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驿卒开始当皇帝 第305章

作者:秋来2

高桂英点点头,便不再说这个事,自己的夫君好像当真不怎么近女色。

或者说他想要对林丹汗有所行动,故而不曾碰他的闺女。

贺今朝牵着自己的媳妇进了镇抚司,让她去休息,开始着实整理周遭的情报。

首先是大同府,大明终于给林丹汗凑齐了八万一千两银子,双方开始罢兵。

林丹汗把本就不富裕的大同百姓又掳掠走了一批,总之就是要次次削弱大同府的人口力量。

参将姜襄有了贺今朝的人头加持,如愿的升上了大同府副总兵。

毕竟总兵等人被动防守,他姜襄还能斩获如此多的人头,自是个有本事的人。

这当真是撑死胆子大的,饿死胆子小的。

晋王一脉的亲戚们的脑袋,即使送到京城去查验。

顶多怀疑姜襄有杀良冒功的嫌疑,因为脸色不黑,看上去就养尊处优。

为此姜襄使的银子也就好了,难不成蒙古那些贵人也全都是大黑脸?

朱明皇室的人太多了,谁都见过谁?

如果你不主张领兵勤王,崇祯都不会认识你。

哪个亲王郡王敢冒头,他就能认识你,顺便让你去凤翔看祖坟,等着被圈禁吧!

这些被贺今朝砍了脑袋的晋王一脉的宗亲,就算是本人活着站在崇祯面前他都不认识,更不用说已经死了的。

紧接着姜襄又送来一批货真价实的蒙古人头,兵部查验之后,可比上一批要真实的多。

这下子搞得崇祯龙颜大悦,瞧瞧朕的这些将军,总算是有一个争气的人。

作为去年林丹汗大破大同府,逼得崇祯重开互赏,又花了许多银子了事。

你林丹汗今年再次来攻大同府,怨不得乖乖退兵,原来是朕的大将姜襄,把蒙古人给打的损失惨重。

至此期间,延绥镇总兵王承胤也传来好消息,说林丹汗去延绥镇胁赏,被他带领人马砍了一百多颗蒙古鞑子的脑袋。

虽然比不上姜襄,但好歹也有斩获。

崇祯越发的满意自己的识人之明,把王承胤调到延绥是一招好棋。

反倒被他寄予厚望的曹文诏,倒是没有什么动静!

崇祯亲自写了信,给与他们口头上的奖励,至于杀鞑子的赏银,你们先等等,待到明年二月收上税与你们的军饷一起下发。

不错,自从天启六年开始,就算百姓在二月青黄不接的时候,也要被征收税银。

王嘉胤以及曹文诏战败的情况,都还在捂着盖子。

特别是延绥镇边军造反的事情,杨鹤也没有上折子,他想要解决了再说。

因为边军造反这件事,实在是太严重,性质与百姓造反不一样。

否则固原兵变的时候,三边总督武之望畏罪自杀,然后被上报说是病死的,就是为了捂盖子。

就算是追究,杨鹤也可以解释为了山西道路断绝,报信士卒没有成功抵达京城。

毕竟驿站都被裁撤了,送信的人全都造反去了,谁给你这个皇帝送消息啊!

