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大公主 第520章

作者:湛阳

“人情?”

李月辰反问道:“那本宫倒要与你说道说道,尔等觉得朝廷税制非明政,便以弃考做要挟,难道尽人情?多年熟读圣贤书,此时却与地痞流氓一般在这国子监内占地聚集,等待朝廷出来给说法,这算尽人情?还是说尔等自认为此乃君子所为?”

“这……”

“此刻皇宫外设有铜匦,为的便是上情下达,既然认为自己有高论,为何不去投书?作为文人,相比不可能连报纸都不知,为何又不去发表文章,阐述此政非明政的理由与意见?”李月辰继续问道。

面对她的逼问,对面无一人应答。

看到他们这副样子,李月辰也心中也能完全确定了,这次的事情肯定是有幕后主使存在的,想要通过这样的方式来逼迫朝廷收回成命。

毕竟现在世家交税已经实行快一年了,效果都能看得到。卢家的下场他们也看到了,生怕自己有一天也走到那一步上去。

这次的弃考事件,估计也仅仅是个试探而已,皇权越拉越大的时代,已经让他们感觉到了压力。

若是这次朝廷解决不好,恐怕接下来还会面对更为严重的发难。

李月辰忍不住有些失望的摇了摇头:“看看尔等做的这些事情,多年的圣贤书怕是都读到狗身上去了!本宫从军中随便拉一人出来,都不会如同尔等这般!”

这话一出,让对面的生徒忍不住了,毕竟这话的侮辱性实在太高了,他大声反问:“难道殿下这是瞧不起天下读书人?”

这一顶大帽子李月辰才不会接,她只是抬起手,用修长的手指指着对面的一群生徒:“尔等根本算不得读书人!这等行为,着实让本宫瞧不起!”

“朝廷开科举,本意是为国家选拔人才。尔等考试做官,应当是为国为君。但今日之事,皆说明尔等是为了做官而做官,就凭这等做派,也难成朝廷栋梁!”

李月辰这话说的义正言辞,虽然声音不大,但因为周围很安静,所以哪怕在附近围观的人也基本都听了个清清楚楚。

一开始他们也认为李月辰不让他们考试的做法有些过分了,但现在一想,确实也有道理,于是纷纷点头表示赞同。

说到这里,李月辰冷笑一声:“若是孔圣人得知自己门下出了这等逆徒,怕是会失望的吧……”

说完,也不再搭理他们,直接转身就走。

今天过来,压根也没指望能才从这些人口中得知谁是幕后之人。

毕竟人家只是弃权,严格来说也没犯法。这种情况下要是将人抓起来审问,好像显得朝廷理亏,有啥见不得人的一样。

她过来的目的很简单,就是表个态,告诉所有人,朝廷不接受任何形式的威胁!

你不考,那就别考了,反正现在全国的官员也不是那么欠缺,再加上户部和兵部已经算是皇室内部的部门,数量就更少了。

所以她的态度很明确,爱干干,不干滚蛋!以后谁要再做出这种弃权的事情,那就一辈子别考了,直系三代子孙也别考了!

这强硬的手段让周围的人都纷纷愣在原地,但内心之中,还是支持公主的观点的。

……

李月辰离开之后回到了集仙殿,正好赶上吃午饭的时间,于是跟母亲汇报了刚刚发生的事情。

武则天是个经常使用血腥手段的人,对女儿的这番做法倒是表示了赞赏:“也好,如此一来,日后就算士族还敢如此,寒门也不会跟着掺和了。”

“这正是孩儿的目的!”李月辰笑了笑。

没错,这么做只要也是为了分化士族子弟和寒门子弟,双方底气原本就不一样,寒门更加赌不起,这次过后,至少寒门肯定不敢这么干了。

“婉儿要尽快查找出幕后主使才行。”李月辰叮嘱道。

“是!不过殿下,抓住之后当如何?”上官婉儿问道,暗卫除了没有定罪之权,但有调查与审讯的权利。

李月辰笑道:“朝闻道,夕死可矣!”

面对这突如其来的一句话,武则天和上官婉儿都有点懵,这种事情上说这种话是啥意思?

上官婉儿想了半天都没想出来,小心翼翼的问道:“殿下……此话怎讲?”

“早上知道了去他家的路,晚上就去弄死他!”李月辰眯着眼睛,幽幽说道。

第五百四十二章 孔氏一族

“你这丫头!岂能随意曲解圣人语录?”

听到女儿的回答,武则天当即教训起来:“这话若是让天下读书人听到,定然要将你骂个狗血淋头!”

“哎,阿娘此言差矣!这圣人语录,本就是不同的人看到会有不同的解释。”

李月辰直接躺在了地板上,一只手撑着脑袋:“孩儿写的那神怪小说,阿娘可看过?”

