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衣状元 第87章

作者:天子

正是朱浩编撰的,最近在安陆本地已广泛传播到街知巷闻地步的新编《白蛇传》,所用唱戏手法已不单纯是普通的戏剧,更接近于后世的舞台剧。

乍一开口。

在场所有观众都倒吸一口凉气,一时间都没从这种新奇的演唱方式中琢磨出味儿来,而后就被那婉转如天籁的歌声所吸引,连故事情节是什么都不太重要。

一曲唱完,下面叫好声一片。

朱三听了半晌,也没从内心的震撼中回过神来,支支吾吾道:“她……她在唱什么呀?”

朱四怒目相向:“别说话!听戏!”

一旁王妃蒋氏和范氏都聚精会神看向戏台,眼下上演的正是断桥相会,白蛇与许仙初次相遇……如同世间最美好的爱情故事开篇。

在场无论男女老少,全然被这种新奇的表演方式所吸引……

……

……

戏台下。

朱浩和京泓站在一起,本说好听一半就走,因为王府内院并非他们随便能来的地方,朱浩不想在此地久留,免得惹人生疑。

明知人家防备自己,还非要在这里赖着不走,何必呢?

谁知一开戏……

京泓就已忘了之前的约定,全身心投入戏台上,跟着观众的情绪起伏。

半途离开?

朱浩你要走自己走,请便,可别打搅小爷听戏。

朱浩拉了京泓几次,京泓都没有走的意思,最后竟怒目相向,朱浩只好选择自行离开,不料惹得负责看管他的连侍卫很不满:“听完再走不行?”

朱浩打量贪财且无赖的连侍卫,心想,你好像是奉命来监视我的,居然也这么全情投入看戏?

拜托,能不能兼顾一下公务,莫要因私废公!

第106章 流行歌曲

王府书房。

朱祐杬正在跟袁宗皋、张佐商议事情。

袁宗皋出去见过前来通传之人,回来后笑着说道:“兴王,听说王府请来的戏班,所唱戏目获得满堂彩,王府中人争相观看……您是否也前去看看呢?”

朱祐杬摇摇头,沉重的脸色表明,他根本没此等心情。

张佐笑呵呵道:“回头真该去瞧瞧。”

袁宗皋和张佐这边尽量表现得很轻松,可朱祐杬却完全开心不起来。

“兴王,朝中有人针对我兴王府,是早就预料到的事情,就算转运石木之事能做好,朝中宵小还是有别的借口攻讦,何必太过在意呢?”

袁宗皋出言宽慰。

他所说也是朱祐杬心中纠结的,御马监太监张忠回到京师后,上了一道奏疏攻击兴王府在朝廷调运石料和木料重修宫殿一事上推诿,并阻碍其监督木石运输,更暗中纠结党羽图谋不轨等等。

很多事都属于查无实证。

可兴王府没有在调运木石之事上出太多力却是事实,所以朱厚照直接下旨问责,没说要惩罚,只是一种警告和敲打。

这让兴王感觉到,朝廷乃是有意针对。

朱祐杬道:“我安心留在安陆二十载,依然换不来朝廷对我的信任吗?”

袁宗皋摇摇头:“朝廷对兴王府信任几分,并不在安陆发生了什么,而在于朝廷的动向,若是……呵呵。”

很多话不需要挑明,说白了就是朱厚照没有子嗣,若今上有了儿子,那兴王府就不再成为众矢之的。

袁宗皋单独跟朱祐杬说话时,或还能明言,但有个张佐就需要避讳一下了,虽然袁宗皋没把张佐当外人。

三人叙话,跟两人密谈感觉大不一样,万一风声传出去,先不说是否真的是三人中哪一个泄露的,就是三人间互相猜忌,便会令兴王府成为一盘散沙,所以三人在一起时,涉及泄密和说犯忌的话题,无论彼此间是否信任,都只需做到心领神会而无须直言,提前杜绝猜忌风险。

朱祐杬听明白袁宗皋话里的意思,摇头轻叹:“时不由人,接下来该如何弥补?”

