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大公主 第141章

作者:湛阳

说着,直接反手给儿子后背来了一巴掌:“你这逆子!谁允许你说话?”

反而李治笑了笑,摆摆手:“好了,无碍!”

随后扭过头看向司农少卿:“如何?这孩子说的可准确?”

“回天皇,准确无误!三百一十六斤十四两!”

听到这个结果,旁边的一众大臣齐齐松了口气,感到惊讶的同时,似乎又不是那么出乎意料。

毕竟去年的实验已经给他们造成足够大的冲击了,今年的这个结果,虽然同样感到惊讶,但似乎又在预料之中。

李治脸上忍不住露出一丝笑容,扭头跟妻子对视一眼,随后点点头:“哈哈哈哈……好啊!天佑我大唐,天佑我大唐啊!”

旁边的百官们也纷纷贺喜,让李治脸上忍不住笑容更甚。

虽然说这是他的女儿搞出来的成果,但毕竟是在他这一朝搞出来的。

这功劳,自然也有他一份。

千秋万岁之后,那史书上,必然也会留下这么一笔!

旁边的李月辰也笑了起来,今后的大唐,不会再轻易饿死人了!

整个皇家农庄顿时陷入了一片其乐融融的氛围之中,大臣们争相向皇帝行礼道喜,同时也忍不住夸赞一句公主。

谁都知道他特别喜欢这个女儿,多夸赞一句也无所谓。

与此同时,不少人都开始盘算起了另一件事情,如果说能让自家孩子当个驸马……

旁边正在用眼神给自己的学生们给予鼓励的李月辰突然打了个哆嗦,冥冥之中好像感觉自己被盯上了。

这不是杀气,而是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感觉。

扭头看向那些大臣,发现不少人都一种炽热的光芒在看着自己。

眼珠微微一转,李月辰便已经猜出了他们的目的,当即拉了了脸。

靠!想让老娘给你们当儿媳?做梦去吧!来一个我揍一个!

况且现在老爹已经被培养成了女儿奴,绝对不舍得把自己嫁出去的!

……

两天后,皇城外的城墙上贴了一张告示。

大概意思就是说太平公主今年主持的粮食产量研究项目再次取得了好成绩云云……

围观的百姓听到有识字之人给他们念出来的时候,顿时都纷纷睁大了眼睛,一副不敢相信的样子。

本来太平公主在东都就是很出名的一个人。

毕竟是第一个以女子之身进入朝堂为官的,而且一开始就官至户部侍郎,让不少人都感觉这事儿实在太过滑稽。

虽然不敢明着说什么,但暗地里都会想着这肯定是皇帝太昏庸了,才会让女儿担任官职。

但是今天这告示一出,着实惊掉了不少人的下巴,想不到太平公主一阶女子,居然提高了粮食的产量。

可以预见到,从明年开始,粮价恐怕会迎来一波暴跌,不少百姓都能受益,跟着过上好日子了。

茶馆酒肆之中,几乎所有人都在讨论着这件事情。

而且既然告示都出来了,想必这件事情是经过朝臣们的一致认可的。

权贵以及家里不缺钱的,对这件事情最多就是感到惊奇。

但是以种地为生的老百姓就不一样了,听到这件事情之后,第一想法就是老天开眼,派人下来拯救他们的。

而且这告示也不仅仅是在东都发出,伴随着好几匹快马向全国各个州县狂奔出去,这条消息用不了多久就会传遍整个大唐。

到了这一步,太平公主算是彻底出名了。

不过李月辰本人对这个倒是没有太多感触,她一个皇家公主,出名了又能怎么样?

难不成还能出去接代言恰饭?开玩笑呢,真要那么干了皇室的脸就丢尽了。

实验既然结束了,也就能松口气了。

这几天李月辰破天荒的没出门,每天上午练完功之后,下午就在安福殿里陪两个姐姐和上官婉儿一起玩。

放风筝,踢毽子或者跳绳之类的,玩累了就躺在垫子上装死,生活愉快的很。

一转眼过去了五天,李月辰跟上官婉儿和两个姐姐在外面玩了一下午。

感觉有点累了,回来之后将木屐随意的一甩,又躺下装死。

福来突然跑了进来:“殿下,农庄那些村民联民上奏,说想要给殿下立个庙,每日供奉香火……”

“哈?”

