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大公主 第159章

作者:湛阳

第二天中午,吃过饭之后,福来便带着一个年轻的小太监来到了承香殿。

看起来年龄不大,似乎跟李月辰是同龄人,相差应该不超过五岁,脸上还仍然有些稚嫩。

不过眼神里面却透露着一股与外表不符的成熟,皮肤有点黑,想来应该经历过不少风吹日晒。

看到从殿内走出来的李月辰之后,连忙恭敬的行礼,朗声道:“奴婢高延福,见过殿下!”

“嗯,免礼吧!”李月辰打量了对方一眼,这小太监长了一张大众脸,属于扔到人群里都找不到的那种,几乎找不到一点出奇的地方。

“听说你识字?”

“回殿下,识得!”

李月辰转身进入殿内,招了招手:“来!写一篇千字文看看!”

千字文是这个时代的读书人通用的启蒙读物,只要是识字的,基本上都能倒背如流。

“喏!”

高延福非常恭敬的进入殿内,跪坐在桌案前,拿起笔就准备开始写。

“省些时间,把前十句写出来就行。”李月辰在旁边说道。

这个时代,学习和书法是一体的,基本上只要看一个人的书法,就能大概判断出其文化水平处在一个什么水平线上。

高延福答应一声,提笔开始写,每一笔都写的极为认真。

宫里的下人都知道,如果能在这位公主手下干活儿,那绝对是一件极其享福的事情!

今天好不容易得到这个机会,一定要好好表现!

不一会儿,高延福放下毛笔:“殿下,奴婢写完了!”

李月辰过来看了一眼,书法中规中矩,不好也不差,干这种活儿应该是没问题了。

表示满意的点点头,随后下了命令:“婉儿明日你带他去报社,告诉他怎么干。另外福来,明日在找几个太监一并送去,给他打下手!”

听到这条命令,高延福连忙恭敬的行礼:“奴婢谢过殿下!”

第一百四十八章 报社的消息

走出了承香殿,高延福非常懂事的掏出一个小袋子恭敬地递给福来:“小的感谢福公公向殿下举荐!”

福来咧嘴一笑,伸手将礼物接过:“既然跟了殿下,日后定然要好好干,若有机会,将来还有大事可做。”

“那日后便多仰仗福公公了……”高延福一脸恭敬。

看到他态度这么好,又如此懂事,福来点了点头:“下去吧,明日一早记得过来。”

行礼离开之后,高延福走到一处无人之地,才长长的松了口气。

内心的窃喜终于忍不住,脸上这才笑了出来。

能在这位公主手下当差,苦日子就算是做到头了!

第二天一大早,高延福来到承香殿门外,就听到了一阵“呼呼”的破风之声。

无意之间的一抬头,便看到那位公主殿下拿着一根枪棒在花园之中上下飞舞。

高延福没有说话,只是做出一副恭敬的神态等在门口。

不一会儿上官婉儿和义阳公主并肩走出,他见到之后连忙行礼:“见过公主殿下!”

对于上官婉儿,一时之间不知道该如何称呼。

从身份上来说,她跟自己一样,都是下人。可目前人家又是报社编辑,但这报社又并非朝廷官职,不能直接叫上官主编。

平时在宫里遇上这种贵人身边的红人,一般都会称呼一声“姊姊”来表示。

但那是在无人的时候,现在义阳公主就在身边,可不能这么叫。

或许是看出来了他脸上的疑惑,上官婉儿轻轻笑了笑:“不必为此拘谨,日后称呼我上官便可。”

“是!”高延福连忙答应一声。

来到了报社,义阳公主去撰写文章,处理各地送来的新闻。

上官婉儿则是带着高延福去匠作监取来了活字,然后告诉他到时候如何排列等等工作内容。

时间不长,福来安排的几个小太监也过来了,他们都不识字,只是负责做印刷这一步的。

目前这里只有两套活字,四个人轮流做,差不多可以发挥最大效率。

高延福的工作并不难,只不过就是负责排列活字,印刷出来之后认真检查一下而已。

确认他已经了解工作内容之后,上官婉儿这才回去跟义阳公主一起审核起其他州县送来的新闻。

……

又是一个上朝的日子,李月辰依旧和上官婉儿在通道里面收听新闻。

最近的朝政没什么值得关注的大事,不过有一件事儿却引起了李月辰的注意。

波斯被大食所灭,波斯王卑路斯即将入朝,请求大唐庇护。

听到这条消息,李月辰想了想,大食……好像是阿拉伯那边?