袁宗皋道:“在下建议,便从兴王府府库调拨纹银三千两,自湖广本地征调一批石料和木料送至京师,即便数量上不能令朝中宵小闭嘴,也要跟陛下和皇亲贵胄表明兴王府一心为朝廷的态度。”

朱祐杬点点头,又看向张佐:“张奉正意下如何?”

张佐笑道:“袁长史此议甚好,三千两银子,对王府来说不至于伤筋动骨,却能堵住悠悠众口,这钱花得值。”

朱祐杬这才释然。

从道理上来说,袁宗皋跟朱祐杬的关系更为亲密,相当于王府大管家的角色,但在涉及兴王府开销用度上,朱祐杬更多是征询张佐的意见。

文官是请来的幕僚,再亲近也是外人,言听计从不代表事事依赖,而自家的太监即便能力再弱,也是依附王府而存在,心是完全向着自己的,这大概就跟皇帝对待身边太监和文臣的态度一般,张佐和袁宗皋在兴王府中也是各有定位。

朱祐杬道:“不知最近锦衣卫在湖广可有小动作?”

袁宗皋笑了笑道:“一切都很平静,兴王不必太过劳心……张奉正,不如我们陪兴王前去观戏?”

“好。”

张佐当然答应。

朱祐杬打了个呵欠,显得很疲惫,摆摆手道:“你们去吧,本王要去休息,王府内外事务就劳烦二位了。”

……

……

王府内院,好戏连台。

戏要一直唱到晚上,下午王府会管饭,但没到日落,朱浩就强行拉着京泓回到西院宿舍。

京泓一脸沮丧:“那么好的戏,为什么不继续看下去?朱浩,你要回来自己回来就行,拉着我干嘛……我还没看够。”

朱浩看着院门口来来往往的侍卫,当天王府几乎所有的侍卫都在,连昨夜值夜的也不例外,这足以说明兴王府把这次堂会当成一件大事,有意加强了防备。

“怎么说你才明白?王府内院,不是咱们应该去的地方,你想看戏的话,回头我带你出王府看,不比这儿自在多了?”

朱浩说完,门口有人走了进来,却是陆松。

陆松进屋后四下看了看,确定除了二小外没其他人才把朱浩叫到一边,低声问道:“王妃让我来问问,最近戏班可还能腾出时间,再进王府演一场?”

朱浩眨眨眼问道:“什么意思?”

陆松不耐烦道:“就是你听到的意思。”

朱浩笑道:“陆典仗好大的火气,王府要想听戏的话,完全可以换个戏班来演,发出一纸邀约,各地戏班还不得趋之若鹜?为什么王府对我如此防备,却又让我的戏班唱连台戏呢?”

陆松皱眉:“王妃对于朱家与王府的过节,不是很了解,所以才有此一问。”

朱浩一副“原来如此”的表情,了然道:“那我明白了,麻烦回去跟王妃说一声,最近戏班的安排满满当当,马上要到年底了,不但要在外边书场演,还要到各大户人家唱堂会,年前怕是没档期。”

“你……”

陆松刚要发火,突然想明白朱浩为什么会有如此说法。

既然王妃不知朱家跟王府的过节,只是因为戏好看才让你来问,不得不来,那我帮你把事推了,你也好回去跟兴王和袁宗皋交差!

陆松用手指着朱浩道:“瞧瞧你这精于世故的样子,哪里像个七岁的娃儿?不过……就依你的意思回禀……”

朱浩纠正道:“陆典仗,过了年我虚岁可就九岁了,别老是把我当六七岁的小娃娃看待……再说人在龙潭虎穴,不学会成长,怎么保住项上这颗人头?”

