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大公主 第793章

作者:湛阳

时间过的很快,一转眼就到了十二月份。

虽然入冬已经有一阵了,可直到十二月二十八,都没有下一场雪。

公主府的院子里,李月辰双手背后站在草坪上,抬头看着天空,表情有些复杂。

虽然说气候温暖对国家发展确实是好事儿,不过这冬天不下雪确实是少了很多乐趣。

天空上飘着大片大片的云彩,那些都是雪云,可偏偏就是下不来雪。

说到底还是因为现在的温度不够低,根据体表感知以及池塘边上的冰层来看,现在的温度应该是在零度左右的。

无奈这个时候并不是冰期,地球气候相对比较温暖,所以不太容易下雪。

最近几年,东都这边的降雪量确实比较低,平均一年也就一到两场雪。

长安那边也差不多,甚至前年一整个冬天都一场雪没下。

这时上官婉儿和宣城公主走了出来,两人手里都端着一杯热茶。

后面跟着的小冬端着托盘,将一杯热茶递到李月辰面前。

宣城公主问道:“辰儿一直盯着天上看什么呢?”

“只是在想,要不要让老天下个雪……”李月辰喃喃自语般的回答道。

“辰儿连这等事情都能做到?”宣城公主睁大了眼睛。

一旁的上官婉儿也是一脸好奇的神色。

虽然说自古以来不少人都说能求雨求雪,但多半都没什么说服力。

可这话如果是李月辰说的,那即使再匪夷所思,也不得不考虑其中的可行性。

“能是能……只不过成本太高,贵的心疼,感觉不值得。”李月辰微微点头说道。

人工降雨或者降雪,小学六年级课本上就有其中原理,简单的很。

这个时代虽然没有干冰,但是工程院已经研究出了硝酸银。

有了这东西,就能弄出碘化银。

碘化银同样也可以用来人工降雪,只要用飞艇到天空往云层里撒粉末就行。

“这……如果贵的话,不如去求求圣人出这笔钱……”宣城公主在旁边出主意。

李月辰却微微摇头:“不仅是这个问题……关键是可能在城内造成灾害。”

“嗯?这是何意?”

“除了材料成本高昂之外,人工降雪的关键是需要飞艇到达四五千米的高度。如今的飞艇是靠氢气飞起来的,高度超过三千五百米,爆炸的几率很高。”

“万一炸了,就算飞艇里的人跳伞侥幸活下来。可残骸若是砸在城中,会造成很大伤亡……”

说到这里,李月辰摇了摇头:“还是算了,在这个时代搞人工降雪,风险太大了!”

宣城公主一脸遗憾的表情,跟着叹了口气,本来还以为能再次看到科学的神奇之处了呢。

这时上官婉儿说道:“殿下不是在研究那个飞机吗?此物研究成功的话,就没问题了吧?”

“嗯……也不好说。”李月辰不太确定的回答道。

毕竟莱特型飞机能不能飞到四五千米,没经过实验还真的不好说。

“不过到时候可以试试。”李月辰笑了笑,“而且等飞机研究成功了,就把飞艇的技术卖给其他国家。收他个十亿,不贵吧?”

十个亿的纸币,换算一下就是一千万贯,绝对能给国家带来巨大的财富。

虽然价格是贵了点,不过他们就算砸锅卖铁也肯定会买的。

毕竟现在周边国家谁不眼红大唐的科技?煤油灯,打火机之类各种产品远销世界,带来了多少财富?

问题是这种看似不起眼的小玩意儿,他们却做不出来!

这些小东西都眼红,更别说飞艇了,这是周围诸国做梦都想要的东西。

当年不少使者都跪在武则天面前不停的磕头,表示想要出大价钱买一艘都没成功。

而李月辰的计划是,飞机研究成功之后,就把飞艇卖给其他国家。

同时国内的军方全部换成飞机,至于飞艇,可以正式作为运货或者是客运交通工具。

想到这里,李月辰忍不住微微点头,感觉自己的想法简直太厉害了。

看着她一脸笑容,上官婉儿和宣城公主对视一眼,都从彼此眼中看到了疑问,也不知道她又在想什么。

这时,一名护卫一路小跑过来:“殿下,太平酒坊的伙计求见,说是带来试验品给殿下看看。”

“嗯,带进来吧!”李月辰答应一声。

护卫答应一声,不一会儿就带着一人走了进来,同时后面还有两个人,抬着一个木桶。

放在了正厅的桌子上之后,小冬已经找来了玻璃杯:“殿下稍待,奴婢先试试!”

“嗯!”李月辰答应一声。

随后小冬蹲下来,拧开了木桶下面的阀门。

一股深褐色的液体从阀门中流出,带着细腻而浓密的白色泡沫,灌进了玻璃杯里。

同时,淡淡的麦香味瞬间弥漫开来,让在场的众人都忍不住抽了抽鼻子。

小冬轻轻闻了闻,随后直接灌了一大口。

第八百一十七章 孩子们回来了

一口下去之后,小冬表情有点奇怪,随后又继续喝了两口。

李月辰笑了笑:“感觉如何啊?”

