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驿卒开始当皇帝 第410章

作者:秋来2

林丹汗在帐篷当中饮酒,面带苦涩,他觉得贺今朝得知的草原规矩是他身边的人传授的。

娜木钟掀开帐篷瞥了他一眼,又走了出去。

贺今朝已然与她商定好了,占据左翼后,他们可以迁徙一些人回到这里来过活。

有了与蓟镇官军合作的基础,以后也能有个相互照应。

就算皇太极抽出时间领兵来袭,也有广阔的地盘用来抵御,拉长他的后勤补给线。

蓟镇大捷当真是大捷!

崇祯高兴太正常了!

就算是宁锦大捷,斩首不到千,至于宁远大捷,斩首不到三百。

能与之相提并论的也就是戚继光在平海卫战斗当中,斩首倭寇不足三千,己方损失不足二十人。

吴国俊一下子就斩首五千有余,战损比同样小的吓人,没死人!

当然他并没有这样上报,而是称损伤不小,趁机勾销了一些逃兵以及伤残老弱。

蓟镇总兵吴国俊在贺今朝与林丹汗杀戮敌人,以及灭杀数个不服的部落,所获取头颅堆积,塑造出来了当今大明第一战神。

娜木钟相信北京城的皇帝会多么高兴,以后吴国俊要还想继续从草原上获取人头去交差,就得跟贺今朝合作。

尤其是明廷内乱外敌四起,吴国俊要想不被调走,也需要一个养寇自重,双方相互演戏,他才能交差。

他被当成一个榜样定在那里,崇祯轮不得,也不许他下来。

除非吴国俊他战死了!

娜木钟认为贺今朝的心思太深,表面上是用人头跟吴国俊换了大批粮食,双方都赢了。

可实际上,吴国俊已经被暗戳戳的绑在贺今朝的战船上。

他想要下贼船,怕是不会那么容易的。

娜木钟放眼望去,营地内的蒙古人几乎个个都脸上带笑。

贺今朝怎么就那么会收拢人心?

不,更合理的是算计人心!

就算是新投降他的兀良哈士卒,也愿意听从他的号令。

守边夷丁苏德脸上带着笑,他们虽然偷盗了不少蒙古贵人的牛羊当自己的养,叛逃原来的部落,以此获得贺今朝的庇护。

但是此番回去大队长也会给他们分牧场以及赏赐牛羊。

他们在山西镇守边,也通过其余锤匪听说了他们的待遇,个个家里都分得了田地,他们不要长城内的田地,只要长城外属于自己的草地。

就算给他们分了田地,大多数人也不会种。

牧仁满脸欣喜之色,他可不是世袭的千夫长。

此番立下功勋,他们已然得到了贺今朝的许诺,回去就给他们分牧场,以后都不用当蒙古贵人的奴隶,他儿子再也不会当奴隶了。

纵然是鄂尔多斯的济农额璘臣,他绝对不敢出声反对。

有了属于自己的牧场之后,咱们就是正式锤匪,而不是陷阵营的临时兵!

鄂尔多斯这帮骑兵被贺今朝留下后,他们就没想着再回到额璘臣的怀抱。

回去的日子能有跟着贺今朝的日子快活!

纵然会战死,但给家人也留下了足够多的好处!

巴图布琳听着旁边人的欢声笑语,以及一帮愁眉苦脸的麾下。

即使他们也会得到贺今朝的赏赐,返回山西镇后就有羊下发。

因为天可汗赏罚分明,该给你的赏赐不会短缺。

就算获得的牛羊会被额璘臣抽成,自古不都是这样吗?

但偏偏锤匪不这样,更让他们觉得缺憾的,就是不会拥有属于自己的牧场。

因为他们是鄂尔多斯额璘臣的兵马,只是被天可汗借调来的。

搞清楚谁是他们的主人,只有正式获得天可汗的认可,加入锤匪的士卒才能分得土地。

牧仁手底下的士卒与他巴图布琳都是同一个部落的,得知他们的赏赐差距后,如何能收的住心?

