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真不想跟神仙打架 第247章

作者:中秋月明

马上干劲十足了。

整个一排三家店铺都打通装修了呢。

既然皮草这会儿不应季了,那就卖豪雅衬衫、西装,荆棘之花的衬衫西装,运动内衣,化妆品,还有什么?

陆曦踱着步回到店里,杨小娥连忙谄媚的过来给师娘奉上最新的杂志画报:“又有师父的广告了!”

没错,荆小强最近这么火,要是有互联网绝对的热搜排行前列,还是如此正面的形象,接二连三曝光。

他之前签那些代言广告,还不趁机猛上投放?

这年月也是各种杂志、广播电视台广告部的黄金期开始。

几千、万把块就能在全国性媒体上投个广告,多花点钱上砖儿电视台也不贵。

关键在于有没有自己的销售渠道。

蒋桂章他们那种依托改开第一厂建立起来的业务科销售员体系,算是那个前任厂长留下的最宝贵财富。

很多厂都做不到,所以杂志上宣传基本都是针对个体户的,诚征分销商。

毕竟又没网购,杂志上打广告回头就忘了,产生销售并不直接。

陆曦那不聪明的思维,却很扎实的咦?

那我就卖小强打广告的东西呀。

杨小娥专门负责收集各种荆小强的广告呢,可自豪了。

立刻搬出来,在两百来平的三间打通商店里翻看,打电话订货!

房地产咱卖不了,各种电器,葡萄酒、皮鞋啥的都能进过来卖呀。

杨小娥还打小报告:“师父给餐厅进了好多葡萄酒的,好像是从外国来的好酒!”

陆曦马上点头说好,去补办烟酒售卖手续。

她执行力超强的。

而荆小强这边也庆幸没把陆曦带着回酒吧。

成玉玲过来了!

他不怕大家碰头,但不用让各位心情受影响,为他这么个渣男不值当。

成玉玲肯定是被迫营业,但她的家教又让她必须保持淡淡的笑容,对荆妈妈保持尊重。

所以荆小强进来的时候,她还是忍不住眼底亮了下。

可以下班的欢喜!

但在观察她的奶奶、老爸跟荆妈妈看来就是,欣慰不已!

而且荆小强的眼神也明显亮了亮,走过来赞美:“好看!对吧,我说了要把领口跟袖口留出来,绝对好看!真好看!”

就是他上次点评的,成玉玲穿着是很老气,还很老古板的款式,但搭配好了其实依旧出彩。

这种家教甚严的大小姐风,其实在欧美是很有一套流行穿法,在舞台上甚至有符号性的特色。

成玉玲就不知道怎么,可能还是下意识的调整了下。

二十几岁的姑娘,再醉心于科研,总也有打扮的时候吧。

同样一件黑色绒衫,单穿就是老气古板。

可白色衬衫大翻领出来,袖口再折个大白色,一下就有了欧式宫廷风。

优雅复古的味儿就有了。

成玉玲慌乱了下,没想到他一来就注意这个,更可能是没经历过这样不要脸的赞美。

旁边的成老太简直心花怒放了,双手抓了自己的珠片小包捏呀捏,哪里还是挥斥方遒的先驱前辈,就是个可爱的奶奶,朝思暮想把孙女嫁出去的那种。

荆妈妈都赶紧反复打量成家小姐,希望找寻出好看的地方。

实在是这些天她被杜若兰和潘云燕混淆了审美啊。

荆小强多娴熟,怎么会让姑娘难堪呢,随手拉了椅子坐下来:“我看研发中心那边已经贴出来招聘启事,有两个白大褂在里面忙碌,我就没敢推门打扰。”

说起自己熟悉的领域,成玉玲马上自在不少:“上前天开始的,这两个是我从学校找的同学来实习,他们也可以顺便完成化验分析跟实验分析的学科论文,但来报名联系的人不多,我也比较疑惑。”

荆小强探讨:“你有找到原因吗?”

