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能提取副作用 第560章

作者:骑猪去挖坑

“兄弟们,我这样理解,没错吧?”

其他人瞬间露出“我懂了”的表情,纷纷喝彩。

“老哥牛逼,这样一解释,我就明白了。”

“合着老祖宗已经在书里写过了。”

“果然不管什么新鲜事,都脱离不了祖宗的老法子。”

“哈?还能这么解释?”王平顿时傻了眼,他其实也似懂非懂,说着说着就卡了壳,便放飞自我,随口乱吹。

本来自己就很离谱了,万万没想到,这些大叔比自己更离谱。

一番东拉西扯,竟然能够逻辑自洽,把治疗过程说得如此通俗易懂,让人不明觉厉,心服口服。

眼看着离题万里,一时之间,他也不知道自己说得到底对不对了,只能讪讪闭嘴。

很快,这套说辞就在参加临床的病人里传开了,受到群众一致好评。

次日,30名志愿者,吃过早饭后,都一一排起长队,接受干细胞治疗。

里面还有5名没病的健康人,他们参加临床实验,主要是收了钱,为了检验干细胞在正常人体内的安全性而献身。

这一次,马军终于体验到了念念不忘的脊髓鞘内注射。

他刚侧卧在床上,就看见穿着白大褂的医生走了进来,从冷藏箱里拿出一根长长的针管。

看着那足足有10厘米长的细细针头逼近眼前,他不禁浑身一阵哆嗦。

闭上眼睛,强撑着完成注射后,浑身骨头都有些发软。

只能感受到一股凉凉的气息随着脑脊液,在脊椎内流动,循环到了各处病灶。

鞘注完毕,按照医嘱平躺半个小时,没有感觉到不舒服,马军就爬了起来,只是老脸微红,对10厘米长的针头产生了严重的心理阴影。

“这也太吓人了,这么长的针头,居然没把老子扎个对穿吗?”

“一个月啊,天天都要被扎,太可怕了。”

一想起那又细又长,看起来像铁签一样的针头,每天都要来上这么一下,他就有些瑟瑟发抖。

慢腾腾回到病房后,大家纷纷讨论起自己的感受。

“你感觉咋样?”

“挺好的,没啥感觉。”

“我咋感觉身上更麻了呢。”

“可能是针头太长,心理作用吧。”

“第一天,肯定还没起效果呢。”

“没错,过几天就该有反应了。”

病人们你一句,我一句,乐呵呵地讨论着,口气中透露出强烈的信心。

事实也佐证了他们的猜想,起码后续注射后,大家都没有表现出任何不良反应,安全性方面,算是初步通过。

一周后,已经有人感觉出了不同。

“哈哈,真的有效果,我今天给老婆女儿打了个电话,一口气说了半个小时都不带停的,以前断断续续说个五分钟就累得慌。”

一个病人兴高采烈地跟大家分享自己的新发现。

“我也是,今天下蹲没有那么费劲了,感觉双腿又有了力气。”

马军一脸深沉地点点头,他这两天就注意到了,还没来得及跟大家说,这下看来不是自己的错觉。

“手,我的手,喝水的时候端杯子总算不手抖了,这下再也没人说我羊癫疯了。”另一个病人端着空水杯上下晃动,激动地大叫起来。

“我居然能爬楼梯了,你们敢信?虽然就爬了一层楼,但也是巨大的进步。”王平满心欢喜地加入进来。

一番讨论下来,每个人的病情都或多或少有所改善。

肌肉力量,肌束震颤都有所缓解,语言和吞咽能力都有所改善。

第二天在医生那里做完检查后,得到了更加准确的结果。

肌电图呈现改变,复合肌肉动作电位波幅好转,总体改善明显。

至于脊髓中的神经修复,因为时间太短,CT影像上暂时不太明显。

这样的结果,就如一针强心剂,打入了患者们的心脏。

每个人都欢欣鼓舞,觉得彻底治愈就在眼前。

接下来的治疗,陆续出现了3-5例低热和骨痛现象。

1名患者的骶尾骨出现轻微疼痛,还有数名患者则体温升高,都持续了24-36小时,没有经过特殊处理,又自行恢复了。

所以并未引发患者惊恐,大家反而松了口气,觉得有点不良反应再正常不过。

半个月后,所有患者的病情都得到了明显改善。

呼吸,咀嚼功能都恢复如初,运动功能也大幅改善。

大家不再四肢无力,经过一番康复锻炼,病情严重的可以抛掉拐杖行走自如,轻一点的也能抬腿爬楼梯了。

手部能力也恢复了七八分,日常刷牙喝水,用笔写字,在屏幕上打字,这些都没问题。

只是上肢的力量恢复得不够彻底,没有力气提取重物,给饮水机换桶水都有点够呛。

不过搬不动大桶矿泉水也不影响生活,大家还是很开心。

1个月后,所有参与治疗的病人,言语,穿衣,行走,卫生能力都跟正常人无异。

上肢的肌群力量也增强了,可以搬动桶装水了。

发现这一点的当天,病人们上窜下跳,活力四射,把每个病房的饮水机都换了一遍,连医务室和护士站都没放过。

核磁共振图片上,也显示出了详细的脊髓神经分布,受损运动神经元的轴突和髓鞘都重新长了出来,与正常神经细胞无异。

至此,终于可以确定,临床一期实验,大获成功。

早中期渐冻症,终于有了治疗的特效药。

时光流逝,到了出院的那一天。

每个病人都笑容满面,脚下生风地走了出去,完全看不出任何渐冻人的迹象。

他们还一个个自己拎着行李,说什么都不让家人代劳,声称要体验一下久违的负重快感。

走到医院大门时,突然,所有人都自发地停顿了一下。

仿佛福至心灵一般,齐齐转身。

朝着临床楼的方向,深深鞠了一躬。

第六百三十八章 神经支架,让脊髓再生

“渐冻症能治啦!!!”

