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驿卒开始当皇帝 第513章

作者:秋来2

杨文岳对于杨鹤当真是没法子怼,先前他还以为杨鹤是贺今朝背后的谋主,来一出养寇自重,然后猛虎噬主,可并不是这样。

至于杨鹤为何主张招抚,他也晓得原因了,边军本就欠饷三年已久,且固原兵变。

加入贼寇的本就是许多活不下去的边军,尽管裹挟了大批青壮,但是核心战斗力自是不弱。

再加上女真鞑子破蓟镇,肆虐京师,皇帝下令天下勤王。

陕西三边更没有精锐士卒对付贼寇,再加上许多士卒哗变,再一次壮大反贼的队伍。

纵然是杨鹤剿灭,也有心无力,只能以招抚为主,以剿灭为辅。

要不是他手里没兵,也不会把洪承畴给胡乱推出去平叛,结果捞到了一条大鱼。

可惜这条大鱼背刺了杨鹤这个老上司。

“杨老,你就当真不担心你儿子的处境?”

杨文岳被俘这些日子,在杨鹤的教导下,积极做事,也算是用劳动换取生活物资。

“有什么可担心的?”杨鹤现在是越来越不在乎自己的处境:

“你不是说他如今已然是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巡抚山(海关)、永(平府)等处地方提督军务吗?”

“是啊,你儿子大好的前途,可你却安心待在贼窝里。”

“他是他,我是我。”杨鹤拿着筷子指着自己道:

“我已然被皇帝认为是锤匪的幕后指使,纵然回去就能让我儿子的处境更好一些吗?

况且朝廷对外宣扬我已经死了,那老夫还怕个屁,儿孙自有儿孙福,我若回去,定然会牵连我儿。”

杨鹤被锤匪截留的事情,只要大明皇帝以及一些高层晓得,为了明廷的面子,自是宣扬杨鹤被锤匪所截杀在路上。

杨嗣昌也不晓得真相,故而一心想要报父仇剿匪。

杨文岳自己独木难支,是定然无法从太原城逃出去的。

“杨老,当真不想回大明了?”

杨鹤又喝了一口温酒,咋舌道:“此间乐,不思蜀也!”

听到这话,杨文岳只觉得自己整个人,都没什么吃肉的心气了。

他觉得杨鹤为人稳重,且在锤匪阵营待了许久,贺今朝命他看管战俘营,一直都是个闲差。

因为这个战俘营根本就没几个人,难不成其余被俘的大明官军皆是投降贺今朝了?

杨文岳觉得由杨鹤出面,组织大家脱逃,定能有极大的优势,可人根本就不想走。

他真想吐槽一句,我等欲死战,陛下何故先降?

过年那天。

贺今朝和家人围坐在一桌上,他自己的两个媳妇,一个孩子,姐夫一家,小舅子高一功一家。

众人热热闹闹的围坐在一桌子上吃饭。

姐姐看着贺今朝如今的模样,暗暗想着当时若是真的入赘了王财主家,大抵是没这种事的。

陕西贼寇一起,兴许他们就全都没了。

毕竟听逃过来的老家人说,有贼寇劫掠了甘泉县官府的饷银,乡亲们的日子可不好过。

那王财主早就破家了,不知道死在哪里!

姐姐又看着自己隆起的小腹,脸上喜色更浓。

人一旦安稳下来之后,不愁吃喝,长夜漫漫,没有太多的娱乐。

夫妻间自然是要多做些爱做的事,人口增长也就上来了。

“姐夫。”贺今朝夹着肉笑道:

“我早早的派人去往山东接张福臻的家人,并且让他们搜集一些登州的铸炮工匠,同样派人前往南方接吴有性的时候,也派人去搜寻了铸炮工匠。”

姐夫放下手中的酒杯:“今朝,你还是想要改炮?”

