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真小道童开局 第257章

作者:喂狗的猫

因为,他从张道正边得到的评价,基本没一句好话,什么无耻,不要脸,没下限,不好说话,贪小便宜之类的。

总之,除了一句“人品坚挺,就比我差一点”之外,道正对丘志清的评价,基本没好话。

简直就是把自己身上的缺点,给复制了一遍。

其实他知道,道正也不是真的那么差,只是大家在天上待久了。

经不起他这刚上天没到一年的小伙子闹腾而已。

再加上刚飞升不久,对天庭什么都感到好奇,因此才多溜达了一圈。

不过这也不是他留到兜率宫的理由,想要丹药,天师府又不是没有,实在想尝尝鲜,厚着脸去葛天师府上,要一下也没关系……

总之,在兜率宫好好砍柴吧你。

原本还怕自己任务搞砸了的张鲁,而今见着丘志清。

与之一番交谈后,都放心了不少。

原本想要告知他的全真道在天界的情况的,不过想了一下,最终还是什么也没说,要知道,他们全真,可是有好些个热衷传道的。

要是被他们知道,他们的徒子徒孙里,还有这么一个人物。

那还有他们天师道什么事?

再说了,他连九转七返之法,好像都没学。

说不得只是偶尔得了一些全真基础之法呢?

对吧!

还是不要麻烦人家了,毕竟全真道的道友,也是挺忙的不是。

傍晚时分,两人有说有笑的,在雍门将最后一缕光芒,挡在门外之前,几乎同步走进了雍门高大的城门洞之中。

两人聊得非常开心。

丘志清满意,张鲁更是满意。

实在是太好了有没有?

这竟然是一个不喜欢传道的全真门人。

这就是此刻张鲁的内心写照,幸亏这是个不怎么喜欢传道的全真门人,否则他这趟北上,估计就要白跑一趟了。

难道是紫阳真人那一脉的?

也不像,看起来有这个影子,不过更多还是重阳真人那一脉的……

这些想法,从张鲁心中一闪而过,不顾他一句都没提。

而是与丘志清说笑着,便将其送至给他准备的张府门前。

张鲁在长安的居所,自然不叫“天师府”,它就叫张府。

张鲁的职位,也算是确定下来了,“太史令”,也算是难为了刘虞等人,把这个古老的官职,按在张鲁身上,也算是合适。

这个职位,大差不差相当于后来的钦天监。

掌管天文变迁,说的高端一点,就是和老天沟通的。

所以说,这个职位,与张鲁绝配呢。

他是真的上面有人呐!

走在回去的路上,此时正是宵禁,丘志清因为思考事情,就这么稀里糊涂的,被掌管宵禁的衙门,给带回了京兆尹大牢。

不过在丘志清出示身份后。

长安北部蔚(北城区公安局局长)便想要放丘志清回去。

不过被丘志清拒绝了,错了就要挨罚,不进监狱,已经是他最后的倔强了。

看着长安北部蔚便要训斥手下,丘志清感觉阻止。

“都尉莫要如此,他们也是按规定行使职能,且对我这个普通服饰之人,也并未恶语相向,我看啊,他们还是很尽职尽责的,值得鼓励……”

其实恶语相向,自然是有的。

虽然没有辱及先人,可一些呵斥还是少不了的。

只不过当时丘志清在思考问题,也没有那么在意。

再说说了,宵禁本就是禁令,别说自己没有穿官服,就算是穿了官服,那也该抓。

只有严禁宵禁,才不会有那么多夜里谋划之人。

好歹也没有试图对自己拳脚相加,丘志清也不想多责备人家。

没想到,第二天这件事便被传遍了整个长安城,几乎所有人都知道了,这位并州来的丘相国,那可是一个狠人啊。

自己维持的规矩,哪怕都是自己的兵,也绝不违反。

其实这不是他的兵,不过也无所谓了,这次他没有蹲成监狱,不久之后,便会弥补他这个遗憾的……

第三百四十章 丰收喜悦

其实有一点,张鲁倒是没有看错。

丘志清确实是不太热衷传道,传道和收徒,有关系,却不是同一个事情。

传道,是要到民众中去,发展信众的。

其实说全真比较喜欢传道,那也是相对来说的。

大多还是老样子,爱信不信,莫挨道爷!

