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驿卒开始当皇帝 第444章

作者:秋来2

“自然是真的,否则你以为我是诸葛亮转世啊?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贺今朝拿着炉钩子遥指一旁的地图:“李自成要学会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他的军纪在整个起义军当中都能排的上号,这就说明了他在军中有一定的威信。

如此一来,便能让士卒跟着他走,要充分发挥流寇精神。

在河南打不过官军,我就跑回山西来,等官军进了山西,我在跑回河南,然后再跑向陕西,甚至还可以跑向湖广,这样你们总拖着官军走,会发生什么事?”

“我们狼狈逃窜?”

“错!大错特错!”贺今朝站起身来指着地图道:“你们在地图上绕这么一个大圈子,难不成就发现不了什么适合埋伏官军的地形吗?

要学会在运动当中剿灭敌人,这里埋伏杀他个一千人,后面在埋伏杀他个一千人,他还能有几个一千人的队伍追你?

到时候攻守之势异也,就变成你们追着狗官军杀啦。

所以我说不要在乎一地一城的得失,前往各省,都可以卷起更多的人加入你们,咱们起义军才会越打人越多,狗官军越打他人就越少!”

李过瞪着眼睛,嘴里小声复述着贺今朝方才说的话。

要在运动当中剿灭敌人!

让官军追着自己屁股后面跑,说不定就有机会打他个措手不及。

占据有利地形,多杀几个官军,那他们下次还敢追你追的如此紧密吗?

“贺大帅此言,当真是让我豁然开朗。”

贺今朝哼了一声:“李大哥,这可是我锤匪高级军官才会在讲武堂学习的课程,今日就传授给你,换个旁人来问,我才不告诉他呢。”

李过连连拱手致谢:“贺大帅请放心,此事我只与我叔父一人相商。”

贺今朝请他坐下:“李大哥,这套战法理论我是准备明年与洪承畴决战获胜之后,在派出自己的心腹部下,向着四方征战的。”

“嗯?”李过当即眯了眯眼睛:“贺大帅可是需要我们帮忙?”

“帮忙谈不上,到时候咱们可以相互配合,牵制官军。”贺今朝拄着炉钩子:

“秦地起义军已经被官府悉数剿灭,我放在陕西的谍子告诉我,洪承畴准备联合大同、宣府以及河南的官军对我进行围剿。

这些天来,我也抓到了不少官军派来晋地探听消息的谍子,待到明年春暖花开之后,大战一触即发。

官军在河南围剿你们只是想要把你们逼回山西,届时他们好下一张大网,把咱们一网打尽。”

听着贺今朝透露的消息,李过的心情先是惊喜,随即又变得沉重起来。

如今大部分起义军的队伍,都是打不过官军的。

除非像神一魁那种队伍本来就是有大批边军组成的,官军才会越来越难对付。

其余起义军作战,大多都是通过一长长战事,活下来的人自然就成了会打仗的老兵。

可这种人实在是处于少数。

总体上看,起义军根本就不是官军的对手。

“贺大帅,你是怎么谋划的?”李过突然笑了笑:“我相信你绝不是坐以待毙之人。”

“当然了,要不然我怎么会想出在运动当中剿灭敌人的这个法子?”

“我本来是想找个机会,召集大家伙一起开个大会,商议一二如何对抗官军,现在你来了,我便先给李大哥你透透底。”

“贺大帅,尽管说,我等自是会全力配合。”

贺今朝先是笑了几声表示接受李过的好意。

“官军想要在山西围剿我们,我们就偏不遂他的愿。

待到他们进入山西,我会派一支精锐兵马进入陕西继续作乱。

你们在河南待不下去,也可以回到山西,然后迅速跳出官军的包围圈,直接跑到陕西去。

若是官军渡过黄河回到陕西追击你们,你们再找有利地形,埋伏他们几手,他们就不敢继续追杀你等。”

李过连连点头:“可是他们若是不管不顾,专门留在山西对付你呢?”