至于山西的情况,无论是宣大总督张宗衡,还是山西巡抚许鼎臣也在捂盖子。

因为地方官捂盖子。

崇祯又废除了锦衣卫以及东厂,对于下面的情况是否真实,他也只能从折子上看。

别说陕西等战乱地方的情况不清楚,他连富庶南方的情况更加不清楚,只晓得那里“连年大旱”,税收也收不上来。

至于南方士绅吃的是山珍海味,还是别的珍奇玩意,崇祯根本就无法想象。

第0425章 商量对策

宣大总督张宗衡,刚刚解决完了林丹汗入侵大同府的事,对于姜襄能够斩杀蒙古人的事情,也感到十分欣慰。

他脑子很清醒,面对当今这种错综复杂的关系,得要几个得力手下来帮他维持军事。

毕竟当兵打仗,是他张宗衡坐镇后方,前面拼命的是武将。

大明非常擅长把能做事但是不知兵的人提拔统兵,把知兵不会做事的人送去养老。

既能做事又知兵的人都放在诏狱让他们龙场悟道,待到没人可用,把他们提出来用一用。

对于袁崇焕的战绩,张宗衡是承认的,除了他之外,其余经营辽东的无论是总督还是巡抚,大抵是比不上他的。

张宗衡支持对战林丹汗,手下姜襄就冒出头来,他才有机会着眼山西锤匪贺今朝。

为此,姜襄这个副总兵直接就被叫来参加会议。

张宗衡手下的标兵也就那么多,扩充了足有五千人,再多也养不起,他现在面对山西目前的情况,属实是鞭长莫及。

好在因为大同、山西、延绥、蓟镇等地混乱,反倒让张家口这个互市点,变得异常火爆起来。

张宗衡才有更多的机会来搞钱,编练出来一支标兵。

面对山西巡抚许鼎臣的操作,他整体而言是满意的,尽管最终结果并不是很好。

但至少证明许鼎臣虽然不知兵,可他是一个能够干实事的人!

比上一个遇到事情只会撂挑子跑路的山西巡抚宋殷统,要强上不知道多少倍。

基于他刚刚上任宣大总督,就总是出了这种事,不想方设法平定下来,上报皇帝岂不是告诉他,你无能。

到时候革职就算是好的,闹不好就得下了大狱,也来一次龙场悟道。

再说山西左布政使王象坤,可是上一任宣大总督王象乾的堂弟,其家族势力盘根错节。

王家进士那就跟不要钱一样,批发似的往外冒,举人在他们家都排不上号。

做高官的足有数十人,这还是有名的,不出名的当小官的那更是不少。

尤其张宗衡还是已故太子太师王象乾的麾下,周遭也都是他的旧部,不得不拉王象坤一把。

张宗衡捏着胡须道:“锤匪势大,我们还是要从长计议。”

毕竟贺今朝的战绩摆在那里呢,张宗衡可不觉得自己比曹文诏会打仗。

连他曹文诏都被贺今朝给收拾了,那可不得从长计议吗?

不管怎么说,守住雁门关才是最为重要的。

山西巡抚许鼎臣也是没法子了,他找来关宁军收拾贺今朝,结果全都被贺今朝给收拾了。

找林丹汗这个蒙古人进入内长城收拾贺今朝,结果这波蒙古人帮助贺今朝攻破宁武关,砍死了山西镇总兵田明。

本想来个两虎相争,谁承想这两虎竟然坐下来结盟了。

听说林丹汗把自己的闺女都嫁给了贺今朝,还把蒙古帝国的传国玉玺给了贺今朝。

尽管众人都知道那块玉玺是假的,是林丹汗挖坑,故意给贺今朝,让大明出手牵制他贺今朝的。

可许鼎臣能上当吗?

他本来是想利用林丹汗去打贺今朝,怎么可能会被林丹汗一个假玉玺利用去打贺今朝呢?

一个蛮夷,他也配用这种计策来跟我耍心眼?

按照目前的形势而言,山西镇是没有足够的兵力,牵制贺今朝的。

现在许鼎臣没法子,来找宣大总督张宗衡。

张宗衡堂堂一个总督,能被许鼎臣这个巡抚给忽悠了吗?

他果断认怂,攻打贺今朝的事情,需要从长计议。

如今天气渐冷,棉衣筹措不及,容易出现冻死士卒的现象。

这是一件很打击士气的事情,张宗衡不能干。

待到来年开春之后,再行商议攻打贺今朝的事情。

莫不如先派遣细作,联系联系贺今朝治下想要造反的人,待到朝廷天军一去,他们在后方放火,扰乱后方。

许鼎臣也表示理解,然后说了病重的王象坤给皇上写信,报告山西太原的事情,被他给扣下来了。

张宗衡虽然知道这样不对,但是为了大家的前途着想。

还是暂且让许鼎臣与他说,朝廷正在筹措银子,待到春暖花开之后就会对山西用兵。

姜襄暗暗点头,这个消息还是提早与贺今朝说一说,毕竟自己与几个弟弟升官,可全都是靠着他。

背靠贺今朝能够更早的谋求大同总兵的位置,况且现在锤匪势大,自己麾下的士卒需要再操练操练。

造反的人越来越多,自己打不过贺今朝,还打不过其他贼寇吗?

