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真小道童开局 第114章

作者:喂狗的猫

此时,丘志清已经发现事情的不对了,这些人的打扮,明显不是来抢劫的,倒像是来杀人的,没有谁,会对着一群连行礼都没有多少的打劫。

除非是真的饥不择食,不过饥不择食的土匪,可不会穿的这么排面。

吃的这么精神抖擞!

“我等没钱,我等乃是去救治身患疫病的乡民,耽误了大事你……”

此时,这名名为郑岩的追随者,亦是感觉出了不对劲,因为当他们说出自己一行人的目的之时,这名匪首眼中精光大盛!

完全不像是来打劫的样子,倒像是一匹终于找到猎物的野狼!

“诸位,随我走一趟吧,某定会找个风水宝地,定不会辱没了尔等连日来,治病救人的功德,人在江湖,身不由己,押走!”

说罢,手中环首刀一挥,便要命令手下,带一行人找个偏僻的地方,好生风光大葬了去。

丘志清只是念头一转,便大概知道事情的始末了。

如若乡民受疫病而死,那整个村子的农田,便是无主之地,如此一来,对于某些家族而言,便是又一次的饕餮盛宴。

而丘志清的出现,便是他们的梦醒时分!

所以想要继续他们的美梦,就不需要丘志清这个让他们惊醒的家伙。

于是,便有了眼前的一幕。

看着土匪围了上来,一行十多人的追随者,却是并未退却,而是操起手中的木棍,准备拼死一搏。

哪怕身为书生的郑岩,亦是拔出腰间长剑,准备决一生死!

丘志清看的暗自点头,都是不错的苗子,日后传承自己一身医术,亦是一些可造之才!

这些人都是冲着丘志清医术来的,所以丘志清也没想着找个弟子,传承自己道统什么的。

对于他们之中,只有一人手持铁器,丘志清虽然身背长剑,却是并未出鞘,对此,一群喽啰很是不屑。

一名喽啰伸手,便要搭在丘志清的肩头,土匪头目亦是死死盯着一行人。

特别是那个呛他的白脸书生,这年头,能佩剑到处浪的书生,没一个是好惹的。

上马提剑砍人,下马挥毫泼墨,便是他们这些书生的真实写照。

“住手!光天化日,朗朗乾坤!竟敢拦路劫道?尔等眼中还有王法么?”

循着声音望去,另外一行十多人,正从另一边北上,领头的三人,亦是道人打扮,喝止住了这些匪徒的强盗行为。

“不要管,动手,直接杀了!”

领头的土匪,不再装了,直接对着丘志清挥刀便砍,两道流光闪过,一黄一白,领头的土匪挥刀的手,慢慢的停在半空中!

“哐当……”

“咕咚……”

看着缓缓瘫倒在脚边的首领,想把手搭在丘志清肩上的小喽啰,忍不住咽了一口唾沫,手继续搭也不是,不搭也不是。

这个时候,其余小喽啰这才反应过来,一个个呆在原地。

呆呆的望着,丘志清肩头那缓缓落回鞘中的奇怪长剑。

原来那道人,背在背上的,是一柄长剑,而不是什么饰品!

匪徒首领只感觉背后一麻,而后眼前的道人,背上饰品,亮光一闪,自己喉头一痛,手中的环首刀,却是越发的沉重,怎么也挥不下去……

就连平时挥刀百次都不觉累的手,现在却是连刀都握不住!

“哐当当……”

随着土匪头领的倒地,一群喽啰,亦是纷纷放下手中的兵器,彻底放弃抵抗,缓缓蹲下,呆呆的等候发落。

猎人与猎物的关系,有时候就是转换的如此自然……

第二百零八章 传道太平

这年头,杀几个人,确实不是什么大事。

不过丘志清还是本着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原则,把他们给缚了,打算送官处理。

处理完这些,丘志清便看向自南而来的一行人。

特别是领头的三名道人,结合之前居中道人打出的那道黄符。

丘志清对这一行人,有了一个基本的猜测。

不等丘志清上前打招呼,见这边忙完了,三位道人便上来行礼。

三人明显以居中之人为首!

“贫道张角,这是某的两位兄弟,张梁,张宝!未料到,道友亦是高人,一手剑术真是令人叹为观止,适才倒是贫道走眼了……”

听闻来人的介绍,丘志清心下暗道果然!

同时回礼道:“福生无量天尊,贫道冲和,三位道友有礼!适才多谢张角道友仗义相助!”

眼前三人,大概三十多岁左右模样,不知其真实年龄为何。

不过这并不影响。

聊了一会儿,原来南边的瘟疫,已经基本的到控制,他们打算往北。

通过丘志清之口,这才得知,北边常山国境内的瘟疫也已经基本得到控制,听丘志清这么一说,四人不由惺惺相惜起来。

既然南北都已经有了结果,四人打算结伴向东,往东边的高邑县而去。

一路上,四人颇多讨论。

他们四人,对丘志清就地隔离和配套的方案很是好奇,同时对丘志清就地取材配置药方的行为颇为钦佩。

此等水准,可不是哪个医者都有的。

而丘志清则对三兄弟提到的《太平经》比较感兴趣。

特别是他们是所说的天、地、人三道合一的“三一为宗”理论,和另一种福地地仙,洞天天仙的理论很是相似。

同时和后来楼观道的道统貌似也大有渊源。

其中还充斥着大量治世救国的理论,丘志清敏锐的察觉到,张角通过通读《太平经》,初步有了自己的政治思想。

便开始诉诸于行动,其后一大队的追随者,便是一个明证。

《太平经》又名《太平青领书》,相传是南华老仙所著,为于吉所持有,后不知何故,落入张角之手。

全文一共一百七十卷,后世仅存六十七卷,丢失甚多!