武则天点点头,无论是女儿当初写的西游记还是洪荒,她闲来无事的都看过,说起来还有点遗憾,这两本书看完之后,居然没有其他能打发时间的消遣了。

虽然在她的影响下如今有不少人都开始尝试写小说了,甚至报纸上也有正在连载的,但总感觉写的不怎么样,没有女儿写的那么有吸引力。

“那书中不是有类似情节吗?大能讲道,在不同的人听来,悟出的却是不同法门。故此,孩儿对孔圣人的话,有不同理解,不也实属正常?”李月辰一边回答一边伸手去拿桌子上的糕点。

听起来……似乎有点道理。

武则天感觉快要被她绕进去了,随后摇摇头:“胡闹!儒家弟子自古以来数以千万记,若是都如你这般曲解,当初汉武帝怎会独尊儒术?”

“独尊儒术是因儒学便于统治,并非当真从中悟出了某种道理。”李月辰笑呵呵的吃着点心,“孩儿可不同,我作为修道之人,从中悟出不同的道理,属实正常。”

“那你倒是说说,你悟出了何种道理?”武则天端起茶杯问道。

“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李月辰回答道。

“何解?”

“君子要随时将武器藏在身上,找到机会便动手!”

这句话一出,武则天挑起了眉毛。旁边的上官婉儿则是一个没忍住,“噗嗤”一声笑了出来:“当真想不到,居然还有这等解法。”

“这等戏言,说说便罢。莫要在外让其他人听了去!”武则天教训道。

李月辰一副嗤之以鼻的模样:“阿娘可知子路?”

“自然知道,你又有何说法?”

“按照记载,成为圣人弟子之前,这子路乃是一地痞流氓,街头混混。因看不惯孔圣人而去找茬……这其中过程我等不得而知,最终结果是听了圣人道理,这子路便从此便成了圣人弟子……难道此事阿娘不觉诡异?”

说实话,李月辰看到这记载的也感觉有些诡异,如果真的只是靠讲道理,就能让敌人纳头便拜,这怎么想都是不可能的事情吧?

就算是第一嘴炮王漩涡鸣人,那也都是先把人按在地上捶一顿之后再开始讲道理,这样对面才会听。

上官婉儿倒是一副深思的模样:“殿下是说,子路与孔圣人动手了?”

“我认为是!”李月辰点点头,“我十三岁从军,至今十多年,几乎没有不战而降之对手。当初与论钦陵作战,纵然面对我这等天生神力之人,他也是直到被我抓来之后才乖乖听话不是?”

“有道理!”

“哪来的道理?”武则天扭过头白了她一眼,感觉她都快被自己这个女儿给带偏了,“圣人学说,影响冠绝古今,岂能这般解释?”

李月辰抬起头:“阿娘想啊,春秋时期,贵族阶层尚武之风浓重。孔圣人在知天命之年,便敢只带着几个弟子周游列国。被各国奉为座上宾,多少采纳过他的政见……难道这是只靠讲道理便能做到的?”

说实话,至少李月辰是不信的。

你想让人听你讲道理,前提是你得让他乖乖坐下来听你说话才行。

远的不说,就说去年李月辰带十万大军深入草原,开疆拓土。

若是没有身后那十万大军,也没有火炮和手雷,就她一个人过去的话……估计早就被扣下来当压寨夫人了。

武则天翻了个白眼,懒得跟她继续扯了,果然秀才遇见兵,有理说不清。

倒是上官婉儿在旁边低头认真思考起来,说不定殿下说的真有道理。

如果是其他人这么说,估计她也懒得搭理,但李月辰这么说……那就不得不好好思考一下了。

只是有点可惜,如今自己眼看三十岁了,早已过了习武的最佳年龄。

……

晚上离开集仙殿,回公主府的路上,两人还坐在马车里,继续聊着这事情。

李月辰给她翻译了大量的论语,逗的她笑声不断的同时,也不断的询问着理由。

但是偏偏都能得到合乎逻辑的解释,让原本就有些动摇的她,更加相信了不少。

“若殿下所说为真,那‘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该作何解?”

“你学我的武功,不学我的思想,就会迷惘。只学我的思想,不学我的武功,就会被人打死!”

听到这样的解释,纵然已经多少有些相信了的上官婉儿,也忍不住趴在她的肩膀上大笑起来。

虽然听着确实有些道理,但总感觉哪里不太对劲儿,最后笑的眼泪都出来了,才缓缓停了下来。

抬手擦了一把眼泪,才有些遗憾的说道:“只可惜婉儿已年近三十,已错过习武的最佳年龄,想习武也来不及了……”

“无碍的,婉儿脑袋聪明就够用了。”李月辰搂着她的脖子轻笑道,“有我在,足够保护你了!”

