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大公主 第808章

作者:湛阳

李重润笑道:“莫要看了,等明日天亮了我带你去海边好好看看!”

“嗯!”陆瑶点头答应一声,随后微微笑了笑。

这种一切尽在不言中的感觉的确是不错!

来到了食堂,陆瑶发现这里面被煤油灯照的很亮,如同白昼。

其实这比喻有些夸张了,火焰的光亮度当然是比不上灯泡的。

不过好在点的够多,再加上对于陆瑶这个古代人来说,这种明亮度确实已经很厉害了,故此才有这种感觉。

而坐下来之后,更是明白了什么叫传说中的海鲜随便吃。

桌子上很多食物都是之前完全没见过的,有些甚至都不知道该怎么吃。

李重润倒是一脸怀念的模样:“哎呀,这海鲜倒是多年未吃了,瞧瞧这蛙蟹,都这么大……”

“此物生长在热带海域,这个时间段还真不好找,这是前段时间出海的部队带回来的。”李令晖笑着解释道。

随后转动了转盘,将一盘菜对准了陆瑶:“弟妹尝尝这个。”

“这是……”路遥看着眼前黑漆漆的玩意儿有点疑惑。

“大连那边出产的海参,”一旁的李隆基笑呵呵的解释道,“姑母说不能多吃,吃多了就踢不好球了。不过太子妃不踢球,无碍的。”

陆瑶听不懂这个梗,但不影响她吃,李重润给她夹了一个,让她尝尝。

而李月辰则是一边吃一边跟刘子贺聊着南美那边的事情。

“此次一年就走了个来回,看来线路没问题?”

“殿下当真是神了!我等按照殿下所言,果然一路遇到了这些岛屿……”刘子贺眉飞色舞的诉说着一路的经历。

李月辰点点头:“那就好,到时候将这些岛屿标注在地图上,世界地图便能进一步完善……”

“另外,殿下。离开之时,当地人赠与我等不少黄金还有不同颜色的宝石……如今我等所帮助的那个部落已经有了不小的地盘,有建国的打算……”

刘子贺一边说着,一边掏出个口袋,在桌子上倒出了几颗样品宝石。

南美产宝石,李月辰是知道的,比如有比较出名的祖母绿以及蓝宝石和紫宝石之类的。

李月辰拿起其中一颗绿宝石看了一下,能看到放射状的花纹,非常漂亮。

“给予这些宝石与黄金,目的为何?”李月辰问道。

“对方冶炼技术极为落后,而且学习能力不强,希望从我国购买更多精良兵器……”刘子贺回答道。

李月辰听后,没有马上回答,而是转过头问李重润:“润儿认为如何?”

“侄儿觉得,若是他们提供原料,这生意能做。毕竟我国如今探明的铁矿并不多,未来可能有更多需要……”李重润斟酌着回答道。

“想法倒是不错!”李月辰夸奖了一句。

不被眼前的利益冲昏头脑,算是当皇帝必备的品质之一。

这时刘子贺却突然开口道:“不过有件事,让属下比较在意。”

“哦?”李月辰挑起了眉毛。

刘子贺从怀中掏出一张纸:“这是属下看到当地人先祖所用文字时,拓印下来的,感觉有些奇怪……”

李月辰接过来,打开之后,却一下子愣在了原地。

居然是象形文字!

虽然说看不懂,但象形文字和表音文字还是比较容易分辨的。

这纸上拓印的居然是象形文字!难道说南美土著的发展跟这边是一样的?

“殿下,难道不觉得眼熟?”刘子贺开口提醒道。

听到他这么一说,李月辰又仔细观察了一下,等等,看起来好像确实有点眼熟啊……

愣了几秒钟之后,李月辰眼睛猛的睁大。

我靠!甲骨文?

虽然说自己不懂这个,但李月辰也看过一些上古保存下来的文物,那些甲骨文与眼前纸上的文字似乎真的很相像!

可是,甲骨文是殷商时期使用的文字,难不成那个时候双方就出现了交流?

或者说殷商人跑到了美洲大陆定居?

可当时那个条件,他们怎么可能横渡太平洋?物理上来讲是完全不可能的!

随即李月辰想到了一个可能,或许当时白令海峡是连在一起的?

