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驿卒开始当皇帝 第960章

作者:秋来2

对于一些军事上的事情,高桂英也是知晓的,此时山西算得上是她在坐镇。

对于这份权力,贺今朝也并没有过多的限制。

消息传递不便,靠着一个人处理广大地盘,实在是有些困难也不现实。

长子贺胜明还不大,现在处于学习以及同锤匪其他文臣武将厮混在一起上讲武堂呢。

如此方能与二代们的友谊从小培养一二,将来进了军队历练一番,也是极好的。

贺今朝的儿女长到了一定岁数就被送进学堂,免得贺今朝不在身边,总是长于妇人之手。

“王妃,还有什么意见?”杨玉休颇为恭敬的询问。

“没有,你们按照大帅的吩咐行事极可。”

高桂英顿了顿又道:“皆是两军会于京城,我等家眷是否要随军出发?此事还需要好好谋划一番。”

“不错。”

刘宗敏也是点头,若是大帅在京城登基称帝,皇后以及太子什么的也得在场之类的。

“不仅仅是许鼎臣需要对付,还有洪承畴麾下的十万兵马,我们若是大军出击,这些人胡乱逃跑,侵犯山西,也是有可能的。”

听到高桂英提了一嘴,杨玉休急忙解释道:

“好叫王妃知晓,前几日,孙传庭派人送来文书,言祖大寿与他接触,说是辽东军将正在不断的游说其他人,准备投降大帅,此事不知真假。”

“唐通呢?”

“唐通发回来的消息,认为祖大寿与洪承畴再唱双簧,故而不好判断,但是洪承畴绝没有降我锤匪的心思,不知道他最后是否会同清廷合作,总之是一个需要被除掉的人。”

杨玉休看着一旁的刘宗敏道:“此人早就架空了大明皇帝,既不忠诚于大明,又不想投奔我们,那他是想要自立吗?”

“额不清楚。”刘宗敏呵呵笑了两声:

“管他呢,当年他在陕西没少杀人,遇到大帅吃了瘪,现在还想摆什么文人风骨,额一锤子敲死他!”

言罢刘宗敏还挥舞了一下胳膊,假装练习一二。

说实在的,自从贺今朝成事后,刘宗敏对于自己递锤子这件事就极为得意。

总是幻想着自己一定要找机会复刻这一名场面,洪承畴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事要一件一件的办。”高桂英定了个基调道:

“先解决盘踞在附近的许鼎臣,然后再等孙传庭传回消息,祖大寿到底是真降还是假装投降,他麾下的大部人都降了清廷。

辽东军将于清廷勾勾搭搭也十分正常,万不可粗心大意,切记行百里半九十。”

“是。”

几个人应声退下各自去操办了。

高桂英捏着贺今朝的书信看了几遍,大抵是今年过年也不回家来了。

再过些时日,贺胜明等人也会放寒假,回到家中。

高桂英便直接回去看着儿女嬉笑。

对于贺今朝不用太监,再加上高桂英也颇有武力,故而家中多是女兵看护孩子。

杨玉休立即派人给许鼎臣送信。

尽管他当初一心为大明着想,疯狂的想要剿灭贺今朝。

但正是因为许鼎臣的微操,才给了贺今朝快速在山西站稳脚跟,进驻太原的机会。

说一句许鼎臣是“锤匪”前期的贵人相帮也不为过。

故而贺今朝渗透了许鼎臣驻守的雁门关等地,一直都没有派人完全消灭许鼎臣,就是给他一个“改邪归正”的机会。

许鼎臣屯驻在繁峙县,自从接待洪承畴的信使后,他并没有完全放弃打探消息。

只不过传来的消息并不是让他那么的好受。

纵然他想要坚持忠于大明,但无论是皇帝还是下面的权臣,对于大明如今的情况早就开始犹如宋殷统一般摆烂不管了。

许鼎臣虽然对外硬气,可夜晚无眠的时候,也会偷偷流泪。

他真的要当亡国之臣了!

待到哭了几次之后,许鼎臣反倒看的开了。

所有的事都能按照自己想要的方向发展的,你只是一个被时代架起来的普通人。

纵然如同于谦、张居正等人,依旧得到了被事后清算的下场。

他许鼎臣的才能不如这二位,连他们都不能彻底拯救大明,自己又如何能行呢?

就在这种情绪当中,许鼎臣接到了锤匪送来的信件。

待到他阅读完毕之后,更是忍不住泪洒现场。

“贺今朝这是想要诛我的心呐!”

许鼎臣着实是被气的,贺今朝招降没有亿点点诚意。

因为信中都是夸赞他表面上是为大明做事,但实际上确实同情大明反贼,所以才会暗中给朝廷坏事之类的。

许鼎臣麾下毛兵的亲卫队长见许鼎臣看了锤匪来信痛哭流涕,当即表忠诚道:

“老大人不要怕,我们定然能互得你周全,这天下哪里去不了?”

听着这话,许鼎臣又摇了摇头,这帮毛兵被养的是有忠心还有些战力。

但是也不敢说什么同锤匪打一架之类的话。

总归就是实在不行咱们就跑吧!

“跑什么跑?”许鼎臣坐在椅子上,擦了擦自己的眼泪道:

“这几年,你们一个个带着那么多金子,能跑到哪里去?

路上出现什么变故,一旦分散,大家也都会起别的心思。

没有规矩之后,你我说话也就不管用了。”

“他们敢!”毛兵统领攥着拳头嚷嚷一声。

人性是最经不起考验的,尤其是一大批金子在眼前,谁会嫌弃自己手里的金子少啊?

