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大公主 第88章

作者:湛阳

“孩儿只是担心,不知殿下情况如何。”上官婉儿回答道,“为何会有人刺杀殿下?”

“唉……”郑氏叹了口气,“这其中隐含之事,将来你自会明白的……”

听着母亲的安慰,上官婉儿拉了拉杯子,蜷缩起身体,闭上眼睛不再说话。

郑氏轻轻抚摸着她的后背,哄着她慢慢入睡。

当然今晚不止是上官婉儿睡不着,东都有很多人都睡不着。

今天的事情已经传得满朝皆知,原本还以为今夜便会有行动,然而直到子夜身份皇宫内也没什么动静。

不过公主无事的消息倒是传出来了,不少人都跟着松了口气。

但谁都知道,这只是暴风雨前的宁静,这件事情,皇帝绝对不可能善罢甘休。

具体就看要做到什么程度了。

……

当李月辰缓缓睁开眼睛的时候,看到了并不熟悉的天花板,这里不是安福殿。

感觉到自己头上湿漉漉的,从被子里伸出手一抓,是一块湿毛巾。

“殿下醒了?”旁边值守的宫女马上蹲了下来,“感觉如何了?”

“这是何处?”李月辰轻声问道。

宫女连忙拿走她手里的毛巾去换水:“回殿下,此地是仁寿殿内。”

李月辰感觉脑袋还有点昏昏的,不过比昨天已经好多了。

任由宫女将重新打湿的毛巾按在自己的脑袋上,轻声说道:“给我拿些水过来,还有,我爷娘在何处?”

“圣人和娘娘昨夜都在正殿睡呢,”宫女回答道,“也不知现在醒来了没有。”

听到老爹老妈居然打地铺了,李月辰心中有点感动,微微点了点头:“我有些饿了,给我拿些粥过来。”

“是,殿下稍待,奴婢这就去。”

宫女出去之后不久,李治和武则天就进来了,估计是宫女告诉他们自己醒了。

“辰儿,感觉如何了?”李治来到床边问道。

武则天则是伸出手摸了摸她的脸,测试温度。

“孩儿无碍,只是还有些头晕而已,谢爷娘关心。”李月辰露出一个笑容,“听闻昨晚两位大人在正殿入睡,孩儿……”

“好了,你不必担心这些。”李治将她的胳膊塞进被子里,“今日再吃些药,刘神威说估摸着两三日便无事了。”

李月辰笑了笑:“劳烦爷娘担心了。”

武则天摸了摸她的脸蛋:“这孩子,不担心你担心谁?”

“那抱抱。”李月辰从被子里伸出两只手。

“好了再说。”武则天教训了一句,将她胳膊放回了被子里。

看到女儿性格依旧开朗,明显并没有被吓倒,李治露出了一丝欣慰的笑容。

不一会儿,宫女端着一碗粥过来,李治让她靠在自己身上,亲自拿勺子喂他喝。

吃了点东西过后,李月辰肚子里暖暖的,舒服了不少。

看到她精神头不错,李治坐在床边,盘起了保健球:“辰儿,将昨日具体事情,好好说说吧。”

第八十章 李治的清算

听到老爹问了,李月辰也没什么隐瞒,一五一十的将昨天发生的事情全部说了出来,包括自己的一些猜测。

李治和武则天就坐在旁边静静听着,事情本身不复杂,就是李月辰发现监门卫抵挡不住,所以自己跑了而已。

李月辰一边解释一边用手比划着。

看着她手心上已经结痂的划痕,武则天一把抓住轻轻抚摸着。

平日里总是严肃的表情上也带着一丝心疼:“还疼吗?”

“无碍,不疼的。”李月辰笑了笑。

“你既知道他们不敢杀你,为何还要跑?”武则天问道。

李月辰咧嘴一笑:“孩儿如果被抓,不但打了皇室的脸,说不定还会让阿爷担心的犯病,孩儿不希望爷娘为我担心。”

武则天摸了摸她的头:“放心,此事爷娘会给你个交代的!”

好啊,最好把那些幕后主使统统扔进牢里让他们去捡肥皂!

当然想归想,说不能这么说。

李月辰很懂事的轻笑道:“其实孩儿不在乎这些,爷娘不必为了我勉强。如今孩儿长大了,知道很多事情不能由着自己性子来。”

听到这番话,夫妻俩都是一脸欣慰的表情。

李治伸出手,轻轻摸了摸她的脑袋:“辰儿放心,此事朕不仅是为了自己的女儿,亦是为了维护皇室脸面!”

武则天也抓着她的手轻轻抚摸两下:“此事辰儿就不必关心了,好好休养便是,可还有哪里不舒服?”

“没有。”李月辰摇了摇头,随后突然抬起头道,“对了,还望两位大人不要惩罚负责保护的监门卫,他们尽力了。还有救我的那对父子……”

“好好好!”李治笑着打断了她,“此事朕会去处理,辰儿这两日就好好休息!”

李月辰点点头:“好!”

她的身体还没完全好起来,聊了一会儿之后,又感觉困意上涌,不一会儿便又睡了过去。

李治给她盖好被子,武则天摸了摸她的额头,感觉温度多少还是有点高,但是比昨天好多了。

于是便换了将毛巾重新沾了水,给她放在额头上,随后两人悄悄退了出去。

……

来到殿内,夫妻俩原本欣慰的表情也变得阴暗下来。

李治躺在摇椅上,闭着眼睛道:“看来,朕这刀,也该见见血了!”

武则天问道:“陛下准备如何做?”

