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真不想跟神仙打架 第281章

作者:中秋月明

又拍了几天,开始继续朝着高原深处进发,边拍边走。

等到了高原腹地,又是一千多公里外的主要外景地,从最高的五千米山口,反而慢慢降到三千米左右。

这里除了美丽绝伦的高原景色,还有寺庙、城堡、庄园,还有真抵抗过英军入侵的遗址。

整个剧组又驻扎下来搞艺术。

但这时候,荆小强就逐渐有点发觉,冯导您这省钱做道具啥的有一套,拍风景片也没问题,但在男女角色叙事编导上不咋地。

也就是俗称的镜头感还有点老一套……

主要还是荆小强已经是三十年后的镜头感。

当二零零几年的数码摄像机横空出世以后,连电影拍摄都可以所见即所得,二零一几年之后单反相机提供给了无数个人都能拍摄高画质画面的便利,然后手机又提供了人手一台拍摄工具的普及。

镜头感就迎来了全球大爆发。

真正成为包含了巨大天赋的艺术创作。

镜头感是个很难说清楚的东西。

有人擅长不停切换镜头,用丰富多变的镜头语言讲述故事。

有的导演喜欢用一镜到底的现实主义,感觉就像谁头上顶了个摄像头那样看世界。

还有人喜欢强调镜头节奏感。

很吃天赋。

总之就像写小说一样,科班文学专业的未必能写出好故事,天生的小说家也说不清自己为什么会这么写。

荆小强是在舞台行当太多年,对台词表达的节奏感有自己的感受。

拍起来以后,跟冯导抵触就比较多。

荆小强作为投资方,肯定是有话就说。

当然是两个男人坐在眺望雪山的椅子上喝着茶,私底下说。

冯导听了荆小强的建议,也表示认可。

后面有调整,但这个年代的导演,为什么老张他们那仅有的两三个会成为大师,还是有些原因的。

冯导还是在他们那种老牌的导演思维中转圈,而且他在讲故事这个环节上,真有点欠缺。

他拍宏大场面很擅长,这些年又尽是在各种历史题材里面打转。

始终有点伟光正和正剧风格。

拿来拍风景还行,但是讲个细腻的故事就差点。

荆小强这种三十年后的要求,实际上也有点强人所难。

差不多就在八月底的时候,有两场戏终于被荆小强给掀了。

带罗莉进组,确实有效的破掉了安宁的迷魂阵。

荆小强也知道自己迷她身子,根本挡不住。

但又知道真不能放纵。

所以平时他跟副导演、摄影师啥的住一个车。

本来他买的这十几辆车,独享一辆绝对没二话,导演都住了一辆带各种设备的车。

然后罗莉跟安宁就能二人车,条件别提多舒坦了,用罗莉的形容比上回张导的剧组女一号都强。

房车的最大优势就在于,随时能回到卧室环境休息。

因为拍戏又不是随时都在拍每个人,大多数人都得等着,一排货厢车让所有人的状态都能保持得不错。

这年头又没玩手机玩游戏机看碟片的消遣,都是在车上睡觉看书。

安宁总不能在众目睽睽下频繁用强吧。

而且野外有野兽、自然条件也恶劣,夜深人静悄悄离开营区被严厉禁止。

也就是趁着什么时候两人都不上戏,开了车跑远点运动下。

但男女一号都不上的时候,真的少。

荆小强也没事儿就在车上睡觉。

这天安宁快速翻了翻今天的拍摄任务,发现上午是军队的戏,她就谋算着拉荆小强出去玩。

蹑手蹑脚的回自己车上收拾点类似野炊的东西。

却发现罗莉躲在床角蜷成一团抱着头,连她都会产生怜爱保护感,但前提是不能打扰咱家的娱乐。

随口:“干嘛,想家了?”

罗莉没抬头但艰难:“不是……”

安宁悄悄把自己包里的计生用品揣兜里,买了这么大一盒,现在快一个月才用多少啊:“那又是什么,小强看见你这样,多半又要说你矫情了!”

罗莉不吭声。

安宁懒得照顾小孩子心情了,出去找荆小强。

两人刚爬上越野车,烟火师却跑出来问他能不能捎段路,他去附近兵站拿东西。

安宁烦死了:“什么东西,我们给你带回来……”

烟火师稍微犹豫下:“是炸药,按照安全规定,必须我亲手交接,威力很大的那种。”

安宁倒吸口气,兴致都给吓没了。

烟火师赶紧解释:“托部队申请调用的军用炸药,很安全的,他们这么远都送过来了,火烧锤砸都不会炸!”

安宁更觉得发毛。

烟火师也属于舞美专业。

荆小强很清楚这种东西的威力,越是安全的威力就越大:“拿来炸什么?”

烟火师随手一指:“喏,就是那边的雪山,下午的剧情不是要制造雪崩么。”

荆小强顿时觉得头皮都快炸开了!

那特么是几千年来才形成的古冰川……

就为了一部电影的效果给炸了!?

