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能提取副作用 第172章

作者:骑猪去挖坑

“最后四大粮商懵了,面对这源源不断的库存,只能认栽收手。”

“这就是粮食自给自足的底气,这就是为何要坚持18亿亩耕地红线的原因所在。”

“我们的主粮能够做到自给自足,大豆也一定可以。”

“世界是一片暗黑森林,在远处的阴影里,外资巨鳄默默潜伏,虎视眈眈,时刻等待着机会一击致命。”

“这场看不见硝烟的战争中,华夏早已经与这些猛兽厮杀数次,挫败了敌方的粮食侵略,牢牢守护着我们的人民。”

“现在,我们有了新的武器——超级大豆,胜利指日可待。”

“粮食战争,我们赢定了!”

这篇爆款文章在朋友圈疯狂刷屏,看得全国人民一个个群情激愤,热血沸腾。

从城市到乡镇,从街头到村头,人们被爱国情绪所驱动着,掀起了一场支持国货,抵抗外资的热潮。

许多名不见经传的本地食用油品牌被发掘了出来,销量大涨。

中粮集团的福临门瞬间出了名,无数网友涌进线上线下的超市,大肆采购。

一时之间,金龙鱼竟然显露出了老坛酸菜面一般人人喊打的颓势。

……

三清总部,卫康看着网上这一切,不由笑了:“汪总这一手舆论战真是干得漂亮,看来不用担心超级大豆种子的推广了。”

先正达现在是三清的亲密战略合作伙伴,队友战力强悍,他自然心中高兴。

这些基因农作物都是和三清联合研发出来的,卖出去的种子,三清也有一份收入。

当然为了推广,种子的价格不可能卖得多高,一开始肯定要低价抢占市场,等到后面收获的时候,以华夏的人口和市场,收入将会异常丰厚。

一个品种从推向市场到被种植户和加工企业认可,需要一个过程。

超级大豆的爆火,就是一个良好的开始。

起码,现在人们都知道了它的名字,也知道国产大豆的重要性,甚至还自发地开始支持国货,打下了良好的营销基础。

等到实验田的结果一出来,先正达就会启动与下游加工企业的一系列合作,共同打通超级大豆的全产业链。

到时候,种植户的大豆种出来不愁卖,因为粮食贸易商会在地头等着收购,而由于产出效益提高,加工企业也愿意选用新品种。

当然,发展大豆产业离不开国家政策的支持和推动。

先正达是种业巨头,中粮集团是硕果仅存的食用油加工企业,他们都属于国资,都已经做好了准备,随时携手共战。

一切都在稳中向好,逐步推进。

这一场大豆战争,不容有失!

第二百五十一章 若无远虑,必有近忧

黄勤压抑住紧张的心情,穿过长长的走廊,走到一间办公室前。

他看着门牌上‘总裁办公室’五个字,咽了下口水,心情变得复杂起来。

那是一种掺杂着激动,紧张,不安,期待的情绪大混合。

就像一杯混合酒精炸弹,能让他的肾上腺素瞬间飙升。

“冷静,冷静,不就是向卫总汇报工作嘛,没什么大不了的。”

黄勤擦了擦额头细密的汗珠,轻轻敲了敲门。

“进来!”里面传来一个异常熟悉的声音。

听到唐缺的声音,黄勤的心情瞬间平静了许多。

虽然是第一次来见卫总,但是在唐主任面前汇报工作,他可是轻车熟路了,绝对不会怯场。

推门进去,坐到会议桌前,熟练地开始汇报工作。

这段时间,他的主要工作就是跟先正达合作开发基因编辑农作物,工作顺利,成果斐然。

说着说着,他也不禁挺胸抬头,自信昂然起来。

“综上所述,这就是目前为止我们所有的基因农作物,有大豆,玉米,水稻,花生等七八种,品种非常丰富,产品力极强。”

“由于基因农作物的种子都不能留种,第二代性状会有大幅衰减,所以快速育种的量产技术就非常重要,这也是我们接下来重点投入的方向……”

卫康突然打断他:“你们一直用的是CRISPR-Cas 9的第三代基因编辑工具?”

黄勤点点头:“没错。”

卫康和唐缺对视一眼,脸色变得严肃起来:“专利方面可能会有重大隐患。”

黄勤有些疑惑道:“这种技术比前两代技术都要好用,能够快速精准编辑基因,而且成本很低,在学术方面是免费使用的,就算进入商业应用阶段,也就是交一些专利费的问题。”

卫康微微一笑:“免费的都是最贵的,不过研发阶段最重要的是先出成果,再考虑别的因素,所以这不是你的问题。”

唐缺开口道:“你有考虑使用第一代基因编辑工具ZFN锌指蛋白吗?”

