣中威望也不够,尤其是湖广士人对其很不感冒,那么下一任首辅齐师是大有可能接任的,哪怕齐师现在在内阁排序中只是第三。

  但从元熙帝后期的沈一贯开始,首辅由江南士人出任已经二十多年了,也该是由北地士人来出任了。

  但齐师在江南士绅和商贾群体中存在感很弱,这也是齐师最大的短板。

  有事,弟子服其劳,齐师若是要出任首辅,这方面的短板那么就由自己这个得意弟子来帮忙弥补和沟通。

  冯紫英甚至怀疑齐师极力要把自己推荐到江南担任巡抚,也就是存着提前让自己去做这件事的心思。

  见冯紫英想得出神,甄宝琛也不敢打扰,只是静静的依偎在男人身畔。

  许久,冯紫英才从沉思中惊醒过来,拍了拍女人的丰臀,爱怜地道:“睡吧,难解相思苦,顾君一日怜,来日方长,没准儿日后我们见面的机会不会少。”

  甄宝琛俏眸绽光,娇靥湛然,声音都忍不住颤抖起来,“爷这话什么意思,莫非也要来南边儿任职?”

  “嗯,都有可能,六月间就知道了。”冯紫英也不明言,搂着甄宝琛娇腴的身子,忍不住又揉弄了两把,才强忍住梅开二度的冲动。

  冯紫英在扬州逗留了二日。

  既然猜到了齐师的一些安排,肯定该做的一些事情就要提前做。

  江南巡抚不好当,而且也不知道自己这一来要干多久。

  陕西巡抚时间不长,但那本来就是去应急处理,解决陕西民乱,稳定局面,就算是大功告成。

  但江南这边不一样,南京六部和都察院的废止,取而代之是江南巡抚衙门,这个巡抚衙门会存在多久,不好说,也许自己这个第二任江南巡抚就是最后一任。

  但这个江南巡抚的权力巨大,也的确有许多可以操作的余地,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在江南再造一个属于自己的基本盘,也未必做不多,尤其是在自己力推海贸已经博得了很多江南商贾的极力支持前提下。

  至于所谓的江南士绅中的靠田租为生那一批人,冯紫英也觉得可以分化瓦解,思想开明的,给他们政策和机会,推动他们转化为工商食利者,思想保守顽固不化的,冷然处之,就让他们随着时代大潮到来将他们埋葬吧。

第五百八十五章 统合,筑基

  到扬州,扬州盐商就是绕不开的一个群体。

  这个群体某种意义上来说已经成为大周顶级商人的代名词了,并不单单只是来自于扬州,而是指他们定居扬州。

  既有籍贯山陕的,亦有来自徽州的,也还有来自闽浙的,其中山陕和徽州群体最大。

  外界对他们的唯一印象就是有钱,豪奢。

  扬州八园,七家都是盐商所造,成为士林名流聚会宴客的必去之地。

  在冯紫英呆了两日,冯紫英也参加了两次宴饮,和原来认识的一些商贾们进一步加强了联系,也给了扬州盐商们一份惊喜。

  都觉得这一位小冯修撰和以往有些不一样了,以往宴请都很难请到,见客亦有选择,但这一次就要宽松大度许多了。

  离开扬州赴南京时,船上装满了各色礼物,冯紫英都为之咋舌不已。

  连跟随冯紫英南下的布喜娅玛拉也算是见过世面的人了,也都看得眼花缭乱,慨叹江南之富庶的确连京师都难以相比。

  冯紫英也懒得纠正她的错误看法。

  扬州盐商放在整个大周也都是最奢靡那一拨,能拿出手的礼物自然不会差,再加上自己前期在江南掀起的风暴,谁不愿意交好自己?