巴图布琳都不用想,指定是有大批士卒,打探怎么加入贺今朝的锤匪。

一想到这里,他只觉得手脚冰凉。

这次带出来的人,怕是也不能跟他一起回到鄂尔多斯了。

上一次带着一千骑兵来给贺今朝守卫互市点外围,结果牧仁等人皆是投奔贺今朝,把他这个千夫长给踢走。

现在他又带来了一千骑兵来帮助贺今朝,尽管征战有所损伤,可士卒是禁不住诱惑的,巴图布琳觉得自己很难把人再带回去。

他看着远处说话的士卒,心里再盘算着,回去与济农说他们都战死了,不知道能不能行?

要是让济农知道这些士卒叛逃,自己这个千夫长也难逃干系。

不仅巴图布琳麾下的仆从军心动,贺今朝还编练了俘虏的兀良哈士卒。

他用天可汗的名义,掏出了蒙古帝国的玉玺,告诉他们只要追随他立下战功,每一个人都可以分得此地属于自己的牧场!

战死了的人也会给他的家人分牧场。

贺今朝一手拿着腰刀,一手提着玉玺,向一群俘虏兵宣布。

要么你们就宁死不降,要么就跟着我作战,去获得属于自己的牧场。

如此手段之下,这帮俘虏兵很难拒绝,他们不想死的话只剩下一个选择。

兀良哈的理念就是臣服强者,让部落存活,便很痛快的臣服于眼前的天可汗。

贺今朝又给他们制定了目标,你们牧场里没有牛羊马,那就得需要跟着我前往喀喇沁、科尔沁的地盘上去夺取他们的牲畜,补充你自己的羊圈。

草原之上,想要获得这些玩意,就是要靠着手中的刀剑。

兀良哈的俘虏兵们大多都变得沸腾起来了。

他们纵然是追随原来的主人,也没有机会获得属于自己的牧场。

蒙古帝国存在的时候,他们这些牧民过的甚是悲惨,否则也不会大批蒙古人投靠朱元璋,现在蒙古贵人少了许多汉儿当做剥削对象。

他们这些蒙古人便是最好的剥削对象。

他们的日子要是真的过得好。

长城内的百姓与长城外的蒙古人才不会纷纷互相转换身份,逃亡到他们认为能够活的下去的环境。

兀良哈部落投降的头领苏布台,觉得贺今朝不仅可怕还傻!

可怕之处,在于他太会鼓动人心了。

傻的地方他根本认识不到草原上的财富,把上好的牧地分给一帮穷人,当真是疯了!

