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能提取副作用 第423章

作者:骑猪去挖坑

对I型糖尿病患者来说,胰岛素治疗是必须的,但对很多II型糖尿病患者来说,胰岛素只是加强治疗,他们对胰岛素的依赖不是那么强,完全可以服用GLP-1之类的降糖药物来进行改善。

降糖药物经过上百年的发展,药物种类丰富多彩,呈现百花齐放的姿态,不是一家药企所能垄断。

三清目前已经有一些降糖药物,但也只是其中一两个方向,并非最热门品类。

不过卫康并不打算加入GLP-1受体激动剂这条拥挤的新赛道。

作为技术驱动的医药集团,选择研发方向自然要跟自身的技术领域相契合,不能像投资客一样,看到什么热门赛道就蜂拥而上。

先巩固I型糖尿病的基本盘,再结合自身优势,在该领域深耕,才是长久之计。

卫康对此早有打算,彻底治愈糖尿病,才是他的终极目标。

糖尿病不能治愈的原因和胰岛细胞的损坏,胰岛素抵抗,胰岛素分泌情况都有密切关系。

但归根结底,还是胰岛细胞损坏的问题。

胰岛细胞是高度分化的细胞,无法自我复制,一旦损坏就不能再生,也就无法正常分泌胰岛素。

其他一些组织细胞,如肝细胞,分化程度低,可以不断复制,再生能力很强。

肝脏受到损伤时,肝脏可以自我修复,所以很多肝脏问题可以通过药物和保养来恢复正常状态,但胰岛细胞却无能为力。

许多II型糖尿病人如果仅仅是胰岛素抵抗和分泌有问题,还可以通过吃药,饮食控制,恢复健康。

但如果胰岛细胞破损,即便控制好血糖,也可能需要终生服药,甚至一直注射胰岛素。

I型糖尿病人就更不用说,一发病就已经损伤了大部分胰岛细胞,只能一辈子注射胰岛素维持生命。

既然胰岛细胞无法再生,受损后就只能通过移植来解决问题。

事实上,胰岛细胞移植一直以来都是医学上的前沿课题。

不但有许多成功的动物实验,就连临床试验也有一些成功的案例。

甚至没有太明显的副作用,大部分患者的病情都得到了缓解,胰岛素注射量显著减少,有些病人甚至在移植后恢复了正常生活,无需再服药和注射胰岛素。

唯一的问题就是,胰岛细胞主要来自捐献的胰腺,来源十分有限。

维持时间也非常有限,所有接受细胞移植手术的患者在几个月后,最多坚持一到两年,就会发生免疫排斥反应,恢复到移植前的状态,无法永久保持效果。

这项技术需要给病人间隙性地不断移植胰岛细胞,总体上还未达到成熟的地步,而且移植手术的价格也十分昂贵,无法用来治疗基数巨大的糖尿病患者。

这些问题对卫康来说,倒不算太大。

因为他打算采用新的方法,也就是胰岛干细胞移植来进行治疗。

人体的多能干细胞可以分化出胰岛细胞,只要提取出这些能够分化的细胞,培养出体外胰岛细胞,并移植到人体中,就能正常分泌胰岛素,彻底治愈糖尿病。

只不过,目前利用干细胞技术重建胰岛功能还有很多障碍,用于提取,分离胰岛干细胞以及诱导胰岛素分泌细胞成熟的技术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缺乏一致公认的,可充分将干细胞分化为胰岛细胞的办法。

一些研究中,胚胎干细胞转化的胰岛干细胞在治疗糖尿病小鼠时,转化成了崎胎瘤,从而导致降糖作用消失,产生了很大的安全性问题。

三清目前已经拥有干细胞分化成人造血液的技术,在干细胞研究方面有了突破。

这给了卫康足够的信心,他相信,只要在这方面深入研究,迟早能将多能干细胞分化成胰岛细胞,像制造血液一样制造胰岛细胞,供临床使用。

到了那一天,糖尿病的治疗将发生巨大变革,每位病人都会从中获益。

糖尿病,这一由于食物极大丰富而爆发的现代富贵病,也有了彻底治愈的希望。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要真正治愈一个疾病,何其难也。”

卫康喟然长叹道:“吾辈医药人,也只能燃烧生命,奋不顾身地投身其中。”

研发的药物越来越多,他却感觉肩头的重担越发沉重。

如果说,一开始他只是个小药企的老板,只想研发出一款摇钱树般的王牌药物,这辈子不用为钱发愁。

至于医学技术如何发展,人类科技如何进取,那都不关他的事。

天塌下来,也有个子高的顶着,在技术领域披荆斩棘,自有科学家冲在最前面。

那么,到了三清如今的地步,身为人类医药之光,他已经成为个子最高,冲在最前面的那个人了。

许多新技术的突破,新领域的拓展,都需要他来领导,也离不开全体三清人的努力。

他的心态也有了极大的转变,钱已经不再是他最看重的东西。

取而代之的是社会责任感,这无形中已经成为了他的人生信条。

三清要对祖国负责,要对社会负责,更要对千千万万的病人负责。

欲戴王冠,必承其重。

一个行业的第一,如果都不能积极进取,开拓向前,那这个行业还有什么活力?