黄勤摇摇头:“植物跟人类不一样,多了一个细胞壁,ZFN技术很难突破进入细胞内,这样一来技术成本会高到一个难以承受的地步,良品率也非常低,只适合实验室而非工业化生产。”

他接着说道:“事实上,我们当初也考虑过第二代TALEN基因编辑工具,它的一个优势是切割DNA链的天然蛋白是由植物细菌分泌而来,对于植物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但是,TALENs蛋白产量非常低,主要是从天然的植物细菌中获取,无法低成本进行快速量产。而且这种专利也没有到期,我们依然要缴纳专利费。”

“CRISPR-Cas 9是我们综合考虑后做出的选择,便宜,好用,快捷,精准,全方位地胜出,如果不使用这种基因编辑工具,我们很难做到工业化量产,毕竟种遍全国的土地,所需的种子数量是一个天文数字。”

卫康露出赞赏的笑容:“你们考虑得非常周全,选择了最合适的工具,工作干得很棒。就像我之前所说,这不是你们研究人员的问题。”

他转而看向唐缺:“有什么办法能够规避专利吗?”

唐缺沉思片刻道:“CRISPR是细菌本身自带的天然免疫系统,CAS9是细菌中存在的一种专门用于切割基因片段的蛋白酶,按照这个原理来看,不同的细菌可能会有不同的基因编辑蛋白酶。”

“如果我们能够进行海量筛选,找到一种全新的细菌里的基因编辑蛋白酶,就能够注册自己的专利。”

“不过这样一来,工作量会非常大,而且我们也需要海量的细菌资源。”

卫康断然道:“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基因编辑工具是最底层的工具,我们绝对不能在专利问题上授人以柄,地贫基因药物就有这个隐患,但只是一款药物而已,问题不大,再说药物价格本来就贵,交点专利费不会影响我们的收入。”

“但是种子跟药物不一样,这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问题,本来转基因种子已经被外国卡脖子了,如果再在专利上面被人抓住漏洞,将会有大麻烦。”

他看着两人,肃然道:“三清必须拥有自己的基因编辑工具,这是原则问题。”

“唐缺,你马上成立一个专门的小组,我们要全力以赴,对细菌进行海量筛选,寻找全新的基因编辑蛋白酶。我会给你提供最大的便利。”

“黄勤,你这边的工作也不要停,继续跟先正达合作,改进超级大豆的量产育种技术。等唐缺那边有了进展,你也要及时配合,尽快将新的技术应用到量产上来。”

两人同时点点头。

唐缺缓缓说道:“CRISPR几乎存在于所有的细菌和古菌之中,除了细菌,我也会在古菌中进行寻找,这方面可能性应该更大一些。”

卫康笑容满面道:“太好了,你有思路就好,我会跟华夏科学院联系,希望能获得他们的帮助,他们的科考团队经常出入各种极端环境,拥有丰富的古菌生物库。”

古菌是地球古早时代出现的生物,对极端环境适应能力最强,因此至今依然广泛分布于地球上各种极端环境里,高温热泉,盐湖,深海,冰川,极地,到处都有它们的踪迹。

它们往往代表着生命的极限,目前发现的最耐热,最耐高盐,最耐酸碱,以及极端厌氧的生物均是古菌。

据推测,古菌可能通过长期的进化,形成了特殊的适应机制来适应极端环境,这对科学研究来说,是一座巨大的宝库。

人们不断从古菌中发现了一些新奇而有用的能力,这对于生物技术的开发应用潜力巨大。

聚合酶链式反应中用的高保真DNA聚合酶Pfu酶就来源于嗜热古菌,人们使用这种古菌的酶制造了PCR机,从而在基因检测技术上有了巨大的突破。

嗜盐古菌细胞膜上的紫膜蛋白由于其独特的光化学特性,已作为优良的生物纳米材料用于光信息处理和光电响应元件等。

某些嗜盐古菌还可在胞内大量积累生物可降解塑料,其优越的材料学性能及较低的生产成本使得其在医用材料领域有很大应用前景。

总之,极端古菌所产生的极端酶则是开发工业酶制剂的宝库。

如果从古菌这个方向入手,没准真能在基因编辑蛋白酶上有新的发现和突破。

唐缺不由精神一振,两眼放光:“古菌具有独特的细胞结构和遗传信息处理系统,在细胞形态等方面与细菌类似,但在基因组复制,转录与翻译等遗传信息传递系统方面却又有很大的差异,如果能获得充分的菌库,我相信肯定能找到一款全新的基因编辑蛋白酶。”