剩余的六十七卷,丘志清也曾在大宋编撰的道藏中,有缘得窥部分,其确是道藏精华。

不过说是道藏,其实其中除了以道家为本,这个中心思想不变之外,其内还充斥着墨家,阴阳家,儒家,神仙家……等等百家学说!

可谓包罗万象,说是这个时代的百科全书也不为过。

丘志清对《太平青领书》有些眼馋,不过他却对张角的治病手段有些不以为然。

以符箓祛病,丘志清本人也可以办到。

不过他却没有这么做,他的坚持,便是要降低医疗成本,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经过丘志清这番治疗。

以后他们遇到相同的事情,他们便有了应对的经验。

且就地取材,也可以降低乡民们的医疗成本,哪怕他走了,他们再有复发,也可以根据丘志清留下的药方,自己治疗。

而张角的符水,可不是所有人都能搞出来的。

修为不同,弄出来的符水效果也大有不同!

丘志清自然是有话便说,反正都是外人,一吐为快怎么了?

张宝和张梁,痛斥丘志清无礼,捧高踩低,乃是嫉妒心作祟,枉为修道之人,并质问丘志清,修的是什么道,炼的是什么法?

倒是张角连忙制止自家两位弟弟,便对丘志清道歉。

且颇为认同丘志清的做法,以及想法,奈何他没有丘志清的医术水平,只得依靠术法救人!

这敢作敢当,直面不足的态度,倒是让丘志清对其高看了几分。

便直言,邀请张角一起行医,两人有空亦可探讨一番医术!

张角明知丘志清探讨为虚,指点为真,自然是欣然同往。

两人一路上可谓是相谈甚欢,看的出来,两人境界相当,张角比之丘志清,还要高上不少,据他自己所说,他是得亏师父提携。

也就是说,张角是有师承的,年龄自然也不似看着的这般年轻,已有三百余!

兄弟三人,既是亲兄弟,又是师兄弟。

一行人边治疗问诊,边带徒弟,没一个地方,停留三两天。

一路上有人加入,也有人离开,那些学得好的,已经可以独自出诊,去救治更多的人。

慢慢的,张角在这一路上,也形成了自己的思想,开始化道为教,自称“太平道”开始了他们的传道生涯。

不过丘志清没有参与,他并不擅长传道,他擅长的是教学!

这一圈下来,张角发现,丘志清对教学很是在行,教学质量相当高。

三人一商议,干脆也不管丘志清同不同意,直接把自家的《太平青领书》上卷,中卷,共计一百二十卷拿给丘志清看。

其间多是一些其他百家思想,及技术,技术包括机关,术法等。

不过道家术法却是一个也无。

捂得很是严实,不过也可以理解,丘志清不也对自己的传承捂得很是严实么?

他倒是不在意别人学去自己的东西,不过前提是他自己创出来的东西才行,自身传承,并非自己一个人的东西。

可不敢随意外传!

至此,丘志清在太平道中便有了个“执教真人”的称号。

可问题是,丘志清还没说加入张角的太平道呢?

然则大多数人都默认他已经是太平道中仅次于张角的存在了……

世事就是这么的奇妙,有的人对此非常在意,却是在教众心目中地位并不高,如张宝张梁,他们对丘志清并不是太看得上。

在他们看来,他们大哥修行数百年,不论道行,还是境界,都比丘志清高!

他一个山野道人,凭什么对张角指手画脚?

对于这两人的冷眼相待,丘志清并未放在心上,一心想着平复瘟疫。

这场大疫,从正月伊始,一直持续到秋收结束,这才少有缓解。

而丘志清,随着走过的地方增多,对这个时代,也算是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

第二百零九章 国相相邀

这个世界,确实是比大宋所在要广大的多。

人也要强横不少,可在瘟疫面前,一样是如此的无力,在饥饿面前,依然是一推就倒!

粮食产量也很高,可该吃不饱,还是吃不饱。

饶是丘志清已经见过不少此等事情,依然忍不住心中喃喃:这世道,不该这样的,吃个饭,本就不难,不是么?

话说这大汉天下,不知是否前辈开挂太过。

总之这些年天灾人祸不断,不是大水就是大旱,气候反常的厉害,一入秋,便冷的厉害。

正常耕种根本无法进行,听说朝廷正在推广冬小麦的种植,还是缺水闹的。

和张角的交流,让他获益良多,不过天下无不散之筵席,眼下天气转冷,疫情有所控制,丘志清打算回他的挂云山去也。

不知道他的这一季粮食,有没有被童渊霍霍光,毕竟看样子,童渊也不是个会耕田的料。

“回山也好,在红尘中打滚,一不小心,难免刀斧加身,怎及的上山中逍遥!”

张角知道丘志清要回山后,如此说道。

丘志清有些好奇,张角会不会如他所熟知的历史一般,继续传道。

“道兄意欲何往?”

“贫道兄弟三人,资质有限,恐难以名列仙箓,位列仙班,且天下如此,入世,顶多刀兵之劫加身,回山,那便是道心之劫降临,恐怕连兵解的机会都没有……”

张角的意思,丘志清大概明白。

上一篇:从驿卒开始当皇帝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