华夏医药业,以前就是混吃等死,拼命内耗,为了一个仿制药市场而打生打死。

从未在任何前沿领域,有过原研药物的成果,所有的营收大头都投入在销售上,研发部门可有可无。

在三清崛起之前,很多行业都有了华夏巨头们的身影,都做到了全球数一数二。

只有医药行业依然一潭死水,毫无起色,哪怕一款畅销全球的原研药都没有。

这样一个行业,要不是有了三清,很难想象要如何才能走到今天这一步。

卫康感叹了一番,收敛心神,点击电脑,新建项目文件夹。

《胰岛干细胞移植项目》

随后开始分配项目人员。

干完这些后,他又开始查看其他项目的进展。

“很好,几款新药都进展顺利,已经进入临床三期。”

“人工心脏项目招来了一个现成的团队,完成人员磨合和技术整合,开始研发中。”

“仿生微针项目在强力外援的合作下,搞定了纳米合金材料,正在制造第一批样品。”

看着看着,他顿时眼前一亮。

“不错啊,人造血管的样品已经做好了。”

第五百一十章 蛋白质合成机

“卫总,您怎么来了?”

薛珅远远看到卫康的身影出现在门口,立即一路小跑着过来,脸上露出谦卑的笑容。

“我看到报告,据说你们纳米实验室已经把人造血管的样品做出来了,所以一时好奇,就过来看看。”

卫康随口说道,两眼四处张望,打量着实验室的状况。

以往空旷的实验室里,此时已坐满了人,各处的角落里,也见缝插针地安置着一个个文件柜。

所有设备和资料都摆放得十分整齐,人员也各就各位,井井有条,呈现出一种紧张而忙碌的工作氛围,与器械事业部那边的乱中有序,以及生物实验室的活力四射,都截然不同。

他心中暗自点头,对薛珅的管理能力,不禁有了一丝认同。

各大实验室在不同人的领导下,都会拥有自己独特的风格,这种风格无法复制,很难模仿,但会由内而外,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每一个员工。

他作为老板,也是一个局外人,只能冷眼观望,无法插手干涉,就算影响到了业绩,最多也就换一个主任而已。

不过到目前为止,这种管理风格还是相当有用,导致了各种研究成果井喷,他对此也是乐见其成。

薛珅一见大老板来视察,表现欲就会瞬间涌上心头,当即一拍大腿,说道:

“这可太巧了,样品前两天才做出来,我正准备跟您汇报呢。”

“卫总,这边请,让我给您好好展示一下。”

卫康换上实验服,帽子,口罩,手套,一整套下来,将全身捂得严严实实,才走进实验室。

一进门,就看到几个工作人员聚集在一个大型实验台前,不停地忙碌着。

他走过去一看,实验台上摆放着一台简陋的机器,看得出来是自行组装的,由几个不锈钢架子组成,上面摆满了500毫升格式的玻璃瓶,通过不同的管路进行连接。

最右端则是四个抽屉组合在一起的密封设备,上面密密麻麻接着不同颜色的塑料管,显得有些杂乱无章。

“我宣布,收回整齐有序这个评价。”卫康一眼看过去,只觉眼花缭乱,忍不住在心里默默吐槽。

那边薛珅紧随在后,来到机器面前,迫不及待地介绍了起来。

“卫总,这是我们自己组装的一台桌面自动蛋白质合成机,能够按照预定的程序,在几个小时内,将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串联在一起,大大减少蛋白质合成所需要的时间。”

“这样一来,就可以按需合成,通过加入不同的氨基酸来设计和制造人工蛋白质。”

“只不过目前还比较粗糙,只能合成300个氨基酸以内的蛋白质分子,无法直接合成更大的蛋白质大分子。”

卫康顿时肃然起敬,同时有些吃惊,这玩得有点大啊。

虽然蛋白质合成技术已经不算什么新鲜玩意,但不采用最常见的基因重组技术,而是自己组装了一台机器,也足以证明项目组的实力了。

“可能是基因重组技术对于弹性蛋白分子的合成有难度,所以采取了这种方式。”他心里暗暗想道。

紧接着倍加仔细地瞅了瞅正轰隆作响,发出低沉噪音的机器,实在看不出来什么,只得点点头,大加赞赏。

“很厉害,弹性蛋白分子就是在这里面合成的?”