成玉玲习惯自我批评:“可能是我提到的要求太偏门,有很多专业术语我也不是很确定,可能这样不太好,也可能是我不太会表达,得再找找原因。”

只要不说大家族那些腐朽堕落的概念,她就是个书呆子。

可这股认真劲儿就和蔼很多:“不过我因为不知道研发中心应该是怎么样,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吧,很急吗?”

荆小强顺着捋:“嗯,要尽快把研发中心运行起来,人要到位,设备到位,哪怕是做样子,也要很科研的感觉……”

成玉玲皱眉头:“怎么能做样子呢,这样不好。”

荆妈妈可能是第一次旁观儿子撩妹,忍不住帮腔:“对的,对的,成小姐说得对,做事就要认真踏实,科研就更不能做样子。”

成老太则连忙帮小强:“这是大局观,科研很重要,是一切的基础,但小强表达的是要把科研这种印象先树立起来,市里面、区里面甚至更多方面都要来参观的,阿玲要听小强的。”

成玉玲又回到在家里沉默寡言的冰冷样子,但看见荆妈妈又不得不挤出笑容。

真是难为她了。

荆小强发自内心的理解:“啊,那我想起来了,你有个同学说想介绍人给你看行不,我现在送你过去?”

成玉玲如释重负的赶紧起身说好。

成老太可能是向往了太久,笑得都合不拢嘴:“那顺便在外面吃饭,订位子,你们去绿廊吃饭嘛,我给老周打电话订位子。”

荆小强比划个OK的手势:“我们自己安排啦,妈,你陪成阿姨吃简餐啊。”

成玉玲马上瞪眼看荆小强,居然当面占我便宜。

荆小强已经弯腰示意您走先。

他才屁颠颠的跟出来,成叔还拎了瓶澳洲白葡萄酒叫他带上。

出来成玉玲简直长出一口气。

荆小强打着车道歉:“我妈来,真是打扰你了,如果再有这种情况,你就推我身上。”

成玉玲坐后排看外面,慢慢说:“也不怪你。”

荆小强拿了那瓶酒示意:“那要不要在外面一起吃饭,庆祝我们的研发中心基本完工。”

成玉玲摇头:“不用了,你不是说介绍人给我看么?”

荆小强赶紧回头:“我撒谎,我撒谎的,你不要介意。”

成玉玲肯定对他这种张口就来还要适应,快速的看了眼,也说:“你黑了好多,还瘦了些……辛苦了,我看了报道的,你做得真好。”

荆小强本能的就是一声长叹,艰苦有谁知啊。

成玉玲就再认真的看下侧脸:“你……就把我放在研发中心吧,我跟他们再探讨下招聘条件的事情,陆小姐肯定等着你的。”

不提这个还好,荆小强连连摆手,腰子疼。

距离确实近,几分钟就从医科大学门口滑过,转进僻静的街道再滑到崭新停车场上,之前生锈的铁皮门已经换成了漂亮的黑黄门杆,新到位的保安还敬礼。

成玉玲都有点诧异荆小强停稳车,跟她一起上楼:“你去研发中心,我去唱片公司,这时候我也很想把所有精力都投放到工作上……”