“回殿下,入口有些苦味,不过……后续能感到麦香,回味悠长……”小冬用自己并不充足的文化寻找着合适的形容词。

“其实喝多了仍然还是会苦的,不过好在成本不高,价格不会太贵。”李月辰微微笑了笑。

为了帮助吐蕃省拉高经济水平,李月辰是打算先将大麦精酿啤酒作为高端产品,专卖有钱人。

而小麦啤酒则是迅速铺开,占据中低端市场,然后逐渐走到国外去,聚拢财富。

小冬喝了一杯啤酒,等了半个时辰之后,看到确实没什么事情,李月辰也去接了一杯。

随后对众人笑了笑:“都来接一杯尝尝吧,这酒劲不大。”

上官婉儿等人听后,也拿着杯子过来各自接了一杯。

看着那细腻的绵软泡沫,众人都非常好奇,有些将杯子拿在眼前看来看去,有的则是伸出舌头舔了舔那快要溢出杯口的泡沫。

李月辰直接张开嘴灌了一口,熟悉的味道进入口腔,甚至下意识的唤起了很多已经模糊的记忆。

不过这啤酒跟记忆里的味道多少还是有点差别,但是不明显。

想来应该是工艺和一些细微材料上的问题了。

不过这东西自己也不清楚,只能是让酿酒师们自己慢慢琢磨了。

她扭过头问道:“这酒感觉如何?”

“口味苦中带香,回味较长,味道很不错呢!”宣城公主回答道。

义阳公主也坐下来点了点头:“嗯,比起其他酒,口味很独特,忍不住想要多喝几杯。”

一边说着,还一边摸了摸微微有些泛红的脸颊。

而旁边的上官婉儿已经自顾自的过去又接了一杯,忍不住说道:“这酒劲不大,感觉我也能多喝一些。”

听着她们的评价,李月辰微微笑了笑,看来的确算是比较成功的一款新产品。

裴清婉放下酒杯走了过来:“殿下,这酒若是能够在在乐楼中贩售的话,想来应当能让流水增加不少。”

“嗯,这方面的事情,到时候的确应该与乌洛兰商量一下。”李月辰点点头表示赞同。

到时候乐楼之中可以两种酒同时卖,不管是高端的大麦精酿还是小麦啤酒,都可以供应。

而且这可是风靡世界的产物,不仅仅是国内,到时候大唐会成为啤酒的发源之地,成为世界历史上不可或缺的一页。

如此一来,接下来的方针就可以确定了。

李月辰当即坐下来,趁着天还没黑,开始在纸上写写画画。

首先,等确定了工艺流程之后,可以在青岛那边先盖一个啤酒厂。

这个原因当然不是为了向未来致敬,而是考虑到地理优势。

如今青岛算是大唐开发的最好的沿海城市,并且港口也都建好了。

所以在这里建造啤酒厂,能够保证快速装船,这是为了方便出口贸易。

毕竟这个时代运输行业还不是特别发达,最好能省下在路上耽误的时间。

与此同时,长安那边最好也建个厂,规模要足够大,最好是能够大量生产。

之所以不在东都建厂,也是为了以后考虑。

大唐的国都,终究还是在长安。

虽然已经在东都二十多年了,但这属于不可抗力的意外情况。

终究有一天,皇帝还是要回到长安的。

这个问题,李显登基之后不久就跟李月辰商量过。

当时李月辰的想法是,老妈在这里待了一辈子了,所以暂时就先在这边吧。

等百年之后老妈走了,再回去也不迟。

这么做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这些年在东都这边的摊子铺的太大了,转移也需要时间。

也不能说转移,这边的店铺还是都会保留的,只是大多数主要的力量还是会逐渐回到长安去。

当初之所以将织布厂放在长安也是出于这方面的考虑。

也就是因为这样,所以李月辰决定将啤酒厂放在长安。

而且长安周围也有不少足够的地方,用来建造大型啤酒厂也是没问题的。

到时候无论是生产出来外贸内销都没问题。

如今全国几条主要道路都换成了水泥地,其他地方也有水运和空运代替,还算是比较方便的。

另外,还需要重建一个大型的玻璃厂。

如今玻璃的价格其实已经不算高了,所以李月辰打算跟工程院那边商量一下。

看看能否将玻璃瓶的生产做成流水线,如果能成,成本还能继续下降不少。

到时候就可以跟小时候的那种模式一样,买了酒的客人可以拿着空酒瓶回来兑换新的啤酒或者是换成钱也行。

比如说一瓶啤酒卖五个铜钱,那到时候喝完了把瓶子拿回来就给一个铜钱这样的。

不过玻璃瓶有个问题……那就是瓶盖。

如今大唐的铁产量不够高,做那种瓶盖好像有点得不偿失。

不然还是想办法用木头塞子封口吧,木塞封蜡,同样也能起到密封的作用。

具体的到时候让他们实验一下好了。

想到这里,她抬起头问道:“嫂子,若是要同时建三个厂子,手头的现钱可够?”

“殿下放心,足够的。”裴清婉笑着点点头。

“那就行。”李月辰点点头,随后将手里的纸交给她,“这就是下一步计划了,具体的,等我跟工程院商量之后再决定。”

“好。”裴清婉点头答应下来。

……

啤酒的事情定下来了,本来李月辰是打算第二天就去商量的。

不过现在都年底了,工程院也都放假了,所以决定还是先过年,等到年后再去不迟。

大年三十,当天早上,两架飞艇缓缓降落在了玄武门外的广场上。

舱门打开,李重福,李重俊兄弟俩,还有李仙蕙以及李秋乐等人纷纷从飞艇上跳了下来。

今年李显将自己的孩子们都叫回来过年了,也是为了宣布一下未来太子的事情。

不过孩子们是不知道老爹的想法的,从飞艇上下来之后都互相笑哈哈的打着招呼。

上一篇:遮天:自中皇开始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