“不错,大将军炮好使是好使,但不够先进。

嘉靖年间定下的型,一百多年都没有改进,不是最先进的火炮了。”

姐夫微微颔首,他明白贺今朝的意思,想要铸造更多的好炮,然后才能征战四方。

“蓟镇副总兵王鹏先前与我写信,言原内阁次辅徐光启因为爱徒孙元化被皇帝杀了,救援不利,心力交瘁,已然不久于人世。

他身边有个西夷人,叫做汤若望,我叫他把此人趁机绑了来,兴许年后便要到了太原。”

“西夷人?”高一功接了句道:

“姐夫,非我族人,其心必异,我听闻西兵挟持弓箭在大明京师耀武扬威。”

“火药、火炮以前皆是我华夏所创,也一直领先,如今在这方面。

在这百年当中确实是落后了一些,被他们这些徒弟给赶上来了。”

贺今朝放下筷子笑道:“姐夫麾下自然不缺乏好工匠,但眼光难免会有所局限。

我只在操炮教学方面有些手段,但是铸炮,自是不太懂的,取长补短,不能故步自封。

我听闻郑芝龙在海上有许多船炮,也不知道这个被朝廷招抚的海盗,有没有横行东南亚,成为一方霸主的?”

贺今朝自顾自的道:“不要以为灭了明,咱们就万事大吉。

自是要把眼光放在海上,那里的财富岂是大家吞并几块田地能比得上的?”

为了避免将来也会发生土地兼并的事情,贺今朝也在心中规划海洋的事。

哥伦布都死了一百来年了。

“至于你说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倒也不差。”贺今朝嘿嘿笑了两声:

“官府去当海盗的事,我还是蛮期待的。”

“夫君,定然是又喝醉了。”高桂英瞥了他一眼:“去年才刚刚算是占据全山西,这就想着灭明了。”

“大过年的,总得说点新年愿望嘛。”贺今朝给儿子加了口吃的:“咱们一口气也不能吃成个胖子。”

第0755章 崇祯六年

汤若望很是害怕,对他敌视的明人不在少数。

因为他刚帮助徐光启完成崇祯历书的编纂,徐光启就病故了,然后他便被一帮士卒给从京城带走了。

他来大明已经十几年了,汉化说的非常溜,且带有各种口音。

他一个劲的叫着上帝之类的,但这些凶狠的明军士卒,根本就不理会他,只是催促他带着自己的东西赶路。

待到走了一段路之后,汤若望才知道他们这支官兵,是蓟镇总兵、靖辽伯吴国俊的部下。

他以为自己是被送到蓟镇铸炮,可为何一直往北直隶走路,甚至还要绕道。

汤若望非常绝望,根本就不敢反抗。

崇祯六年开春,贺今朝又到了偏头关,前来询问吴有性的工作进度,他已经搞了好几副独创的汤药,给患者喝。

如今黄河水微微开裂,兴许过阵子,便会彻底融化。

草原巡逻士卒也一直都在射杀鼠类。

不过太冷的天,他们也没法放牧,只能喂提前储存好的干草料。

得益于贺今朝的铁泥炉子,长城边上投靠锤匪的蒙古人,日子还算过得去。

至少比给蒙古各路贵人当奴隶,要好上不知多少倍。

除了担忧一些瘟疫的问题外,也不用为温饱担忧,他们是锤匪的人,在草原上他们不欺辱别人就算性子温顺了。

吴有性站在偏头关关门,身上裹着大袄,不得不说这阵子他长些肉了,至于他的小徒弟,那脸更是圆润。

冬天就得多吃点,让身体保持足够多的热量才行。

“大帅,吴神医已经研究出来一处药方,能控制患者病情。”

李庆利倒是有些兴奋,神医不亏是专门整治瘟疫的大夫,已然能够控制住了。

以前的病患按照伤寒论那套整治,吃药起到加快他死的作用。

如今吴有性的药房,吃药至少能起到缓解他死亡的作用,说明是有用的。

吴有性颇为客气的拱手道:“还是大帅有远见,认为邪气是从口鼻入,故而给我们配发沾过酒精的口罩。”