蒙古本来就是地广人稀的地界,贺今朝划分牧场回去之后也得跟他的智囊团们商议,划多少亩合适。

安然完了活人,贺今朝便差遣蒙古部落的老弱妇孺驱赶俘虏的大批牲畜慢慢往西迁徙,用以充实山西镇的羊群耕牛和战马。

第0585章 第一个响应的人不对劲

兴中州(朝阳市)。

此地是晋商的一个来往辽东的重要中转站。

据说先有晋商,后有朝阳(乾隆时期命名)。

洪武到永乐时期属于大宁都司,并入泰宁卫,嘉靖时期被喀尔喀部落的虎喇哈赤吞并。

他的五个儿子便是被称为炒花五大营,瓜分了喀尔喀诸部。

莽古尔泰领着一个甲喇到了一个叫塔子沟的地方,等候信使传回消息。

一个甲喇是一千五百人的编制,共有五个牛录。

一个牛录三百人,牛录额真麾下设有代子二人,各自分管两个章京、拨什库。

每三个人允许有一个人披甲,以六十人为常数。

皇太极已经进步很大了,因为努尔哈赤前期,十个人才有一个人披甲。

其中最强的便是白甲兵。

白甲兵斩首一百级可穿红甲,再从红甲中选取骑射双绝者为巴牙喇,鳌拜便是出身巴牙喇。

莽古尔泰整个正蓝旗军中才堪堪一百有余,纵然是皇太极麾下也不过二百多人。

说是带着一个甲喇,但是莽古尔泰带着自己麾下最强战力,他完全没有把林丹巴图尔放在眼里。

据八旗兵传闻从天启年间开始,后金与大明交战,就没有战死过一个巴牙喇。

可是他们仿佛忘却了,当年川兵和浙兵也没少临阵干掉巴牙喇。

莽古尔泰不觉得林丹巴图尔有什么厉害的,此番他只带了五十一名巴牙喇。

他以“盟主”的身份,召唤科尔沁、喀喇沁、敖汉等部兵马随他一起西征。

最先来的便是曾经内喀尔喀的领主宰赛,倒是让莽古尔泰颇为诧异。

因为再他看来,最不愿意来的便是宰赛。

宰赛本来驻牧在辽河一带,其盛时势力所及,西起札鲁特,东跨辽河两岸,北控科尔沁南部,南临明辽东。

先驱逐兀良哈三卫之一的福余卫,又诱杀大明守将,被革去市赏。

待到女真崛起,便又得了大明的厚赏,让他去与后金相杀。

宰赛便于林丹汗约定攻打后金,他与喀尔喀蒙古扎鲁特部台吉巴格等二十余贵族领兵万余,增援铁岭,埋伏后金队伍,意图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结果宰赛联军与努尔哈赤激战于铁岭,被后金军打的大败。

蒙古兵大多葬身辽河,宰赛以及其二子、妹夫、科尔沁台吉桑阿儿寨等均被努尔哈赤俘虏。

喀尔喀被迫表示愿意与后金联盟,努尔哈赤便派出五大臣与喀尔喀五个头领,双方在草原某处的孤树旁,宰白马乌牛,昭告天地,同心协力,征仇国大明!

面对盟友喀尔喀五大营要求释放宰赛的要求,努尔哈赤则是拒绝,待到攻克广宁之后再释放。

大明为了确保辽沈安全,也不甘心强大的炒花五大营被后金吞并,失去一个盟友,再增加一个敌人。

明廷便数次出塞,抚赏诸夷,还答应每年春秋两季,给他们十万赏银。

大明不能打,但舍得花钱,炒花五大营的领主们穷怕了,没见过这么多的银子,嘴上也不说赎买宰赛,开始暗中通明。

他们盟誓的孤树也被砍了。

待到后金夺取沈阳,努尔哈赤率军追击明军,城内没有几个后金军。

大多都是投降的大明官军,喀尔喀台吉卓礼克图看到机会,他领兵两千骑,趁机来抢夺沈阳的财物粮食。

意图螳螂捕前黄雀在后。

可是卓礼克图被一个不懂兵法投降的大明文官,带着一起投降的明兵,他们身份转换还没俩时辰呢,打的大败而逃。

后金与喀尔喀的第一次结盟就此破裂。

第二年,喀尔喀部花费了上万头牛羊才赎回宰赛,两个儿子留在后金当质子,顺便还得赔上一个女儿嫁给代善为妃子。

这一次,双方没有在孤树旁盟誓,而是在河流旁杀白马盟誓。

但是宰赛返回喀尔喀就变卦毁约了,儿子女儿的命不算个啥,反正他多的很,嘴里说出来的誓言又没有飘落到河里,被河神听见,就当从来没说过。

一个是他觉得自己作为喀尔喀的领主,连蒙古大汗的话都不听,长期独立自主,不奉约束,仅仅战败一次是不可能臣服于后金的。

再加上大明又使出了钞能力,只要宰赛派兵在山海关协守,每个月赏银六万五千两。

最后蓟辽总督王象乾又使了一点小策略,激怒宰赛,让宰赛想起兵败被俘,子女为质,被迫宣誓的羞辱,怒不可遏,随即就派兵抢掠后金占据的地盘。

大明第二次使用钞能力,导致喀尔喀和后金联盟破裂。

奈何后金战斗力绝非喀尔喀能比的,努尔哈赤派遣三千人,就灭杀了扎鲁特台吉昂安,俘获其子,俘获桑阿儿寨的妻妾,迫使宰赛第三次与后金结盟。

在后金强硬的铁拳下,宰赛虽然心里怨恨,但是不能不有所顾忌了,配合后金开始小规模的骚扰宁远一带。

待到孙承宗来了,先是派总兵尤世禄杀掠抢劫边民的蒙古部落,又派出汉化很深的副总兵满桂前去慰问,一打一拉之下。

宰赛等诸部又暗戳戳倒向大明,宁远城才得以喘息,有了军民五万余家,屯种远至五十里,成为边陲重镇。

喀尔喀与后金第三次联盟破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