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真不想跟神仙打架 第871章

作者:中秋月明

这就是天才的创作模式吗?

演奏家们集体懵逼,见过牛逼,没见过这么牛逼。

速度也就罢了,还这么优美贴切。

那是什么曲子,从旋律到节奏,再到民族乐器的穿插,甚至充满北欧风情的唱腔,都彰显出原汁原味的爱尔兰风情,你难道是我们遍布全球的爱尔兰后裔分兰吗?

当乐团在艰难消化曲目的时候,荆小强再到旁边给舞蹈组讲授要怎么走位、编排剧情,整个舞姿在剧目不同阶段要表现出什么重点,欧克,不能跟上的就换人。

踢踏舞在百老汇的确是所有舞蹈演员都必修的专业舞蹈。

所以每位歌舞团成员都能跳出荆小强要求的式样,而且是老板你怎么改都行,绝对服从。

相反爱尔兰这边提供的踢踏舞高手们还麻烦点,总想这样那样的提出些不一样的意见,这不符合传统,那不是我们的特点,那就滚蛋。

滚蛋是多赫蒂说的,她全程参与每个创作细节,协助每个环节编排,五体投地的追随天神吧,这时候她也觉得这种不识时务的家伙真的讨厌。

这都是什么样的机会。

能够在这样的史诗级剧目里演出,当好自己的螺丝钉吧。

于是第二天再多了电脑动画特效团队,把一堆金属保护箱排列在练舞厅后方上班,荆小强又要去指导他们应该在画面中呈现什么,几分几秒这都是要跟整个剧目曲风节奏契合起来。

可舞蹈演员、演奏家们休息时候也会忍不住站在后方看看那些电脑屏幕上美轮美奂的风景,难以想象这种画面怎么跟歌舞剧联系在一起。

不过到这时候,大家都跟多赫蒂一样,开始相信罗伯特先生能够带着大家创造奇迹。

争分夺秒的疯狂参与。

用亢奋来形容这些演奏家和舞蹈演员的情绪不为过吧。

能够有幸跟随这样的大神,亲身参与这样的神迹诞生,就已经是他们值得吹嘘一辈子的经历。

连米高和坂井都被带动着创作灵感爆发,成天不是在酒店,就是坐练舞厅角落地上编写自己的曲目。

其实在荆小强这里啥也不是,打卡上下班而已。

回了酒店甚至都看不到半点殚精竭虑思考创作的模样,主要端详潘云燕拍下来的各种阿拉伯美女照。

终于有比较专注的模样,对舞蹈,对编曲,那位黑袍姑娘都表现出了真正专注倾听的模样,但更多时候应该是在观察现场这两三百号人倾情创作的疯狂样儿。

荆小强只能说,也许在他们的国度,就看不到这样的专注?

反正以他上辈子不多的那点接触,中东土豪们只会肆无忌惮的享受上天馈赠。

须藤才是有点疑惑的拿着合约过来:“免费赠予?无论是爱尔兰传媒、艺术界还是官方,都有钱啊,为什么要免费赠予?”

她现在明显也被铜臭玷污了,哪里还是当初那个站在一片追星族里面傲然挺立要为艺术坚持发声的模样。

荆小强看她这样儿嗤笑:“收多少钱?一两百万美元顶破天,可我们这时候差的是这一两百万美元吗,我们要的是爱尔兰裔的支持,特别是这种带着创新革新的歌舞剧面世,必然面临很大的质疑跟抨击,免费拿了我们的东西,可不要为我们说话吗?”

他肯定衡量过,在这上面收点钱没意义,哪怕按照每场演出收版权费,二十多年里面收一万八千场都没多大意义,这不是一出单纯的商业剧啊。

本来就是人家创作的精品,荆小强也没打算厚颜无耻的全都吃掉,还不如做顺水人情。

关键那可是爱尔兰裔,整个花旗第二大族裔,而且是占据高端层面的精英族群,几十位花旗总统里面有一半都带着爱尔兰血统,很多花旗政府机构里面都有大量的爱尔兰传统掌控。

他们之所以这么多人到花旗,可不就是被大嘤压迫的结果,所以在花旗的爱尔兰裔非常重视团结,也很重视参与政治,这就跟只顾赚钱的华裔就本质区别了。

须藤赶紧用满眼的你这个糟老头子来掩盖自己的仰慕。

她最崇拜的不就是这种权倾一方的男人么。

荆小强有点这个味儿了。

第1088章、用魔法打败魔法

这世上有几个民族是出了名的会塑造形象。

以列色人、爱兰尔人绝对是其中佼佼者,他们同时也是掌握了欧美舆论喉舌的主力。

在百老汇的岁月里,荆小强当然很清楚这些尤太裔、爱兰尔裔的导演、编剧、制作人甚至媒体大佬的威力。

可以说迈克尔这样的小剧院老板,在文化输出方面都毫无价值,他不过是百老汇无数个小业主之一,真正对国际舆论、文化价值观有影响的,是这些有族裔血统串联起来的大佬共同发力。

所以荆小强现在不把这出戏的经济收益放在眼里,他要的是这出歌舞剧的传奇导演、监制、编剧这些可以名垂青史的头衔,要的是这出剧未来能在国际歌舞表演船上持续演出的关系。

那么,起码那条本来应该很敏感的船,就成了ZZZQ。

哈哈哈,这恐怕就有点用魔法打败魔法的味道,那可是宣传爱兰尔形象的最佳渠道,你们肯定会大力支持吧?