  到了南京,冯紫英先简单礼节上的拜会了顾秉谦,然后就和先期已经到了的侯承祖开始在金陵城周围奔走起来,为水师军官学校选址。

  这是他此番来南京明面上的任务。

  一番考察下来,初步定在了定淮门外,紧挨着龙江船厂不远,距离长江也很近,和城中清凉山遥遥相望。

  这里虽然是内城外,但是地理位置好,交通方便,冯紫英也不愿意让军官学校放在城中。

  选址完成,后续事务就该是侯承祖这个角色来主要承担了,后期冯紫英也打算把两所军校的牵头建设都交给郑崇俭去做。

  等到此番自己从南京回去,郑崇俭也差不多从陕西回京了。

  接下来冯紫英就要正式拜会顾秉谦。

  前面初来时虽然去拜会了一次,但是那是礼节性拜会,接下来这次见面才算是为日后自己接替顾秉谦做一些准备工作了。

  顾秉谦也早就知道了可能会是冯紫英来接替他,也是格外高兴,专门在巡抚衙门设宴要款待。

  踏入巡抚衙门时,冯紫英就在考虑,该是让汪文言和吴耀青分开了,汪文言可以继续在京中主持大局,但吴耀青可以提前来南京为下一步自己出任江南巡抚做准备了。

  他可不像顾秉谦就是裱糊,既然来了,就得要好好做一番事情。

  顾秉谦看冯紫英是越看越顺眼,嘴角上的笑容都压抑不住。

  从冯紫英还在青檀书院读书时,第一印象就给顾秉谦很好,到后来冯紫英秋闱春闱表现出众,更引得顾秉谦的关注。

  他当然知道冯紫英是齐永泰的得意门生,也没想过要挖谁的墙角,但和这样一颗冉冉升起的政坛新星,尤其还是代表北方士人的青年士子交好,他自然乐见其成。

  “我猜都猜到最后还得要紫英你来接替我啊,我给进卿、中涵他们两位去的信中也推荐的是你。”

  顾秉谦靠在官帽椅里,摇扇轻笑。

  “扳起指头算一算,谁最合适来?既得要有名声威望,还得要懂军务,这江南初定,陈继先到现在还下落不明,听说徐州那边白莲教也有活动迹象,树欲静而风不止啊,你才从江南回去,情况熟悉,平定三镇之后威信也有,不让你来,让谁来?”

  冯紫英暗自腹诽,这一位为了自己能脱身,恐怕也是绞尽脑汁想要找好接替者,举荐的恐怕也不止自己一人。

  据说熊廷弼当初也列入了内阁考虑对象,但是后来否了,可能会接任自己的兵部右侍郎。

  袁可立在山西巡抚任上表现不佳,可能让他与接任自己的兵部右侍郎机会擦肩而过。

  而熊廷弼在播州平叛一战上其实也说不上多么优秀,但是好歹算是把杨应龙一家都给斩了,算是给了朝廷一个交待,所以总算如愿以偿可以进军重臣行列了。

  “六吉公过誉了,紫英不过是侥幸得了这个机会,才能得手,还是全赖怀昌公和稚绳兄的运筹帷幄,后期也是六吉公你们一力操作,紫英其实就是做了点儿跑腿的活儿。”

  顾秉谦越发欣赏。

  瞧瞧人家的谦虚,这才是前程远大大有可为的首领气象。

  江南这一战里边谁干的活儿最实在担的风险最大,大家都心知肚明,便是京中那几位也一样,否则也不会给了诰命勋官,现在还给他这样一个机会来巡抚江南。

  巡抚江南之后,恐怕这小子就再也压不住了,如果不给一个尚书,真的是没法交待,或者可以让他接任乔应甲的都察院右都御使来压一压?

  都察院的右都御使和尚书一样都是正二品的顶流了,但是比起同为正二品的左都御史又要略微逊色。

  大周官制里边还是很有些微妙安排的。

  正二品里边理论上都察院左右都御史和七部尚书都是一样,左都御史的身份可以和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前四尚书平起平坐,右都御史则只能和刑部、工部、商部尚书并列。

  表面上大家都是正二品重臣,看不出什么来,但是左都御史和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尚书晋位大学士入阁是水到渠成,顺理成章,而右都御史绝无可能直接入阁,刑部、工部和商部尚书直接入阁的情况也很少见。

  按照顾秉谦的设想,冯紫英在江南巡抚任上起码要干满三年,三年后冯紫英也二十七了,如果再让其在右都御史上耽搁几年,三十岁以后再考虑让其在左都御史或者吏、户、礼、兵几部中的尚书位置上干几年,那个时候再来谈入阁似乎也就不至于那么太刺眼了。

  如果这家伙中间再出点儿什么耽搁一下,四十岁入阁正合适。

  想到这里顾秉谦都觉得好笑,哪怕是状元榜眼探花出身,四十岁能干到侍郎这一级都算是很不错了,放眼大周,几个士人能在四十岁晋位重臣?

