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驿卒开始当皇帝 第635章

作者:秋来2

滁州知府刘大巩满脸绝望,他都做好了遗嘱,待到城破之后,自刎而死,报效朝廷。

要不然他落到流寇手里,也绝非全尸。

况且刘大巩也不愿意被一帮流寇踩在脚下任意羞辱!

高迎祥看着即将攻破的滁州城,也松了一口气,先前与官军的两次大战,损失不小精锐士卒。

如今攻破滁州,定然能够重新建立起战心来。

只要在斩杀一两个官府的大官,那就行了。

士气不但可以回来,还能卷起更多的人与大明作对。

就在高迎祥满心打算的时候。

结果,卢象升先前派出的祖宽突然袭击起义军的背后。

官军齐进,导致高迎祥措手不及,被官军杀的大溃。

战场上的起义军顿时乱成一团,呼喊声,哀嚎声,烟尘四起。

刘大巩瞧着城外攻守之势忽然逆转,他一时间有些诧异,大明官军何时这般威猛了?

知府一直认为官军是打不过贼寇的,才会让贼寇猖狂至今,更何况先前连最能打的将军曹文诏,也被杀了。

让刘大巩如何能够提起信心?

城内的守军忍不住大声应和,恨不得冲出去也抢两个脑袋当做军功。

祖宽带着新一波的关宁铁骑,砍杀贼寇,那简直是手到擒来。

混战当中,在滁州城东五里处,起义军的领袖动天摇被官军砍死。

首领一死,起义军士气大跌,各营皆是溃散。

高迎祥想要稳住阵脚,与官军交战,他们人数占优,只不过是被官军突袭,若是长久撑下去,一直赶路的官军定然不是对手。

可卢象升亲至,不像洪承畴似的没有及时支援到曹文诏,导致他身死。

祖宽则是越战越猛。

卢象升率领官军追击贼寇五十余里,数十万众当即就散了大半,其余战死沙场不多,可混乱踩踏而亡者不计其数。

闯王高迎祥奋力激战,精锐骑兵战死超过两千,无奈撤军。

从朱龙关到关山一带积尸填沟委壑,滁水为之不流。

以高迎祥聚集的起义军由此分散开来,一直跑往凤阳,围困寿州,突破到颍州、霍州、萧县等方向。

由于总兵刘清泽扼守黄河,他们又折返。

另一支右亳州跑到归德、永宁,遭到总兵祖大乐的袭击,又被吴国俊所败!

然后跑向南阳等地。

闯王高迎祥又不死心的会和其他起义军,攻破萧县,进逼徐州,西向攻打虞城,走到开封,又与左良玉相撞,相持六日。

双方皆是警惕的很,谁都不肯先出手。

左良玉面对高迎祥,尽管知道他战败的消息,但忌惮他宰了曹文诏,丝毫不敢轻举妄动。

且心里也有了保存自身实力的思想,轻易不跟损失麾下士卒。

左良玉疯狂摇人来一起对付高迎祥。

结果他真的摇来援军,官军陈永福从归德(商丘)袭来,与左良玉前后夹击高迎祥于朱仙镇!

此战,高迎祥又大败而逃。

卢象升一直没有忘记自己此番的军事行动,那就是尽快的干死闯王高迎祥。

他带着祖宽、祖大乐、吴国俊等精兵强将,与起义军大战于七顶山。

此番战事当中,闯王高迎祥的精锐骑兵损失殆尽,再也不见灭杀曹文诏时的猖狂神色了。

就在这短短的十几天战事当中,高迎祥与卢象升之间掰手腕,攻守之势异也!

不得不说杀了曹文诏之后,高迎祥稍微有些飘了。

没有料到官军会死命追赶他。

高迎祥在滁州之时只顾得攻坚,未曾注意来支援的敌军。

同时在敌人坚守的情况之下,己方受到了一些损失,也未曾及时离去。

顿兵攻坚过了三天,使得援军抓住机会,又不注意哨探,这才给与了官军突然在背后袭击,一截两段的机会!

先前两次与卢象升战败,高迎祥还有实力,但滁州之战,使得他的部队由盛转衰!

可以说高迎祥打的上头了,完全摒弃了先前定下对付官军的策略。

他杀了曹文诏之后,直接放弃了以走致敌,避实就虚的传统战法。

或者说打的赢就打,打不赢就跑,根本就没有贯彻到底。

他强攻滁州三天,没有避开强敌蓟辽官军吴国俊、祖大乐、祖宽等强部,致使他自己一次次失利。

就目前的客观形势而言。

官军主帅乃是善于谋划之人。

卢象升并不和洪承畴一样坐镇后方,他是真的敢身先士卒,拿着大刀片子上阵砍杀贼寇。

一个读书人,都能与底下的大头兵一起上阵杀敌,自是能极大的激励明军士卒。

高迎祥确实是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强敌!