躺在地上的李月辰突然睁开了眼睛,一脸懵逼的样子:“这都发什么疯呢?本宫还没死呢!”

“哎呀,殿下!怎么说这不吉利的话?赶紧呸几口……”旁边的小荷一脸惊恐,赶紧跑过来劝诫。

“你等会儿!”

李月辰一摆手,看着福来:“去告诉他们,莫要搞这些没用的。要供奉香火也等我死了以后再说!”

其实说实话,李月辰是能理解他们的,毕竟这个年代的老百姓没什么文化,对于这种事情有这样的想法也正常。

但她本人实在受不了这种人还活着就早早的接受香火供奉的事情,搞得自己好像已经没了一样。

“殿下,不能说这种不吉利之言……”旁边的小荷又大声提醒。

“行了行了,知道了。”李月辰不耐烦的摆摆手,“总之让他们消停一些。”

“喏!”福来答应一声,随后又小心翼翼道:“其实奴婢觉得,此事也不是……”

“啧!”

李月辰猛地抬起头:“我是公主你是公主?我不要你觉得,我要我觉得!”

看到她真有些生气了,福来连忙住口,躬身行礼:“喏!奴婢这就去办!”

看到福来转身出去,李月辰又闭上眼睛躺了下来。

旁边的上官婉儿走过来,跪坐在她身边:“殿下为何不愿?”

“就是觉得别扭。”李月辰侧身躺下,用一只手撑着脑袋,“一个大活人天天被人上香供着算哪门子道理?”

上官婉儿歪着脑袋,鼓了鼓腮帮子:“这岂不是正好说明他们感念殿下功德……”

“啊,心里感念便好,上香还是算了。”李月辰摆了摆手,“要上也等我死……咳!百年之后再上。”

主要这种事儿还是心里不适应,想象一下,以后再去村里,还没进村呢,就看到村口有一个太平公主庙,进去一看,有个自己的雕像,里面还有人上香……

想到这里,李月辰忍不住打了个哆嗦,总感觉这画面有点瘆得慌。

但如果是自己死了之后,那就随便吧,至少这可比史书上记载的更容易留名青史。

第一百三十一章 报纸即将发行

其实李月辰对留名青史的兴趣倒不是那么大,但是出于某种恶趣味,还是希望留下一些东西来给未来人造成一些惊喜的。

毕竟王莽那家伙是根本没有留下确切的证据来证明自己的身份,但是自己就不一样了,最起码也要在将来的墓室里面画一个狗头,或者是做个电脑模型来证明一下自己穿越者的身份。

虽然这个发现说不定会直接改变未来的科技树,不过……现在的历史已经跟原来彻底偏离了,未来更加偏离也无所谓了吧?

在思考着呢,突然有个小太监来到安福殿,通知说老爹让过去一趟,李月辰起身穿上木屐,让小荷在后面撑着伞去了仁寿殿。

一进门,李治就一脸笑意的招招手:“来来来,辰儿快过来!”

看到他似乎心情很好的样子,李月辰忍不住问道:“阿爷看起来很开心,可是有好事发生?”

李治点点头:“好,实在太好了!”

老妈在旁边也一脸笑眯眯的:“辰儿你现在可是一朝成名天下知啊!”

“啊……其实孩儿倒是挺困扰的。”李月辰咧嘴露出一个略微有些难看的笑容。

“可是那要给你立庙之事?”李治抬起眉毛问道。

李月辰点点头:“想想就感觉很不适应。”

“这等事情,不可能完全杜绝。”李治笑了笑,“东都和长安可能好,但是在其他偏远州县之地,天高皇帝远……”

后面的话他没有继续说下去,但意思已经不言而喻。

李月辰摇了摇头:“无所谓,反正孩儿自己看不到就好。”

老妈在旁边坐了下来,轻轻将袖子一摆:“你接下来打算如何做?”