“罢了罢了,这些钱也够你们今后当个富家翁了。”许鼎臣伸出手烤烤火道:

“你们非得打生打死做什么?

贺今朝既然想要定鼎天下,我这个岁数了,还能拦着他,我继续当大明忠臣?

你回去之后同手底下的兄弟们说一说,想要走的提前走吧,不走的就准备随我降了锤匪。

我累了,贺今朝赶紧毁灭大明吧,省的我这个老头子听到大明的消息就心烦!”

第1130章 扬名海外

江户城。

江户幕府第三代征夷大将军德川家光脸色很是难看。

他方才已经发过脾气了。

庭院内用来练武的稻草桩子被他的武士刀砍的七零八落。

此人在位期间,直接把德川幕府的威望拉到顶端,善于运用政治,把各地藩主整治的服服帖帖。

而且下令闭关锁国后,垄断长崎的贸易利益。

荷兰人与郑氏通货日本,他们都赚的盆满钵满,更不用说德川家光在这里面获利多少了。

现在萨摩藩藩主被中原锤匪劫走,他们在鹿儿岛主城烧杀抢掠,临走还纵火把许多地方都烧为白地。

当然最让德川家光不爽的是。

锤匪还把萨摩藩大部分武士贵族当着许多贱民的面给砍死,宣布赦免他们所欠的债务,免除三年赋税之类,放声谁敢再侵略琉球国,我们还会回来之类的。

然后才扬帆而去。

待到消息传到他这里的时候,锤匪早就走了。

而且曾经与萨摩藩有领土纷争的大名,不等德川家光的命令,纷纷踏进萨摩藩的地盘借口平定贼寇,实则不走了。

萨摩藩大抵是中世纪末期的统治制度,再加上台风、地震,生产力大为停滞。

因为参觐交代和帮助幕府大兴土木等造成藩财政的沉重负担,搞得日本百姓多少逃亡的消极抵抗,毕竟前几年参加天主教反叛的人被屠戮殆尽。

这些百姓对于锤匪留下的政策目瞪口呆,原来还能这样?

这些消息传到德川家光的耳中,他是极为不满的。

先前大明他都不屑一顾,如今大明的反贼倒是来此耀武扬威,这不是他的打脸吗?

虽说明太祖朱元璋实行海禁,但是成祖永乐年间开始,日本与明朝之间建立了朝贡贸易(勘合贸易)。

嘉靖二年“争贡”事件发生后,朝贡贸易一度中断。

再加上倭寇横行,纵然是隆庆开海,日本也在被禁止之列。

但是嘉靖严禁下海通倭,两年时间内,足有上千福建人被朝鲜遣送回国,多是因为走私日本被风吹了漂到了朝鲜。

日本的平户一度成为汪直的海外基地。

丰臣秀吉发动侵略朝鲜的战争,中日关系紧张,直到德川家康上任,一直都在努力恢复两国勘合贸易,但大明不理他这茬。

德川幕府的继任者开始对大明海上民间武装力量进行交流,不再走大明官府的路线。

天启五年(1625)四月,福建巡抚南居益上奏:“闻闽、越、三吴之人,往于倭岛者不知几千百家,与倭婚媾长子孙,名日唐市。

此数千百家之宗族姻识,潜与之通者,实繁有徒。

其往来之船,名日唐船,大都载汉物以市于倭,而结连萑符,出没泽中,官兵不得过而问焉。”

特别是郑芝龙得势后,一直重视发展与日本的贸易,不断派船前往日本。

“真是奇耻大辱,岛津光久他为什么不切腹自尽?”

德川家光很是恼火。

虎寿丸是接受德川家光的偏讳,改名光久的。

这就相当于赐名!

现在岛津光久竟然成了敌军俘虏,还被掳到中原去,如同当年的琉球国国王一样像猴子一样被展示。

这不是奇耻大辱又是什么?

当年岛津氏凭借琉球国国王成为人人羡慕的藩主,如今怕是会因为琉球国国王一事,丢失所有的颜面。

“公方样,老一官也与锤匪勾结在一起了。”

松平信纲低头道,要不是有郑氏的帮助,锤匪怕是很难顺利走一趟日本的航线。

郑芝龙在日本是华侨领袖,早年间在日本混的很开。

还曾经拜谒过上一代幕府将军,即给早就退休的德川秀忠献药。

虽说是德川家光做主,但日本依旧是二元统治,德川秀忠还是有着极大的威望,待到他死后,德川家久才全都换上自己人。

郑芝龙同藩主以及地方豪族的关系就极好。

也是因为郑芝龙被诸侯松浦氏优遇赐宅地建新居,并介绍平户藩之家臣田川昱皇之女田川松缔婚。

长子郑森跟随郑芝龙回国,次子田川七左卫门担任郑家在日本的代言人,从事中日贸易。

而且郑芝龙想要让妻儿回福建团聚都不被日本德川幕府允许,说什么日女不入中原的缘由,也算是变相制约海贼王的一个方法。

“他?”

德川家光对于郑芝龙这个海贼王是有印象的。

此人八面玲珑,如何会把宝全都压在大明反贼的身上,只能说明那锤匪头子贺今朝是有极大可能夺取大明天下。

更加说明了锤匪的强大!

这也就是琉球国的使者前往南京求救贺今朝,他才会派兵来与萨摩藩发生争端。

“这件事绝不能如此算了!”德川家光看着众人定了个基调。

“公方样。”堀田正盛同样屈膝跪在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