多赫蒂代表她能影响的圈子表示,那必须的!

四天紧锣密鼓的排练中,多赫蒂每天都有引领各界人士来参观。

整个爱兰尔媒体对罗伯特在摇滚巨星之外的歌舞剧成就也添油加醋的进行宣传,哪怕是之前有些口诛笔伐,嫌弃他在歌舞剧中的一些革新,现在也被明显的压制下去没了声音!

因为随着参观层面的越来越高端,所有人都能看出来,天才会创造出什么样的奇迹。

况且荆小强每天在排演现场还摆足了那种癫狂的创作激情派头。

所以愈发清晰美妙的史诗神剧,绝对需要烘托气氛,能让爱兰尔民族得到如此诠释的剧目一定是蜚声海内外的著名人物才能配得上。

于是荆小强为大都会歌剧院两百万美元创作《了不起的盖茨比》剧本,就成了个很有力的背书。

能为花旗如此重要的文学作品做编剧并得到最顶级的歌舞剧院认可,必然证明了他的实力,也必然证明了我们的《河之舞》会非同凡响。

顺便说一句,根据考证盖茨比就应该是个尤太人,而且还是德裔。

花旗这个移民国度里,占据五分之一人口的第一大族裔其实是德裔,譬如组织诺曼底登陆的艾森豪威尔将军,后来的大统领就是德裔。

这就能明白荆小强搞定那部剧有什么内涵了吧。

总之越是随着登台时间临近,规格就越高,最后的开场登台竟然被定在了首都阿比剧院,而不是原定的皇家歌剧院。

相比富丽堂皇的豪华歌剧院,这家只有六百座的阿比剧院实际上在爱兰尔具有文化圣殿的定义,因为从世纪初开始的话剧院经历了这个国家最动荡艰难的岁月,有别于皇家剧院的贵族气息一直以创新实验闻名,总之更像是文化博物馆。

差不多等于不在我们的什么国家大剧院这等现代化豪华大剧院演出,却放到太庙之类的地方吧。

象征意义很重。

入场的时候,演员们还有点诧异,这么老破小的吗。

爱兰尔方的演员赶紧给同行普及。

荆小强也给撇嘴的须藤解释,经纪人有点想发飙,之前说好那么尊重的,现在怎么了,故意瞧不起人吗?

实际上有过爱兰尔前女友的荆小强很清楚,十多年后这里会被翻新重建成国家剧院,就足见地位了。

其中很大的原因还就是因为这出剧带来的国际影响力。

他现在当然不用上场,杜若兰的踢踏舞功底也轮不到,他们都身着礼服礼裙坐在前排贵宾席,这里连包厢都没。

米高尽量体验如此简陋的场景能带来什么效果,他的演唱会都是尽可能的声光盛宴。

很陈旧的座位内饰,充满了平民剧院的特点,观众入场后感觉最惹眼的除了这几位明星,恐怕就是舞台后方那座静静矗立的巨型显示屏,实在是整个舞台都显得太陈旧了,显示屏有点格格不入。

因为不是那种故事情节歌舞剧,所以背景显示屏没有什么实物布景可以展示,就打着《Riverdance》字样的黑底儿白字。

入场的观众无论这些天有没有去那几家大型豪华的歌舞剧院看过荆小强他们的剧目,这一刻坐下来都忍不住窃窃私语。

这多少还是有点太跨越冲击传统了吧?

可等到所有人入席,旋律响起的时候就更让人匪夷所思,开场居然就是一段儿电音,没错,就是卢昆仑给操刀烹饪的悠远电声序曲。

观众本来有点哗然!

不是说好爱兰尔民族史诗剧吗,这是什么东西?