贺今朝只晓得预防,可不晓得如何治疗,听到李庆利的汇报,他显得也有些兴奋:

“吴神医,只能继续辛苦你一段时间了,如今就要开春了,瘟疫怕是会卷土重来。”

“这自是我等学医救民的缘故。”吴有性随即从袖子里掏出信封递给一旁的侍卫:

“大帅,这是药方,你且多多寻些这上面的草药来,救治了长城外这些患病的蒙古人,也算间接救治了长城内的百姓。”

贺今朝点点头,郑重的向吴有性行礼:

“吴神医,此事就全指望你来解决了,今后必有厚报。”

吴有性只是虚扶了一下贺今朝,并不接触,他对于贺今朝那套杀毒消菌的理论很是赞同。

“大帅,牛痘的试验也在继续。”李庆利开口道:

“冬日里一个蒙古孩童得了天花,我用牛痘给他弄了弄,结果他好了,虽然满脸麻子,但至少活下来了。”

贺今朝只能感慨这个孩子抵抗力还是够强,临阵弄牛痘,几乎没什么用,那是起到预防作用的。

但这件事给了李庆利极大的信心,蒙古人一下子把他奉为天可汗的神医,比部落里的巫医还要高。

因为巫医根本就没办法,只能说长生天想要他去服侍。

可经过李庆利狠狠的治疗,从长生天手里给夺回来了,巫医的地位自是急转直下,都有些在长城边混不下去的样子。

“单一实验个体乃是孤证。”贺今朝看着李庆利道:“天花能不能彻底预防住,就看你的了。”

“大帅放心,我自是会好好弄的。”

吴有性越发对贺今朝感兴趣了,要说他从造反一步一步走到现在这个地步,行军打仗他在行也就罢了,偏偏医学上也有研究。

大明的驿卒都如此厉害,难怪朝廷辞退了他们之后,根本就无力招架反攻。

至少吴有性认为贺今朝是个心系百姓之人。

否则像天花这种病,谁沾谁死,根本就不会去靠近,也极少有人派人去想法子治疗。

吴有性对大明倒是没有那么多忠诚,王朝更替在他看来,是一件极为正常的事。

如果能换上一个心系百姓之人,那不仅是他的福气,还是全天下百姓的福气。

两个人带着各自的任务,便重新回到长城外。

李庆利决定暂且给一些蒙古人接种牛痘,看看效果,据大帅说,只要接种成功,一辈子都不可能再得天花了。

贺今朝整个人都面带喜色,他看都没看,就让牛有才把信封交给一旁的杨玉休,叫他好好筹备药材。

长城外的瘟疫若是控制住了,他也好做些事。

至少皇太极会不会趁着这个机会,来攻打自己的便宜岳父林丹汗呢?

晋商在张家口那里是否给他准备了足够的粮草,到时候摆他皇太极一道。

杨玉休一听李树初请来的神医老友,当真找出了能控制住瘟疫的法子,同样欣喜异常。

他可不想自家主公,刚刚打出来的如此大好局面,被瘟疫给毁了。

只要山西这个根据地稳妥,将来三面出击,从地势上皆是占据极大的便宜。

周遭的官军,他丝毫不担心。

山西的巡抚许鼎臣就是个废物,雁门关的守军早就暗中改旗易帜了。

大同的副总兵姜襄,也算是己方的合伙人,根本就抵挡不住己方的凌厉一击。

唯一需要注意的便是陕西的三边总督洪承畴,这个人是个狠人。

听闻他为了控制瘟疫,直接屠戮了边镇周遭的不少村子。

那些“穷鬼”没有被蒙古人给劫掠杀死,反倒被大明的官军按照反贼余孽给处死了。

这种事,当真是说不出的讽刺。

杨玉休捏着手里的书信,快速浏览了一下药方,便交给一旁的吏员,让他亲自盯着去做这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