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真小道童开局 第251章

作者:喂狗的猫

说是这么说,可张宁还是好奇的接过黄叙分给她的三枚刀币,以及一枚玉符。

刀币不知道做什么用的,玉符却是一入手,便知道用处。

这是一块逃跑用的玉符,可瞬息远遁三千里。

每用一次,得三天之后,才能重新使用。

简单来说就是,恢复下次使用的能量需要三天。

当然,这个三千里,是指在地仙界,这种空间稳固,大道压倒一切的世界,要是在其他世界,那可是远远不止三千里。

这也是他们无意间,流落其他世界才知道的事情。

“这可是先秦时期的刀币,不是普通刀币……”

黄叙辩解了一句,其实他也就说说,他也不知道,这三枚刀币是干嘛用的。

丘志清还真没有骗他们,这确实是他的多年积蓄。

这六枚刀币,是当初徐荣在那些家伙家中,抄家之时抄出来的,刚开始,丘志清也不知道有何用途,直到有一天……

其实他是打算只给一般的,奈何,张宁也要去。

丘志清只好把所有刀币,一起塞进去,顺带把两份玉符,改作一份。

就当给他的游历,增加点难度了……

第三百三十五章 领兵角逐

兴平元年(第二十四年),六月底。

徐州刺史陶谦,连战连败,退守下邳。

泰山一线,亦是被袁绍连拜数场,就连陶谦自己,都受伤不轻。

此时陶谦看着手中的书信,已经是没了最初的气愤,反而是多了几分犹豫,他在犹豫,要不要答应袁术的条件。

毕竟袁术只是要求他臣服而已。

而曹操,可是要砍了他的脑袋。

试想一下,都要他的脑袋了,还在乎多砍几颗,他家人的头颅吗?

城都被屠了几座,还会在乎区区百十人?

可惜,最终陶谦还是没能如愿,因为曹操让袁术的老部下吕布,去找他麻烦去了,而今袁术也面临着吕布的攻击。

只不过双方一时间,斗得旗鼓相当而已。

七月底,朝廷的旨意姗姗来迟。

正是册封曹操为豫州牧,册封吕布为兖州牧的旨意。

只不过传旨之人,出了点时间差。

到曹操手中之时,比到吕布手中,晚到了那么几天。

导致当曹操收到旨意之时,同时送达的,还有吕布和陈宫,占领兖州大部的消息,曹操气的,差点把送信之人,给直接劈了。

不过事已至此,多说无益。

曹操得回去稳住自家老巢,而腾出手来的袁术。

自然而然的,北上和他老大哥,直接干了起来。

兴平元年入冬之时,双方罢兵,却是被等候多时的刘备,直接给掏了老家。

这点,就连负责监视刘备动态的公孙瓒都没有发觉,谁也没想到,刘备竟然会反其道而行之,在大冬天动兵。

直接把袁绍给打懵了,接连失地。

最后,还是得到消息的公孙伯圭介入,这才让刘备停止对袁绍的追击。

饶是如此,此番谁都没讨到好。

可能是到了冬天的缘故,大家伙的脑瓜子,都冷静下来,不过曹操依旧没有带着人,前往豫州上任。

因为豫州,东边是袁术这厮,南边是大山。

西边是投靠朝廷的张济,实在没有什么发展潜力。

还不如先把吕布解决,而后占领兖州,豫州,坐拥两州之地,何愁不能与长安抗衡?