兴平二年,七月二十,晴转多云。

今日,是张鲁第一次上朝的日子。

该告诉他的事情,已经有专人告诉过他了。

当张鲁踏入政事堂大堂之时,第一眼,便是那显目的五个座位,象征着五名政事堂成员,也就是丘志清,刘虞等五人。

再略一抬头,便看到写着“正大光明”四个隶书大字的牌匾。

据说这是当代书法大家,蔡伯喈的作品。

不愧是书法大家,经学大家的作品。

仅仅是望一眼,便如同有涤荡心灵的力量,使人灵台都澄澈了几分。

给人一种,美好生活,自此刻开始,的振奋感。

这还是刚刚书就不久,这种作品,随着人们的参悟,只会随着参悟之人越多,感悟越深厚,它的底蕴便会越厚。

作用也会越大,一般邪魔,都无法直面这块牌匾。

让张鲁嘴角略微抽搐的是,他在政事堂大堂中,隐隐间感应到了丘志清的一些小手段。

难怪昨天,来自己府上道明上朝规矩之人,提示自己不再要政事堂内传音。

自己问他,他又不答,只说让自己试试就知道了。

我试试你个大头鬼,这里哪里是能传音的地方,传音甚至比之正常说话,还要大声,那厮真是不怀好意。

虽然把规矩告诉自己了,还故意留个坑,让自己跳。

果然,儒家那群家伙,都是表面君子。

有才无德,真乃小人也!

张鲁也只能在心中默默吐槽,不知道多少第一次上朝的家伙,被他们给坑了。

其实他们也没有张鲁想象中那么夸张,例如当初关羽上朝之时,人家并一五一十的告诉了关羽,那是一点关子都没卖……

找到有着自己牌子的位置坐好,张鲁觉得,自己也就是来走个过场。

应该不会有自己什么事情,毕竟太史令……

能干嘛?

可让他没想到的是,政事堂五位大佬,给他的答案是:能干!

张鲁自开始之后,便一直闭目养神。

直到好像有人在问他话,他才一个激灵,也没仔细回想到底是什么事,便一口答道:“没问题,下官保证完成的妥妥的!”

刚回答完,他才发现周围之人,看他的眼神有些怪怪的。

拿到自己的任务之后,他才发现,这是要让自己推算出,未来五年内,大汉天下的旱涝情况。

原本丘志清是询问他两年之内的天气情况,能否推测。

当时张鲁随意便点了一下头,虽然具体要求他没听清。

不过“两”和“天气”联系起来,小问题啦!

可没想到,黄琬使坏,说:“两年怎么够,至少五年,不知太史令能否办到?”

原本黄琬都打算和张鲁讨价还价了,没想到,张鲁这么勇,直接便一口答应下来了,搞得丘志清都不知道该怎么给他砍价了。

真是,第一次上朝就走神,活该你被坑!

丘志清本想给他传音吐槽一番的,可一想到那个效果,还是算了吧……

其实,这倒不是黄琬等人,故意为难张鲁这位新人。

而是他们需要知道未来几年内,是否有旱涝灾害,好制定下一步计划,原本是没有这个想法的,谁让新任太史令到了呢?

自然是要给张鲁找点事情,别让他闲着不是。

因此,便给他找了个预测天气的工作。

原本,丘志清是打算给他减减压,两年差不多了。

既能满足他们的需求,又在张鲁的能力范围之内。

没想到啊,黄琬直接加码,张鲁一口答应……

不给张鲁反悔的机会,黄琬一口敲定:“很好!既然太史公,公忠体国,那便先把未来十年内的旱涝灾害整理出来吧,接下来我们讨论……”

丘志清:“……”

要不要这么急?

张鲁:“……”

好嘛,你们这些家伙,果然蔫坏蔫坏的!

无法改变既定事实的张鲁,只好无奈接受。

秋收的时节,很快到来,其实这边大汉的缺粮,还和气候变迁,作物生长周期发生变化,有直接关系。

也就是张角所说的,“苍天”的问题。

不过这种影响,并不是扬了“苍天”便可以立刻解决的。

还需要不不短的时间,或者天庭的各种神祇尽快归位。

否则,这种影响,根据张角推测,将会断断续续,延续百年左右。

这个时候,丘志清搞出来的这些高产粮种,便体现出了作用,因为不管减产几成,作为的基数摆在那里。

怎么也比之前的粮种来的强不是。

而今,还有张鲁这个天气预报。

以及蔡伯喈之前,在平城服刑期间搞出来的农家肥。

兴平二年(第二十五年),关中的这个秋收,无疑是喜悦的。

令人满足,与安心的。

虽然去年的大豆,以及土豆的种植,让关中百姓,对几位相国联名推广的所谓高产粮种,打出了名气,让关中百姓没那么抵触。

当然,也仅仅是没那么抵触而已。

毕竟大豆是大豆,土豆是土豆,小麦是小麦。

也正是去年河渠等水利工程的疏通,以及今年小麦的丰收。

这才让关中百姓,恢复了对朝廷的拥戴。

丘志清如往年一般,在田间教导着乡民们选种,育种。

上一篇:从驿卒开始当皇帝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