这个消息就像病毒一般,在渐冻人中迅速蔓延。

一开始,病人们还不敢相信,以为是哪个自媒体炒作的谣言。

以前也不是没发生过这种事,病人们天真地以为自己的病能治了,欢天喜地地去问医生,结果发现是空欢喜一场。

“狼来了”听得多了,大家已经习惯看到任何新闻都要先让子弹飞一会。

不过,当第一批参与临床实验的患者,马军,王平,这些人一一晒出自己的检查结果,现身说法之后。

几乎是一瞬间,大家都相信了。

于是三清的客服热线被打爆了。

还引来了媒体的关注,连续登顶热搜。

热度一大,说什么的都有,尤其这又是听起来就很神秘的干细胞疗法。

顿时各种乱七八糟的猜测满天飞。

有说三清从婴儿脐带中抽取干细胞的。

有说三清买胎盘压榨干细胞的。

还有说三清克隆人类胚胎切片提取干细胞的。

甚至还有说三清买了一大批死婴,精炼干细胞,治疗效果才这么好。

这些谣言混杂在各种自媒体对渐冻症的科普中,真真假假,防不胜防,糊弄了一大批九漏鱼网友。

逼得三清官方不得不发布公告辟谣。

“我司干细胞治疗渐冻症的临床一期实验进展顺利,取得良好效果。”

“参与治疗的25名渐冻症I至III期患者,病情都已得到控制,恢复了自理能力和正常行走。”

“实验室采用了患者自身的口腔黏膜细胞,经过多轮分化为神经干细胞,进行脊髓鞘内注射,最终分化为神经元细胞,从而达到治疗效果。”

“目前这一疗法只适合早中期患者,晚期患者暂未开展临床治疗,现临床二期名额正积极开放中,欢迎大家在龙图app上报名参加。”

“根据规定,新疗法需经过三期临床验证,才能通过审核上市,具体时间还未可知,请大家耐心等待。感谢关注!”

公告末尾还贴心地附上了一篇发表在《生命》期刊上的论文链接。

这一下,自媒体瞬间熄火了。

他们光速打开论文,却迷失在专业词句和实验数据的茫然大海之中,一时间手足无措,只能等待内行人的科普出现,再好好借鉴了。

毕竟三清官方都亲自说,用的是患者自身的体细胞,跟什么人类胎盘压根就没一毛钱关系,他们也不能硬着头皮造谣,免得被读者扔臭鸡蛋,口碑崩塌。

但是论文实在太专业,这群理科文盲实在看不懂啊,想瞎编一通都不知道从哪入手。

这些词句分开看都认识,凑在一起就跟看天书一样了,只能干瞪眼抓瞎!

倒是B站上的科普up主们,瞬间迎来了狂欢。

许多up主都受过高等教育,起码高中生物知识还没归零,学习一下干细胞的资料,对他们来说也不算什么难事。

Up主们连夜加班加点,肝出了一期期科普视频,看得观众们连呼过瘾。

也对渐冻症和干细胞疗法有了更多的了解。

得益于冰桶挑战的宣传,再加上霍金这一活生生的名人案例。

渐冻症在民间有着巨大的名气,不说人尽皆知,许多人或多或少都听说过这个病。

就连影视剧也与时俱进,主角们不再得什么白血病和先天性心脏病了,也不再变成植物人了,因为这些病统统都能治好了。

留给导演们的绝症不多了,他们翻箱倒柜,终于找出了渐冻人这张王牌。

不但名气大,还有各路名人站台,还有天然的冰桶挑战宣传,而且真的是人类无法攻克的绝症。

于是就纷纷摁在了主角们的头上。

但是剧才播了一半,就听到了渐冻症能治好的噩耗。

导演们简直就如同晴天被雷劈了一样,惊得一个个面无人色,心中不住惨嚎。

这下,绝症都被三清给霍霍完了,在他们贫瘠的大脑中,能安排给主角的绝症是真的一个也没有了。

且不说影视剧的绝症危机,网友们此刻却是欢欣鼓舞,在网上热烈地讨论着。

“太好了,终于有治疗的药物了,希望能早日上市,缓解很多患者和家庭的痛苦。”

“人生在世,短短数十年,身体健康,能吃能喝,能跑能动才是最大的财富和幸福啊。”

“每次看到这些绝症患者,我都感觉没那么焦虑了,起码我拥有健康。”

“用爱为生命解冻,三清你真棒!”

“给三清点赞,希望渐冻人们能够早日解冻。”

“我妈妈就是这个病走的,从确诊到去世才3年,如果早点有这个药就好了。”

“我爸也是,得病五年就走了,虽然这个药他现在用不上了,但我也会给他烧柱香,告诉他这个好消息。”

“我哥也是这样,生活没办法自理,一家人照顾他,不过他现在知道这个消息,已经在申请临床实验名额了,祝他好运。”

“每次看到渐冻人的报道,都会让我想起妈妈,她去世3年了,我真的好想她。”

“我爸就是这个病走的,看着实在太痛苦了,先是手不会动,然后是脚不能动,最后是呼吸道,慢慢的连话都说不了,人干瘪瘪的剩下皮包骨就没了。”

“哎,我侄子也是这种病,已经11岁了,1岁多就确诊了,现在能治疗了,看来老天爷终于显灵了。”

上一篇:古神在低语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