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驿卒开始当皇帝 第1020章

作者:秋来2

阿巴泰率领的十万大军,满洲、蒙古、汉军八旗共计五万人,其余外藩等蒙古小部落,一下子就贡献了五万人。

占据了他们部落一半的兵力,结果全都没回来。

依附满清的蒙古各部落可谓是损失惨重。

这些小部落蛇鼠两端,跟着锤匪吃肉就去抢掠科尔沁,跟着清军能吃肉,就去抢掠大明。

再加上锤匪这次重点突袭的依旧是科尔沁。

科尔沁本就损失惨重,全都沉浸在失去亲人以及壮劳力的悲伤当中。

在草原上,要是没有了顶梁柱男人,妻儿极其容易沦为奴隶。

或者在寒冷的冬天,她们饿死也是正常的事情。

按照蒙古人的传统,遇到了白灾之类的,老人妇孺是被抛弃的第一选择。

只有壮年男子以及接近成丁的男子才能处于人群圆圈的最中心,受到保护。

这群人对于加入锤匪的蒙古人毫无招架之力。

娜木钟对于青壮年男子皆是下令杀掉,只留存妇孺牛羊等一同带回去。

清廷对于蒙古,一直都遵循努尔哈赤的北不断亲的遗训。

不说其余外藩部落,光是嫁到科尔沁的公主与格格就极多,科尔沁嫁给满清的三帝以及宗室也最多。

科尔沁部在清朝入关和征服各部落的战争中披坚执锐,冲锋陷阵,为大清王朝的建立和巩固立下了汗马功劳。

因此位列24部之首,爵高位尊,俸银俸缎均高于其他蒙古各部,是清廷统治蒙古地区的重要依靠力量。

可随着在锤匪名下的蒙古人再一次入侵,左翼前旗全军覆灭,他们就三个牛录,在郡王额森的带领下,直接投降锤匪了。

因为他爹洪果尔跟随济尔哈朗掳掠大明,见识到了锤匪强悍的战斗力。

再加上娜木钟不断的派人游说。

两年前左翼前旗洪果尔想要纠集众人叛逃满清,投靠锤匪,结果事泄,被右翼中旗巴达礼亲王给率众擒杀。

瓜分了左翼前旗的部众,只给额森留下了六百个士卒,以及为数不多的老弱。

尽管额森继承了郡王的爵位,并且世袭罔替。

可是他连一个小部落的实力都不如,再加上杀父之仇,果断投降了锤匪。

娜木钟许诺他有仇报仇,有怨报怨,事成之后便会把他送到北京拜见大夏皇帝。

然后在他的带路下,科尔沁其余几旗就遭遇了重点关注。

且成功反杀右翼中旗巴达礼,为父报仇。

左翼中旗亲王满珠习礼以及其兄吴克善逃到盛京。

这一家子可以说是满清的铁杆中的铁杆,他们兄弟全都娶了满清宗室的女儿,他们的妹妹大玉儿、海兰珠,姑姑哲哲分别嫁给了皇太极以及努尔哈赤。

吴克善的女儿也被定下要嫁给顺治的。

多尔衮对于科尔沁部落也是极为重视,可万万没想到因为左翼前旗的背叛,会造成如此大的后果。

皇太极就该心狠手辣一点,直接覆灭左翼前旗,留下那一千多人做什么?

打蛇不死,反倒受到了伤害。

在草原上行军,八旗士卒真的比不过蒙古人。

多尔衮派出人马追击一无所获,面对蒙古亲王、郡王的哭诉,很是难堪。

他们为了大清进入明境内掳掠,派出去了部落当中最为精锐的士卒。

结果那些士卒全都战死,或者说有降卒也被娜木钟带走,用来寻找他们的聚集地。

他们的草场虽在,可是牛羊人口等皆是无了。

锤匪作战十分凶悍,带不走直接宰杀全都吃掉。

胆敢逃跑的俘虏,也全都砍掉脑袋插在木棍上,冻成了一个一个地标。

以战养战的法子,可是满清的一贯手段。

现在被除非应用到他们盟友头上,当真是憋屈的很。

满清目前的情况自给自足就极为困难,可这些盟友的缺口依旧是需要他去填补的。

若是连铁盟友科尔沁部落都保不住,更不用说那些蛇鼠两端的外藩部落了。

那群人为了活命,恨不得在战场上背刺满清八旗士卒,然后再前去找锤匪主动投降,希望看在往日合作的情分上,放他们一马。

两国相争,本部都没怎么受到损失,可满清盟友的损失极大。

此番结果可以说是被锤匪一把砍去了左膀右臂。

以至于八旗以战无不胜的武力,强行把满汉蒙古三族凝聚在一起的信心给打的消散了许多。

辽东的冬天极为漫长。

大夏与满清之前相互试探,小心翼翼,并没有爆发直接冲突。

尽管豪格在朝鲜内连战连胜,可最终也没有如愿攻克汉城。

可几方之间的战事一起,最受苦的还是治下的百姓。

朝鲜北部百姓本就过的牛马不如。

现在战事越发的激烈,少数有脑子的朝鲜人成了真正的牛马,因为他们投靠了满清鞑子。

尽管先前也有吸收朝鲜人进入八旗,可终究是少数人。

自从阿巴泰战死后,满清一下子损失了那么多的士卒,自然是想要想方设法的增加兵员。

况且有些朝鲜士卒的射术,无论是弓箭还是火铳的技术都比较不错。

豪格一改往日大杀特杀的脾性,也仿照锤匪搞了陷阵营,让朝鲜人去攻打朝鲜人的地盘。

什么我大清使者杀了朝鲜的世子,你才杀了大清的使者,我豪格根本就不认这种事。

以至于到咯后期,变成了朝鲜人之间的互相残杀。

投靠新主子的朝鲜人自然想要表现一番。

他们打不过锤匪,清军,明军,还打不过你们这帮只会鱼肉百姓的狗军官吗?