卫康哈哈一笑:“那我就敬候佳音了。”

等到两人离开后,他立即拨通了常院士的电话。

常院士在生物学界人脉广大,很快答应帮忙。

随后又联系了先正达的汪德总裁,国企的背景和能量很强,能用也要用上。

就这样,三清的基因实验室很快与华夏科学院搭上了线,开始了全新自主基因编辑工具的全力攻关。

第二百五十二章 他们急了,它们也急了

皖省,庐市。

秋耕将至,北区的种子一条街又迎来了一年的旺季。

不到两百米长的街道上,鳞次栉比地挤满了三四十家种子店。

记者小王走在街上,心情有些紧张,忍不住看了看身边的同伴。

这个面容沧桑的中年男人看起来十分悠闲,一脸轻松地东张西望,倒像是真的在旅游。

中年男人名叫李东,是先正达集团的一名维权人员,主要工作就是奔赴全国各地的种子市场,调查取证,打击种子套牌侵权的不法分子。

小王则是农资报的一名调查记者,这次是跟随李东,一起追踪先正达的打假维权案件,收集一手资料,以便报道新闻,揭露玉米制种,加工,销售的一整条地下产业链,透视种子套牌侵权屡禁不止的多重根源。

两人从黑省的绥化,蒙省赤峰等地一路走来,来到南方地区考察,下一步还将远赴疆省的伊犁,整个行程累计近万公里,可谓是长途跋涉,行路艰辛。

由于种子市场套牌泛滥,几乎窒息了行业创新,业界日益担忧种子将沦为第二个被卡脖子的芯片。

于是就有了去年底中央提议的‘种业翻身仗’,此后,中央不断开会,发文件,要求‘做强民族种业’,而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打击种子套牌侵权的呼声便瞬间席卷整个业界。

先正达做为国内种业巨头,当仁不让地响应国家号召,向侵权坚决说‘不’,从年初就开展了一系列打假行动。

李东工作多年,对种子市场十分熟悉,小王跟着他一路奔波,也算开了眼,攒下一堆新闻素材。

两人连日来四处奔走,已经晒得乌黑发亮,衣服也是灰扑扑地十分朴素,装做农户也有七八分相似。

一路溜达着逛了过去,李东很快就发现了目标。

他走进一家种子店,在货架上挑挑选选了半天,终于拿起一袋玉米种子,上面写着鲜明的几个大字‘和育187’。

这正是先正达旗下种业的标杆品种,不过他手里这包却不是正品,而是套牌假货。

类似的假货已经在市场上到处泛滥,他看得多了,经验丰富,一上手观察就能看出真假。

接下来就是购买和套话的关键环节了。

小王跟在身后,面上佯装镇定,心跳却突然加速。

由不得他不紧张,因为之前在北方考察的时候,他和李东经常被店家识破,有几次还差点闹出事故来。

他清楚地记得,在黑省SH市的一家种子店,那是他第一次做卧底调查记者,心情激动而又忐忑。

当时已经付了钱,就差取货了,却被店主突然识破,当场被几个大汉轰了出去,对方还撂下一句狠话:下次再来,打断三条腿!

两人狼狈离开,小王已经忘记是怎么回去的了,心里只留下了一个印象,真特么刺激!

后来他就在这条惊险刺激的维权路上撒腿狂奔,一条路走到黑了。

希望这次能够顺利,不要搞出什么幺蛾子,他心里这么想着,右手伸进口袋,悄悄打开了录音笔。

李东拿着那袋玉米种子,走到女店主面前:“老板娘,这包种子多少钱?”

女店主看了一眼,毫不犹豫报价:“80块。”

李东笑着道:“你这里还有别的牌子货吗?”

女店主手指在手机上翻飞,头也不抬道:“货都在店里啦。”

李东还想努力一下:“大德216和远科105这两种有吗?听说都是先正达的牌子,我想都买回去试试哪个好。”

女店主抬起头,有些犹豫道:“我们这里一般和育187卖得比较多,你说的这两种卖得少,店里没有现货,你想要吗?要的话我们可以去仓库拿。”

李东心中一喜,连忙点头:“当然要了,什么时候能给我,下午可以吗?我们从外地过来的,晚上就得坐高铁回去。”

女店主点点头:“可以,不过定金要交一下。”

“那当然,”李东掂了掂手里这包种子:“这个我要两包,其他两种一样一包,也是这个价吗?”

“没错。”女店主指了指收银台上的二维码:“这里扫码支付。”

看着微信上钱到账的信息,她当即起身取货。

“等一下!”

突如其来的声音打断了女店主的动作。

上一篇:古神在低语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