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衣状元 第832章

作者:天子

大明才是他心心念念的故乡,以他这年岁,还是很恋家的。

“嗯。”

陆松点点头,心里有数了。

……

……

顺丰城。

娄素珍将关德召叫来,她现在要执行朱浩制定的发展计划,就是在印加帝国修建第二条铁路,这次要往北延伸,一直延伸到顺丰城以北一百四十多里的一座沿海小城,那座城因为很多移民没法进入顺丰城,不得不在北边同样有着深水良港的地方修筑起城池,从事贸易活动。

朱浩起名叫港城。

那边的港口资源非常好,朱浩一直想把南美这边修造大铁船的船厂放到那儿,但因为道路状况不佳,朱浩决定要修一条铁路连接。

“朱先生说过,他离开后,最应该防备的反倒是内部的反叛。”

娄素珍对关德召说明情况。

关德召诧异地问道:“谁会反叛?”

“北边。”

娄素珍道,“出海日久,大明出来的人许多都能顺利融入这边,但那些家眷留在大明的人,不可能安心留下。

“若是没有朱先生的威严,他们很可能会造反,到时候裹挟一些船,把这里得到的金银珠宝带回大明,那就麻烦了!

“永远不要低估人心之恶!”

第1104章 澳洲

朱浩带领船队,顺着洋流前行,一个月左右时间就顺利抵达澳洲大陆东北角。

大片大片未开垦的土地,对朱浩来说就是一片新奇的区域,这个大陆拥有储量惊人的煤炭和铁矿,唯独在这时代却几乎没有人,原住民数量极其希少,当初他自大明扬帆出海就没想过要在澳大利亚立足。

要发展,除了有足够的矿藏,还必须要有人口,以及养活这些人口的粮食。

显然只有美洲才符合条件。

而往澳洲移民,根本就不符合利益最大化原则,只有他在美洲发展起来后,才会考虑把这里作为移民中转站,发展出必要的工业体系。

其实在这边发展有一点好处,那就是距离大明更近,尤其是澳大利亚的铁矿产区主要在大陆西北角,那边建立港口,能更加方便地把足够多的铁矿石往大明输送,所以从澳大利亚穿过东南亚到大明的航线,沿途岛屿也是朱浩必须及早攻取的。

朱浩带兵登陆。

他首先要找到的就是后世悉尼附近的煤矿产地。

澳洲地区的各大矿脉,他前世研究过,相比而言比在美洲勘探要更加容易,而大军登陆后面对的第一个问题,仍旧是如何跟原住民打交道。

同样是土著,澳洲的土著跟美洲土著可大不一样,首先这里土著肤色更黑,而且这里暂时还没有遭受欧洲人侵袭。

欧洲人殖民美洲,始于十六世纪,而殖民澳洲则要到十八世纪中后期了,前后差距二百三十年左右,但其实澳洲被世界主流发现,并不是十八世纪,明朝初期郑和下西洋时便已发现这个大陆,并绘制出地图,只是当时大明朝廷没有把这里作为移民之地,也从来没有想过征服这片陆地罢了。

朱浩之所以特意绕道澳洲,主要目的便是为了图谋这个大陆上的煤铁矿资源。

沿海土著,有好几个部族,人口数量大概不过几千,就这还是往高的估计,这些土著生活在海边,一边耕作,一边捕鱼,维持生计。当他们发现朱浩率领的船队到来后,第一件事居然是想过来袭击。

但他们的攻击,别说是朱浩了,就连那些从美洲过来的土著兵都觉得太原始了。

之前同样处于石器时代,同样毫无战斗力,但总归美洲土著在社会文化方面还是有一定发展,聚居生活让他们建起了城邦,并逐步建立起庞大的帝国,形成一套自上而下的统治体系。

但眼前的澳洲土著,更像是一群野人,还是吃了上顿没下顿那种。

这只能说,澳洲没有番薯、玉米、马铃薯这些容易生长且产量奇高的农作物,这里的土著生存压力不小。

试想一下,连基本的口粮都保证不了,怎么发展族群?

族群不能发展,又怎么产生文化?

茹毛饮血,成了澳洲土著的基本特征。

……

……

登陆后,所谓的澳洲土著袭击,对朱浩来说没有任何实际意义。

朱浩现在就是要通过大陆上的山川河流走向来判断方位,在他记忆中,最佳的登陆点在悉尼南部,而悉尼周围的矿产主要分布在北方。

这次朱浩准备过来开采铝矿等矿产,这么个风水宝地,现在基本上属于他个人拥有,以后一定要好好经营,并以此来为他的新帝国创造出巨大的价值。

“抓了几个野人回来,也没杀,把网抛出去就把他们给擒住了!”

关敬进入中军大帐,见到朱浩还在对着地图研究,凑过来看了看,这才笑着说道。

朱浩道:“指望这里的原住民采矿,并不现实,所以还是要从美洲往这边移居人口,这段航路距离可不近,而且矿物要直接运回美洲,运输成本太大,就地生产再好不过。”

关敬问道:“需要多久?”

