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驿卒开始当皇帝 第1044章

作者:秋来2

纵然是代善也出声附和多尔衮的话。

在这个时候,豪格自立是不被允许的。

他要是有这个魄力,早就该使出来,到时候大家还用得着同意第三种方案,让一个幼儿荣登大位?

豪格早有这份狠劲,早用出来,他早就当上大清的皇帝了。

“必须把豪格罢黜爵位,叫他把人带回来,否则我大清就要一分为二了。”多尔衮阴沉着脸说道:

“这是贺今朝的阴谋,豪格竟然相信了,其中未尝没有硕托的缘故。”

硕托这个人名已经被爱新觉罗家踢出去了,并且在族谱上都没有这个人了。

对于大清而言,硕托实在是一个耻辱,不愿意被提及的存在。

现在轮到代善面色不善了。

说破大天去,那也是他亲儿子,当然父子二人在硕托没有投降贺今朝之前,关系就已经极为紧张。

“肃亲王除了在战场上比较蛮横之外,我认为这是一个误会。”

索尼给豪格辩驳了一句,惹得多铎连连点头,他也不认为豪格有胆子在朝鲜登基为帝。

完全就是一个误会。

只不过随着豪格长子的“叛逃”,让这个双方之间的裂痕不断的加大了。

“谁去与豪格说一说,叫他勿要走错了路。”

索尼站起身来,他愿意充当使者,前往朝鲜。

摄政王多尔衮颔首表示同意。

“我估计锤匪在春暖花开便会再次兴兵。”多尔衮看着洪承畴道:“唐通那里打通关系了嘛?”

“回摄政王,我认为并不能从蓟镇进犯夏境,虽然给了唐通些金银珠宝,但是我认为他不可信。

这个人在我部下的时候,便早早的暗中投靠了锤匪,还诓骗我说他两个兄弟全都被锤匪所杀,可后来我才知道,他的兄弟们早就投靠了锤匪,在军中效力。

他若是答应了,一定是贺今朝亲自布置下来的陷阱,引诱我军上当。”

洪承畴如此言语,对于周遭人的话非常的不好听,也算是一番忠言逆耳。

大清何时如此费劲收买敌方官员了?

以前那都是大明官员主动送金银财宝,希望大清别去抢他们控制的地盘。

现在给大夏官员送钱财,简直是肉包子打狗。

多铎其实设想的便是等蒙古人再一次去袭绕科尔沁或者铁岭的时候,他率部穿过这个空挡,去大夏境内晃荡一圈,吸引锤匪的兵力调动。

但现在看来,怕是有点难以应付。

人数去少了不管用,去多了,那盛京不要了?

特别是辽东半岛那一块,一马平川,锤匪又在那里屯聚重兵,一旦直扑过来,盛京怎么守?

“粮草、旗人马匹装备的问题还得再议议。”多尔衮看着众人道:

“诸位的庄园都不止一个,大清已经到了吃不上饭的地步,本王以身作则,决定要给发放铠甲武器,马匹实在是没有,粮食也要从农庄内多调拨一些出来,诸位也起个头吧。”

皇太极也用过这个集资的招数,就是为了检验部下的忠心程度,并没有实际的要多少。

但多尔衮这话一出来,便是让众王慷慨解囊。

“若是诸位再恪守这些财物粮食,那我大清一旦覆灭,便什么都没有了。”

多尔衮的话犹如一记重锤凿在众人头上。

他们这群习惯了来块钱,只进不出的贵族们,面对要自己割肉的时候,内心还是极度挣扎的。

大清已经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需要割我们的肉来补充?

那与大明有何区别?

“本王也同意摄政王的主意。”

作为威望最重的代善,也是早年首个巴图鲁,自是要第一个应和。

众人纷纷点头表示同意会拿出家里的东西。

这一点还是比大明的群臣要好上许多。

随着多尔衮让众多王爷以及权贵奉献自己家中的粮食以及铁器集中统一处理,再给部下发放的事,倒是给多尔衮挽回了一些名声。

可是除了代善等那些老牌贵族之外,其余人都开始再背地骂多尔衮不是个东西。

你没胆子带着我们出去抢东西发财,现在你有胆子下令抢我们的!

真真是地主家里也没有余粮啊!

多尔衮又不能强硬的让中高层必须缴纳多少粮食铁骑马匹,主打的也是一个自愿的事。

可终究也有人在朝堂上大骂:多尔衮我草泥马!

脱了衣服亮伤疤,说他跟随大汗努尔哈赤起兵,好不容易得了点田地,自己的儿子也战死了好几个,现在家里孤寡老幼都不够吃饭的,还要让我捐粮。

骂完多尔衮之后,他直接拔刀自杀于大厅内。

对于这种事,多尔衮又不敢发作。

实在是下面的旗主做的过分。

多尔衮让这些中高层的贵族们捐献,可他们捐了,自然想着要“伤害转移”。

多尔衮剥削我们,我为什么不能让底下的旗人把我的损失补充到我的手里呢?

从上而下的剥削。

多尔衮本想着复刻皇太极的路子,结果却是事与愿违,搞得他在军中基层都不得人心。

谁相信多尔衮说的真正政策啊?