“哈哈哈,甭担心,我只是想利用优势兵力对抗官军,所以才会想着让其余起义军首领帮忙吸引一些压力。”

贺今朝勾出土灰里的红薯,晾晾它:“若他们真的不被你们吸引,那我会让官军知道我埋在草木灰下的实力,那个时候你们就不用担心被官军追击,可以在陕西继续征召人马,扩充实力。”

李过瞧着贺今朝从灰里扒出来的新鲜玩意,一时间认不出来,便开口道:“贺大帅如此安排,那我就放心了。”

原来贺今朝打算的是要真刀真枪的跟洪承畴碰一场,至于他们这些人只是用来分担官军的注意力,影响他们的判断,从而更容易寻找战机。

“对了,如果不是没有路,千万别走汉中与四川。”

听到贺今朝的提醒,李过有些不明白,因为这两处皆是险峻之地,属于容易埋伏人的地方。

“为何?”

“那里的路险峻下寨,容易被官军给堵住,就是这么简单。”贺今朝遥望了一下地图:“就算有本地向导都不一定能够走的更加顺畅呐。”

“那我便记在心里了。”

李过其实是想要去四川的,因为他早就听说成都是天府之国,粮米永远都吃不完。

这对于能够填饱肚子的人而言,诱惑性是非常大的。

第0642章 明军惨败

李过带着贺今朝的主意走了,相反身上并没有轻松的意思。

整个起义军都将陷入官军的围剿当中,纵然是实力强大的锤匪也不可避免。

接下来只有按照贺今朝的“跑路”策略,方能与狗官军周旋。

明军面对起义军皆是磨刀霍霍,一副山雨欲来的景象。

关外,皇太极也对大凌河城内的祖大寿发动了“政治”攻击,因为在军事攻击上,他已然取得了全面胜利。

因为孙承宗亲赴锦州,组织力量再次前往增援,差人拿着莽古尔泰的脑袋走了几圈,可后金鞑子依旧没有被吓唬住。

据抬回来的伤残士卒传言,三大贝勒根本就不是官军所杀,而是一股大明反贼唤做锤匪所杀。

皇太极更是全力诏令,夺回莽古尔泰的首级,杀明狗。

尽管孙承宗做出了安排部署,可是辽东巡抚邱禾嘉胆小懦弱,屡次变更进军日期,今日拖明日,明日拖后日,总之就是不宜出兵。

甚至邱禾嘉还找来一只鸡,把它脖子砍了就连着一层皮,看看它跑路的激烈程度,来判断此番出征,是否能取得胜利!