谁跟曹文诏一样头铁,非得招惹自己招惹不起的人,在辽东待久了,做事就是虎!

大同总兵麻承息对于姜襄买人头的操作,实在是太了解了。

但是他不能往外说。

要不然如何能够在服众,在总兵的位置站稳脚跟?

早知道贺今朝那么好说话,自己也想着买点,可惜被姜襄抢了先。

麻承息主要是觉得姜襄运气好,本来是被他派去吸引锤匪视线的,走了大运。

大同巡抚许颉开口道:“最近风闻草原上到处都在传颂贺今朝获得一块假玉玺是天可汗的事。

我觉得还是要挑起贺今朝与林丹汗之间的争斗,暂且派人分去和贺今朝与林丹汗相谈。

并且让他们两个知道都与我大明联系,使他们二人互相猜忌。”

此二人皆是目前大明边军不能对付的两方势力,让他们相互厮杀,大明受益才是最好的。

明蒙之间的关系,在隆庆之后,因为阿勒坦汗(俺答)的军事压力,对蒙古右翼三万户实行了和平的策略。

允许封贡、互市,使得宣大以西获得了较长时间的和平时期。

而察哈尔的大汉虽然是蒙古名义上的共主,也就是黄金家族,可是力量较俺答汗而言比较弱,又被俺答汗欺凌,才东迁的。

双方矛盾尖锐,宛如敌国。

大明就利用“西虏”来制衡“东虏”,坚决拒绝蒙古共主获得西虏的待遇。

政策是耀威于东,树德于西。

利用蒙古右翼来压制蒙古左翼,然后又拉拢女真,让他们在互市点卖人参和木材,钳制蒙古左翼。

蒙古左翼就是肆虐辽东的主力,现在左翼占据了右翼的地盘。

所以当大同巡抚按照思维,不止要挑起两人的争斗,还要继续搞钳制。

第0426章 孙传庭

对于大同巡抚许颉的提议,宣大总督张宗衡点头觉得这主意不错。

尽管在这个冬天,明军不能出兵,给贺今朝与林丹汗两人拱火的事情,他们还是很愿意干的。

“出使虎墩兔的人选,便由鼎臣你来。”张宗衡定下了基调,然后环顾四周:“出使贺今朝的人选,由谁去?”

倒是没有人出声了,在锤匪贺今朝的战绩之下,林丹汗反倒不那么可怕了。

因为贺今朝他是匪,杀官造反的,林丹汗掳掠的大多都是百姓,跟他们这些人无关。

匪做大了,官便怕匪。

总兵麻承息见状却是笑了笑:

“不如就由副总兵姜襄出使贺今朝,他镇守的朔州距离贺今朝的地盘,只隔着一座长城,况且战功赫赫,也会被贺今朝所忌惮。”

张宗衡自是晓得麻承息提议姜襄的缘由,还不是属下立下战功,倒显得他这个总兵显得无能?

他跟他哥麻承恩一样,都是窝里横的本事。

否则他哥到了辽东之后,如何能屡次畏惧不前,最后被罚了八百匹马,导致破家,成了破落户,一直闲赋在家。

对于这个年轻的副总兵,张宗衡想要袒护一二,没想到姜襄直接开口道:

“我也正想与这贺今朝接触一二,看看他是否有攻我朔州的想法,也好早做防护。”

宣大总督张宗衡心里暗骂了一句姜襄不知深浅,看来还得打磨一阵,免得血气上头,容易冲动办事。

有人出使那便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