  和冯紫英同科的状元练国事都三十出头了,现在还只是一个正四品知府,都算是升迁极快的了,四十岁能到正三品大概也就是练国事的梦想了,谁能和冯紫英这个妖孽比?

  “好了,紫英,你也莫要谦虚了,江南民情复杂,你虽然也来过江南几次,但是毕竟不是江南人,日后有你操心的时候。”顾秉谦摆摆手,“不过我相信你的手段,另外崔呈秀你也熟悉吧,他和乘风兄算是乡人,金陵府不能出问题,另外扬州和苏州也要抓牢,……”

  顾秉谦开始点拨冯紫英,冯紫英自然是欣然受教。

  一番谈话也是宾主尽欢,顾秉谦又在府上设宴款待冯紫英,并招来崔呈秀作陪,最后是把冯紫英弄得酩酊大醉才算了事。

  ……

  “确定了?”翁启阳深吸了一口气,双手合十,然后放下,按在书案上,“消息可靠?”

  “应该可靠,原来这条线是从京里来的,只说有可能,内阁那边,汤谬两位现在还插不上话,他们也无法确定,而叶方那边都不肯明言,……”

  回话的人是一个中年男子,语气里充满了兴奋,“但从南京来的消息,顾阁老设宴款待冯侍郎之后,颇有醉意,夜宿小妾房中,无意间提到了说冯侍郎前途不可限量,随口说日后就要看冯侍郎的了,……”

  “哦?”翁启阳默默点头,“这么说原来说顾阁老要干满一年巡抚,现在可能要提前?”

  “有此可能,巡抚衙门里的人一些事务本是下半年需要规划的,顾阁老都叫了暂停。”中年男子很肯定地道:“估计就是六七月份顾阁老可能就要返京了。”

  翁启阳轻捋胡须,沉吟不语。

  原本以为顾秉谦会干满一年,京中那边也一直打听情况,但都没有回音。

  冯紫英在扬州逗留翁启阳也知道,不少盐商宴请冯紫英,冯紫英居然赴宴了,这让翁启阳一帮江南商人都很惊讶。

  这很不符合冯紫英的风格啊,要知道对盐商,冯紫英历来是不怎么待见的啊,怎么现在变了呢?

  冯紫英不爱财却好色,这在江南商人圈子里不是秘密,更看重能给他带来政绩的,但现在居然能和盐商走到一条道上了,之前还有些不解,现在明白了,冯紫英这是在为他赴任南京做准备了。

  盐商的势力不容小觑,冯紫英在江南施政,肯定需要各方力量支持,所以礼遇盐商也就说得过去了。

  “东家,咱们前期的表现冯大人都看在眼里,现在他如果巡抚江南,正好是咱们的机会。”中年男子一副跃跃欲试的模样,“龙游商人和徽商现在都很积极,而山陕商人没准儿又要南下,咱们不能后人啊。”

  竞争激烈,但是翁启阳首先要搞明白冯紫英来江南的的施政路线才行。

  做事不能无的放矢。

第五百八十六章 不得安宁,等待时机

  接踵而至的江南商人们让冯紫英陷入了包围圈里,但他还不能不以礼相待。

  就目前来说,他在江南圈子里主要还是集中在商人这个群体中,或者说有一部分士绅,但也基本上是和海贸、工商有着交织,不以田租为主要收入来源的这一群人中。

  在整个士绅群体中,他的影响力还不足。

  冯紫英把整个江南士绅分成了几块。

  一块是以商养文,经商发达了,开始培养子弟读书走仕途,但这一块还不成气候。

  主导力量是以田租为生的传统地主,他们依靠相对稳定的田租可以有更多的精力来培养子弟读书,形成传统士绅。

  还有一块就是本是传统士绅,但是愿意接受新的思想,意识到工商贸易的丰厚利润,开始转型,兼顾工商和土地收益,这一块比例也不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