能看歌剧的艺术鉴赏力都不算差。

可这时候大屏幕上的字样淡下去然后渐入爱兰尔高地的山脉、河流、平原航拍。

那种浩瀚的感觉就无比契合这样的景色。

用任何传统乐器,都很难营造出这样空间感的气场。

观众人群居然能瞬间又静谧无比,认真的看着这样从未看到过的画面,等到“我是来剧院看电影”的疑惑开始在他们脑海盘旋时候。

著名的爱兰尔风笛无缝接入。

相比因为大嘤帝国日不落全世界的征战,伴随英军的苏格兰风笛更为著名,实际上爱兰尔风笛更加哀怨悠长有抒情的味道,是后来很多电影配乐里面的风笛真身,当然这里面多少也有爱尔兰裔的选择推广。

这时候才能发现之前那浩瀚的电声,原来就是为了引入风笛啊,就像原本混沌的宇宙世界,逐渐有了爱兰尔人的声音……

渲染情绪的浪漫,才刚刚让观众有点恍然,男舞者就踩着节奏登场。

精美挺拔的身形阳刚气十足。

杜若兰笑着回看荆小强做个鬼脸,意思是人家这确实比你跳得好,这就是那位国宝级踢踏舞顶尖高手。

完全按照荆小强的要求,上身笔直,但双手可以添加很多动作,更是不用按照传统面部表情严肃,丰富多彩的充满感情!

悠扬苍凉的爱兰尔风笛延续着古老的情怀,激扬的小提琴挑动着每一根敏感的心弦,其他的乐器逐渐加入进来。

就像整个民族形成的故事展开,后面大屏幕上的海浪波涛,都无法影响到翻飞的舞者身影。

因为从《花旗好声音》就揣摩出来的舞台灯光别具一格。

以蓝色的灯光作为基调并具有深浅不同的层次变化,柔和而不失典雅,给观众一种犹如置身于天空或是大海怀抱中的感觉,不仅亲切而且舒适。

保持让背景的动态风景成为配角。

加入女舞者之后,那种黑丝加屁股蛋都遮不完的绿纱裙跟亮片吊带,都不会有半点淫靡气息,只有舞者的高雅。

观众们已经开始忍不住鼓掌,他们已经看出来这带着浓郁民族特色的舞蹈,这诗意化的剧情在讲述什么。

这位来自百老汇的舞蹈全能高手,比爱兰尔的国宝级都更炫目,她的舞姿里融入了弗拉门戈舞、俄罗斯民族民间舞、现代舞、美式踢踏舞等众多舞蹈精华,可以说所有舞者里面最能够体现荆小强要求,又能展现得最好的就是她。

现在由她来表现生命之母或者民族之魂的象征,都显得生机勃勃又富有魅力。

没有一句台词,谁都没想到,仅仅凭借踢踏舞就能展现这么丰富的剧情。

好吧,一直到两位主角跳完,观众才抓紧时间齐齐鼓掌!

这已经过去三首曲子了,所有观众真是屏息凝神的看着台上的身影,还有那敲击入心底的节奏感。

可一个多小时呢,都这样跳下去?

还是会觉得单调吧?

不会的。

著名歌唱家罗伯特先生亲自录音的唱腔开始了。

那行云流水般的,如同天籁之音的人声吟唱,就像春寒清晨里发凉的空气,可以涤清一切尘世的芜杂与烦扰,让人不可抑止地淹没在爱兰尔式的感伤和悸动之中。

爱兰尔风笛就是很容易带着这个味儿。

在这里,器乐和人声无比完美地结合起来,使爱兰尔的传统音乐旋律诞生出了新的灵魂。

观众哪怕不知道是谁在唱这男女声,也觉得心旷神怡。

群舞的演员开始次第登场。

一排、两排、三排、四排,每过一首曲子就增加一排舞者。

气势如虹的大群舞像潮水一般冲击着观众的视线和心灵,让人返璞归真的融入在爱兰尔厚重的文化之中。

在保留传统踢踏动作的基础上,更加讲究整齐划一。

其实就有点我们阅兵式上看到的那种量变到质变,一两个人再精湛,都不如一队人,一大队人,满满一舞台的人都在整齐划一的踢踏!

两个人舞蹈仿佛表现的还是爱情、生命之类,一队人就会有团队的感觉,一大队人会觉得是部落、族裔的感觉,真把整个舞台都填满了,那就只有军队的气势!

他们对十九世纪中期那次饥荒始终耿耿于怀,嗯,好多爱兰尔人就是那一拨儿逃到花旗的,大嘤作为统治者却在自己明明有余粮的前提下让爱兰尔愣是饿死了四分之一的人口,怎么可能不恨?

后来就是连绵至今的抗击,而脚下的阿比剧院就代表着二十世纪初平民思潮的发源地,是这里推动起来的独立思潮让爱兰尔在49年彻底获得独立。

实际上跟我们的共和国同岁呢。

所以厚重的鼓点、哀伤低沉的旋律都是在告慰那些付出了一切的人。

看着舞台上逐渐减少的舞者,女声吟唱的:“如果旷野的风吹过

娇弱的小花怎能生长

四周白雪皑皑

虚弱的小鸟又能去哪里飞翔

……

将我带离此地

张满风帆

上一篇:全世界只有我正常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