但那也不对啊,地质变化的时间以万年为单位,不可能短短一两千年就产生太大的变化。

更别说白令海峡那个气候,未来死在那里的探险家都不计其数,而殷商时期那个条件……

看了看自己手里的纸,李月辰有些无奈,可惜这个时代想要找个能看懂甲骨文的人很难。

原因是甲骨文虽然在殷商时期已经很成熟了,但还没有成为知识的载体,更多是用来祭祀和占卜所用的。

所以知道甲骨文存在的人本身就不多,文字成为知识的载体,是西周出现了金文之后的事情。

但金文也就使用了八百年左右,随后秦始皇一统天下,书同文,出现了篆体。

而对唐朝人来说,篆体就像未来的繁体字,几乎不用了,但能看得懂。

唐朝人用的文字主要以隶书为主,跟未来的汉字区别不大了。

找个未来的初中生过来,看隶书基本上是没什么障碍的。

但是甲骨文……李月辰摇了摇头,回去了问问看有没有能看懂的吧。

至于说跟要不要跟那边做生意……李月辰觉得这事儿还是让内阁那边完了讨论一下值不值得比较好,论政事,他们可比自己专业多了。

……

吃过晚饭之后,众人又聊了一会儿,直到子时,才各自回去休息。

第二天一大早起来,刘子贺跟李月辰道别之后就打算离开了。

这次带回来几颗橡胶树,要尽快移植到振州去才行,生怕给冻死了。

而另外一边,李重润则是带着陆瑶来到了海边,让她亲眼看看大海。

冬天的海边风特别大,厚厚的大氅都被吹的贴在了身上。

路遥看着眼前不断起伏的海浪,忍不住睁大了眼睛,尽情观察着这从未见过的景象。

这是第一次看到大海,感受到那无边无际的辽阔。

心中惊讶的太过厉害,以至于什么都说不出来。

眼中只剩下了一眼望不到头的海洋,以及那在风中不断起伏的海浪。

一股大风刮来,将她外面的大氅完全掀起来。

李重润连忙过去帮她压住,随后搂住她的肩膀:“冬季海风太大,先回去吧,还想看的话,夏季到了再带你过来!”

陆瑶正要点头答应,却突然指着海面:“有船!”

顺着她手指的方向看过去,果然能看到一艘船出现在了海面上。

……

中午时分,李月辰坐在椅子上,看着手里的来信。

这封信是四哥李旦写的,刚刚那艘船送来的。

说是老妈最近身体不太好,想着开春之后就回东都去静养。

本来这封信是打算先送到青岛,然后让滑翔翼送回去的,不过李月辰在这里,提前看到了。

李月辰觉得没啥问题,老妈毕竟是年纪大了,八十多岁了,既然没精力继续玩了,那就回家吧。

第八百三十一章 老妈回来了

这次的青岛之行,最开心的就是那些被接回来的兄弟们。

原本他们以为就算去接他们,也要几年之后了,甚至都做好了在那边长期定居的准备了,没想到段带你一年的时间就去接他们了。

当然这是个值得开心的事情,这次回来之后更是哭的稀里哗啦的。

而李月辰也当场宣布,给他们升职加薪,让他们喜上加喜。

除了这些将士们之外,最开心的其实就是太子妃陆瑶了。

从小生长在东都,对外界的认知仅仅来源于书本上的文字。

入朝为官之后,倒是也看过一些照片,但终究比不上亲眼所见来的实在与震撼。

亲眼看过了大海之后,感觉好像这段时间所有的压力都全部消失不见了。

作为太子妃,现在陆瑶的压力也算比较大的。

不但要时刻注意银行那边的事情,同时还要跟着皇后在暗卫学习怎么分析资料。

暗卫每天需要处理的情报有很多,要不断地分析其背后的具体原因,其中很多过程都相当麻烦。

这次来亲眼看过了大海,感觉这些在心中的压力就顿时消失了不少。

其实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作为暗卫的未来的掌舵人,很多事情她不一定要亲自干,但是所有的流程都必须懂才行,这是新人必须要过的一道关。

而李重润也跟她说好了,等夏天了再带她过来看看盐田是什么样的,怎么产出大量的盐的。

正月十五的晚上,众人在青岛军区里面看了烟花。

没错,虽然现在青岛人不算多,但同样也有烟花可以看。

而且军队里的烟花可比东都那边的要更加绚烂的多,当然主要是火药放的足。

所以这边的烟花无论是绽放时的大小和爆炸的声音都是东都那边不能比的。

而且烟花完了还有打铁花的活动,不少现役士兵都亲自上阵参与,过节的氛围非常浓厚。

过完节之后,第二天正月十六,众人便启程回东都。

回到东都之后李月辰跟老哥说了开春之后老妈回来的事情,随后就去工程院里面继续跟他们研究卡车去了。

……

第一台汽车的成功让工程院信心大增,马上开始制作卡车专用的直列八缸发动机。

好几个项目组同时开工,车架,车身,发动机等等同时开始制作。预计要在一个月之内就做出第一台卡车。

放在几年前这是纯扯淡,但如今,这个目标并非不可完成。

如今的各种机床之类的设备都已经投入了使用,零件制造的时间成本都大大减少。

轴承和螺丝这种基础用品,每天产量更是上千,一个月之内造出第一台卡车,是完全没有问题的。

更被说这段时间李月辰每天都往工程院里跑,随时解决他们不懂的问题。

同时还带着一群学生,让他们帮忙计算各项数据的同时,将其加以整理,日后将作为教材放在学校里面。

科学技术是国家进步的基石,所以开理工大学的想法很多年前就在李月辰的计划之内了。

如今虽然已经有了小学和初高中,但大学只有军校和政法大学,对人才的培养属实有限。

如今工程院这边的人才培养采取的是,带子女或者徒弟的模式。

虽然说这种方式能够让师父教的更详细,但缺点同样明显,那就是没有精力一次性教学太多人。

所以理工大学的建立已经是迫在眉睫了。

现在带着学生们过来计算数据,整理教材,也就是在为了这个做准备。

……

而工程院也没有让李月辰失望,在二月初十这一天,大唐帝国第一台卡车就已经出现在了工程院的院子里。

这台卡车还没上漆,全身都是银白的金属色。

长六米,宽两米五,最高点三米六。

前二后四的六轮设计,同时车斗加了防雨棚,两座驾驶室。

说真的,这台车的数据很差,若是以未来的标准来看,别说军车,连货运卡车的标准怕是都达不到。

然而在这里,却显得跟整个时代格格不入。

李月辰亲自上去尝试了一下,各方面数据勉强能看得过去,动力也足够。

上一篇:遮天:自中皇开始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