卢象升又善于驭下,使得其属下将士用命。

祖宽、祖大乐、吴国俊也都是敢战的将领。

不要以为吴国俊靠着贺今朝打后金鞑子,他自己的部队就没有啥战斗力,那都是相对而言的。

前任蓟镇总兵给他打好了基础,再加上崇祯信任他,那军饷器械皆是充足的很,麾下将士自然肯用命。

再加上卢象升身边没有监军作乱,麾下的士卒全都是剽悍善战的蓟辽之卒。

如此种种有利条件,高迎祥很难抵挡。

闯王高迎祥在汝州时精锐尚有四五万人,前夕战败损失了一些。

但是经过滁州之战再到虞城时,就剩下两万余人,结果在朱仙镇损失不小,到了七顶山,更惨。

高迎祥在贺今朝的帮助下,原有精骑七千人的规模,结果“逃死略尽”。

幸亏还有些许心腹,护着他逃出生天。

卢象升急忙追击,赶到南阳,对众将鼓舞道:“我逐贼到此,诸位多努力,勿要再使他逃脱!”

众将士自是喜气洋洋,跟着卢总理作战,就是能打胜仗,谁能不欢喜?

谁都能看得出来,闯王高迎祥已然是穷途末路了!

谁要是抓住他,那指定能够直达天听,从此富贵无二!

靖辽伯吴国俊隐约听到了陕西失守,什么潼关丢了的一些风声,但他也不在乎。

只要朝廷别派自己去打贺大帅,怎么都好说!

当初他跟着洪承畴去攻打山西的路上,就盘算着如何利益贺今朝坑死洪承畴。

要不然自己指定得被他给坑死了。

别看自己身负皇帝信任,又有爵位傍身,还跟贺今朝暗中有勾结。

吴国俊早就发现了洪承畴是个未达目的不择手段的狠人,跟着这种主帅,他说不准真能干出袁崇焕那种临阵斩将之事。

但现在跟着卢象升,那可是太好了。

卢象升又抓紧安排,让祖大乐去唐县,新野等地,祖宽负责邓州,且派人往襄阳告知湖广巡抚王孟尹,勋阳抚治宋祖舜。

此番务必要把高迎祥拦截于汉水之北,绝不能让他先跑汉中,再跑陕西,最后跑到山西去投奔锤匪贺今朝!

第0871章 兵围西安

卢象升布置的很是妥帖,准备趁他病,要他命,彻底终结闯贼高迎祥。

按照卢象升的意图是乘胜追击,歼敌于豫楚边界。

但是王梦尹、宋祖舜二人庸碌无能又狂妄自大,拒不遵命,汉水以南竟然不设防!

一下子就让疲于奔命的高迎祥部轻易的从光化县羊皮滩渡过汉水,进入勋阳,从而摆脱了卢象升的围追堵截。

在高迎祥战败的时节里,河南的另一部起义军也进入了豫楚边界的大山当中,与他遥相呼应,相互拉扯官军,才让他有了喘息之地。

中原战场上顿时平安无事。

兵部尚书张凤翼接到卢象升先前发来的捷报,忍不住欢呼雀跃。

大事可定!

卢象升如此帅才,必定能够再接再厉。

可就是张凤翼的一口奶,本来十拿九稳的事,就变得漏洞百出。

当然高迎祥逃出包围圈的事情,他还不知道。

张凤翼还向崇祯提议如何更好的剿灭高迎祥呢。

河南、勋阳、陕西三巡抚各自督将士扼守,不让一贼溢出。

湖广巡抚移师边界,听侯援剿的命令,而让督、理二人率主力入山围剿,务求全歼!

崇祯批准了这个建议,叫他们二人五个月内荡平高迎祥。

尽管洪承畴正在率军伺机攻打山西,可潼关已经失去,莫不如先绞杀高迎祥。

只要成功,定然能够让反贼的嚣张气焰不在。

大明便能重新向天下人证明,哪个反贼敢露头,就专杀哪个人!

从开始的王二、王嘉胤、王自用,到如今的高迎祥,都是这种待遇。

张凤翼提的建议非常好,当然是落在纸面上非常好,连卢象升这个亲临一下的命令麾下都有人不能完全执行起来。

更不用说他这个远在千里之外朝廷发布的命令了。

一旦付之行动就开始变得漏洞百出。

卢象升所部的祖宽、祖大乐、吴国俊等北方骑兵皆是习惯于在平原地区驰骋,不善于山地作战。

高迎祥残部跑到了山里躲藏。

朝廷要他们进山围剿,祖宽、祖大乐、吴国俊不愿意,皆是按兵不动,想要和李重镇一起北归!

打仗打了这么久都不曾让放回家里去和家人团聚,士卒们心底都有怨气了。

况且咱们还打了胜仗,又抢了许多好处。

总是放在外面,谁能放心呐?

快快回家才是正事。

像大明士卒因为闹着要回家而哗变的例子,不在少数。

尤其要不是本地的士卒不执行卢总理的命令,咱们早就擒了那高迎祥直接北归京师了。

还用得着钻深山老林去?

蓟辽雄兵心里有怨言,实数正常。

毕竟客军都很难受到本地官员的欢迎,巴不得他们赶紧滚蛋呢!

卢象升虽然善于御下,但对此却感到颇为无可奈何。

他只能给几个麾下找理由,回报陛下大谈进山搜捕的困难。

豫楚边界大山绵亘,深林密草,马不能进,我军士卒攀木越崖,日行三四十里。

车驴不能进,只能每人背负二斗米随军前行,十日粮尽。

一千个士卒进山就需要一千人运粮,万人入山则需要万人运粮,一旦超过十天,士卒和民夫就会一同饿死。

如今艰难的情况,让卢象升大为头疼,且十分难堪。

一方面是因为皇帝下达了五个月的期限,另一个是他把高迎祥给打疼了,却没打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