这年头绝对没有那么多的环保意识。

可三十年以后,环保简直比天还大了。

荆小强在环保人士横行的纽约几十年,这点基本意识还是有的。

第357章、贵圈太恐怖

有人说环保是个伪命题。

的确也是欧美国家之后用来限制中国高速发展的好借口。

但人人出力,照顾好自己的环境,也是个毋庸置疑的正确意识。

譬如荆小强跟剧组会合以后,第一件事就是设立垃圾站。

所有剧组车辆都带上垃圾桶,每天收工必须收清垃圾,然后总归到途乐车后座装成大垃圾袋拉到几公里外的镇上垃圾站。

安宁也是经常打着这个旗号跟他去倒垃圾。

因为在荆小强来之前,整个剧组所有人都没这环保意识。

家教好点不会随手扔垃圾,但还是会往野外倒。

这是个起码十年以后才会逐渐被重视起来的生存问题。

正在用环境换生存的时代也无可厚非。

所以荆小强从不批评这事儿,自己带头做了就好。

但是炸冰川,绝对不可以!

听到这件事,荆小强真是浑身都仿佛战栗起来!

开着途乐到十几公里外的冰川雪山下,剧组拍摄地的过程中。

他依稀想起来一件事情。

如果没有他,《雪原谷》应该是在95年夏秋季来拍。

剧情是外国探险队(探子)摸到这里来,开枪引发雪崩被埋,男主角救了这些人,上演农夫和蛇的故事。

以荆小强那几年在电影行当混底层的印象,这场雪崩戏几乎是惊天地泣鬼神的壮观。

在此之前没人拍得如此宏大。

原来是用炸药炸冰川!

这特么是上千年形成的古冰川啊!

上辈子荆小强经常跟女友去加麻大滑雪享乐,北美冰川雪山常见,古冰川却很罕见。

因为要一层层的把雪压实、粒雪结晶、持续高寒等等一系列的条件,就像形成琥珀那样有很大运气成分。

这个过程非常缓慢,比如在南极200多米深的冰体,已经经历了近千年的历史。

所以这种伤害是不可修复的。

作为一个在三峡附近长大的人,荆小强甚至联想起一个让他浑身发抖的可能性!

那个年份,这个源头。

所以荆小强罕见的加大马力狂冲到拍摄地现场,要使劲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语气,才能给导演提出:“我们能用别的方式来表现这场雪崩么,不要炸冰川。”

导演简直莫名其妙:“这是整部戏最重要的气势恢宏卖点,你看看这到处都是雪山,炸一块有什么了……”

真的美,这座山峰七千多米,就在公路边上。

洁白的冰川如一副巨型唐卡挂在山壁上,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

表面冰雪融化后的一道道溪流从山上奔涌而下,很壮观。

哪怕是夏季8月,延伸到公路附近的冰川依旧很厚。

荆小强苦口婆心的解释:“那个叫雪线,雪线之上降雪容易保存,形成雪盖,但是能延伸到这里来,这都是几百上千年的积累,这就跟皇城根那些老建筑一样,是老天爷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为了一部电影就毁掉这样的冰川,这是要遭天谴的,跟那些外国侵略者进来贪图我们的矿产没什么区别。”

导演脸色很难看,荆小强名气太大,又是投资方。

他这种原本体制内说一不二的导演,真憋屈!

真后悔让他来做主演!

不然哪有这些破事儿……

但给钱的就是大爷,导演只能竭力忍耐:“你说怎么办?”

荆小强连连感谢说好话:“可以用借镜头的办法,局部的搞点小落雪就行了,我……我带人从那边爬上去推点雪下来,意思意思就够了。”

导演面色稍霁:“可原本设想的远拍大雪崩的画面就没有啦,这部电影可就全靠这个大场面吸引宣传啊。”

荆小强嬉皮笑脸:“本来就没有票房制度,吸引谁呀……这样,冬天我想个办法去搞一组雪崩胶片回来,尽量接近这个环境,给你一起修片剪辑用。”

导演再次莫名其妙:“那还不是要搞雪崩!”

荆小强透露:“到外国去搞,高原雪线上下的冰川,和低海拔地区雪山雪崩是两回事,要个场景画面就行了。”

冯导实际上是电影学院美术系毕业,跟荆小强上辈子就是是兄弟同行的关系。

闻言才找个台阶:“那就试试看吧,希望能保证效果。”

荆小强就真的带了几个人,和当地向导一起,顺着冰川雪山爬到几十上百米的高度,把表面浮雪给推下来,大概制造点雪崩砸落模样,凑合拍点画面。

就这,还有人嫌他多事。

大清早起来,拍了好几条,摆上各种设备,轰隆一声炸了就完事儿。

现在紫外线这么高,晒着等他们爬上去浪费时间嘛。

只有安宁静静的坐在房车台阶上,裹紧身上的遮阳毯,看着雪山上的那几个身影。

看那个艰难攀爬,又在石崖之间忙碌的男人。

深情无限。

上一篇:全世界只有我正常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