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仙:我能在诸天轮回 第33章

作者:黑心师尊

让悼天王给他赐名,一可以坐实他是悼天王结拜兄弟的事实,在山寨中维系他的地位、身份,二者……也是向悼天王的示弱之举,确定两人之间的“君臣”之别。

第三点嘛,遥尊悼天王,亦能博得坤天王的好感。

“四弟说的不错。”

“让大哥给你赐名号更合适。”

坤天王闻言露出一丝笑容。

他先前倒是没有徐行想的那么多,但徐行说了这番话后,他后知后觉,觉得徐行所言甚是有理,这般尊敬大哥悼天王的行为,让他对徐行甚为满意。

……

……

副本世界。

一晃,时间就到了光绪二十四年的四月份。

四月十五号,正是京兆府的府试时间。

“徐兄……”

“这是提神用的薄荷叶,带着,考场上可要提起精神。”

凌晨,鸡鸣刚响。

怀远客栈的地字三号房就亮起了烛光,与徐行同舍的陈建安、李明达二人就走至正在穿衣的徐行面前,并递给了他一个小锦囊。

徐行打开一看,见里面都是一些薄荷叶子,于是点了点头,随手收了下来。

府试可不比县试,搜子严苛许多。

他得防微杜渐,确保一点小问题都不会出现。

固然他比同龄人更长袖善舞……但谁知道同舍的两人会不会平日里对他暗中有所不满,刻意诬陷于他……

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

“明达兄……”

“若是身体不适,明年再战未尝不可,不必太过强撑。”

徐行收拾好了考篮,见李明达脸色发白,时不时咳嗽一声,于是出于同舍的情义,对他说了些关怀的话。

在他入学味经书院之前,陈建安和李明达二人同住一个号舍。

李明达,就是郑斋夫所言的回家奔丧之人。

在临考的前一个月,李明达回到了味经书院。李明达和陈建安差不多,都通过了各自户籍县的县试,成功入选了京兆府的府试。

于是乎,三人提前半个月就在京兆府的怀远客栈共租了一间赁房。

“不要紧……”

“我还能捱住,不能白白荒废了时间。”

李明达摇了摇头,拒绝了徐行提的好意。

徐行点头,不再多说。

府试一考就是一整天,若是重病之人,在这等压力下,身心皆疲,很有可能直接病来如山倒。他有练武的底子,能看出李明达的病不容乐观。

好好静养之下,或许能痊愈,但强撑着考试,万一有个好歹,难说。

不过府试太过重要,他和李明达又非至交,提醒一句已经足够了,若说多了,反倒会让李明达对他生厌……

里外不是人了。

三人简单寒暄后,分别提了考篮下了客栈楼梯。

“红灯笼高挂,小的祝三位老爷鸿运当头,金榜题名。”

还未走出门,店伙计就拱手对三人道贺。

“同喜。”

徐行三人随口回了句话,然后打眼一看,只见客栈临门处堆了一些红灯笼。灯笼是八角宫灯,烙印着一些鲤鱼跃龙门的吉祥图案。

第42章、又一命格

三人互视一笑,觉得怀远客栈会做生意。

眼见外面天色昏黑,出于讨个喜头,陈建安先问了一下灯笼的价格,得知灯笼价格并不比外界高太多时,

他买了三盏红灯笼,给同窗两盏,自己留一盏。

随后……

三人打着灯笼出了怀远客栈。

“长安县的考生来了没有?”

刚走到府衙门口,徐行就听到了一个大嗓门的衙役在喊着话。

“有!”

李明达匆忙喊了一句,然后随手将灯笼塞到了徐行手中,加紧脚步走到了长安县考生的一列中。

府试是京兆府下辖各县通过县试的考生进行考试。

在入考场前,衙役们会通过户籍县的不同,让考生分批进入。而长安县、咸宁县等县,是京兆府治下距离省城最近的县。

故此,长安县、咸宁县等考生,是最早一批入考场的人。

李明达就是长安县人。

“泾阳县的……”

“快快快!”

