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驿卒开始当皇帝 第148章

作者:秋来2

第0198章 狗头军师

李树初气炸了。

大叫着吉珪是个叛国贼。

竟然真的要与锤匪搞在一起。

还在他堂堂四品官面前,大搞君臣相见,刘备遇孔明这一套。

此人简直是无君无父的典范,妄读了这么多年的圣贤书!

李树初悔不当初,自己怎么救他娘的看走眼了,非要收这个人当幕僚。

他一时间接受不了。

想他李树初不仅是大明的高官,还是朱明皇室的亲戚,娶了藩王的亲闺女,甭看夫人死的早,但这份关系还在。

当年就是有底气敢硬刚阉党。

“贺今朝,你有本事杀了我。”

李树初一下子扯开自己的官衣,露出胸膛,一副视死如归的样子。

“还望主公勿要轻动刀兵。”

“来人,把他关进大牢,给他个龙场悟道的机会。”

贺今朝挥挥手,看在医圣李时珍的面子上,先饶你这个孙子一命。

同时也给自己新投效属下一个面子。

大明四品官李树初被锤匪押进平遥县大牢,面壁悟道去了。

等到县衙终于不闹腾了。

贺今朝坐在县衙内,其实平遥县衙他来过。

现在一比较,比后来简陋的多,大抵是康熙年间又加固了四面城楼,修建了不少玩意。

吉珪本就是山西人,主动投靠了曹操罗汝才。

在他的辅佐下,罗汝才成长为李自成、张献忠之外的三号起义军头头。

李自成与张献忠也不对付,但是张献忠出道比李自成早,而是实力也比李自成大,所以李找到罗希望他们两个联手。

罗汝才在吉珪的谋划下,时而招安,时而反水,几度反复横跳。

但是就是在许多起义军和官军的对决当中,被瓦解或者损失极大的时候,罗汝才的势力却在稳步增长。

当李罗二人合作越来越多的时候,狗头军师吉珪劝罗汝才独立,莫要继续跟李自成混了。

罗汝才对李自成也颇为忌惮和警惕,又和张献忠之间保持联系。

但自古以来,大多数人只能共患难,不能共富贵,特别是争夺天下的时候。

显然李自成也是大多数人之一,随着李自成实力壮大,他觉得罗汝才将来会尾大不掉,又跟张献忠勾搭,理应处理掉。

所以就派了精锐小队,直接把睡梦当中的罗汝才砍了,表演了一出拿首好戏,回去复命。

作为罗汝才的头号军师吉珪,也被李自成整了一出拿首好戏。

罗汝才所部二十万人马除了少数心腹哗变逃跑外,大部分都被李自成给收编了。

可现在罗汝才还没有北上,没能及时再续前缘。

“主公。”吉珪这个科举失意的人,身份转换的很快:“是否要攻克太原?”

“自是有这个想法。”贺今朝也没否认。

“我认为,此时攻克太原,实在不是一招好棋。”

“嗯?”贺今朝瞥了吉珪一眼:“你说说。”

“如今主公能够横行山西,畅通无阻,实则是钻了朝廷的空子。”吉珪顿了顿说道:

“那些关外的鞑子,只会在秋天出兵,待到春天,最晚夏天便会撤回。

因为夏天不利于跑马,他们的战马容易累死。

一旦朝廷腾出手来,那崇祯皇帝刚刚登基不久,我听闻甚是勤政,绝对不会允许山西贼寇做大。

届时大批官军入晋,我等困守太原,怕是不易。

如今实力尚小,也不可分兵把守各个占据的城池。

晋地百姓,说到底还是多信任官军。

主公本是秦人,来到此地,不易收买人心。”

贺今朝听到这话,觉得这个吉珪是有几分本事的,莫不是也经常看三国演义吗?

毕竟明末清初看三国演义打仗的人,不要太多了。

谁还不是罗贯中的小迷弟了?

贺今朝让亲卫把地图拿出来:“那你看看我应该占据哪里当做根据地?”

吉珪当即高看了贺今朝一眼,心想自己赌对了。

此人是个有长远目光之人。

吉珪清楚的知道,自古以来不论陈胜、吴广;

还是赤眉、绿林,抑或张角、黄巢。

直至后来的王小波、李顺、现在王嘉胤、高迎祥这些人。

身处不同时代的农民军领袖,他们所率领的农民军都有一个共同点。

这个共同点庶几也是朝廷给予他们一个蔑称的重要原因,这个蔑称就是:流寇。

朝廷的蔑称表明了一个基本事实,那就是这些农民军大抵处于流动作战状态。

他们感兴趣的是冲州闯府,过五关斩六将式地纵横天下。

几乎没有考虑或是即便考虑了,但也没有有效地实施过。

那就是建立自己的根据地!

