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驿卒开始当皇帝 第808章

作者:秋来2

这种吃独食的事,自是让郑芝龙等人不满,因利益与他发生严重冲突。

虽说虎父无犬子,但俞咨皋真没有他爹俞大猷的本事,海战当中落败。

待到在郑芝龙的领导下,他们对许素心和俞咨皋战事当中取得胜利后,十八人的团体内部发生了分歧,相互征伐。

郑芝龙也想要走许心素的路子,同海外巨商保持关系,在本土精心经营,作为中间商,可以赚取巨大的利润差价。

可谓是躺着都能赚钱。

但是不是所有人都想要与郑芝龙一样投靠大明官府,十八人分割成几股势力,相互厮杀。

最终刘香与佛郎机(葡萄牙西班牙)人联合起来与郑芝龙对抗。

一旁的施大瑄也补充说了些海战的细节。

待到贺今朝询问他以及他儿子的名字,才对应起来,此人是施琅的爹。

贺今朝笑了笑指了指郑渡道:

“施将军何不把你的儿子也一同来送来陪他读书,也能有个伴,免得他孤孤单单在此没人照顾。”

施大瑄说着他儿子不喜读书,所以跟着老师学剑术呢。

“光学剑术有什么用,只能杀死几个人,你儿子施琅接下来要不要学兵法?”

贺今朝坐在椅子上看着他道:“我锤匪开办的讲武堂是讲习兵法的,在培养上要比一般的老师强上许多。”

“贺大帅所言当真不无道理。”郑芝龙急忙帮施大瑄同意下来。

毕竟贺大帅什么都不要,现在不过是想多要一个人当人质,还不赶快答应,真以为人家如此和颜悦色是没脾气的?

而且贺今朝还支持海盗在大洋上称霸,郑芝鹏极为满意,这就保证了郑家的利益。

施大瑄也只能应下,待到下一次把他儿子送来与郑渡一同学习。

“方才你说刘香在佛山订购了大批的火炮火铳?”

“对,他就是广东人。”

郑芝鹏说冶铁业在佛山兴起,并不是偶然的。

佛山地扼西北两江之冲,上溯浈水,可抵神京(特指南京),通陕洛以及荆吴诸省,下达雷琼,通川广云贵。

以佛山堡为中心,周围有十二条河涌曲折环绕。

自唐宋以来,北江航道南移汾江,经佛山再达广州后,佛山就处在南北交通的要冲位置上。

在大明南方以水路交通为主的情况下,佛山的地理位置成为铁炭运输的有利条件。

在佛山附近,丰富的粘土和优质的河砂,是铸造模型的良好材料。

佛山左近的石湾,自唐以来陶窑就一直在发展。

古来范土铸金,陶冶并立。

二者在技术上有许多相联系的地方。

石湾陶业的存在,为佛山冶铁业作了技术上的准备。

明初允许民间采铁矿,广东地区生铁产量大幅度增长,刺激和推动着制铁业的建立。

并且,从宋至明初,大量南迁人口到南海一带落籍,这也为佛山冶铁业的发展准备了充足的劳动人手。

如此优良条件孕育下,冶铁业顺乎自然地发展起来。

“贺大帅,佛山冶铁主要以铸铁为主,像铁锅、农具、钟鼎、军器等,从正德十四年就有许多铁商购买生铁运到佛山,炒铸成铁锭再出卖,朝廷也就默认了这既成事实。”

郑芝鹏笑了笑:“从嘉靖到崇祯年间,佛山的炉户、铁商、铁工数量急剧增大,大帅若是控制佛山,将来武器制造也不用发愁了,当然还有河船所需要的船钉也极为重要。”

“这是何故?”

“造船的质量取决于船板入钉的疏密,这几年广东官府在佛山装造五艘大船,铁钉的花费数倍于线、锁,更不用说船上所用的铁链、铁锚、铁线之类的。”

郑芝鹏话茬一转:“故而大帅想要在广东发展,佛山不可不占。

因日本冶铁不行,佛山铁锅一口锅就能卖出一两银子的高价,纵然是一根小小的铁针也能卖上七分银呢。”

贺今朝颔首,他记得日本那个弹丸之地,银矿倒是不少。

因为贺今朝给郑芝龙摆明了想要先当供货商的想法,这个时候郑芝鹏也是极力劝说贺今朝该提供什么样的货物,这样大家都能赚的更多,属实是双赢。

反正海盗的思维就是,既然打不过,只要不损害自己的利益,还能赚的更多,那就加入呗。

郑芝龙的海盗船队也是有着许多势力的加盟,相当于盟主。

贺今朝颔首,端着茶道:“佛山那里有铁矿吗?”

“没有,多是从广州、南雄、韶州、惠州、罗定、连州、怀集等地的铁输送到佛山。”

贺今朝看着一旁的属官,见他奋笔疾书,才放下自己手中的茶杯:“多谢郑将军的提醒。”

张福臻捏着胡须确实在想,若是锤匪掌握这一条线,因为佛山工精,既可以满足己方对军事订货的质量要求,又可以以廉价办取各种器物,还能获取较多的赋税。

此时的佛山冶铁业还没有发展到黄金时期,广东全省表层铁矿还没有开采完毕,大量的洋钉子,洋铁链还没有大量输入。

待到清朝时期,精光锃亮的洋铁,相比较满布蜂眼的土铁相形见绌,再加上机器生产的洋铁也极为便宜,大量倾销之下,直接把佛山冶铁业冲击的七七八八。

“制盐呢?”张福臻笑着询问道:“也需要铁吧?”