“几年,甚至几十年,都有可能。”

朱浩无奈道,“这边有煤矿,但没有铁矿,接下来我们要沿着海岸往西再往北走。此番来这儿,勘探水文和地质地貌的意义更大一些,今后移民主力,可以从大明或者南洋想办法。”

关敬忍不住问道:“先生,我想问,如果从这儿一直往南,大海的尽头是什么地方?为什么现在都夏天了,这边还这么冷呢?”

朱浩笑道:“因为这里地处南半球,本来就跟大明所在的北半球气候对立,就像你在美洲,你能分得清一年四季吗?”

关敬瞠目结舌,随后仔细回想中美洲和南美洲的气候差异,感觉自己这几年自己经历的很多事,完全颠覆了固有认知。

“好了,明日继续行进,航行一段就找个地方登陆,仔细勘探一番……我们要加快航行速度了,不过还是要先确定暗礁在何处,越靠近陆地,越需要做好水文测绘工作。”

朱浩这一路走来,发现最大的问题其实是对水域不熟悉。

他不可能把世界上每一个有暗礁的地方都记住,而澳洲周围海岛和暗礁众多,大型船只要靠岸其实不太容易。

而接下来朱浩要走的澳洲大陆海岸地区,又恰恰是暗礁聚集地。

……

……

朱浩的勘探,一直沿着澳大利亚的海岸线行进。

一路上都会抓到本地土著,对朱浩带来的军队而言,这些土著可说是毫无战斗力可言,抓来后语言也不通,便以矿石样品交给他们看,让他们告知周围哪里有,指引一下道路。

朱浩这次来,也有先训练土著,并找一些看起来聪明伶俐的土著回去“开化”,教会他们语言和文字,为后续正式殖民澳洲做准备。

就像他出海去美洲大陆前,也是让陆炳和关敬先去美洲那边走一趟,掳掠了一些土著,他做事很讲究步骤。

如果直接就带着大明或者是美洲的移民过来,什么都不熟悉,怎么开矿?

而且下次来的时候,他很可能就不会亲自来了,所以这次他带了一些工匠和勘探方面的专业人员,以后开矿的事主要交给他们,而有之前在美洲建立各种矿场的经验,这些人都可以作为职业经理人,帮他把开矿的事完成,同时也会有擅建造城市的人过来,把澳洲大陆关键节点的城镇一点点建起来。

澳洲相对来说还算比较清静,远离欧罗巴诸国,一般不用担心欧洲人杀过来,这里未来二百年几乎都是与世隔绝的地方,倒也有利于工农业发展。

不过朱浩不确定自己到来产生的蝴蝶效应,是否会大面积改变这里的历史进程,以后澳洲出产矿产的消息,很快就会传遍世界,难免会有欧洲人前来勘探,这些都是他以后需要警惕的地方,所以澳洲大陆以后会有驻军。

……

……

朱浩一路沿着澳大利亚东海岸南下,先去了趟新西兰,然后折而往西航行,顺着澳大利亚南部海岸,一直抵达印度洋沿岸。

船队行进速度很快,用了大概两个月,加上沿途勘探的时间,终于完成对澳大利亚主要煤矿和铁矿产区,也就是东南角和西北角的勘察,一路上共发现两个大型煤矿区,以及一些小型铁矿区。

一直到澳洲西北角后,船队才找到大型铁矿产区,而且该处深入陆地二三百里,如果不是朱浩脑中有印象,否则很难发现。

澳洲大陆西北角多是荒芜的戈壁滩,几乎一个土著都没有,显然土著都会找一些气候条件比较好的地区定居。

朱浩来到澳洲后发现,澳洲的土著分布非常杂乱,基本都是以部族为单位,没有建立任何城邦,大多数部族都生活在沿海地带……或许只有生活在海边,土著才能以捕鱼等方式补充口粮。

朱浩倒是给这些部族带来了玉米和番薯,算是一种“示好”。

但部族对他的态度却极不友善,毕竟朱浩的到来,破坏了这里几千年甚至上万年的生活模式。

澳洲人语言种类复杂,但部分部族居然有自己的文字,这跟印加帝国偌大一个国家仍旧用结绳记录事情不同,澳洲人在上万年的演变中,几乎都是以部族发展,而且各部族间的关系也没有像美洲人那么水火不容。

澳洲人在大多数情况下,形成了一种彼此相安的生活模式,各自有自己的领地,而且很少会侵犯对方。

对此朱浩不太能理解。

澳洲原始社会生活条件极度落后,几乎所有人都挣扎在温饱线上,照理说为了求存,争夺物资而产生的战争应该如影随形……那就只能解释为,部族之间形成了一种默契,他们也是在经历一系列战争后总结出来的相处之道。

除非部族都想灭亡,否则就必须遵循某种规则。

但马尔萨斯陷阱也存在……这点似乎也值得朱浩好好研究一下。

不管怎样,这次澳洲之行,对朱浩来说收获巨大,最重要的就是……发现了比美洲几个煤矿和铁矿产区都更大的矿脉,只要把人迁居过来就能开采,只是如何把这些矿石变成钢铁成品,以及运输的问题急需解决。

不过随着他对于船只的改进,蒸汽轮船已具备远洋航行能力,十五节的速度已明显比风帆航行快一倍以上,这里出产的矿物就有渠道运送出去。

当朱浩从澳洲内陆回到大陆西北角沿海港口,登上座舰,看着北边的天空,叹息道:“下一步,就要挥师大明了!