其实原本大唐在波斯那边是有波斯都护府的,不过距离实在太远了,根本控制不到,本质上就是个附属国那样的意思。

那波斯王这次过来,应该是来求援的吧?这么干倒是也很正常。

大唐是周围诸国公认的大国,而大国有大国的责任,一般来说周围的国家发生了什么事情,大唐要负责当一个类似调解员的角色。

同时,周围国家每年上贡,大唐同样也有保护他们不受侵害的责任。

想到这里,李月辰看看龙椅上的老爹,忍不住有些担心。

老爹整天就想着要超过先帝,青出于蓝。

而现在粮食的问题已经得到了初步的解决,正是想要起飞的时候。

到时候万一头脑发热答应了波斯王出兵的请求,那事情可就有点麻烦了。

其实现在的大唐,地盘太大了真的没啥好处,因为人口数量是个硬伤,那么大的地盘根本控制不住。

永徽三年的全国人口普查,得到的结果是三百八十万户,人口大约在一千两百万左右。

到现在,就算加上浮逃户、僧人、道士以及奴隶之类的其他因素,李月辰估摸着全国人口也不会超过两千万。

现在的大唐地盘已经不小了,比一千多年之后还要大的多,所以发展民生才是当务之急。

不过李月辰也不好给老爹提这种建议,毕竟这是皇帝才需要思考的事情,哪怕她再受宠,也不好在这种事情上去试探皇帝的底线。

……

十一月十二,波斯王卑路斯入朝,李治在宣政殿接见了他。

趁着卑路斯向李治说明情况的时候,屏风后面的李月辰也悄悄探出头去,看了看这位波斯王的模样。

棕发蓝眼鹰钩鼻,眉骨高挺大耳朵。再配上几乎能遮住整张脸的大胡子,看起来毛茸茸的,还有点可爱。

卑路斯用半生不熟的大唐雅言委屈的诉说着自己的经历,请求李治出兵援助。

龙椅上的李治点点头:“此事重大,容朕与众位爱卿商量一番,再给你答复。”

嘴上虽然这么说,不过按照李月辰对老爹的了解来看,他这表情压根就表示不想出兵。

这个结果让李月辰感觉有些出乎预料,原本还以为他会打的。

李治微微一扭头,就看到通道里的女儿双手放在头上给自己比心,一脸灿烂的笑容。

看到女儿这副模样,李治也轻轻笑了笑,宣布了退朝。

与武则天并肩来到通道之内,李月辰很开心的过去牵起两人的手。

上官婉儿来不及收拾纸笔,连忙起身行礼。

李治摆摆手示意免礼,带着李月辰打算离开。

李月辰对上官婉儿摆了摆手:“婉儿你先回去吧,今日我在延英殿蹭饭了。”

“是!”

“这丫头!怎能说蹭饭?”武则天扭头教训了一句。

李月辰笑嘻嘻道:“哎呀,孩儿这不是开玩笑嘛……”

回到了延英殿,李月辰非常熟练的开火煮茶。

旁边的李治拿起了保健球:“辰儿听到我不打算出兵,似乎很开心?”

李月辰想了想,还是乖乖的回答道:“波斯路途遥远,我大唐将士过去又可能水土不服,何必兴师动众?”

“嗯,倒是跟我想到一块儿去了。”李治一脸欣慰的笑容,“辰儿知道怜惜我大唐将士,我很欣慰。”

“嘿嘿……孩儿可不想那么多。”李月辰笑着来到李治身后,给他轻轻按摩着肩膀,“孩儿就希望大唐有朝一日能河清海晏,连岁有丰年。”

李治咧嘴笑着,手里的保健球轻轻旋转:“好想法!”

旁边的起居郎奋笔疾书,将父女俩的对话记录了下来,或许将来这段对话能出现在史书上。

一边聊天一边给老爹捏了一会儿肩膀,李月辰又跑到老妈那边给她按摩。

武则天也很享受的靠在了椅子上,一边享受女儿的按摩一边拿起奏折看了起来。

对于身后的女儿能不能同时也跟着看到倒是不在乎,皇帝从小就允许她上朝听政,看到奏折也无所谓。

李月辰其实对这些不感兴趣,不过这个视角正好能看到,也就顺便跟着看看,就当看报纸了。

然而武则天手里这份奏折刚刚打开,却让李月辰忍不住睁大了眼睛。

其中几个字眼异常显眼:蒋王恽及其子汝南郡王炜谋反……

心中虽然惊讶,不过李月辰手上动作没停,依旧给老妈按摩。

武则天也是轻轻一愣,随后拍了拍女儿的手让她放开,起身来到李治身边:“此奏陛下看看。”

看到她一脸严肃,李治拿起旁边的眼镜戴上,打开一字一句的看了起来。

李月辰并没有看到全部内容,不过内心之中却是忍不住的郁闷:好嘛,看来以前网上说唐朝政变无数想来应该是真的了。

不过话又说回来,这种时候谋反,是脑子不够用吗?

看完之后,李治表情严肃,但似乎并没有感到很生气,反而似乎还有些疑惑。

旁边的武则天也不说话,等着他的决定。

李治思考了一会儿,抬头道:“来人!将相公们叫来!”

一听到要商量大事儿了,李月辰直接起身告退。

“辰儿,若是想听,留下也行。”李治道。

李月辰疯狂摇头:“还是算了,孩儿若是留下,恐怕会让相公们多想。”

想想似乎也是这个道理,李治点点头,让她离开了。

走出了延英殿,李月辰轻轻拍了拍自己的脑门,心中无奈。

从老爹的态度来说,这事儿应该多多少少有点问题,但是李月辰不想去深究。

皇帝的想法,还是不要随便瞎捉摸的好。

……

这件事情最终如何解决,李月辰不知道,也没去打听,依然做着自己的事情。

不过因为每天都要去给老爹老妈请安,所以总会不可避免的听到一些。

时间来到十二月,李月辰将自己听到的这些线索尝试拼合了一下,得到结果显示,老爹似乎并不怎么相信这件事情。

只是派了个人过去告诉蒋王李恽带着他儿子来一趟京城,将事情说清楚。

李月辰也觉得可能性不大,谋反这种事情,必须是要看时机的。

现在的大唐称得上一句国泰民安,这种时候谋反,纯属给自己找不自在。

摇了摇头,李月辰决定不想那些没用的了,还是乖乖做好自己的事情吧。

眼看快要过年了,还是想想大朝会的时候给老爹跳个什么舞比较合适。

……

另外一边,报社内。

高延福拿着一大堆信件进来,看到只有义阳公主在,恭敬道:“殿下,各分社的新闻都送来了。”

上一篇:遮天:自中皇开始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