多尔衮说是前去追击,可他也不敢轻易开启两线作战,还要防备锤匪从山海关大规模出发。

大清如今根本就没有实力,再同大夏进行一场类似于松山之战的战略性决战。

他们没有这个底气了。

不单单是科尔沁损失惨重,达延汗六世孙腾机思与其弟奔赴车臣汗硕垒处。

因为多尔衮与腾机思早年间留下了间隙,对腾机思采取压制。

他们又不想投靠锤匪,也看到了脱离满清统治的好机会,便直接跑路了。

多尔衮也没机会派遣多铎追击,因为根本就来不及。

现在他对于锤匪发动的这场战术,当真是没有一丁点的应对法子。

被变相扣押在府中的洪承畴,通过先前投降的汉臣整理的消息,手中的黑棋落在棋盘上,又拿起白棋仔细思索。

贺今朝能调动的人力物力,绝非天启、崇祯能够比得过的。

庞大的国力一旦支撑上来,困居弹丸之地的满清政权一下子就陷入了内忧外患的境地。

洪承畴把白棋放回棋碗里,默默在心中叹了口气。

“多尔衮想要挣扎,也只能学崇祯做那饮鸩止渴之事了。”

第1179章 兵发山海关

王朝统治者为了维持自身的统治,多是选择再苦一苦百姓。

多尔衮对于大明皇帝朱由检的观感。

从嘲笑他转为理解他,进而成为他。

八旗兵丁平时狩猎务农,战时自备武器粮秣,随军作战。

“出则为兵,入则为民,耕战二事,未尝偏废。”

他们是兵民合一,并不是像贺今朝一样胆敢养职业军人。

清朝真正转为职业军人,还得是入关之后,变得阔气起来了。

八旗士卒经过皇太极的带领奔袭,习惯了来快钱。

而且从后金开始,这些贵族就有意识的怂恿旗兵在战争当中进行掠夺。

深入明境后,凡士卒所得,不计多寡,听起自取,则人人贪得,不需逼迫而个个奋勇。

可随着清军破关抢掠,总有黑吃黑的锤匪出来捣乱,甚至还能调动明军前去阻挠他们。

根本就无法全心全意的掳掠,或者掳掠之后,也无法保证掳掠所得能完好无缺的回到盛京等地。

再加上战事频繁,旗兵参战军费不够,就将分得的土地典卖,特别是满洲八旗,更是作战当中的主力。

他们出兵之时都要自费购买战马以及武器,凯旋之日,马倒器坏,下一次征战前又得花钱采买。

若是在战后不能得到足够的赏赐,或者抢掠更多的钱财为自己所得,他们下一次出征就得借贷买物资出征。

他们出征,不是买一匹战马就可以满足的。

尤其是战争频繁,许多旗兵无力照料自己的土地。

他们出战都要携带自家壮丁(包衣),担负照顾马匹和搬运衣甲器械等劳逸。

以至于家中劳力减少,耕种失种,往往土地荒废。

他们哪有八旗官员以及皇室王宫的庄园一样,有大量农奴帮助他们耕种。

当然为了限制这些满洲贵族无限的扩张私人庄园,统治者把降民、来归者、编为民户。

地土未广,民力维艰。

满洲八旗除了三丁抽一,当兵打仗之外,还要负担极为繁重,名目众多的差役。

连皇太极都感慨满洲差役之多,可他也没有办法。

清朝长期僻处关外一隅,农业、手工业、商业发展都极为落后。

根本没有稳定的赋税收入体系和财富积累。

也就不具有发放俸禄军饷的物质基础,入关前的上至朝廷大臣、下至八旗将士,一文钱俸禄军饷也没有。

现在多尔衮为了维护满清的统治,又加大了剥削。

况且八旗兵丁不仅没有军饷制度,努尔哈赤还要向他们收税。

现在八旗有了极大的人员损失,无法继续向外抢掠,以此来获得比发军饷还要高的财富。

现在为了维护清廷的统治,多尔衮又要他们这些旗丁多交税,谁心里能没有点怨气?

在家中模拟下棋的洪承畴自是被多尔衮叫去商议,怎么更好的收税。

毕竟收税这方面,大明还是有着相当可以借鉴的经验的。

洪承畴自是开始传授一些该如何更好的收税,甚至还要推广一条鞭法。

但是被多尔衮给拒绝了,现在最为重要的便是粮食。

如今对于满清而言是银贱米贵。

“我听闻锤匪治下百姓耕种田地,都是收取一半的收成,以此来维持军中粮草的供应足够?”

“不错。”洪承畴摸着胡须脸不红心不跳的道:

“我大明收取的赋税,要比锤匪少的多。

他们收取如此重的赋税,只要拖延下去,必然会遭到反噬的。

故而只要我们顶过锤匪较为强势的一两年,他们就撑不住了。”

范文程想要出声,随即又闭上嘴。

洪承畴说的也不错。

大明官府明面上的税收可不如锤匪的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