陆松回头白了朱浩一眼,径直离开。

……

……

陆松一走。

京泓凑过来好奇问道:“陆典仗来跟你说什么?看起来事情好像很严重。”

朱浩道:“哦,只是问我回头能不能再到王府演一场,我说不能。”

“为什么?”京泓不解。

“戏班年底演出都已排满,实在抽不出时间来王府献艺……小京子,你怎么也关心起戏班的事情了?就算下次来,你也没机会听。”

说到这儿,朱浩招呼一声,“走,先去吃饭吧。”

……

……

戏班在王府的献艺非常成功。

最精彩的要数《白蛇传》,结束后又演出了时下流行的南戏《拜月亭》和《荆钗记》,可惜没有多少出彩之处,入夜后应蒋王妃要求,重新演了一遍《白蛇传》。

晚上来看这出戏的人更多,都被精彩内容吸引。

而当晚……京泓又是翻来覆去睡不着觉。

第二天,京泓带着黑眼圈跟朱浩一起去上课,等看到朱三、朱四和陆炳的情况,都好不到哪儿去。

“朱……朱浩,可算见到你了,那戏……是你写的吗?那句怎么唱来着……”

朱三见到朱浩,话都说不利索了,差点要拉住朱浩的胳膊索要签名。

朱四在旁问道:“是不是这么唱的……嗨嗨嗨,嗨嗨嗨,西湖美景,六月天……”

说着把他学会的一部分唱出来,朱三摇摇头:“调好像不对。”

朱浩没有心思教他们唱歌,道:“具体我也不太清楚,要不回头你们问问昨天唱戏之人?”

“好!”

姐弟二人这次异口同声回答,旁边站着个来不及喊好却举起双手赞成的陆炳。

朱四随即笑嘻嘻问道:“昨天那个唱戏的姐姐好漂亮,能不能带我去见见?要是能再次听到她唱曲儿,该有多幸福啊!”

几个孩子,包括京泓在内都用古怪的眼神打量他。

朱三蹙眉:“小四,你在打什么坏主意?”

朱四道:“我没坏心思啊,我只是想听她唱曲儿,她唱的真好听,我想把小调学会……朱浩,那是什么调?为什么以前我从来没听过?好像是天上的曲子一样。”

朱三翻了个白眼:“那叫天籁之曲好不好?没学问真丢人。”

朱四不理会姐姐,只是眼巴巴地望着朱浩,希望朱浩能给出解释。

“可能是江南小调吧,或者叫黄梅调?具体我也不太清楚,如果你们还想听的话……就用功读书,我会带你们出去听,或者我可以把她……单独叫进王府来唱曲儿……等等,你说的是穿青衣服还是白衣服那个?”

朱浩最后要确定一下。

“当然是白衣服那个。”

朱四眼神中带着一丝迷离。

跟小孩子刚学会追星差不多,初次听到“流行歌曲”令朱四幼小的心灵产生极大的震撼,想跟偶像近距离接触这种事……无师自通。

朱浩不觉得朱四这小小年岁会产生追星外有关男女之事的想法,就算再早熟身体条件也不允许吧?

朱浩又想了想。

对,绝无可能!

“好了,先回到各自的座位上,不知道今天公孙先生来不来,就算不来我也会给你们讲课……喂,你们不会都想着昨天的戏,没心思读书吧?”

朱浩的问题问了也白问。

包括发誓要用功读书的京泓,全都精神恍惚,此时几个小的哪儿还有心思学习?只怕心都飞出王府高墙,飘到戏班子那儿去了。

第107章 将别

进入腊月,年关将至,期末考试也临近。

这次期末考试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如果考试不过关,很可能会被请出王府,从此不能再留在王府做伴读。

对朱浩来说……

留下与否,差别不是很大。

留在王府看起来有更多接近朱厚熜的机会,但他来到这个世界后或许会产生蝴蝶效应,朱厚照是否会像历史上那般英年早逝是个问题……就算一切如常,他离开王府多获得一点属于自己的空间不好吗?

王府生活这几个月,他感受到一种被禁锢的憋屈,尽管自己只是个孩子,能读万卷书却不能行万里路,但他还是心怀改变世界的梦想,需要更多的自由。

转眼到了腊月十五。

王府中没有寒假的说法,只要不过节,孩子们就要一直读书。

上一篇:国姓窃明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