“去年已经让司农少卿派人去找其他地方的稻种了,看看产量能否进一步提高。”李月辰回答道,“粮食是永远不嫌多的。”

“为娘觉得,这计划还是放缓一些比较好。”武则天突然说道。

李月辰很疑惑的抬起头,表示不懂:“这是为何?”

“你想,如果每年大丰收,粮价势必暴跌,到时候对于以种地为生的农民来说,好事岂不反而成了祸事?”武则天反问道。

这算什么问题?李月辰一脸懵逼。

“阿娘,这根本不是问题啊。”李月辰回答道,“只要皇室下令保护粮价就好啊,农民们卖不掉的粮,国家以一个最低价收购,保证他们不会赔钱便好了。”

这番言论反而让武则天听不懂了:“皇室收那么多粮食有何用?”

李月辰挑了挑眉毛:“做任何事情都好啊,可以储存一部分,防止万一哪里再有天灾便可赈灾。另外一部分可以拿来维持监门卫之类军队的开销,孩儿那工坊日后越做越大,也会需要更多人,招聘来的人,也需要吃饭不是?”

“这……”

说实话,一开始武则天还真的没想到这个问题,扭过头看向自己的夫君。

老爹李治也是微微一愣,不过很快就想明白了这个问题。

说到底,古人并不是傻,只是认知不广泛而已,很多事情,只要稍微一点,就能马上想明白。

诚然说这样的办法确实会让国家的开销增加不少,但同样的,对方风险的能力会更加提高!

想明白了的李治突然咧嘴一笑,摇摇头不再说话了。

武则天也明白了他的意思,转而跟女儿聊起了其他一些有的没的。

李月辰看看没自己的事儿了,也没继续多待,看看时间差不多了,便起身告退。

女儿离开之后,武则天叹了口气:“如此下去,恐怕有些人要坐不住了。”

“无碍!”

李治一脸无所谓的表情:“辰儿说到底只是一个公主而已,尽管放开闹腾就好。”

……

走出了仁寿殿的李月辰则是思考着另外的事情,刚刚她还有其他的话没说完。

粮食多了还有一个好处,那就是可以逐步将现在的府兵制度改为募兵制度。

李月辰几年前就开始经常溜进朝堂听政了,而且去仁寿殿的时候,有时候腻在老妈身边,也能看到奏折里面所写的内容。

现在基本全国各地都有浮逃户现象发生,而且这么多年看起来似乎有逐渐增加的迹象。

虽然这种迹象还并不是特别明显,但是很显然,如果任其发展下去,总有一天府兵制度会彻底崩溃。

而且仔细想想唐明皇时期的安史之乱,虽然不确定那是否是因为府兵制度崩溃的结果,但至少在历史上来说,到了那个时期大唐确实出问题了。

所以倒推一下,就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府兵制度已经没办法坚持太久了。

既然决定要为这个时代的人做些什么,那军制的改革就势在必行了。

李月辰想了想,或许将来老妈当了皇帝之后,可以请求她给自己个军队职位什么的,然后着手开始改变军制。

现在自己都已经是户部侍郎了,文官都当了,那么将来当个行军大总管什么的,也不是不可能的对吧?

……

七月的天气早晚已经开始逐渐转凉,李月辰终于可以不用在殿内练功了。

匠作监那边的活字制作非常顺利,目前已经做出了五十多个字,而且每一个字都经过了实验,印刷非常清晰。

造纸工坊估摸着时间差不多了,也开始尝试制作竹纸了,前两次都失败了。

李月辰听说了之后,告诉他们不要着急,要静下心来好好想想是哪里出问题了,一点点排查解决。

看到这位公主并没有生气,杜老二等人也松了口气,随后就表示一定将问题解决。

这个时代,有这样的老板简直太不容易了,杜老二他们也不想轻易失去这份工作。

随后李月辰又去了邙山,打算看看他们的高炉做的怎么样了。

上一篇:遮天:自中皇开始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