再进一步建设和巩固自己的政权,以便恢复生产,发展经济。

一言以蔽之,支撑这些农民军纵横天下的物质基础,不是依靠他们的生产,甚至也不是他们占领区内的赋税,而是源源不断的掠夺。

说不好听点,农民军像蝗虫。

他们从远处匆匆飞过来,肆无忌惮地吃光了所有能吃的叶子。

然后又匆匆飞向另一个地方,寻找其他可供食用的叶子。

从目前看,许多起义农民军都没有组织过任何像样的生产。

更谈不上正常的赋税征收。

不征收赋税的很大原因在于:大家一直以都是抢掠富户地主老财。

军队也就断了征收赋税来获取军费开支的重要途径。

明朝的建立者,同样脱胎于农民起义的朱元璋,他明显要比大多数人技高数招。

当他扫平江南时,没有急于称帝,也没有急于推翻元政府,而是采纳了“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策略。

即进一步消化已经占领的地区,把它变为自己最坚实的后方。

只有这样,他才能在与官军和其他农民军的角逐中取得最后的胜利。

可惜,历史的经验尽管就摆在眼前,众多起义军过于狭窄的视野却没能触及到它。

一支规模不是太大、还在全国各地流动作战的农民军,不靠生产,不靠赋税,只靠攻城略地后的缴获来作给养,似乎还有可行之处。

但是依靠缴获来供养一支庞大的队伍,和一个打算正常运转的行政系统,显然远远不够。

所以必须要有自己的根据地,才有机会做大做强!

狗头军师吉珪的手指在地图上游走,然后坚定的指在了河曲这个地方。

第0199章 我要打太原

建立有效的根据地,也就是大后方,很有必要。

李自成数万大军蜂拥北京。

原本就必须依靠漕运从江南运送大量物资,才能维持局面的北京,这时的供应雪上加霜。

一方面是需要供养的人员大量增加,另一方面却是漕运的中断。

很快,李自成这支大军就出现了令人尴尬的困境,他想要秋毫无犯,奈何实际情况不允许。

即便是他最为器重的老营,也出现了“给老本米止数斛,马豆日数升,众颇怨之。

老本者,闯号老营为老本也”。

在全军上下粮饷难以为继的窘境下,李自成和他的高级将领们把目光盯住了一个如此富有却又如此不合时宜的群体。

那就是被崇祯怒斥为个个该杀的明朝中央政府的大小官吏。

这些人被追缴后,皆是出现“叛逆”的心思。

大家迎你李自成进北京,还不是为了保住自己的荣华富贵,连夜改换大顺旗!

结果你个贼寇本性不改,搞得许多人,钱命两失。

加上战略错误,自是狼狈退出北京。

基于李自成的后果,贺今朝不想走他的老路。

所以一直都在谋划根据地的事情。

现在看来,这个狗头军师吉珪还是合格的,至少眼光不错。

贺今朝笑了笑,继续询问:“为何要选河曲?”

“河曲重镇隶属太原府,但距离大同府更近,及其容易出现推诿。

在一个因大同互市,钱财来源不少,士卒皆是不肯用命。

此地控制黄河渡口,西可进入陕西,北可进入蒙古。

主公及其容易获得战马来源,且与蒙古人做生意,我们是稳赚不赔。

交易起来,主公有了稳定的钱财来源,就无需四处劫掠,再加上主公军纪严格,足可以在山西征召百姓种田,凝聚人心。

而且只要山西有其他起义军四处活动,官军必定会优先剿灭那流动的义军。

否则把主公这个安稳的人也逼的到处走,只会增加他们剿匪的难度。”

吉珪摸着胡须笑了笑:“如今的官军大多喜欢守城,野战只有少数精锐,但即使是这些精锐,也不是我等能轻易击溃的。

若是让他们这些精锐来攻城,他们为了保存自己的实力,自是舍不得。”

贺今朝当初选择河曲县,是因为这里地势险要,易守难攻,临近黄河,易于灌溉,便于部队筹款筹粮。

地处秦晋蒙边界,距离陕西山西政治中心较远。

两方之间相互推诿,又存在矛盾。

是个可以左右横跳的好地方。

最关键的是,那里的百姓也穷,不少人甚至外迁蒙古,去了归化城(呼和浩特)讨生活。

传闻俺答帐下有十万汉人,繁衍到现在不知道多少了。

贺今朝在甘泉县的时候,已经在暗戳戳的写了一点土地法,准备实行下去。

奈何陕西连年灾害,着实不是个发展的好地方。

最重要的还有主张剿匪的洪承畴。

贺今朝听完狗头军师的分析,称赞道:“吉珪,你真是我的子房啊!”

“臣愧不敢当。”

吉珪松了口气,自己这番应对算是合格了。

通过考试当大明的进士,这条路太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