天降大雪,各家纷纷休兵。

而长安城郊,正在举行全军的大比,将要角逐出明年春耕之后,率领大军南征平叛的将领。

原本预定今年秋收后南下的计划。

因为关中实在太过凋敝,被迫停止。

至于为何一般是秋收之后用兵,主要是这个时候粮食入库,大家都一样,出征之后,还可以就食于敌。

可朝廷这边却是有所不同。

主要还是之前提过的,徐荣弄出来的新式军粮。

不但利于运输,还能防潮。

否则,谁会没事,在春耕后用兵。

这个时节,雨水多,不利于行军,军械,粮草的长时间运输,储备,自然也就不利于双方大战。

因此,他们选择春耕之后的这个时间,绝对是张鲁想不到的时间。

而今在长安的留守部队中,有虎贲四卫,腾骧四卫,以及龙骧前后两卫,不过龙骧两位卫将军,赵云以及邹宜。

一个要多陪陪新婚妻子,并不想参加。

邹宜要去南阳驻扎,顺带改编张济的部队,因此并未参加。

至于吴献,这是被封为司隶校尉,回洛阳主持事务去了。

别看这些卫军一个卫只有万人,可一旦扩编,瞬间能扩编到五万人,而且还是建制齐全的那种,其中也就军医营有些难办。

而今真正角逐的,也就是虎贲四卫,和新成立的腾骧四卫之间的较量。

所谓军中大比,并不是拉出来,大家一起打个架。

而是非常奇葩的,提出了一个问题。

徐荣让大家先拿出一份计划,通过筛选之后,进入第二轮,真正的比斗。

第一轮的所谓计划筛选,毫无疑问的,直接便淘汰了长时间在北方作战的虎贲四卫,因为他们对汉中的气候,地形。

以及将会遇到的困难,毫无心理准备。

想的,还是北方大兵团列阵作战的原则。

没办法,虽然北方也有山区,可是和那些游牧部落打战。

近几年都是他们主动出击,在一望无际的大草原上,自然是列阵,军阵对碰,将军阵,以及整理的力量发挥到极致。

可是这一套,在汉中显然有些行不通。

在汉中作战,更多的,还是对通道的争夺。

对敌人补给通道的打击,打的都是穿插,迂回,侧击等。

因为大多时候,大家交战的战场宽度是有限的,根本无法摆开阵型。

同时被淘汰的,还有腾骧前卫的张绣,以及腾骧左卫的马腾。

最后的人选,便落在腾骧后卫的黄忠,和腾骧右卫的李肃之间,两位曾经一起率领禁军,拱卫宫城的战友,需要分出一个高低。

黄忠不太想挣,不过自家部下想,他便帮个忙。

而李肃,却是想要这个机会。

他算是看出来了,而今他的老东家王允失势。

虽然看在王允主动放弃抵抗的份上,他也得到了一个卫将军的位置。

可如果自己不去争取,让自己的位置,变得不可替代,到时候,一旦人家有想法,他这个平时几乎是闲职的卫将军。

说不得什么时候,便会直接被拿下。

此时,双方第二场比斗,在长安南门,安门外的龙首原上展开。

规则也很简单,双方各出五百人。

手持木质武器对阵,胜者可作为此次南征大军的主帅,也可以从此,开始编组不对,准备相应的南征训练。

丘志清等人,在南门城楼之上,看着城外龙首原之上的双方对峙。

身边便是双方的主将,黄忠和李肃。

而城下领兵之人,分别是黄忠的副手。

腾骧后卫,左中郎将刘范。

以及李肃的副手,腾骧右卫,左中郎将甘荣,是原并州军人马,从虎贲卫中,调过来,当李肃的副手。

虽说是副手,不过有没有什么特殊使命。

谁也说不清楚,李肃本人,也懒得多想,思之无意,何必徒增烦恼。

腾骧四卫中,哪个没有从虎贲,龙骧中调过来的人呐?

看着城外列阵,蓄势待发的双方,丘志清问徐荣道:“不知徐兄觉得,他们谁的胜算大一些?”

隔着几个城垛的黄忠和李肃,亦是侧耳倾听。

毕竟这位徐相的大名,他们也听说过,当年雁门郡,长城之外,率领一万装备不全的雁门郡兵,愣是击溃了十万鲜卑大军……

而后会合丘志清,以不足三万之众,硬生生的,将十万鲜卑精锐击退。

若非鲜卑骑兵来援,说不定,当初的鲜卑首领檀石槐。

可能连病死的机会都没有,直接便要饮恨长城之外。

当然了,这是战报的结果。

实际上是,当初丘志清率领两万余人,与鲜卑大军对阵,丘志清凭借两万人,将十万鲜卑大军,近乎完全压制,而徐荣去偷营。

最后嘛,他们的大营也差点被赶来增援的数万鲜卑大军给掏了大营。

结果就是两败俱伤,不过上报的时候,功劳便记在了徐荣头上。

“不好说,刘范斗志更强,甘荣水平也不赖……”

徐荣好像什么都没说,可实际上,已经给出了结果。

李肃听闻此言,不由有些失落,不过很快便又恢复。

从自己几次见丘志清的情况来看,他对自己和黄忠两人,并没有什么明显的排斥,甚至对自己两人还比较客气。

这说明,以后自己还是有机会的。

当然了,要是他知道,黄忠的儿子,是丘志清的徒弟的话。

估计,李肃大概率就不会这么想了。

对了,黄忠在丘志清的妙手回春下,给黄叙添了个弟弟……

此时,城外的场中,双方已经开始试探性攻击。

头次相遇,大家都比较小心,不约而同的,摆出了一个方阵,按前后左右中,这种多兵种联合的标准站位。

骑兵护卫两侧,一边五十骑。

两百刀盾,两百长枪,一百骑兵,这是双方的标配。

没有弓弩兵,以免出现无谓的伤亡。

两百刀盾,分两个屯,四个队,前军边一个屯,后军一个队,留一个队的刀盾兵,当作中军护卫。

两个屯的长枪分列左右,如此既可以护卫左右,防止骑兵侧击。

在前军,后军出现问题之时,也可以及时补位。

一个屯的一百骑兵,分两队,分列左右。

如此,一个大体呈长方形的阵列,便就此成型。

随着号角声的响起,双方军气升腾,脚步随着鼓点,有节奏的迈动,犹如两头巨兽一般,缓慢靠近,试探。

上一篇:从驿卒开始当皇帝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