还不都是旗主以及一些牛录们说什么,底下的旗人听什么嘛。

谁都不愿意当恶人,在战场上被部下射黑箭,那恶人就只能是多尔衮当的。

筹集粮草的事,被搞得一地鸡毛。

大清军方上的士气越发的低落,怨声载道。

盛京内一片混乱,同样在朝鲜的豪格也十分的愕然。

他万万没想到自己的亲儿子直接带人跑路朝鲜,说多尔衮要把他罢黜爵位,关进大牢里,幸亏他跑到快。

要不然也被抓住了。

都类等人极为愤慨,这他妈的叫什么事啊?

我们在外为国征战,多尔衮他竟然要搞这种事。

“谁当皇帝了?”豪格气得直拍炕上的矮桌:

“是多尔衮他想要当皇帝,在这里诬陷我呢!”

“肃亲王,我们大不了杀回盛京去,砍了多尔衮。”都类站起来恶狠狠的道。

“就是。”

众人吵吵嚷嚷的,他们也不愿意效忠一个幼童当皇帝。

尤其是在这种局面上,顺治他能带着我们在前线亲自厮杀鼓舞士气嘛?

显然是不可能的。

“绝不能回盛京。”

尼堪看着众人道:“回了盛京,就会爆发内战,对大清不利。

这期间有误会,肃亲王还是全占朝鲜为根基,方为上策。”

回到盛京,实在是没有胜算。

尼堪也不愿意在这个时节,加深双方的误会。

相比于旁人意气用事,他还是有点脑子的。

这期间必然是有误会。

多尔衮于豪格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一旦误会解开了,也就不会爆发内讧。

“尼堪,你是多尔衮的狗。”都类大声叫嚷道。

“锤匪在辽东安营扎寨,就等着攻破我大清,若是我们同多尔衮厮杀,只会让贺今朝开心。”

“放屁。”都类再次辩驳道:

“锤匪围困两黄旗,只有肃亲王猛打猛冲去救援,第一个冲破锤匪的防御圈,并且几进几出救出我等,锤匪皆是不敢阻拦。

若是肃亲王当了皇帝,锤匪必然会心生寒意,不敢轻易与我军交战。”

都类的话,让豪格忍不住抬起胸膛。

论后金/大清对战锤匪的战役当中,只有他是这么肆无忌惮的冲杀,且来去自由的。

“对,只要肃亲王当了皇帝,锤匪不足为虑,现在顺治小儿我等皆是看不起,更何况锤匪呢?”

豪格对于都类等人的话感到很满意。

上一次他想要搞三让三请错过了机会,这一次他一定不会在重蹈覆辙。

福临他懂什么?

现在不过是多尔衮的傀儡罢了。

“肃亲王,我们还是剿灭朝鲜的锤匪,一旦占据了朝鲜,纵然是回到盛京,谁人还能反对肃亲王登基为帝?”

尼堪再次劝谏道:“若是贸然领兵返回盛京,反倒是会加大误会,于我大清不利。”

豪格还在思索众人说的话,便听着他儿子大喊道:

“阿玛,万万不能返回盛京,否则我等便死无葬身之地,一旦你回去,弟弟们的性命便不保了。”

第1198章 埋石碑

豪格这里被众人架着僵持住了。

再加上锤匪占据了朝鲜的南部,联合朝鲜士卒,一同吸引清军,不让豪格顺利脱身。

多尔衮那里因为实行恶政,搞得天怒人怨。

甭管多尔衮没想着要底层的旗人遭罪,但政策的实施,就是让底层人遭罪了。

因为吃食紧张,清廷治下的百姓经常发生杀人夺粮事件,治安越来越差。

尤其是三朝“老卒”为了讨公道,直接自杀于清廷议政厅内,更是把寒冷与怒火撒向了众多旗人。

公然造反的倒是还没看见,毕竟朝鲜有一个豪格皇帝。

什么年号之类的,全都给编的有鼻子有眼。

多尔衮一旦下令镇压那些旗丁,八旗的基层统治也就该无了。

谍子把情报传回了李定国那里,杨展等人皆是建议趁他病要他命。

如此大好机会,大军直冲广宁北镇牵制阿济格等人马,武大定等人从盖县出发,直插辽阳,只要攻克辽阳,沈阳犹如探囊取物。

清军鞑子从沈阳出兵夺回辽阳最好,若是无法夺回,便配合游走的蒙古人以及武大定部分人马,围困广宁北镇,灭杀阿济格部。

多尔衮他还有什么反抗的意思?

“不着急。”李定国却是摇摇头:

“清廷善于掠多,不善耕种,再加上天气严寒,他们去年许多地方都被破坏,无法耕种,粮食产量进一步被压缩。

我们逼得过于着急,鞑子高层直接把囤积的粮食给放出来,征召一部分人马,还是可以抵抗我军的。

依我之见,继续拖上半年的时间,最好让娜木钟能够引诱一波鞑子去追击她,不让她继续破坏耕地才好。”

李定国的话,再一次按耐住众人的战心。

现在满清内部刚刚闹僵起来,锤匪这个时候再压上去,那直接就把他们给捏合在一起了。

豪格待在朝鲜没有回来的意思,他们两个没有攘外必先安内的直接冲突,无法发生内讧,此时进兵,就会帮助多尔衮压服一切声音,全都听他的安排。

光是再拖着,李定国就不认为盘踞在广宁北镇的阿济格部的粮草,还能再撑过三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