“回到生活十几年的地方,本该近乡情怯,或者内心充满喜悦,但这次回去我们将不再容于大明,后果难料啊!”

关敬闻言扶了扶腰间跨刀的刀把,大声道:“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第1105章 不速之客

嘉靖七年,九月。

大明近海出现了大型舰队,朱浩以二十条钢铁巨轮为主导,上百艘战舰往大明塘沽口方向逼近,却没有即刻发起登岸作战。

对朱浩来说,要做的并不是什么偷袭,以他目前统领的兵马,攻下京城轻而易举,他要做的是要把整个大明自上而下给彻底打服,让大明君臣意识到,他的军队是不可战胜的,别想着负隅顽抗。

消息很快传回京师。

朱四在得知消息后,破天荒在辍朝近一年后,再次举行了朝会。

此时朝堂上,格局大变。

内阁首辅费宏已致仕,如今的首辅为刘春,而剩下两名阁臣分别是杨一清和张璁,桂萼并没有入阁,改而出任了吏部尚书。

兵部尚书为王时中,刑部尚书胡世宁,户部尚书邹文盛,礼部尚书方献夫,工部尚书童瑞,朝堂上这几年涌现了很多新人,但朱四基本禀承着多用议礼派成员的理念,令朝堂上充斥着各种曾跟兴王府有着密切关系的人。

但刘春出任首辅,却又代表了一种骑墙的中庸态度,很多朝官并不属于传统派系,亦或是议礼派,以至于朝堂秩序仍旧能得到微妙的平衡。

刘春已多番请辞,并没有眷恋权位不去,他准备把烂摊子完全交给杨一清,可惜没有得到朱四准允。

“陛下,此番狄夷并未发起登陆战,或是忌惮我大明官军威势,先前天津卫派出船只前去试探,却被其以巨舰大炮轰沉,根据救上来的兵士所述,对方船头有许多爪哇人,身材矮小,却精通我大明语言……”

兵部尚书王时中向朱四汇报情况。

现在别说是朝廷中枢了,就连前线卫所将士都没搞清楚是怎么回事。

而此时朱浩派出的另外一路人马,已经开到了长江入海口,准备深入内河航道,对南京城展开猛攻,同样按照朱浩的吩咐,一概不打投机取巧的战事,就是要硬碰硬,也就是要赢得毫无悬念,以便让大明上下知道,来犯的是一支无敌之师。

但跟北方的情况不同,南方有陆完负责的水师驻扎。

历史上陆完死于嘉靖五年,但因为这个世界有朱浩助其重回朝堂,事业焕发了第二春。正所谓人逢喜事精神爽,所以到如今陆完年已七十一,却还活跃在战场第一线。

朱四面色阴沉,环视殿下文武百官一圈,这才冷冷地问道:“那他们到底是来进贡的,还是来与我大明开战的?”

这话放在朝会这样庄重的场合,除了兵部大员没人能站出来回答。

这要是说错话了,可就等于是给自己的仕途埋雷,最好还是在这种下定论的事情上回避一二。

兵部尚书王时中只能硬着头皮继续禀报:“对方既已开炮,便是入侵。但以将士汇报,对方战船皆都是钢铁巨轮,若一座座大山漂浮在海面上,即便施以火攻,也无法令其燃烧焚毁,且其火炮射程之远……难以想象,甚至四五里外便可开炮,准确度……高得惊人。”

“啊!?”

在场大臣原本还觉得皇帝小题大做,现在才知道,来者不善啊。

刘春终于开口了:“若只是海上有大船,只要贼人不登岸,料想无妨吧。”

王时中道:“若海上有如此坚船巨炮,只怕登岸后,同样有厉害的火器,臣建议朝廷派出各处镇守兵马,集结于天津近海地区,以防止狄夷登岸。”

“派出兵马?从哪儿抽调?”

朱四有些恼火。

你们在这儿跟朕插科打诨呢?

让你们给出应敌方略,你们甚至连对方是什么人,要搞什么都不清楚,还说什么调兵?光动动嘴皮兵就来了?

王时中谨慎地道:“从京营调拨兵马。”

“京营?”

朱四皱了皱眉,道,“京营兵马去了天津,岂不是说京畿地区门户洞开?不可!”

朱四一直对于自己皇位正统性持怀疑态度,生怕别人把他的皇位给搞下来,所以他现在所想就是如何才能确保自己的皇位,怎么都不愿意从保护自己的军队中调拨兵马,跟一群不知从哪儿来、到底要干什么的人打仗。

上一篇:国姓窃明

下一篇:返回列表