就像下班的中年男人喜欢在车库坐一会儿,听听音乐那样。

荆小强也觉得,空无一人的办公室,简直舒畅……

只是成玉玲进了研发中心,还是没忍住探头看了好几眼楼上。

第318章、我没想做音乐教父的

进入到这种楼上楼下、电灯电话的模式。

怎么可能没有交集。

余舒凡很快就把自己的唱片公司办公室挪过来了。

毕竟,这边宽大许多许多,还有个小型录音室,成本跟楼下无菌实验室差不多。

贴满了各种吸音材料的十几平米小空间里,无论乐器排练,练歌练唱,录点小样做点试验品,效果都很棒。

最主要是整个三四百平米的三楼,全都打通做成艺术家最喜欢的那种开敞式LOFT风格。

蜿蜒靠墙的大沙发,十几米长大工作台,散布在各个角落的咖啡桌小椅子,都充满了芝加哥工业风的简约时尚。

除了能容纳二三十人的办公区,其他就是巨大的排练厅和听音室。

荆小强的审美还是专业的,在百老汇这样艺术荟萃的地方浸淫二十年。

吃过猪肉也见过猪跑。

故意留下的工业墙面、水泥地板,管道通风顶棚,再加上精美的玻璃、木制隔断,还找成叔要了不少他的黄花梨、紫檀木门扇、桌椅、案几过来摆放点缀。

通透又有范儿。

学艺术的都喜欢这种感觉,晚上住徐园,白天这边上班,余舒凡觉得这辈子的人生舒畅不过如此了。

beyond四子和陈丹尼也喜欢,毕竟他们还是习惯了HK的环境,这里更符合他们创作习惯。

荆棘吧那边毕竟是个对外开放的商业环境,总不能天天坐在大堂或者雪茄吧写歌吧。

迅速转移到这边来,没事儿就聚在这边。

陈丹尼还听了听荆小强买的那套音响,托朋友从HK给他搬了两套高级音响器材过来,其中一台单声道后级就价值四十万港币!

余舒凡这音乐学院研究生,都是第一次听见课本上无数次提到的这些世界名曲最经典的版本。

CD金碟,发烧线材,从胆机到碟机,真正诠释玩音乐就是烧钱的真理。

余舒凡连忙又去找了套隔离红绳,把半开敞的听音室给拉起来,因为整个荆棘丛中笑音乐唱片公司,迅速在沪海产生巨大吸引力。

好多人都在朝着这里聚集。

音乐学院的学生之前还只是探头探脑的到荆棘吧,去感受科班之外的音乐声音。

一定要记住,这个年代的资讯极其不发达,大家对音乐的感知还很狭窄,再有天赋的好苗子,看不到广博的音乐世界,注定都是井底之蛙。

不过酒吧消费不便宜,学生们除了极少数跟着乐队蹭台边,大多只能站在酒吧后台边欣赏不同音乐展现。

看着那些外国人潇洒写意的喝酒聊天,时不时还有妖娆的国产细眼睛腆着脸去迎合洋鬼子。

感受还是蛮复杂的。

音乐公司这边就纯粹了。

自从余舒凡带了学生来这边感受,大家都一股脑把重心移过来。

哪怕坐在听音室外面的地板上,聆听几个小时的交响乐、钢琴曲、摇滚,都是莫大享受。

但他们还不是主力,主力是沪海各大高校,甚至中学还有社会上的摇滚青年。

阿拉沪海的小强都成了全国摇滚音乐总舵主了,沪海宁肯定要给他捧场。

每天都有很多年轻人过来聚集,到半个篮球场大小的封闭排练厅里轮番展现自己的音乐。

也有人挤在办公区那边,看荆小强、陈丹尼、黑仔他们经常瘫坐沙发上聊音乐,谈创作构思。

只要不打扰到他们就行。

屋顶不是给木板围栏起来了么,余舒凡到郊区农场去找人来种了满满的花卉瓜果,搭上棚也能喝茶聊天弹奏唱歌,同样对所有年轻人开放。

没有限制,没有区别,只要在楼梯口身份登记以后,都能把这里当成音乐体验中心。

有些摇滚青年说,有点像少年宫的感觉。

排练厅关起门来不打扰外面,听音室的名曲回荡在整个大厅。

门口黑板上还会列出未来一周的音乐播放清单,并接受大家的推荐投票,在喜欢的音乐后面画正字就行。

这就是荆小强的态度。

对包括音乐学院、美术学院在内,那种一贯高高在上态度的否定。

可以说整个文艺战线,从音乐、美术、文学等等一系列官方门槛,都在树立阶层限定,非富贵者不配谈文艺。

民间艺术?

那不算艺术。

以此维护自己的正统地位。

上一篇:全世界只有我正常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