待到孙承宗被磨的没脾气后,终于不用辽东巡抚邱禾嘉带兵出击后,明军这才开始出锦州救援祖大寿。

监军道张春会同吴襄、宋伟等率副将以下百余员,马步兵四万之众来援,过了小凌河,东进五里,筑垒列车营。

后金军扼守长山。

三天后的黎明,明军突然拔寨而起,过大凌河,列阵于距离大凌河城近十五里的长山口。

明军立下三寨,互为掎角之势。

皇太极和大贝勒代善带领两万精锐士卒与之迎战。

代善派遣自己的副将绰和诺(正红旗副手,皇太极十六臣之一)亲率后金士卒攻打明军军寨,形成先手。

绰和诺作战勇猛,屡建功勋,萨尔浒之战击败明军总兵马林,唯一的缺点就是至今没有子嗣。

双方的战事从一开始就进入了白热化。

双方不断的进行炮击。

明军士卒火铳开火,射杀冲锋而来的重甲步兵。

饶是绰和诺作战勇猛,闯进明军军阵当中,也被监军道张春阵斩,同时还宰了一个牛录额真,后金军大溃。

皇太极见己方溃败,他亲率两翼骑兵闯营,发挥后金军敢打敢冲,敢于近距离放箭的优点,射箭猛射明军,为此还派遣蒙古兵发挥骑射优点,大力进攻。

明军则是继续发射枪炮还击,爆炸声震天,铅子与箭矢如冰雹一样密集,射向对方。

宋伟营寨甚是坚固,皇太极几次领兵进攻皆不得破,于是他掉头转攻一旁的吴襄大营。

后金军骑兵纵横驰射,箭矢如雨。

明军没等放出第二波铅子,后金军的箭矢就先到了,紧接着骑兵就突进来。

再加上城东屯营的佟养性指挥炮兵助战,不断的轰击明军,吴襄大营明军还击的节奏被彻底打乱。

吴襄支撑不住,率先独自逃跑。

由此全营大乱,士卒纷纷各自逃窜。

监军道张春立即收拢溃卒立营,就在此时,狂风大起。

他立即派遣士卒顺风纵火,抛洒火油,火顺风势,带领麾下杀死后金军两个牛录额真,数名有爵位之人。

双方大战一番互有胜负。

正待皇太极面色沉重之时,突然下起雨来,风向反吹。

火势烧到明军士卒,惹得他们大逃,且火器无法击发。

皇太极抓住时机,驱赶部分溃兵直接冲击宋伟营寨,一旁又没有了吴襄的助力,宋伟独木难支,也溃败下来。

明军纷纷逃窜,可是他们不知道,皇太极带领了两万人马前来迎战明军四万人,其余人早就埋伏在前往锦州、松山等各处要道。

想要一举歼灭来援祖大寿的全部明军。

张春以及副将张洪谟、杨华征、薛大湖、参将姜新等三十三员将官皆被活捉。

副将张吉甫、满库、王之敬战死于军阵当中。

但是与后金交战颇有跑路心得的吴襄、宋伟等皆是逃走。

明军屡次增援失利,以此番损失最为严重,精兵选将四万余人,所剩无几。

今后,纵然是孙承宗也没有实力再派援军,只能任凭祖大寿等人束手待毙,大凌河全体官军和百姓都处于孤立无援以及粮尽的处境。

此战过后,被俘明军见皇太极皆行臣子礼跪地,唯有监军道张春独立不跪。

他对皇太极说忠臣不侍二主,我若贪生怕死,你真敢用我?

皇太极对张春的话表示赞赏,然后令他剃发,张春不从,也不接受皇太极赐新衣。

此后被羁押十余年间始终“着汉服,不剃发”,面对明清议和没有希望后,他知道自己今后没机会回到明廷,希望破灭了,便绝食而死。

皇太极此时对被俘明军皆是要拉拢一番,以此来让大凌河城内的祖大寿放心投降,表示我不是嗜杀之人。

因为他在围城之初,就给祖大寿写信劝降,甚至许诺讲和,立即停战。

祖大寿对此置之不理,他是辽东人,在宁远有一个极大的家族,还有皇帝给他家族立下的牌坊,表彰他们捍卫边疆的功勋。

祖家人口众多,家业富贵,显赫一时。

是接替李成梁镇守辽东的不二家族,祖大寿为了保护他的名声和家业,指定不会投降的。

可是当明军屡次战败的消息传来,祖大寿捏着皇太极给他写的信,陷入了沉思,他以前几乎都不会看,直接扔进火堆里,向众将士表明自己的决心。

但现在外援已断,内无粮食。

祖大寿长叹一口气,打开了皇太极写给他的亲笔信。

大金国大汗致书祖大将军。

“兵,凶器也,战危事也!

人岂有不欲享受太平而乐于征战之人的?

虽然屡次获胜,如何能比得上在家与妻子安居乐业独处的?

我每次派人与你讲和,奈何明帝与大臣等自视在天,视我如在九渊,没有一个人同意于我讲和,所以我才会愤而兴师。

两国相争,无外乎是战是和,我与大明只是和好之事不成,双方只能在边疆动武,我亲率大军长驱直入,不期与将军相遇在此。”

祖大寿看到这里,哼了一声,皇太极不像他爹那种不同汉话之人,看样子倒是读了几本书。

至于讲和更是狗屁言论,为他自己的行为强行辩解。

祖大寿相信若是前两年皇太极有本事攻破北京城,他绝对不会提出讲和之事!

还不是没那实力,竟说些屁话。

第0643章 我饿死,从城头上跳下去,也决不投降

对于皇太极这种人,祖大寿心里清楚的很,信上写着一套,心里打算的是另一套。

他始终相信,在女真鞑子这群野蛮又狡诈的群体内,能当上大汗的人,可不是什么良善之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