“只是不能与殿下并肩作战,感觉有些遗憾……”

说到这里,她扭头看着窗外的星空,似乎自言自语般的说道:“若是有来生,婉儿定然也要习武,与殿下并肩作战!”

“来生啊……太遥远了,还是尽量不要让今生有遗憾就好。”李月辰笑了笑,两人握在一起的手都紧了紧。

……

第二天李月辰照常早早起床练功,练完功洗完澡已经快要中午了。

这次回来本就是打算处理一下弃考的事情,既然现在幕后主使还没调查出来,李月辰打算进宫陪老妈吃个饭就先回青岛去了。

中午吃过饭出发,差不多晚上也就到了。

进宫之后,来到集仙殿,正准备问问中午吃什么,却见上官婉儿抬起头:“殿下来的正是时候,有消息了。”

“哦?查出来了?”

上官婉儿点点头,随后有些不确定的说道:“目前还没有证据,但……根据调查结果来看,此次事件极有可能与……孔氏一族有关。”

“孔家?”李月辰微微皱起了眉头,“他们不是一直都很安静吗?为何这次却出来搞事情了?”

虽然说搞事情这个词这个时代还没出现,但好歹中文最大的特点就是能望文生义,两人也能理解其中意思。

武则天也有点好奇的问道:“能确定吗?”

“回陛下,没有证据,但……一切线索,包括对某些人的审问结果来看,的确如此。”上官婉儿回答道。

听到这个回答,李月辰点点头,那多半是八九不离十了。

她对暗卫的调查能力丝毫不怀疑,目前来说,暗卫应该是这个世界上最厉害的调查和审讯机构了,如果他们都得到这样的结果,那多半已经算是实锤了。

“若是这背后有孔家参与,这事情恐怕会有些麻烦……”就连一向淡定的武则天也皱起了眉头。

其实仔细想想,得到这个答案也不算太过意外。

所有学生弃考,绝对不是靠金钱或者胁迫就能简单做到的事情。

这年头,文人都很清高,或者说,比较讲究气节。在他们看来,名声比生死要重要,不是那么容易就靠钱收买或者是以性命要挟就能做到的。

要说一个两个还很正常,但要说所有人……确实不太可能。

但若是孔家出面,那就不一样了,他们是孔圣人的后代,天下文人见了都要表示尊重,所以孔氏一族,世代都有人在朝为官。

官职不一定高,但只要不瞎参合,绝对是坐的最稳的。

李月辰想了想:“要不……孩儿去跟他们聊聊吧。”

反正她这几年都待在山东,青岛距离曲阜也不算太远,倒是可以过去看看。

“莫要胡闹。”武则天想都没想就阻止了,“孔氏一族地位特殊,你贸然带兵过去,怕不是要引发和全天下文人的争斗?”

“阿娘放心,孩儿不会带兵过去。”李月辰回答道,“只是以公主身份过去聊聊而已,不会动手的。”

“那也不妥。”武则天摇摇头,“天下文人是一家,无论你真实目的为何,你一旦过去,就会马上引发各种流言蜚语。”

“那阿娘可有好办法?”李月辰反问道。

在她看来,流言蜚语总比被拿捏的好,无论如何,朝廷都不该接受任何形式的威胁,否则对国家运转不利。

武则天想了想,突然扭过头问道:“此时,孔氏一族,何人在朝为官?”

“回陛下,弘文馆大学士孔惠元,乃是太宗朝名臣,孔颖达之孙……”上官婉儿回答道,“此人也在调查名单之中,据暗卫回报,之前此人曾与不少生徒有过接触。”

“你可有对其进行询问?”

“并没有,孔氏一族身份特殊,贸然被暗卫带走,怕影响不好……”上官婉儿也很在意这个问题。

说到底,她也算是主要以儒学为主的,也就是因为从小跟李月辰一起长大,所以对儒学并没有达到信仰的级别。

否则的话,就单单这件事情,也不可能说这么多。

这片土地,自古以来,无论是宗族还是师门,都算是比较团结的团体。文人之间平时互相争斗归争斗,但在面对外敌的时候,大部分人肯定还是会选择一致对外的。

这也是武则天不让女儿去曲阜的原因,她现在是兵部尚书兼天下兵马大元帅,这种身份,哪怕一个人都不带,跑到曲阜去,也会引发大量流言蜚语。

文人的笔,也能当做杀人的刀,若是到时候全天下的文人都对自己的女儿口诛笔伐,谁也不知道会引发什么样的后果。

一时之间,集仙殿内陷入了沉默之中,谁都没有开口说话。

上一篇:遮天:自中皇开始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