“媚娘认为该如何做?”李治停下了手里的保健球反问一句。

没有人知道两人在内殿聊了什么,第二天,河南府廨吕鹤翔极其学生河南县令被流放。

这个结果到是没有出乎大多人的意料,毕竟公主是在他们的地盘上出事儿的,没死已经算是不错了。

然而紧跟着,刘仁轨上奏弹劾大理寺卿刘越贪赃枉法,请皇帝严查。

皇帝准许,刘越那打入天牢,黄门侍郎张文瓘兼任新的大理寺卿。

与此同时,大理寺,刑部,御史台对其进行三司会审。

同一天,大理寺卿张文瓘下令,洛阳南北两市大量商铺被查,掌柜以贩卖假货的原因被带回大理寺突击审问。

收到这样的消息,让不少人都瞪大了眼睛感觉不可思议。

毕竟贩卖假货这种事不应该有大理寺来管的,但偏偏事情还就这么干了,背后要说没有皇帝的授意,谁都不相信。

这些掌柜被带回大理寺的审讯室,全部关押起来。

还没反应过来发生了什么事情,就全部被押进了审讯室。

看着墙上挂满的各种刑具在昏暗的光芒下泛着微光,其上甚至还隐隐看到干枯的血迹,这些人顿时吓得瑟瑟发抖起来。

张文瓘靠在墙上,低头抠着自己的指甲,朗声道:“本官不想废话,只问一句,尔等背后究竟是何人?若是乖乖说了,还能留下一条性命;若是浪费本官时间,负隅顽抗……这些刑具便一个个伺候!”

……

大理寺里面具体发生了什么事情没人知道,不过据说那几天审讯室里面的惨叫声可谓是持续不断。

过了没几天,十几位官员都被皇帝以贪赃枉法或者行贿等各种罪名拿下,证据确凿,直接判了死刑!

一连串的行动下来,因为这次事情最终受株连的竟然有接近一百人!

皇帝这一刀下来,当真杀的是人头滚滚,血流成河。

……

此时已经彻底痊愈的李月辰回到了安福殿,坐在临波阁内看着眼前碧绿的秧苗发呆。

收到了消息的李月辰纵然于心不忍,知道这其中肯定有不少被牵连的无辜之人,也无法做什么。

毕竟她是一国公主,某种程度上,代表着皇室的脸面和尊严。

他们既然做出了这种事情,就必须受到应有的惩罚!

李月辰双手撑着下巴看着天空,心中想着,估计这次,南市的血腥味又要弥漫好久了吧……

唐朝法律中的死刑分情况的,平民和下级官员的死刑,一般都在人多的闹市区进行,为了起到警示世人的作用。

五品以上官员,除了谋反之类的大罪之外,准许其在家中自尽。

七品以上、皇族以及妇人,如所犯并非斩刑之罪,一般在隐蔽处施以绞刑。

而这次,大部分犯人都会被带到南市去斩首示众。

几个哥哥里,除了大哥李弘之外,剩下的三个都偷偷坐马车去现场观看了。

自古以来,围观行刑的,大多数都是小孩子,唐朝也一样。

李贤还来叫李月辰一起去看,她没有答应,只说身体还没彻底痊愈,想要再修养一段时间。

被杀的这些人里,大部分李月辰都不认识,甚至名字都没听说过。

她很清楚,这些人里面,恐怕都没有这次事情的主谋。

这也就是皇帝给他们的警告,皇帝在告诉他们:朕还未老去,朕的刀,依旧锋利!

这次是因为没有决定性证据,否则绝不可能就此罢手!

小荷端着一个小银盘轻轻走了过来:“殿下,圣人赐下些樱桃。”

“嗯,放下吧。”李月辰头也不回的答应一声,继续看着天空。

自己做的这件事情让那些大家族觉得损害利益了,所以才会这么做。

但李月辰要做的事情不会停止,站在个人角度上,她是皇族,自然要为皇族的利益去考虑问题。

站在群众的角度上,这种贵族的存在对于百姓来说不是什么好事儿。

他们掌握着大量土地,钱财甚至舆论,即使阳奉阴违,上面也很难查出来。

而当吃不起饭的时候,百姓更多的则是怪统治者,而不是这些贵族。

李月辰虽然不懂历史,但她清楚一件事情,那就是两千年来,几乎每个朝代最后要完蛋的时候,总会爆发农民起义。

农民为啥起义?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没饭吃了!

这个年代的百姓大多都没什么文化,淳朴的可怕。但凡能活得下去,很少有人能生出造反的胆量!

这其中不仅仅是粮食产量的问题,还有这些贵族的问题。

其实从农民起义的结果来反推一下,很容易就能找到原因。

考虑到这个时代特殊的税法,农民必须有地种才能活下去。

可若是这些贵族毫无节制的想方设法低价收购土地,就会导致农民能种的地越来越少。

可是朝廷的税却不会因此而减少,所以到最后连饭都吃不起了,只能造反了。

一边造反还要一边咒骂朝廷无能……

当然这么想也确实没错,但不能把所有错误都归到皇室身上,这些贵族同样也有很大一部分责任。

想到这里,李月辰用手指轻轻在腿上划拉起来。

要解决这个问题也简单,就是掌控舆论,让朝廷的所有政策都能贯彻到民间,这样就能在很大程度避免这些贵族阳奉阴违。

但要掌控舆论,首先要提高识字率,否则的话都是空谈。

要提高识字率,前提就是解决粮食产量的问题,人只有先吃饱了才有精力去干别的事情!

想到这里,李月辰从临波阁走了出来,来到自己的小田地边上蹲了下来。

眼前这绿油油的田地,说不定能成为自己改写安史之乱起点呢?

想到这里,李月辰的脸上又露出了一丝笑容。

……

上一篇:遮天:自中皇开始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