自古以来盐铁都有巨大的利润,广东临海煮盐获利定然不俗。

明代盐业生产还处于煎盐阶段,煎丁灶户,课营煮盐。

凡煎烧之器,必有锅盘,大盘八九尺,小者四五尺,俱用铁铸。

俟有数十石,倾置于锅,凡一灶四锅。

明代广东盐场有十四大处,还有海北九场,琼州六场,岁办盐七万三千八百九十五引(每引四百斤)。

所需煎盆镬数量极大。

大明佛山上供的品种中就有“煎盆镬”一项。

其中不少冶铁巨富也从事贩盐,这两项产业有着非常紧密的关系。

当然光是广东一省煮盐获利巨大,但关大明朝廷什么事?

朝廷还能狗收一点点盐税,就谢天谢地去吧。

“瞒不过张参谋。”

郑芝鹏也跟着贺今朝一同称呼,在一个产业上取得利润后,自是有底气去掺和另外一个。

他们两个开始交谈起来了。

贺今朝敏锐的嗅到了广东有许多手工业人的事情。

他们对分田什么倒是不热心,多是想要靠自己的手艺吃饭,或者说开个人的家庭小作坊。

工人。

全都是民营企业。

无论是家庭小作坊、家族大作坊以及商人经营的大作坊。

至于官营的,都在皇宫里握着呢。

就在这个时候,牛有成说了几句话,贺今朝站起身来,去接待赵小五派回来的使者,把杨文岳整理的厚厚的调查文书交给贺今朝。

贺今朝让张福臻招待郑芝鹏,先去侧室里打开杨文岳给他写的书信。

广东百姓的生存方式不同于中原。

因为海盗商人的影响,他们大多都爱经商逐利,而不是耕种田地。

贺今朝翻开杨文岳的调查报告,前面还写了目录。

分别是广东经济作物、族田、沙田、冶铁及匠人、铁矿分布。

他立即翻到冶铁及匠人的书页去看一看杨文岳的实地考察。

毕竟那里的工人蛮多的。

按照广东的模式,家庭小作坊全都是父兄组织,子弟出力,一般在五到十人的规模。

为兄为父的作坊主还要给弟弟们娶妻,然后随着他们的成婚,一个家庭作坊会分为几个小作坊,故而家庭小作坊的规模和资金都十分的有限。

他们能够崛起以及能否经营下去,多是懂得独立操作的手艺人。

因此投资者多是学成出师的手艺人,他们的资金来源也是多年佣工的工钱。

这些家庭小作坊成员多是靠着亲属组成,他们之间的联系是靠着宗法维持的。

家长是具有绝对的权威,兄弟子侄的劳作,完全遵循家长的“指导”进行。

甚至子侄的作坊赚了钱,还得提供给父辈的作坊。

看到这里,贺今朝的眉头微微挑起,广东的宗族当真是个大问题,一点都不利于统治。

当然家庭小作坊的缺点极大,他们资金微薄,很容易破产,时兴时灭。

再加上家庭小作坊的原料购买和产品销售往往都通过牙行。

牙行会切断小作坊与市场之间的联系,小作坊主就只能受他们的剥削。

除了普通的强买强卖之外,还有人“私抽设牙”,强迫工匠和小作坊主们交银入牙,每人五两,横加勒索。

可见,小作坊主在经营上常受牙行的盘刺和欺诈,与大作坊完全没有可比性。

这类人是可以被拉拢收买的。

但是怎么切入,贺今朝还没有想好些。

毕竟广东那里按照目前而言,多是敢闯之辈。

宗族的力量十分强大,也是贺今朝觉得颇为棘手的事。

贺今朝继续往下看,便是家族大作坊,这种经营方式多是当地的大姓望族才能掌握。

这种家族多置办田产,然后利用奴仆来经营去作坊里干活,或者把周遭没了土地的乡邻变成他们的奴仆,靠着他们为生。

作坊多是靠着族长一手把控,人身依附性极强,定然有大量的隐户。

贺今朝眉头微挑,这才算有点强大宗族使劲剥削的意思了。

第1005章 得拿大明忠臣开刀啊

杨文岳甚至列出来了广东四大望族:冼、霍、李、陈。

冼氏为南海望族,李氏在广东氏族志中高列榜首,霍氏为南海旧族,陈氏世泽绵长,邑称巨族。

二、三巨族把持冶铁,是冶铁业的又一特点。

如今主要是冼、霍、李把持的新局面。

而陈氏想要掺和进来,一直都在寻找合适的契机。

广东所铸造的大炮上常有“炮匠李、冼、霍”的铭文。

二、三巨族与官府勾结在一起,牢牢地控制住军器的生产。

对于官府来说,由少数巨族承包军器生产,也远比由众商承包易于监督控制。

但家族大作坊的主人,本身多是在任或致仕归乡的官僚。

霍韬是明嘉靖显宦,官至吏部右侍郎和礼部尚书。

他任官时,其弟兄家人凡生财之道,无不钻营。

李待问是广东佛山镇人,万历进士,崇祯时期官至户部尚书,其叔伯兄弟共八人当官。

他们致仕归乡后,与在家的兄弟结成一团。

有的改革炉冶,建立武装(忠义营),并倡议冶铁业每年捐银一百七十四两为其费用,用以保护产业。

有的修建铁商聚会的天后庙,凝聚人心。

有的铸炮筑栅,做好防备匪患的准备。

他们做的都是与冶铁有关的事情。

特别是李待问不能行走,告病二十八次后才被崇祯准许辞职。

回家的路上他情真意切的给崇祯写了一封免除三饷的奏疏,崇祯看完了很感动,但不予采纳。

如此为国为民的李待问,一点都不耽误自家赚钱,且推动李家成为佛山冶铁行业的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