间隔了一会,又有衙役喊出了声。

徐行入了泾阳县考生的一列。

与县试略有不同,到了府试、院试,就有提坐堂号。

提坐堂号是每县县试的前十名在知府就座的公堂内进行考试,由知府等高官亲自监考。

若考试中入了考官的眼,当众在府试中录选亦是常有的事。

徐行就无这般好命了,他是县试第十四名,没有提坐堂号的待遇。在经过廪保问人的程序后,就被书吏带至考棚的一角,入座考试。

少倾,衙差们举起牌灯,来回巡游。

【四书题:】

【梁惠王曰:‘晋国,天下莫强焉,交邻国有道乎。?’】

截答题。

两句话都出自《孟子》的梁惠王篇。

见到这考题,徐行顿时暗自庆幸,庆幸自己早早知会了孝义堂,让他们跑腿,帮自己取得了尹府尊的资料。

府试和县试一样,重首场,首场即正试。

而正试之中,第一道题重中之重。

这道截答题没什么难的,写出一个破题,并不难。但难点在于,写出的破题恰好符合考官的政治倾向,并让其评为上上之卷。

第一句的梁惠王曰,全文是:“梁惠王曰:‘晋国,天下莫强焉,叟之所知也。及寡人之身,东败于齐,长子死焉,西丧秦七百余里,南辱于楚。愿比死者一洒之,孺子何则可?’”

第二句的出处是齐宣王问孟子,“交邻国有道乎。”

“时间点……”

“清末,康梁上书,维新变法……”

“朝廷影响地方。”

“尹府尊……”

徐行没有着急落笔,而是先思索府试出此题的意向。

科举考试,绝不是文采强就能金榜题名的。自古以来,文采好的诗人、词人落榜的不知凡几。他们之所以落榜,不是因为没中举的才华,而是不会揣摩考卷所出的深层含义,以至于黯然落榜。

“光绪十五年,尹府尊上书大叱洋务乱国,捣毁治下机器。”

“光绪十八年……”

徐行回忆关于尹府尊的资料。

一句句,似乎都在与洋务派进行作对。

“不,不对……”

他很快推翻了自己的想法。

洋务派不等于维新派,尹府尊之所以叱责洋务,恐怕不是因为洋务,而是因为洋务派多是南方官员……

南方各省在太平天国之后,多是自治、割据。

清廷只能收取赋税。

北方地方官反洋务,是正治正确,并非真的反洋务。

资料中,尹府尊与秦省巡抚方允关系不错。而维新派并未掌握实权,而是倚靠于皇帝的权力进行改革运动,故此……

该写维新!

徐行深深呼出一口气,他当即沉思,落笔写道:“圣人传先王之学,弥兵于鲁,发周公之德,齐虽大,景公不能甘寐。”

他破题仍旧延续了四平八稳的套路。

不激进。

这句破题意思是:当年孔子传承先王的学问,让危机四伏的鲁国免于兵祸,在鲁国发扬周公的德行,即使齐国强大,但齐景公食不甘,夜不能寐。

不过阐明这句破题后,徐行笔锋再一转,提到了《诗经》小雅的“周虽旧邦,其命维新”这一句话。

这句话,意为……孔子发扬的先王之学,亦有维新之意。

历史是任由人打扮的小姑娘。

儒学亦是。

想要什么,从先贤的话里扣字就行。

简而言之,徐行的核心思想是:在崇古的基础上,进行小范围的“手术”。

这样,显得他这个年轻人不死气沉沉,有变法的意愿,但在变法之中,又多了慎重,不胡乱施为。

懂得明进退!

一篇四书题写完后。

接下来的几道五经题、策论题,就不那么“危机重重”了。

徐行底子不错,一一答之。

……

晚上,出了考棚的龙门。

徐行在门口等候陈建安、李明达两个同舍生。

没过多长时间,陈建安一脸晦气的走出了考场,他边走边说道:“这个尹府尊不安好心,乱出的什么题……”

“你怎么破的题?”

徐行随意问道。

两人是舍友,问起破题,无须太过忌讳。

“我没敢答,怕出事。”

“反正我今年也无望院试中选。”

陈建安摇头,对自己的认知很清晰。

尹府尊出的四书题,他把控不了尹府尊的意向,害怕乱写会有文字狱,于是就没敢回答。

清朝文字狱频发,最有名的莫过于“维民所止”案。

维民,雍正四年的查嗣庭担任江西主考官,所出试题用了《诗经》“维民所止”一句,于是有人认为他居心叵测,意在削去雍正的脑袋。

上一篇:长生志异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