薛珅点点头,不无得意道:“没错,弹性蛋白分子正是由这台机器合成而来。”

“众所周知,弹性蛋白是弹性纤维的主要成分,弹性纤维是有橡皮样弹性的纤维,能被拉长数倍,并可恢复原样,因此有‘人体橡胶’的美称。”

“弹性蛋白在组织内大量存在,在肺,大动脉,某些韧带,皮肤及耳部软骨等部位,都有它的身影。”

“但生命体中常见的弹性蛋白的分子较大,大概有700个氨基酸,暂时无法用这台机器合成。”

“我们所用的弹性蛋白分子跟自然界中的不一样,分子量比较小,只有218个,折叠起来结构也比较特殊,呈现一种同心环状,而且相互之间有独特的接口设计,这样一来就能使用机器进行合成。”

“我们通过化学反应,还可以使其相互交联,层叠组装成纳米网络,与此同时,我们又加入一些辅助因子,帮助弹性蛋白进行折叠,比如加入去垢剂或者脂质体,就可以使其表层的附属多肽形成一层光滑的薄膜。”

“啪啪啪!”卫康忍不住鼓起掌来:“真是令人惊叹。请为我详细讲解一下这台神奇的机器吧。”

“好的。”薛珅走上前去,指着机器的不同部位,滔滔不绝地讲解起来。

“这台机器采用了一种固相肽合成技术,只需要加入含有相应氨基酸的化学物质,就能合成所需的蛋白质。”

“在合成的每一步中,这些化学物质都会通过含有树脂床的加热反应循环,进行优化后,形成每个肽键只需要1分钟,长达86个氨基酸的胰岛素前体,在一个半小时内就能组装完成。”

“我们对合成的胰岛素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结果显示,其功能和结构与天然人胰岛素完全一样。”

“为了提高成功率,找到每个反应的最佳配方,我们在许多不同条件下进行了氨基酸特异性偶联反应,终于组装除了一个通用的流程。”

“每个反应的平均效率超过了99.99%,即使在组装数百个氨基酸的蛋白大分子时,也能将差异率降低到0.01%以下,大大提高合成的成功率。”

“目前这台机器还是试验机,每个反应过程都需要实验员手动操作,所以他们得时刻盯着,不能出错。”

“当然,我们还在继续对机器进行优化,使整个制造过程实现自动化,这样蛋白质合成后,切割,纯化和折叠步骤也会随之发生,不需要任何人工干预。”

“等到优化完成后,任何一个实验员都可以进行操作,只要简单地走过去,在机器上输入一串蛋白质序列,它就能将这些氨基酸串在一起,等到反应结束时,就能够得到想要的任何蛋白质。”

“哇!”听完以后,卫康瞬间有种不明觉厉的感觉,他好奇地问道:“这跟常用的基因工程技术好像完全不一样,有什么差别吗?”

“当然不一样,这是一种全新的技术改进。”

“您应该知道,人体中存在的大多数蛋白质都长达400个氨基酸,而这些氨基酸一共只有20种。”

薛珅看见卫康缓缓点头,不由亢奋起来,语调也变得愈发高昂。

“事实上,这20种氨基酸构成的多肽链可能是地球上用途最多的材料。”

“作为一名纳米技术科学家,我们最基本的目标就是能够利用蛋白质多肽链的多样性去构建任意三维形状。”

薛珅说到这里,脸上洋溢起一股俯瞰天下的自信神态,却又马上收敛起来,恢复了谦逊。

他干笑一声道:“当然,我们目前离这一目标还有些遥远,正在朝着这个方向前进。”

“言归正传,蛋白质的合成目前采用的是重组基因技术,将含有定制蛋白质编码的DNA分子植入大肠杆菌或者酵母菌等微生物中,用来大量制造这种蛋白质。”

“胰岛素以及其他生物酶,都是使用这种技术制造。”

“但这种传统基因技术也有一些缺点,微生物能构建的蛋白质比较有限,只能制造小分子多肽,对于自然界中没有的人工蛋白质就有心无力了。”

“甚至对于大分子蛋白质也束手无策,因为大分子蛋白质在构建时会形成预料之外的折叠与结构。”

“所以,通过化学反应合成蛋白质才是更优良的技术,不但能够合成大分子蛋白质,还能加入自然界中没有的人工氨基酸,构造全新的人工蛋白质。”

“蛋白质的形状主要由它的氨基酸序列和环境因素决定,在正确的温度,PH以及盐浓度等条件下,氨基酸序列会自发折叠成功能性的三维蛋白质结构。”

“如果有人足够聪明,就能够通过氨基酸序列来人工合成蛋白质。”

“当然,蛋白质人工合成过程困难重重,因为蛋白质会在化学反应中折叠成一系列过度状态,在真实的生命中,这种折叠发生在几毫秒之内,蛋白质足够小的话甚至只需要几微秒。”

上一篇:古神在低语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